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思想 >>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双击自动滚屏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发表日期:2007年12月22日  出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熊俊霞  本页面已被访问 2021 次

     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教育问题,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系统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一、教育的战略地位:关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思想。邓小平一贯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所以要抓教育,而且要从娃娃抓起。从长远观点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又依赖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曾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1)。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再三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2),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3)。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1)教育问题甚至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4)。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再次精辟论述了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5)邓小平以其战略家的眼光,将教育提高到从未有过的认识高度,反复告诉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二、教育发展的方向: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19839月邓小平同志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的思想。三个面向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并为我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涵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就是要实行教育改革,使教育内容、教学手段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邓小平认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教育内容和方法恰当,还应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研究发展和调整专业设置,以及进行教育机构自身的改革和管理,调整招生人数和专业配置,解决毕业生供需矛盾和专业过于狭窄不适应现代化需求等问题。教育要面向世界,既要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公民,又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要打破传统教育的保守性,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吸收、消化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因为国际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邓小平设计了请进来派出去两种方法来促进和加强与世界的双向交流。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强调教育的超前性和教育应发挥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即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立足未来,以超前意识培养战略人才。既要为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人,并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办好教育,又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今世界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优势,谁就优先拥有开启新世纪大门的钥匙。邓小平多次强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三个面向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它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构想一脉相承,体现了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它也与国际发展的大背景相适应,反映了他从当代世界发展和民族历史命运的高度对教育提出的总体性要求。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都是为面向现代化服务的。三个面向统一于一个目标,就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迎接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挑战,为民族的未来、社会的未来而培养合格人才;统一于一个过程,就是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关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980年邓小平在赠与《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将培养对象的标准演化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最终完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他还具体说明了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7),我们这么大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是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 ,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8)他特别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9。并且强调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10)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坚持进行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自觉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想,坚持进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关于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于邓小平同志对其它所有教育问题的论述之中。邓小平指出: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11)为此,他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队伍的主体,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2)。因而,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11),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3)。必须重视知识分子(教师)队伍的建设,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使教师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14),要重视知识分子政治与业务素质的提高,在政治上信任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严格要求知识分子,在专业上尊重知识分子,在业务上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要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和奖励。15)在邓小平这一教育思想中,不但为知识分子正了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明确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地位,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育发展的具体途径:(一)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调党在学校领导的核心地位。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既是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实施领导方面,党要抓大事,认真抓好教育工作。这一教育思想不但明确了教育的领导力量问题,也明确了教育在党的工作中重要地位。(二)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我们的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我们培养训练专门家和劳动后备军,也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周密计划。12)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16)这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思想,也是他思考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他指出:要做到这一点,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安排。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16生产劳动、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在学校教育中怎样组织得更有计划,使之更符合于经济计划和教育计划的需要,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12)这一思想反映了邓小平对教育外部规律及教育内部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三)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正如邓小平同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中,狠抓改革开放一样,他也非常重视教育的改革问题,强调要改革教育体制,激发教育的活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思想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动力,也为教育改革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并指明了方向。(四)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强调教育要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1)。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17)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社会力量促进教育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五)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教育多办实事针对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就要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投资比例,大力增加教育经费;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为教育多办实事,转变领导作风,深入实际,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这一思想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一个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六)社会各行各业必须关心、支持教育他指出: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办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3)邓小平这一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下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的,也为调动社会力量办教育的积极性、推进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综观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它根植于时代的土壤,成长于中国的沃土,有其鲜明的中国教育特色,为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注释:(1)、(2)、(3)、(9)、(10)、(11)、(12)、(13)、(14)、(15)、(16)、(17)《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37839210110247105535210610451

     4)、(5)、(6)、(7)、(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037735110111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