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题技巧 >> 【经典】高考政治解题系列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高考政治解题系列方法

发表日期:2009年5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086 次

一、主观性试题答题的基本要求:
     1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分论点,确定论据。 

1)在读题时,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的角度、范围、要求等,必须明确,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包括是否要求结合材料问答,是收敛式还是开放性;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问题(为什么类、怎么样类、意义类、认识类、启示类、反映类等);是运用哪一学科、哪一模块、哪一个原理问答,是经济学、政治学还是哲学(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是什么样的主体,包括国家、党、企业、个人等。 

2)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认真地对题中材料进行分析,把握关键词和重点句,提取有效信息。

①分清事实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有些题提供的事实材料或引文没有明显标出段落或层次,考生必须自己分出层次。

②从每层事实材料或引文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这是而后组织答案要点,选择合适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际进行分析论述的客观依据。这是“审材料”中最重要的一步。

③把握每层事实材料意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概括出全部材料或引文的总的含义。

3)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

4)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包括理论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2、归类对号,落实到课、节、框。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才缩小了思考范围,然后胸有成竹,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3、答题。答题的基本要求是:切题回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分点作答;语言精练、术语性强;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结合材料、适当分析。

1)规范化答题的步骤

①先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② 第二步: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③第三步: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
    
④第四步:联系重大时政。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立说明,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⑤第五步: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等)。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新教材特别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因此这一步切勿忽视,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上“事实(实践)证明”。“事实证明”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的。
  
 ⑥ 第六步:反面论证。在正面论述之后,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
    
⑦第七步: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在教材中多处可以看到在阐述了一个观点后对青年学生(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扣紧题意,不要空喊口号。
    
2)规范化答题语言。
    
在答论述题过程中语言也应规范化,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政治术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政治术语一般是指课本中的概念、原理、观点;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代会通过的决议;我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政策等等)。 

二、答题技巧及注意点

首先,是时间分配的问题。当提前五分钟发下试卷后,如监考并不让动笔答题,可以抓紧时间浏览一下试卷,做到总体有数。一是检查试卷分发是否有误;二是看一下题型及分数分布;并要特别注意后边大型题目,形成印象,预先思考一下。总体有数后,做好动笔安排。在总体有数的基础上,要合理分配做题时间,并留有一定余地,便于最后检查。防止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分配不合理,即影响做题的质量。其基本原则是:依次而来,会做的就做,不会的就暂时空过,不过多的占用时间去思考。先把会的做完,回头有空再研究那些留下的题目。留下的题一定要做好记录,防止漏题。

其次,在考试中一定要保持平稳心态。每年高考题都有几道难题,遇到这种题目不要慌,在同样水平的基础上,谁的策略方法好,谁就成绩好一些,这就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难题无非就是在关键点上绕了个弯,只要细心读题,仔细审题,再联想一下现实与之有关的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想一下课本中的有关理论,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自然会找到答题的“契入点”。有的“题眼”明显,有的是隐形的,关键是吃透题意。

    第三,立足于材料,材料题的命题思想这两年有变化,过去,材料题要求回答时一要立足于材料,二要联系教材;而现在则要求更多地立足于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在做材料题时必须认真细致地阅读所给材料,如果出现材料和教材不一致的情况,还是要以材料为准。注意把关键性政治术语写在每个要点开头第一句。以明确显示该要点核心,后面再作解释。

    第四,答题时要把握好范围,答要点。主观性试题的答案标准,是由命题者拟定的,命题者的标准就是尺度,所谓“谁出题,谁标准”。但答题者是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的,能否准确达到命题者要求,有很大难度。做论述题最好是在下笔之前先打腹稿,或列个提纲。有的同学的答题习惯不太好,看了题就在试卷上写。这样,一是容易涂改,使卷面不整洁;二是逻辑易混乱。做论述题必须先有一个思维过程和大致构思,不仅使卷面整洁,而且论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比较好得分,也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尤其要注意分要点书写答案,切忌一大段从头写到底。

