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09届高考备考:抗汶川地震重恢复重建
    
  双击自动滚屏  
09届高考备考:抗汶川地震重恢复重建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作者:杨君  本页面已被访问 8100 次

抗汶川地震  重恢复重建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851214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积极施援,经过顽强努力,抗震救灾斗争在抢救人员、安置受灾群众等方面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材料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同时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科学重建新家园提供了思想保障;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互助自救和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重建新家园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和良好市场环境,为恢复重建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和体制环境;各地区的支援,全社会的支持,国际社会的援助,是恢复重建的重要力量;国内外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教训,为科学重建新家园提供了有益借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恢复重建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树立全局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
    
材料三: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国务院 2008919日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划》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建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尊重自然,科学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创新机制,协作共建;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厉行节约,保护耕地;传承文化,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重建目标: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经济学思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3)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工业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4)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5)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此次抗震救灾中慈善事业、社会捐助发挥很大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这也属于社会保障体系范畴)。
   
6)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7)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和消费。积累包括: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三部分。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
  
8)财政的作用: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哲学思考】

1)(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

2)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创造两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占有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的原因)。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策、举措的解读,要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即既要尊重生命、全力抢救,又要注意科学救灾),人生价值的实现(救灾英雄的先进事迹、志愿者行动)。

4)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地震中人性光辉闪耀)等。

5)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这次大地震的发生是客观必然的,需要人们正视它,把握自然气候变化规律,按规律办事。人们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提前作好准备,减少因地震灾害而带来的损失;要有与灾害作顽强斗争的精神,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7)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地震的发生给国家经济、人们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8)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看问题要全面。

9)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10)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内因,又要重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1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12)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政治学思考】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国家机关(含军队)的性质。

3)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机关要认真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4)国家机关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正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5)公民权利与义务(对灾民生命财产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信息公开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国难当头公民应尽的义务)。

6)综合国力与时代主题。

7)党的性质与宗旨: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

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跟踪训练】
 1、震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地震发生后,从个人到团体都纷纷加入捐献爱心的队伍,其中,巾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在515日这一天就组织会员企业捐赠l万只马灯、500多顶帐篷、300多只睡袋并运往灾区。这里的l万只马灯、500多顶帐篷、300多只睡袋等救灾物资:
    A
.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
.是商品,因为它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
    C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2
513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财政部宣布紧急下拨地震救灾资金8.6亿元。截至2114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128.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3.39亿元。各级政府财政下拨的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属于:
 
①积累基金 ②消费基金 ③社会物资储备 ④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资金
    A
.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3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1312时止),民政部就会同财政部共向地震灾区下拨中央救灾应急资金3.6亿元;民政部共调拨救灾帐篷6.06万顶。这主要体现了财政:
   A
.可以有效调节资源的配置                 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C
.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4
.在这场罕见的地震灾害中,总有一些画面震撼人心,总有一些画面难以忘怀。救灾中的真情给我们的人生观启示是:
   A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C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D
.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5
2008514日止,中国已经出动了6万名军人、2.5万武警和上万安全人员参与到抗震救灾行动中。同时军方分别从北京、上海和西安调派50支医疗救助队赶赴成都。而中国的伞兵也首次有了用武之地。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这说明:
    A
.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的根本任务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的根本任务是保卫国家安全
    C
.军队承担着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任务
    D
.军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重要的权力机关. 
6
5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1)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简要分析党中央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材料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意识的作用。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抗灾离不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也要看到形势的严峻、任务的艰巨。④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支配地位,因此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正体现了这一点。
7、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80
后在08年长大了,这是四川汶川地震后,整个社会对80后的评价,媒体开始铺天盖地,争先恐后的描述着80后在地震中的表现,所有的媒体似乎都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喜悦,媒体赞扬了80后表现出来的团结、坚强、沉着和睿智,更是高度评价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地震后对80后有着的正面评价,这是整个80后品牌经营的失败,而经营这个品牌的人,是绝大多数80后的人。所幸,这次四川地震给了80后一个展示的舞台,80后也确确实实舞出了动人的舞姿,我们为之欣慰。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地对80后给予前后如此悬殊的评价,因为,他们的成长背上了8万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他们的成长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经历了难以洗刷的灾难!这样的成长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联系上述材料 ,运用哲学常识中有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多难兴邦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4)
   
  ①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那么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和国家的一大笔财富,多难则兴邦。反之则亡国。(2分)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这是一切事物的发展途径。多难兴邦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战胜灾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2分)
    
