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法交流 >> “一材两用”趣味教学案例六则
    
  双击自动滚屏  
“一材两用”趣味教学案例六则

发表日期:2009年2月24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919 次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寓言、 童话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和哲学道理 , 把它们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仅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 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 , 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 , 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够分。刚开始 ,他们抓决定谁来分粥 , 每天轮一个。结一周下来 ,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 , 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 ,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让他给大家分粥。开始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 , 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气。然后 ,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 , 还是互相攻击、扯皮 , 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 最后 , 又想出来一个方法 : 轮流分粥 , 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 , 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分粥人吃到最少的 , 大家都尽量分得平均些。这样以来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 日子越过越好。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不同的分配制度 , 就会有不同的社会风气。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即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能兼顾社会公平 ,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从哲学角度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 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要求我们要注 意优化结构 ,体制。轮流分粥 ,但分粥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自己才能端剩下的一碗 是理顺的 体制 ,是量变。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 越过越好是质变 ,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吃蛋原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 , 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 , 可有三种消费方案: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蛋一一收支平衡。二是把鸡杀了吃掉一一透支。三是坚持在一段时少吃鸡蛋 ,省出 10 ,成小鸡。 如果成活 8 , 4 只母 ,4 只公鸡 , 过上些日 , 这家人一天可吃 5 个蛋 , 遇上特殊的 , 还可以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 , 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 , 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从经济学角度分: 上述例子在经济学中被称作吃蛋原理, 这一原理反映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 , 消费主要是满足个人、家庭和公共需要 , 在一定时期内 , 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 , 积累 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另一方面 , 二者是统一的 , 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 , 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 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 ,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要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 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和不切实际的高消费、低积累都是有害的。

吃蛋原理的第一种方案虽不失为保守之策 , 但在平衡中却暗藏着危机 , 看似原地踏步却意味着落后。第二种方案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 无异于杀鸡取卵。第三种方案表明适当的积累不会压制消费 , 反 而能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从哲学角度分析: 面对同一事 物 , 立场不同 , 观点不同。三种不同 的消费方案 , 反映不同的消费观点。整个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 要用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第三种消费方案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矛盾双方对 立统一 , 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 的方向转化 , 因此 , 要全面的看问题 , 防止片面性。同时 , 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好的方面转化。

三、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博弈论的英文名为 game theory, 直译就是游戏理论。一项游戏中 , 胜方所得与负方所失相同 , 两者相加 , 正负相抵 , 和数必为零 , 所谓的 零 和 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 , 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 , 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 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 , 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但20 世纪 以来 ,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 负和 正和 观念所取代。 负和游戏 , 一方虽赢 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得不偿失 , 可 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 , 或者没有输家 , 结果为双赢 多赢, 称为正和。在竞争的社会中 , 人们开始认识到 利己不一 定要建立在 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 , 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从零和走向 正和, 要求各方要 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 , 遵守戏规则 , 不要耍小聪明 , 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直 , 否则 ,双赢的局面 就不会出现 , 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也是市场交易 的重要原则。竞争性是商品经济的 必然产物 , 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 , 就必然存在竞争 , 竞争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因而我们要树立起平等意 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 , 对竞争对手要平等相待 , 进行有效合作 , 损人也可利己, 谋求双赢, 正和游戏

从哲学角度分析: 物质决定意 识 ,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 , 不是从单一的因素出发 , 而是要从复杂的全面的实际出 发 , 去具体分析每一个事实 , 这样才 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零 和”“ 负和 正和是游戏结果的三种事实 , 过去人们只从 零和这个单一事实出发 , 而不能从全面的实际出发 , 尤其忽视了正和 这一 事实 ,从而导致人们形成了错误的主观认识 ,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四、二八法则