第五,回头看,再完善。这一步是大多数考生普遍忽略的。考生在作答完后,要就答案内容进行检查修补,回头看看,再作完善,以进一步提高作答的质量。回头看,究竟看什么?一要看答案有没有围绕设问,即答题方向是否正确;二要看材料中有效信息是否找全,用以分析材料的基本理论观点是否想全,即答案内容是否全面;三是观点与材料是否做到有机结合,答案的逻辑性如何,使用的政治术语是否规范,答案是否体现出创新思维等等。经过思考,可对答案作些微调,从而进一步提高答题的质量。

三、试题的分类及解题方略

(一)原因类:

分析原因的思路: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意义。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补充这是“行为人”的职责。比如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是党和国家,那么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角度外,还应补充: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决定的。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解题的方略: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我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做到知其所以然,我们既要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又要明确其现实意义。例如:(04北京,39)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逻辑关系法: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原因类试题就是让我们探求引起现实问题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讲,能构成原因的要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而重要性又体现在其地位、作用、意义等方面。第二方面是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即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否则会引起更坏的后果。例如:(02,上海,33)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3、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对于原因类问题的分析,我们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微观入手。原因类问题本身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为了便于解答,我们将这一整体部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将大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回答,降低难度,以便于操作,解决问题。例如:(04,全国,35)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主题定位法:高考试题非常重视判断和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诸多有效信息中,原因类试题设问中的相关主体,是标志性信息,可以说确定了设问中的主体,也就确定了答题方向和答题思路。例如:(04天津40)简要说明我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总之,以上方法并非彼此孤立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也常常综合运用四种方法。通过总结这些方法,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明确思路,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意义类: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一般设问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意义”,或“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与政治意义;还有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乡经济。

3)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举例:热点问题的经济意义

1)发展绿色食品的经济意义:①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消费者需要;③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④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⑤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②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减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②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个人所得税调整的经济学意义:①个人所得税对于调整个人收入分配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都是实现共同富裕。个税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②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个税改革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③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个税改革有利于调整税源结构,稳定财政收入。

5)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④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6)取消农业税的意义: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健康发展;④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有何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④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⑤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金融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货币、银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③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①自主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③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主创新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10)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①文化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经济意义:①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③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④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政治意义类

1、答题思路: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应从国家意义、社会意义、政党意义、民族与宗教意义和国际意义不同视野去思考,并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民主、完善法冶、稳定社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巩固国防、巩固政权和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等。另外,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1)对国家国内有关活动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④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势力”及活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对国家对外交往活动: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对党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②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思想文化意义:①(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②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3、举例:热点问题的政治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分)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证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2分)有利于农村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2分)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意义:是国家实施职能和更好地对人民负责的体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西部大开发还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个人所得税改革举行立法听证会的政治学意义: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体现依法治国的本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政治意义: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或答政治经济意义: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5)自主创新的政治意义:①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②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③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战略重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意义: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7)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8)中国同欧盟及周边国家发展协作关系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③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9)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经济意义: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进一步发挥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10)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意义: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变;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1)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治意义:有助于树立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综合国力,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经济意义: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其他:投资的如奥运会、世博会的经济意义:可以有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政治意义可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

  哲学意义类

1、解题思路: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抓住要害,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得出其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解答哲学意义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2、例题

2004年全国卷)国务院办公厅分布的《切实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指出:“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建筑市场供求失衡,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以及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着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

   结合材料,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

[解题思路]本题指向明确,要求考生从哲学上的因果联系角度,说明把握这一原理对于解决工程款问题的意义。考生通过分析这一事例的解决过程,了解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提炼出自己的正确的思想方法。考生答好本题关键是必须准确掌握因果关系的知识,而且能够与拖欠工程款问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说明。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

[参考答案]①任何结果都有原因,拖欠过程款的原因很多。②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的原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

   教材中的意义: 

书本中的意义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非公有制的意义;股份制改造的意义;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的意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存款储蓄的作用;对外贸易的作用等

(三)措施类:

1、解题思路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

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经济学措施:

