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题技巧 >> 解答论述题要注意“六个结合”
    
  双击自动滚屏  
解答论述题要注意“六个结合”

发表日期:2008年4月11日  出处:贾永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836 次

论述题是政治科高考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其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4。这种题型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组织、归纳和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探讨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等。它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又有利于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从近几年高考的结果看,考生在论述题上的失分率一般都在50%以上,究其原因,除考生没有把握基础知识和审题方法外,主要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为了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论述题的得分率,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培养考生的解题能力,具体地说,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解答论述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分析论证某个实际问题。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是共性的东西,所要分析论证的实际问题是个性的东西。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如果离开个性谈共性,再好的理论也是空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没有说服力。

〔例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江泽民同志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结合哲学常识的有关原理分析:为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又为什么一定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在回答第一问中前一个小问题时,既要指出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共性),又要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及其作用(个性)。这样,才能得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的科学结论。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或者只是泛泛地回答,那么对试题的论证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二、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

解答论述题,有时不仅要从正面加以分析,而且要从反面进行对比论证,这样才能增强逻辑论证力量。通常情况下,由正面论证过渡到反面论证是用如果…………”反之否则等词相连接。如上例第一问中后一个小问题: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一定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回答这个问题时,既要从正面论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又要从反面指出,如果无视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会颠倒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势必导致唯心主义。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解答论述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论证无疑是必要的,但为了增强说服力,往往还须从实践上加以论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回答上例中的第二问时,不仅要分析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而且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意义。第二问的参考答案是: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邓小平理论在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国际形势和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和总结,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也正是坚持了这一原则,我们才能不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同样,在回答上例中的第三问时,不仅要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上来分析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还须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分析论证。第三问的参考答案是: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在我们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十多年来,正是在这些理论观点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今后,也只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四、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论述题一般都采用材料题的形式,解题时要处理好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正确运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试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观点和材料结合起来,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和材料统一。切忌将材料中提供的实际内容抛在一边,一味地将有关知识堆砌在答卷上,或者从题中创设的情境出发,就事论事,不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例如1994年高考政治第39题的第三个设问:根据你对问题1和问题2得出的结论,联系材料一,论述材料二所引述的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该题的材料二是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几段言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根据这一材料的观点和含义,选定的理论知识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原理。然后,用这一原理中的两层意义,即用经济决定政治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说明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巩固;再用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的理论,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两层意思,实际上就是两个答案的要点。

    五、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许多考生在解答论述题时,往往存在着重微观、轻宏观的倾向。所谓重微观轻宏观,是指考生习惯于用孤立的眼光看待单个的知识点,只针对题中某一个问题大做文章,而不能把该问题放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并从宏观上把握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完整地回答问题。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6题,要求考生分析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和盈亏总额两个统计表格,然后回答:这两个表格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经济现象?考生若不能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知识(宏观)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知识(微观)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就无法答好这道题。再如1997年高考政治第39题,要求考生分析某地两家国有大型企业生产情况的统计表,并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你是否赞成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发展计划?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两家企业存在的问题?考生要准确回答该题第二问,就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问题:从宏观上看,由于大而全和重复投资,生铁和钢的产量都会超过市场容量,导致资源浪费;从微观上看,由于供大于求,产品积压,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企业难以搞活。这样就可得出题中A、B两个企业的发展计划不切实际、因而不能赞同的结论。同理,在回答第三问时,考生也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相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等方法。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帮助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并学会根据题意及所要回答的问题来确定解题方法,有时还要注意将几种解题方法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如1998年高考政治第38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结合解放军战士和学生在如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问题上展开的讨论,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这道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演绎的方法进行论述。再如同年的第39题(题略),在回答这道题的第一、二问时要用归纳法,而回答第三问时则要用综合的方法和演绎的方法进行评述。

当然,我们强调解答论述题要注意六个结合,并非要求解答任何一道题都要从以上六个方面去考虑,而是要求考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审题方法的前提下,熟练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上述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有机统一,才能在高考中从容地答好难度较大的论述题,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江都中学)考试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