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题技巧 >> 【经典】盘点经济学中意义型主观题解法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盘点经济学中意义型主观题解法

发表日期:2020年6月16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2656 次

 高考政治意义型主观题是指命题者给出具体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论述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主观性试题。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三类。这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能力相交融的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体现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因此,近几年的文综考试都有直接考查此类题型。2002年考查亚欧大陆桥的意义;2003年考查城市化的意义;2004年考查海洋经济的意义;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考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除此不论,此类题还常与为什么”“影响等设问形式结合,进行隐性考查。如,2005年全国夏季高考文综考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所以,掌握此类题对我们解答其它题型也要较大的帮助。

    但这类试题常以当年的时政热点作为题材,不少学生为此感到题目形式多变,纷繁多样,解答时不得要领,往往感觉无从入手,无话可说,组织的答案内容空泛,与教材知识联系不紧,造成失分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较为迅速、准确地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法,即掌握解题的共性,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小技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效果明显。现结合高考政治典型题目,谈谈经济学中该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首先,精心筛选系列化的典型高考题,引导学生进行答题实践,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人在讲解此类题解法之前,印发提纲,按年份列出此类题的高考典例,直接给出参考答案。同时,笔者列出近几年部分省市的该类典型例题(未提供答案),作为配套提纲,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为提高解题实践的效益,本人在课前引导学生必须通过自己观察与琢磨,写出此类题的题目特征与高考命题者的答案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自学结果,进行模仿训练。

其次,了解此类题的解题现状后,引导学生盘点此类题的不同解法

课堂上,本人试探性地安排两位学生把模仿练习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以了解学生对此类题的解题现状。待两位学生写完自己拟定的答案后,要求其它学生对写在黑板的答点进行判断,哪些答点可以得分,哪些答点不能得分,还需要补充或删节哪此答点。

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事先的观察与体会,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还无法总结出较全面的解题思路,还未能实现“知其所以然”,掌握此类题的答题共性。所以教学中,本人在了解几位学生的分析情况后,紧接着分发事先印制好的解法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从而盘点此类题的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教材主干知识中的经济意义题。如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等。

解题思路与方法:此类题解法较为“传统”,即坚持“以本为本”,熟悉教材主干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样往往可以得高分。目前此类题在大型考试中也时有见到,所以要对学生强调不能忽视,恰恰要做到胸有成竹,以免造成低级的不必要的失分。

2.时政类经济意义题。紧扣时政热点是高考政治试题的最显著的特点,所以此类题在目前的大考中最为常见,也是我们解答此类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而目前的时政类,纷繁复杂,又不断推陈出新,正因为此,同学感到此类题变化太大,解题时难以下手,感到解题无词。其实,经济学考查时,时政热点的题材常见以下三种情况:

1)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类等时政热点——如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重视诚信社会的构建;解决就业问题;扶贫工作;抑制房价政策;维护食品安全……这些题材均是很好的背景材料,因此,以这种题材进行考查在目前所占比例较大。

2)重点、基础工程或重大成就类时政热点——如铁路、公路建设;重要场馆设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三峡工程;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举办世博会;载人航天工程圆满成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题材的题目在目前的考查中越来越多。

3)新兴经济类——如循环经济、会展经济、气象经济、蓝色经济、假日经济、拇指经济、科普经济、高考经济等(为加深学生的了解,印制的提纲中把这几种经济的特征均作一定的分析说明)。新兴经济正因为一个字,目前对其考查频率很高,侧重考查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分析能力,如近年已考查了海洋经济、气象经济、假日经济等新兴经济现象。

解题思路与方法:不管哪类时政热点,只要解题中进行“战略思考”,即总结出共用的基本答题角度与思路,抓住答题的共性,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我们就不必害怕时政热点,只要把握大方向,就不会大失分。

    第一,遵循的原则,即从国家与社会集体再到个体的原则,进行全面地答点组织,否则可能造成要点缺漏。

    第二,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国家/社会:

 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

     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A.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C.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等

       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A.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B.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2003年全国文综试卷的高考题为例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仿照本文思路组织的答案为:有利于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有利于农村人口的转移,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国家)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并促进工业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集体)有利于改善城乡建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个体)

     对比高考命题者拟定的参考答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这样,虽然自己拟定的参考答案未必与命题者给定的参考答案一样,但可以保证不仅不会严重失分,而且思路全面,反而会引起阅卷者的认同感,保证得高分。

3.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注:这里的“外”包括其它国家、地区、经济体,如欧盟、东盟、港澳台地区等]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加入后WTO的新形势,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此,涉外经济现象也成为各项考试的常考内容。如2002年的亚欧大陆桥的意义、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与全国夏季统一高考均考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因此,掌握涉外类的经济意义题也非常重要。

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角度要全面。分析此类现象的积极意义时,思路上既要考虑对我国有利,也要考虑对外方有利,还要考虑对双方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2)掌握常用的关键词,根据材料有选择地套用。具体来看,

     ①有利于我国:

A.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B.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C.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 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于外方: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

③有利于双方及世界:

A.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C.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再以2005北京春季高考文综试卷的高考题为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5年起中国与东盟将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关税,向“零关税”迈进。我国西南省区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8)

仿照本文思路组织的答案为: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我国外贸环境;(我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双边的优势互补;(双方)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双方与世界)

     对比高考命题者拟定的参考答案:有利于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通过降低关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通过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延伸开来,以2005年夏季文综高考最后一题为例: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全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对比高考命题者拟定的参考答案:①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的客观要求。②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合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这一参考答案中的第是回答必要性;第是回答影响中的积极影响,即与意义是等同的,是意义型主观题的隐性考查;第是回答影响中的消极影响。从第点参考答案看,高考命题者也是从我国、外方、双方等思路组织答案的。所以,根据本文思路组织的答案虽未必与给定的参考答案一样,但仍可以得高分。

最后,为使学生能够充分消化与吸收,引导与要求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训练

为此,本人进一步搜集与整理了当前的时政热点,模仿高考题的命题方式,命制了部分主观题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训练。如中俄两国进行油气合作、食品安全、红色旅游、循环经济、对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等经济现象的经济意义。从回收的作业来看,学生对此类题的解法已掌握地十分的娴熟与到位,也基本上达到了本人的预期目标。

     总而言之,学生要的不是一堆由麦子变成的金子,而是能把麦子变成金子的“魔术指”。有了“魔术指”可以学得轻松,学得有成果。而要实现这一效果,必须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的宗旨,揭示各类题型的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的思路。希望本文能给多数师生提供些许借鉴,从而进一步去探究高考政治其它题型的解法,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主观题的解题兴趣。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