1)描述国内经济措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度;推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同时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个人收入,以兼顾公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⑤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注重自主创新,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开展正当竞争,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

⑥(农业方面)根本措施: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要增加农业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工补农、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农村。

(工业方面)必须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描述对外经济措施

①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②充分发挥世界经济组织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加强国际合作的作用;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不等价交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④(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3)描述时政经济措施

8、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自主创新等。

(四)描述行为主体的经济措施

①国家:健全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②个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浪费,绿色消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消费者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纳税人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政治学措施

1、强调一个根本出发点: 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
    2
、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三个原则、四个对内职能、三个对外职能
    3
、性质 (两个先锋队、 三个代表);地位(领导核心、执政党);三个作用;三种领导方式; 三个方面建设(①执政能力建设;②思想、作风、组织建设;③民主集中制。)

4、国际关系常用:一个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的实质;主权国家的四项权利、我国对外政策五个基本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记清民族问题一个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原则;宗教政策四句话。(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方针) 

   教材中的措施:

政治常识:

⑴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⑵国家怎样履行职能(政府怎样行使经济职能) ⑶怎样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⑷国家怎样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⑸怎样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⑹怎样做到依法治国 ⑺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⑻怎样加强党的建设 ⑼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⑽怎样贯彻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⑾怎样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 ……等等
  经济常识:

⑴怎样抑制通货膨胀或治理通货紧缩 ⑵怎样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怎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⑶怎样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⑷怎样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⑸怎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⑹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⑺怎样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⑻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⑼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⑽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⑾怎样发挥财政和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⑿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⒀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⒁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等等

3、有关热点问题的措施:

1)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

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理国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③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④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贯彻三大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建设者⑤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或者从能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回答亦可)
 (2)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②坚持以人为本③坚持依靠改革促进发展④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⑦坚持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外)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③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④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政策措施⑥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转变发展模式,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建设模式⑦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4)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④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⑤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5)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基本措施
  ①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科技,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宏观调控,应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搞好三改一加强。③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要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要加强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

6)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①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⑤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建设、扶贫工程、社会保障建设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平等对待农民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7)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措施

①政府要履行其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宏观调控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机制的作用,明确四个功能定位③继续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④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⑤国家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
  (8)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措施

①关键是要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②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结构,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③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④保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⑤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利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⑥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项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措施

①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②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幅提高国家竞争力③深化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④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创造良好环境⑤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10)实施人才强国的基本措施

①必须坚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②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种种限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③遵循市场规律,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自主择业④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做好服务、引导、监督工作⑤完善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激励机制、保障制度⑥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
    (11)
如何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①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尊自强精神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制度保障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⑤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内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全省社会培养创新意识
    (12)
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措施

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⑦坚持依靠国家支持和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
    (13)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把学习贯彻荣辱观和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方针政策相结合②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崇高道德修养的风气③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树立典型,特别是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14)
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人才②⑵树立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增加为主转向以质量提高为主③优化引进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④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⑤妥善处理国际争端,积极改善外贸环境,切实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⑥与各国加强多领域的互利合作,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
    (15)
如何构建和谐世界

①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尊重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②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③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4
、例题:

2004全国卷二39题)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实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10分)
  分析:根据设问要求,首先必须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反映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抓住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分时定价”这些关键词句,转化为经济常识中知识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分层作答。
  参考答案: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并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电力也是商品,一些地方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视缓解电力紧张的重要举措。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政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电力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图表类

1、解题思路

近九年的高考,两个论述题中必定有一个图表题,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常识的内容,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一是设问。材料一般由“表题,23个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问要求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的其他问题。

1)图表题的特点:

①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②要求透过现象提示本质。通常第一问为表一表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而第二问、第三问则要求回答数据、图表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或意义。要求考生从本质上看问题,而这体质就是党和国家对重大热点问题的方针政策,主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大政方针。

③一题多问,多点考查,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教材观点和时政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2)解答图表题应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许多考生解答高考政治图表题,往往多现象性描述,就“表”论“表”,而少理论的分析,机械地堆砌知识。造成这种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高考政治图表题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当前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要求考生从图表的数字变化中找出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目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解答时,必须做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深化定量分析,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3)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三读:

