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09届高考备考:推动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改革
    
  双击自动滚屏  
09届高考备考:推动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改革

发表日期:2010年3月3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6618 次

            推动城乡发展  促进农村改革

 

一、【热点背景】

    材料一: 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1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包括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城乡一体化等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今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总的要求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农村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处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上的表现。是统筹兼顾的表现。推进农村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要坚持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才能改善,国家才能富强,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发展的成果由劳动人民享受到,那就是以人为本。

材料四: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年。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有人称这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首先从农村开始。是全面的改革,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二、【教材链接】

(一)【经济常识】

    1、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农业的地位、现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公有制的优越性、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全会提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当前,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尤其要加大多予力度,加快放活探索。要通过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为目标,实现对农村投入增长制度化。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要确保粮食安全。本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一轮农村改革方针的实行,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5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财政的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面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6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扩大内需,即通过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实行国家经济、政治独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而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事实上,在外贸出口这驾马车减速已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内需、培育新的增长点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投资方面,可以大力推进铁路建设、实施全国电网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川渝地区灾后重建、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在消费方面,启动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通过电信互联网技术进步推动消费升级等等。总之,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启动国内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广阔消费市场的巨大引擎,农村改革的推进,将成为中国经济二次腾飞的突破口。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践行科学发展观。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更加突出。多年来中国经济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资源紧张、劳动力价格提高等新形势下不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为此,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
【哲学常识】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会指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始终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一切静止的观点,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全会指出,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4、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全会指出,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5、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全会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既然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防止片面性。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在看到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面临市场和资源环境等约束的形势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等等。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因此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8
、科学理论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帮助人们把握发展的历史进程;能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和有效行动的方法,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性、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会强调,实现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必须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9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文柱。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但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已经变成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政治常识】

1、什么是改革开放?

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双向的开放, 就是要大力发展和加强对外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和合作,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加快提升本国综合国力。

③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坚持进行改革,才敢于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更有利于改革。

2、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意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改革开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如何进行改革开放?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结合:既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依靠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推动经济基础变革与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坚持促进改革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这是党保持其性质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5
国家性质和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家有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的职能;国家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国家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农民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新局面。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6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三、【针对训练】

1.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的发展提出个任务: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材料二: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央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和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使重庆破解城乡统筹难题有了重要政策保障。

( 1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填写下列表格。(10 分)(注:按番号写在答题卷上)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的发展提出四个任务

请综合运用经济和时政知识为完成这四个任务提出建议。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创建园林城市,突出城市文化特色。(范例)

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Ⅰ)

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Ⅱ)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

 (Ⅲ)

(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使农民面向市场生产;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兴办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科教兴农。(4分)

    (Ⅱ)在全市从农村逐步到城市全部减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让广大群众读得起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看得起病;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决广大群众的就业。(3分)

     (Ⅲ)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 2 )根据材料二,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在统筹重庆城乡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10 分)

 ①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重庆的客观情况决定我们的工作策略和方针。(3)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3)③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④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实践检验我们工作思路是否正确,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2)

     ( 3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12 分)

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4) ②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要求。(4)③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4) 

2、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8分)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②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分)③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2分)④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缺一不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分)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之乡——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瞄准市场,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蘑菇、花本、葡萄种植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效应,并涉足旅游、加工制造等新兴产业,掀起了二次创业热潮;聘请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推动了种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成立行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原料、提供技术指导、签订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扩大了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使农产品顺利打入市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根据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小岗村的发展对深化我国农村改革的启示。(8分)  

 ①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分)②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2分)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2分)④树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加强科学管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今天,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需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3)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8分)

①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2分)②解放思想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应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新挑战。(2分)③解放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2分)④解放思想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2分)⑤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2分)(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四点,本题均给满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年。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1)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其实质是“扬弃”。(2分)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分)。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分)。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分)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分)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2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2分)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1分)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请用经济学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靠经济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4、在推进农村改革中,政府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要重视履行国家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和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情况

国家

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加工

种植规模

产品质量

农产品加工量占全部农产品的比重(%

1亿元农产品加工处理后产生的附加值

发达国家

农场式大规模机械化

统一产品

质量标准

80

24

中国

一家一户手

工劳动为主

混种混收

品质不高

20

0.38

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是2.03.7l,而我国只有1.1l。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及13,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中国仅占25%左右。

材料二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已从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的竞争,发展到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我国虽然农业资源人均较少、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但劳动力资源丰富,如果只是出口初级农产品,这种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强化农产品加工环节,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弥补自然资源条件较差和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的劣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过于分散、规模小、无法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2分)农产品缺少深加工,附加值低,产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分)

2)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现阶段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的重要意义。(11分)

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为农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有利于维护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得到保障。(3分)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这样就从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3分)③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3分)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2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