2)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80后的年轻人?(6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社会普遍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美好的东西,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80后身上的美更应该得到褒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人无完人,为了每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全面和宽容理解、认识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2)
    
②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天灾人祸,以及得到国人、家人及社会人士的帮助,这些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经历,我们要学会关注周围,学会关爱世界。 (2)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多种多样、有大有小。尽管有的帮助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感觉到,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2)
    
380后在四川汶川地震后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让社会认可他们的?(7分)
    ①人的价值体现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家人,爱朋友,爱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地震后80后的年轻人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行为,赢得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尊重,从而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3分)
   
②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灾难面前涌现的无私奉献、热心助人使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为难之际他们考虑的是他人的危难,难能可贵,体现了人间的大爱真情。(2分)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80后在地震后的表现和所付出的给社会很多的感动,教会了80后活着的珍贵,活着的幸福,健康是财富。(2分)
82008512日 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从这场特大自然灾害袭来的那一刻起6党和政府就始终心念灾区人民,情系灾区人民。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迅速赶赴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冲在最前面,干在危险处,发挥了顶梁柱主心骨的作用。危难时刻,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关怀伴随在灾区人民左右,一声声问候、一个个信息安定着遭受灾难袭击的人心;一支支救援队伍、一批批救援物资增强着战胜灾害的信心。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受灾地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党组织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1)从政治常识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2分)②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抗震救灾的正确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抗震救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抗震救灾。(3分) 
  2)有人认为,保障灾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责任在政府。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分)。政府有责任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1分)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抗震救灾才能取得成功。命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②但是,抗震救灾,保障灾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还需要人民支持政府的工作(1分),也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帮助(1分);更需要受灾群众艰苦奋斗,抗灾自救。(1分) 
9.(14分)20085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了全国动员令,提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装警察部队十万余人立即奔赴灾区,各省、市立即派出了救援团,成千上万自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谱写了一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辉乐谱,唱响了一首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赞歌。
   
材料二 财政部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要科学安排,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优先安排重灾区,优先安排因灾生活困难群众的紧急抢救、转移安置,做好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和遇难人员善后处理工作,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截至715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590.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36.9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3.63亿元。目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安排,灾后恢复重建正在逐步展开,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
    
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了我国财政的哪些作用?6分)
   
 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合理分配使用资金说明了这一点。(2分)②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说明了这一点。(2分)③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体现了这一点。(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取得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给你的哲学启示。(8分)
   
 ①正确价值观具有积极导向作用,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号召团结一致,才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2分)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战胜自然灾害的主要力量。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才夺取了抗震救灾的胜利。(2分)③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和发展。正是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这场战斗的伟大胜利。(2分)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履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灾后重建。(2分)(注:如果从“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10 2008512日下午2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一场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一场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抗震救灾斗争中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36分)
    
材料一:200851214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胡总书记当即指示:尽最大可能救人彻夜未眠,调兵遣将,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公安特警和从各地抽调的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排除万难赶赴灾区,一批批抢修道路、电力、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一批批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共产党员、武警官兵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灾难为什么要积极应对?怎样应对的?(12分)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党的地位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加强了政治领导,总书记提出“尽最大可能救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总书记彻夜未眠,调兵遣将;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增强党的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二:地震发生后,国家马上成立了以温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连续几十个小时在一线指挥救灾;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谱写了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感人画卷。世界各国如美,欧盟,日本、俄罗斯、沙特等国也援物派人进行经济援助。
  
2)材料二体现了国家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12分)
  
  ①材料二体现了国家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②地震发生后,国家马上成立抗震指挥部,总理亲临抗灾第一线,都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性质和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体现了政府履行了国家对内职能。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世界各国如美,欧盟,日本、俄罗斯、沙特等国也援物派人进行经济援助。体现了国家对外职能:交流与合作职能,维和与促发职能
     材料三: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是中国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灾区的范围已经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现以造成数万人伤亡,许多人痛失亲人和家园损失惨重,天崩地裂的地震不仅带来的是伤痛,更给我们以哲学的思索。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哲学知识回答:这种天崩地裂的地震不仅带来的是伤痛,更给我们以哲学的思索。那么带给你有哪些哲学思维?(12分)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和规律都是客观性的,一旦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反思今天,如果我们对自然肆意破坏,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而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到时我们必然得不偿失。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胡总书记在得知四川地震后当即指示:尽最大可能救人。温总理在灾区反复强调:要不惜任何代价先救人。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是人本主义的核心。
     第三,这次抗震救灾显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第四,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至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虽然目前人们对地震的预测还认为是一个难题,但地震的规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更多的关注并加强国际合作,一定会被人所认识和掌握,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1、材料一:2008512234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地震灾区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目前,已有近两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开展救援。另有2.4万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还有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输送前往灾区,实施应急救助。3000名公安消防和特警也将紧急调往灾区。中国国际救援队也已抵达灾区,开始救援。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并组成救灾工作组即赴四川汶川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民政部已紧急调拨2.5万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
   