①读图表。图表一般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小字注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群体等单位的什么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如果没有标题和项目的统领,数据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无法看懂。

②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七年的8道图表式主观题中就有6道带有注文。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③读设问。图表是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1978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1997年就联想到党的十五大。2002年应联系到党的十六大。)

    三比

有些同学读表后不能发现问题或不能发现全部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对这些全面、正确的比较分析造成的。全面而正确的比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纵比,二是横比,三是表与表比。通过这三比,就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产生一个认识上质的飞跃。

①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

③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生新的认识。前几年的表格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表反映成绩,另一个表明存在问题,两个表是互补关系。

   三到,即数字到术语、现象到本质、理论到实践

①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

②由现象到本质。“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有关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这是政治高考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同时也是认识事物的要求。认识事物的现象并不等于认识了事物,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说真正地认识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础上,揭示出本质。

③由理论到实践。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图表型题中都直接或间接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做到这一点。如2001年(广东卷)高考第三问“根据表1、表2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和途径。”又如2002年高考第三问“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当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后,该市民可能有什么反映,并说明理由。”就是通过新情境直接提出了这一要求。

4)组织答案时要做到两个克服:

①克服照抄试题所给的材料,不能上升到理论上来的感性化倾向。②克服撇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空谈原理或搬用课本上的现成结论的倾向。既要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又不能搬用课本上的现成结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一定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要把课本上的基本观点转换成自己的观点,二要把这些观点转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我手写我心,克服理论与材料分离、两张皮的缺点,达到观点与材料的水乳交融。              

2、表格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表格题是高考政治图表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主要是用数字表明研究对象的一种形式。它把经过整理的数字资料有条理、有系统地编排在一定的表式里,能够确切而清晰地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或过程的某种内在规律性或关联性。一般来讲,表格题的结构特点为:围绕所考内容在表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横标目的内容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项目的数据;纵标目的内容为一个具体项目的数据变化情况。这类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表格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现象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通过对表格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同一现象或同一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以及变化发展的趋势。表格主观性试题的设问,一般都要求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认识数据之间的关系,能够发现并把握相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的问题,并能对存在问题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题思路:首先,看表格的名称,从宏观上把握解题所需的知识要点。其次是结合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表格的备注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微观上把握解题所需的知识要点。

3、饼状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所谓饼状图就是把饼图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来表示比例关系的统计图。它适合于表示比例。饼状图的结构特点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在图形上看作是一个圆形,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按照其在整体中的比例,在圆形中占有大小不等的部分。这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从一个事物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比较中,分析某一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优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4、柱状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所谓柱状图,就是用绘制的柱状高度来表示数字资料的统计图。它适用于进行量的比较。一般来说,该类统计图的结构特点是:在图的底部的横轴上列出几个表示的不同年份时间或其他内容,在每个不同时间或其他内容上再分别列出几个需要比较的项目,表示各个项目的柱状方块的图例不同;有的还在整个图的左侧列上纵轴,与图的底部的横轴构成一个坐标,纵轴上一般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下到上写明数字。这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一方面,要静态地对某一特定的时间里几个项目的数据的比较,从量化和形化的材料中归纳出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另一方面,要动态地观察和分析数据、图形,从每种现象的运动变化中探索现象自身变化和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从而进一步探求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5、特别关注的图表:

 ①近年来我国手机价格不断降低,城乡居民手机(拥有量)逐步普及的有关数据图表。可能说明的道理有: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信产品厂家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价值量不断降低。②我国IT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值、能耗、利润等数据,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IT产业的比较等数据,旨在说明信息化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说明我国加快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③农村某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构成情况统计表,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照表,旨在考查如何提高农村的小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意义和途径。④某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情况统计和劳动者收入情况统计,旨在考查如何搞好再就业工程,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大意义。⑤国内汽车工业生产经营关况统计,城乡居民拥有私人轿车情况统计,居民储蓄情况统计等,旨在考查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要完善政策,鼓励扩大内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知识。⑥对外贸易情况统计,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统计,旨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以及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大意义等。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成果统计,消费者投诉案件的统计,旨在考查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企业的形象,市场呼唤诚信等知识。⑧近年来考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知识。

