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集体备课为何如此尴尬?
    
  双击自动滚屏  
集体备课为何如此尴尬?

发表日期:2008年3月19日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郑一丹  本页面已被访问 1979 次

集体备课由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它是教研组最常规、最主要的工作。但近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教师甚至认为集体备课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多流于形式。为什么集体备课会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面对此种困境,我们又应如何去做呢?  

  集体讨论流于形式 

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内容是讨论某一个科目一周内要讲授的内容。集体备课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个人按要求写教案;第二步,集体交流并修改教案;第三步,学校把修改后的教案打印出来,下发给每位教师,要求教师修改后使用,并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

    事实上,集体备课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任务分配之后,每位教师确实认真准备了。水平高的、资料多的教师就在教案中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较为实用的方法;水平一般的、资料少的教师就照抄教学参考;有些教师甚至从网上随便下载了几个教案,应付了事。集体讨论时,大多数是老教师发言,年轻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于是,有人认为,集体备课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权威,是一种教师间的不对等。有的学校主备教师读完自己的教案后,就算完成了一次集体备课。如此一来,教师们自然会感觉到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只局限于设计教案 

  在信息时代中,网络上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只要通过相关链接访问专业网站,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课例。另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教研机构几乎都创办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杂志,有些地区还有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这些网络资源都包括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精选教案。教师只需点几下鼠标,输入教案两个字,就可以轻松下载了。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案都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何不直接采用,何苦再去自己设计呢?显然,教师们之所以觉得集体备课没有必要,是因为他们把备课窄化为照搬现成的教案了。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

  不可否认,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集体备课不能仅限于此。除了进行教案设计以外,集体备课既可以反思教学,也可以总结经验;既可以剖析案例,也可以探讨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资源共享。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设计教案,就会导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

建立科学的备课制度 

  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充分发挥出集体备课应有的作用。各备课组应按照教学计划详细地安排备课活动。相关负责人在学期初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好计划并提交给相关领导。集体备课时,教师要做好记录。大家在充分讨论后要形成一个最佳的方案。最佳方案要人手一份,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使用。同时,学校要存档,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学结束后,教师们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教案,做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及时总结。

  学校对集体备课要有检查和评估。学校应成立领导小组,由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旁听集体备课活动。学校还可以设定推门检查活动,即领导小组事先不告知备课组的教师而直接去参加备课组的活动,目的是对集体备课随时进行监督、指导。

  各备课组应建立学徒式的集体备课制度。一方面,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本年级学生与本学科所固有的特点;另一方面,老教师应积极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新教师一起分享经验。新教师通过观察、模仿老教师就更容易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境结合起来。老教师和新教师互相交流、资源共享既有利于老教师更新观念,也有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