材料二:全国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救灾志愿者行列,其中也包括中学生。并非每个人都有去灾区救援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救灾出力。
   
材料三:在对大量的捐款、捐物发放处理中,有不少网民对有关部门能否将物资足额、足值发放到位提出质疑。国家及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对赈灾物资发放的全过程必须规范操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由。(6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监督权力的行使。(1分) ②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权力应该依法行使,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的监督。(2分)③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障监督权的实施,使权力健康有序的运行,最终达到维护国家权利和公民合法权利的目的。(2分)④权力若不在阳光下运行,必然导致官僚主义,滋生腐败。(1分) 
    
2)政府努力抗震救灾,以人为本的行动,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6分)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把宗旨答出来也可)(2分)③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分) 
    
3)如果现在要你发动大家为灾区捐款,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根据镜头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讲话要点。(6分)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我们在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为灾区尽到我们的爱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4分)   ②实践要点:简述自己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提高为灾区出力。(2分)
 12.材料一:20085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后3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迅速赶到地震灾区,老爷子不顾余震不断,冒着生命危险亲临第一线,指挥解放军、武警官兵救人。518日,国务院宣布19日至21日三天时间为全国哀悼日,1914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以悼念地震中的死难者。
    
材料二:截至200852612点,全国共接受国内外捐款共计308亿元,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一次捐款中首次突破100亿元,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绵绵不断运往灾区,目前,除帐篷等急需物资问题没有解决外,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国务院统筹安排、日夜抢修下基本恢复正常。然而,在此国难之际,一些不发分子却以中国红十字协会的名义贩卖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影响极坏。525日,国务院发言人称,公安机关已将相关责任人抓获,并移交法院。
     
材料三:为了积极帮助因地震灾害地区企业和群众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国务院下发文件免除受灾企业和群众的相关税收,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对受灾地区的企业和群众申请金融贷款实施元无息发放。以最大努力支持灾区群众灾后重建。
    (1)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8)
   
 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材料略)
    (2)此次地震,国外媒体对中国政府的赞誉之声溢于言表,请你从政府学角度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能获得外国媒体的高度赞誉?(12)
   
 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造福于人民,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切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证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灾后重建作了大量工作,因而赢得了高度赞誉。(4)
   
 ②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因而赢得了高度赞誉(4)
   
 ③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坚持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国务院对利用抗抗震灾名义非法谋利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确保了抗震救灾物资及时发往灾区,为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必要条件,因而赢得了高度赞誉。(4分)
    (3)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官员,你应该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6)
     ①坚持权为民所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行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②坚持情为民所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
    
③坚持利为民所谋。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维护群众的利益,切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6)
   
 材料四:有分析家称,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透明的工作作风是中国政府获得高度赞誉的重要原因。一个权力动作在阳光下的政府必然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4)
请从政治学分析为什么要将权力运作在阳光下?
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如何打造“阳光政府”?
  
  ①打造“阳光政府”,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一方面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行政监督体系,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中国共产党监督、人民政协监督、社会与公民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方面制约和监督政府行使权力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滥用权力,坚持对人民负责,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13材料一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给灾区和全国人民造成了深深的创痛和巨大的悲怆。灾难发生后,温总理在第一时间飞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指挥抗震救灾。截至516日,中央财政为帮助受灾地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共下拨抗震救灾专项资金42.8亿元,政府决定519—21日为全国哀掉日。

材料二 连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号令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灾,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精神,冒着暴雨和余震的危险,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有力推动了抗震就灾的有序进行。有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

1)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的?

①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②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灾区干部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大局,使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表明我国公民能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③温总理在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中央财政下拨抗震救灾专项资金,政府举行全国哀掉,表明国家也为公民着想,依法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

2)“顾大家舍小家”精神对我们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有什么启示?

①“顾大家舍小家”精神启示我们,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②但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仍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3)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的认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和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在抗震灾的斗争中,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动员全体人民投入到抗灾斗争中去。②要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国家和公民个人都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始终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共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灾,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