(五)体现类:

1)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这种设问有两种情况:

一是设问中明确告诉的知识点:“ ……是如何体现某某道理的”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设问方式。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 ( 可能是一个 ,也可能是多个 ) 和设问 ( 一般表述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的 ? 或某某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 。作答中要注意的是不能笼统回答。要坚持 “ 一一对应 ” 的原则 , 逐一进行分析说明。此类试题的作答:步骤一般可采用演绎法 ( 观点 + 材料 ) 或归纳法 ( 材料 + 观点 ) 。演绎法是运用所学的一般原理 ( 观点 ) 分析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演绎法遵循从一般 ( 共性 ) 到特殊 ( 个性 ) 的思维过程。归纳法则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原理 ( 观点 ) 。归纳法遵循从特殊 ( 个性 ) 到一般 ( 共性 ) 的思维过程。由于 “ 体现类 ” 主观题一般都明确限定了所体现的理论观点, 因此可以以试题限定的理论观点为出发点,以材料所提供的事实为着眼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材料,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说明。才能使答案思路更清晰,条理性更强,更有针对性。

二是不明确告诉的、宏观的,其基本形式为上述材料体现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或哲学常识的什么道理。答题时,应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去搜索教材中的知识点,注意要全面,回答时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①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②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③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例题

19991115,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30)(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15)
  分析: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 "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联系所学的知识:教材中阐述的我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有6个方面,即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我国对外政策包括五个基本点。三疏理作答:经过比较,对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符合了题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点。

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观点).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②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

(六)认识类

1、解题方略

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材料给出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试题的设问一般是以“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词语出现。但有时这类试题在设问中省略了“如何”二字,但答题时仍然是要求考生陈述自己对材料的看法、认识和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来说,命题有两种情况,一是设问中有明确指定性的,二是不具有明确指定性的。解答不具有明确指定性的,首先,必须给回答定性,明确答题的角度,是政治学、经济学或是哲学的角度。其次,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从相应的角度去寻找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因此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联系材料,分解设问,化大为小。把问题分解成四个小问题:①“是什么”(内容)、②“为什么”(产生的原因)、③“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④“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经济常识的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

发现问题(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示,应从内容、内涵、目的、特征、实质等角度思考;

分析问题(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解决问题(怎么做),包括对策、措施、方法、建议。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特别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认识类问题都要按部就班地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背景材料来确定究竟要回答以上的三个问题中的哪几个,不过怎么回答就要按以上的思路去考虑,做到步步深入。

   哲学常识的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在答题时,应该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政治常识的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运用国家的观点、党的性质与宗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民族与宗教政策等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来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例题52004年广东)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参考答案]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的有力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

(注:如考生提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工进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

(七)启示类

一般是以某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谈谈该事例、事件的启示。这种设问的回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角度去搜寻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的原理或知识点。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侧重方法论),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分析。

2002年高考文综)3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 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 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八)哲学依据类

1、解题思路

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之措施的哲学依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解答此类题:①确定知识范围,既要抓住该哲学观点世界观方面的要点,更要抓住其方法论意义的要点.以此确定答案的理论框架。②分析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从哲学角度说明解决好该问题的原因和意义。同时必须准确把握提问要求回答问题的知识范围,未限定某哲学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若限定了角度(即某一特定观点),则依据这一哲学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即某一特定观点),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2、例题

(全国试卷III 3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4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11)

参考答案: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保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③对政府来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九)辨析题

所谓辨析题,就是要求考生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分析。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考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1、辨析题类型及解法:

1)正误混杂型:即命题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具体说有五种情形:

①题目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着错误的或不合理的因素;②题目内容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③题目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都由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④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⑤题目包含多层意思,每层意思都正误混杂。其解法是:首先,指明正确的一面,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之所以正确的理由;其次,指明错误的一面,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之所以错误的理由;最后,进行概括总结或点题结论。

