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08年高考经济常识试题评析及09备考
    
  双击自动滚屏  
08年高考经济常识试题评析及09备考

发表日期:2009年8月6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4831 次

2008年高考方才尘埃落定,2009年备考就硝烟再起。有道是“温故而知新”,孔子倡导的这一学习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复习备考。尽管这些年来高考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地改革,但依然保持着大体上的稳定和连续。因此,认真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特别是上一年度的命题特点,对于做好下一年度的备考工作大有裨益。

一、2008年高考经济常识部分命题的几个特点

   1. 以计算题形式,检测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考查,难度有相对加大的趋势。

涉及试题

考查知识点

全国文科综合卷I5

价值、价格与劳动生产率

全国文科综合卷II24

价格与价值

江苏政治卷第1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格

四川文科综合卷第24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价格

广东文科基础卷第1

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

北京文科综合卷第33

价值、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天津文科综合卷第26

汇率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宁夏文科综合卷第12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重庆文科综合卷第27

汇率与产品利润

重庆文科综合卷第29

价格与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上面表格所列试题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2008年高考试题中,几乎所有试卷都涉及了对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考查。就所考查的知识点而言,主要集中在商品价值、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一知识点,个别还牵涉到商品价格与汇率的关系;在命题形式上,无一例外地呈现为客观试题;尤为突出的是,对上述知识的考查,普遍地采取了计算题的形式,以此检测考生对相关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准确理解。相对于以往年份,个别试题难度明显加大。这一类型试题的出现,成为2008年经济学部分高考命题的一个突出亮点。

  1:(2008年全国文科综合卷I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 12    B. 12.5    C. 18    D. 18.75

    解析:本题检测商品价格与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货币本身价值关系等经济理论基础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当2008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货币贬值20%,也就意味着同样是货币,购买力相对降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由此计算可知M=12.5元。正确答案为B

    2:(2008年重庆文科综合卷第27题)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 1400万元    B. 5600万元    C. 7000万元   D. 9800万元

    解析:本题检测汇率与商品价格、企业利润等有关知识。根据当时汇率,100万件商品按10美元/件计算,则价格总额为10美元/件×7元/美元×100万件:7000万元人民币,其成本总额为14元人民币/件×100万件=l400万元人民币,企业所得利润=价格总额-成本,即7000万元-1400万元=5600万元人民币,正确答案为B 

    2. 更加突出对学科核心思想,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知识及贴近现实的主干知识的考查。

涉及试题

考查知识点

广东文科基础卷第3

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天津文科综合卷第30

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天津文科综合卷第34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江苏政治卷第12

宏观经济政策与遏制通胀

宁夏文科综合卷第14

宏观经济政策与股市稳定

宁夏文科综合卷第38题(4

宏观调控手段和措施

全国文科综合卷II26

农业发展与政府的宏观调控

北京文科综合卷第2426

宏观调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

北京文科综合卷第38

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广东政治卷第10

宏观经济政策与股市

    追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全部经济学的核心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方式,前者居于基础地位,后者也不可或缺,二者相辅相成,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就我国当前而言,如何更加有效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自然也成为高考命题高度关注的热点知识。  

  3:(2008年宁夏文科综合卷第14题)维持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②降低利息税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检测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股市的过快增长,意味着投资过热,可能带来通胀的危险。因此,抑制投资过热,需要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在所列选项中,降低利息税,有利于吸纳储蓄,回笼资金;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则有利于遏制股市资金交易,抑制股市的过快增长,因此,②③切题。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基金发行规模,都属于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目要求,①④舍弃不选。正确答案为B

    除此之外,在今年的高考试卷中,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以及银行、股票与债券等金融方面的知识点,相对来说也占了较大比例。

    3. 问题立意,突出对重大时政背景、长效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认知。

关注现实,是政治学科命题的一贯特色。尽管随着近年来的高考改革,文科综合试卷的时政色彩相对淡化,但贴近现实,更多关注长效热点,以重大现实问题立意,仍然是高考命题始终坚持的基本方向。

2008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涉及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包括: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广东文科基础卷第4题、江苏政治卷第1819题、江苏政治卷第34题、全国文科综合卷I26题)在试题中占了相当比例;另外,回首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全国文科综合卷I28题、全国文科综合卷Ⅱ第27题、北京文科综合卷第38题、天津文科综合卷第38题、重庆文科综合卷第39题)、关注世界粮食问题(全国文科综合卷I38题、天津文科综合卷第39题)、关注公平与效率问题(江苏政治卷第17题);关注年度内的重大热点,如限塑令(天津文科综合卷第34题、四川文科综合卷第38题)、大部制改革(天津文科综合卷第30题)等热点问题,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情景材料。

     4. 在能力考核上更趋普遍,更加重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相互结合。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普遍做法。这一点,在2008年所有的高考试题中都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和往年相比,个别客观试题对于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值得关注。如北京文科综合卷的第24题,要求学生依据题目提供的图表,从宏观调控目标角度,判识其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山东文科综合卷的第15题,也以需求曲线的形式,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出政府给农民家电购置补贴对农村家电需求的影响。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主观试题都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要求。这里面除了通过文字、图表材料,检测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在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试题的设问更加灵活多样,尤其突出了对考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考查要求。如,全国文科综合卷I的第38题:“为了防止粮食危机的蔓延,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答案提示为:“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类似地,很多试题要求考生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或分析相关影响(见全国文科综合卷Ⅱ第38题第2问、四川文科综合卷第38题第l问、广东政治A卷第41题第3问、江苏政治卷第34题第2问、山东文科综合卷第28题第5问等),也都体现了上述能力考核的综合要求。

 

二、2009年复习备考策略

     1. 全面夯实基础知识,构架学科框架,突出对学科思想、主干知识的理解把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应对高考命题千变万化的根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仅要对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巩固深化,更要注重树立学科思想,从学科的视角,构建知识体系,宏观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把握。

    2. 要注意对经济学常见的几种计算题的解题训练。如前所述,经济理论基础和数学知识的结合在2008年高考试题中已渐成趋势。因此,对于商品价值和价格、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甚至包括价格与汇率变化等更多因素之间的联系,都要深刻理解,并选择典型题例,强化训练。此外,对于经济效益与企业成本、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银行利润、存贷款利息等可能涉及的计算类题目也都要予以关注,分类训练。

    3. 要持续关注重大现实问题,以更广阔的视角复习备考。高考命题体现了一定时期的国家意志,因此深入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对于考生的复习备考无疑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同时,高考命题又多选择微观材料切入,所谓“小切口、大背景”,于细微处见精神,因此,敏锐判识现实生活中具有特别意义的小问题、小事件,进而透视出其宏大的社会意义,也是考生必须具备的备考能力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考生要注意杜绝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拘泥于一个个孤立试题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失之空泛,空而又空,从理论到理论,最终背离高考命题的趋势。

     4. 要进一步强化主观试题的解题训练,突出对学生扩散思维的能力考查要求。主观试题的解答历来是制约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所在。究其根本,大致不外乎这样两点,一是“看不懂”,二是“不会说、说不好”,前者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不足,后者体现了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欠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做好知识的储备,考生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从理性高度提升解题能力。就发散思维而言,要注意体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相互结合,明确应在怎样的限定范围内展开思维,按什么样的逻辑思路扩展思维,进而通过反复的解题训练,使考生在这一方面得以进步、提高。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