     1897 ,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 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 :80% 的社会财富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 80% 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 20%, 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 则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 , 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商品营销中 ,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 ; 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 , 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 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 :80% 的成绩 , 归功于20% 的努力 ; 市场上 80% 的产品可能是 20% 的企业生产的 ;20% 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 80% 的利润。遵循 " 二八法则 " 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 , 精确定位 , 加强服务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生产经营单位始终坚持会员制 , 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商品 的价值 , 赢得利润。因此 ,他们必须调查了解市场 , 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才能赚取利润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遵循 二八法则 的企业 , 在经营和管理中精确定位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哲学角度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 , 在复杂事物之中 , 存在着许多矛盾 ,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 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 , 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所有生意、每 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 ,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 , 这就是 胡子眉毛一把抓, 分不清主。遵循 二八法则的企业 , 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 , 就 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 因而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取得成 绩的原因的主要方面和产品、利润的来源的主要主面 ? 这就是带来 80% 成绩的 20% 的努力、带来 80% 产品的 20% 的企业和给商家带来 80% 利润的 20% 的顾客。这一认识 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 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 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

 五、 250 定律

     美国著名汽车推销员乔·古拉德 , 连续 12 年荣登吉尼斯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 , 他所保持的 世界汽车销售记录一一连续 12 年 平均每天销售 6 辆汽车 , 至今无人 能破。乔·吉拉德从一个口吃患者 到一个著名推销员和演讲家 , 与他 善于总结归纳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250 定律就是其中之一。乔·古拉 德认为 , 每一位顾客身后都大约站 着 250 个人 , 这些人是他比较亲近 的同事、邻居、新戚、朋友。如果您 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 , 就意味着 赢得了 250 个人的好感 ; 反之 , 如果 你得罪了一名顾客 , 也就意味着得 罪了 250 名顾客。由于连锁影响 ,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 50 个人 , 其中只要有两个顾 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 , 到了年 底 , 就可能有 5000 个人不愿意和这 个推销员打交道。乔·吉拉德得出 结论 , 在任何情况下 , 都不要得罪哪 怕是一个顾客。这一定律有力地论 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也让我们得到启示 , 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 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 ,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 群体。善待一个人 , 就像拨亮了一盏灯 , 照亮一大片。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平等是市 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也是市场交易 的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 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 它要求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弄虚作假 , 要 言而有信。这样可以带来效益 , 提 高销售者的信誉 , 使消费者 " 信得 过 " 销售者 , 从而使交易活动客流如 云 , 生意兴隆 , 买卖越做越大。

从哲学角度分析: 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相互联系之中 ,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 事物之间及事物各要素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每一位顾客身后都大约站着250 个人 , 这些人是他比较亲近的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 , 就 意味着赢得了 250 个人的好感 , 这正是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六、汽车的普及

     20 世纪初 , 汽车是由技术工人手工打造而成的 ,成本较高 ,因而价格难以下降 , 汽车成了地位的象征 ,拥有汽车只是少数人的特权。福特的贡献在于他把汽车变成了普通商品。福特用大规模生产实现了这一 点 ,他们创造了第一条汽车装配流 水线 , 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 , 降低了成本与价格。为了满足市至 对汽车的大量需求 , 福特利用了时颇具竞争力的营销战略 , 只生产 一种车型 , 即只生产 T 型车 ; 只有一 种颜色可供选择 , 那就是黑色。黑色的 T 型车就是汽车的代名词。这 一点 , 几乎成为所有 MBA 教学的经典案例。这样做的好处是福特能以 最低成本生产 , 用最低价格向消费 者提供汽车。 T 型车的使用改变了日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 使美国变成了汽车王国。 1908 年冬天伊始 ,美国人便能以 825 美元的价格买到一部轻巧、有力、两级变速、容易驾驶的 T 型汽车。这种简单、坚固、实用的小汽车推出后 , 它的创造者一一福特欣喜若狂。这大大增强了广大中产阶级对汽车的需求 , 而福特也因此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 1914 年的时候 , 福特汽车占有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当然 , 1927 , 福特不得不关闭了 T 型 生产线 , 汽车多样化时代开始了。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福特用最 低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汽车 , 拉动汽车消费 , 市场的扩大带动了福特 的汽车生产。这体现了价格对供求 关系的影响 ( 价格下降会剌激需求 ,进而影响到生产供应 ), 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汽车消费市场的扩大使福特成了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 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经济学原理。

从哲学角度分析: 福特制造商在调查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的基础上 , 做出了正确的生产和营销决策 ,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汽车从罕见到普及 ,福特 从一个小厂变成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 这些转化的条件就是福特正确生产、营销的决策和行动。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