2)附加条件型:即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孤立的、抽象的,它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解答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本不同条件作具体分析,考虑要全面,多角度分析。其解法是:首先,附加一定的条件,使命题正确,并分析说明其正确的理由;其次,再附加某一特定条件,使命题在这一条件下又是错误的,并分析说明其错误的理由;最后进行概括总结或点题结论。

3)理由不全型:题中所讲的理由是正确的,但不全面,尚需补充其它理由。解答时,应先点时题目的正确之处,并说明理由,然后补全所缺理由并阐明根据。其解法是:首先要指明题中的正确之处,并说明理由;其次补全其他遗漏的理由,并说明其原因,最后进行概括总结或点题结论。

3)辨中套辨型:这种题型一般以复句的形式出现,题目中包含两层含义甚至三层含义,前一个观点本身可能正确可能不正确,也可能正误混杂,前一个观点又是后一个观点的一部分,后一个观点可能正确,可能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解答这种题型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然后逐层辨析。

5)古语、成语、俗语、名言或漫画辨析题:这一类作为载体,常在选择题中出现,零星的也有辨析题,在今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漫画出现在了辨析题。和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一样,首先必须读懂材料古语等、看懂漫画,尤其要读出话语或画面中的引申含义,再寻找对应的政治、经济和哲学道理逐层分析。

2、辨析题的解题步骤:

1)如果题目用古汉语、格言、俗语等作材料,先分析其含义,明确题中所述概念。

2)审清题目到底分几层意思,以防漏答。

3)对每层意思的观点先辨后析(或先析后得结论)。“辨”即说明该层意思的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析”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论依据。

4)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或危害(这个步骤有的题目不作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分析说明类

1、解题思路

这类题型的设问,一般要求分析材料中体现问题的实质、原因(依据)、影响、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考生尽量能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道理,然后根据相应类型进行分析。在这种题型中运用哲学知识去分析材料的题目比较常见,应引起注意,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如果是给定原理,要求用某某原理来分析材料的,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说明某一实际问题的含义或性质。第二步: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实践上的有效性。第三步: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2、例题

(06政治上海卷)36.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严重。相当于GDP6%左右。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于今年1月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今年3月,上海市提出,以“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社会安定、人心安定”为目标,结合特大型城市的特点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为上海和全国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海市民积极参与社会安全与稳定建设.至今已有40万人参与杜区“夜间巡逻队”,12万人参加社会志愿者队伍。上海市民的安全感逐年上升,上海已被誉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① 国务院发布(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上海开展平安建设是政府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国家通过行使职能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说明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反作用。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平安建设,保障公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社会稳定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利益。通过平安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④上海市民积极参与平安建设,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有利于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十一)新经济题材题

实施文综测试以来,以新经济题材为载体的高考试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伴随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此类试题更成了命题专家的兴奋点。本文结合近四年的高考主观题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此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1、技巧点拨

①要把新经济与旧经济(传统经济)区别开来。新经济通常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为我国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② 要把新经济发展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联系起来,旅游经济、气象经济、海洋经济、奥运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③ 要把新经济的发展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 要把新经济的发展同第三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与新经济相关的产业有的本身就属于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气象服务业等;有的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能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所以这些产业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扩大就业领域,实现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高考关注新经济,不是偶然的。把握这一命题特点,在2007年高考复习备考中对航天经济、拇指经济(短信、彩信)、娱乐经济(超级女声)、创意经济(动漫)、文化产业(韩流),现代服务业(信息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予以高度关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因、意义、对策和措施,将对考生高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例题

