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关于物质概念认识的九个误区
    
  双击自动滚屏  
关于物质概念认识的九个误区

发表日期:2009年3月16日  出处:湖南宁远一中  作者:廖金明  本页面已被访问 1736 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存在种种误区。

误区一: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没有人和人类社会物质就存在,人类社会产生后,物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认为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否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心主义。

误区二:物质即物体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千差万别的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的概括。通常讲的物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能等同。

误区三:客观实在即客观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如前所述,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就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而言,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没有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别人的思想意识相对于“我”的主观意识而言也是一种存在。

误区四: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特性是指事物的特点、属性,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和属性。就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而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没有这一属性。属性是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每一事物都有多方面的属性。根本属性是指事物具有的多种属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属性。物质有可知性、无限性等属性,其中根本的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方式,也是物质其它属性存在的基础。

误区五: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物质现象

判断是否物质现象不是以看得见摸得着为依据。应根据物质概念的含义。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就是物质现象。如生产关系、电场磁场、声音等都是物质现象。

误区六:物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认识的

物质具有可知性,人的意识有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就能不断地认识客观物质世界。

误区七:事物就是物质

     我们通常讲的事物既指客观事物又指主观意识,事物与物质是不能等同的

 误区八:规律就是物质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可见规律不等同于物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具有客观性不等于物质。

误区九:实践是物质

实践具有客观性,但实践也不等于物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