1)(2002年文综卷第39题)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

答案: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有利于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2003年文综卷第39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答案: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2003年全国卷第35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轿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如果一辆轿车的销售价为10万元人民币,年均保险费为3000元,年均维修费3000元,其他相关的服务费年均4000元,那么10年以后,一辆轿车的使用费用就可能超过其售价。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无限商机,一些与轿车消费相关的行业正在兴起。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答案:①轿车进入家庭,拓展了家庭消费的新领域,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大发展。②轿车生产属于第二产业,轿车的家庭消费可以带动与轿车相关的第三产业包括保险、维修、各种服务、以及旅游等行业大发展,这些第三产业所增加的附加值可能等于甚至大于汽车的消费价格。③与轿车相关的第三产业大发展,可以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十二)探究类:

1、试题的类型及要求

1)会进行课题研究

①要求拟订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并明确研究目的,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

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35]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2)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2)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

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

②要求根据所给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补充完整选题,明确选题的理由或研究的理由。

[2003的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1]右图(图略)是产于美洲的“食人鱼”。有专家认为,食人鱼一旦流入我国自然水域,可能给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害。去年,我国发现部分商家为了牟利而非法引进、销售食人鱼,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有力措施予以清剿。请简要回答:(2)食人鱼事件可以折射出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假定你以这一事件为题材,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请完整写出你的选题:“从食人鱼事件看”,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参考答案]2)经济方面选题如:从食人鱼事件看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从食人鱼事件看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建设;从食人鱼事件看我国生态安全问题等。

政治方面选题如:从食人鱼事件看我国法制建设;从食人鱼事件看公民道德建设等。

根据选题与事件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选题本身的重要性,酌情给分。例如:选题为“从食人鱼事件看公民道德建设”,理由是食人鱼事件的发生与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有着密切关系(即选题的相关性),而如何提高商业经营者以至公民整体的道德水平,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即选题的重要性)。

③要求根据提示和方向,拟出研究的课题名称。

[2003年春季高考文科综合(上海卷)第38]卫星航天遥感技术几乎应用到地理学的所有研究领域。请拟出下列三个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  例: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1)国土资源勘查

 

2)城市规划

 

3)环境监测与保护

 

[参考答案]1)上海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2)上海城市绿地调查与规划

3)黄浦江水体污染监测(所列课题名称只要与应用领域对应且合理,即可得分)

④要求从所提供的几个课题中选取一个研究,明确选题的理由,拟出合理的研究计划,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学会研究成果的恰当表达。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上海卷)第十九大题373839小题]上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

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

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

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出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37)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

38)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9)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参考答案]选题及理由

37)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理由:对上海成为节水城市有积极意义。熟悉,可操作性强,有兴趣等。

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理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

课题三: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纳现状调查。理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助于培养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38)计划与方法

课题一:计划:确定调查的地域范围,用户类型和用水数量,用水的季节变化。

方法:请供水的经营部门提供资料和介绍情况,居民小区访问;了解居民家庭用水方式及用水器具;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课题二:计划:确定调查目的→查阅有关资料→实地考察→整理有关材料→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

方法:调查研究法(或查阅资料法)。

课题三:计划: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途径;开展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调查数据,得出调查结论。

方法:调查研究法。(如:访问、问卷、实地调查等)

39)成果形式

课题一:调查报告,专题论文。

课题二:论文(或调查报告等)。

课题三:论文(或调查报告等)。

2)会提出问题

要求围绕报告的主题(或某一个问题),向做报告者提出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

1[2004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1]“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

2)李斌事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响。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2)一般性提问给2分,问题有一定深度给3分。

一般性提问如: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有一定深度的提问如:德与才孰重孰轻?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2[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2]上海市某中学举办了一次“我看上海这五年”的征文活动,高三学生许明为了写一篇关于上海市五年经济生活变化的文章,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于是他打开电脑,点击了一个相关网站,轻而易举地下载了上海市有关统计数据。

2)在该网站上,一位专家正在就电脑网络未来的发展与网民对话,假设你是许明,请就电脑网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向这位专家提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2)提问共3分。一般性提问给2分,有一定深度的提问给3分。一般性提问如,为什么要发展电脑网络,电脑网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等等。有一定深度的提问如,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电脑网络的发展对法制和道德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网络经济是否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等。

3)会陈述见解

要求针对他人的观点认真分析,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

[2005年上海文科综合高考试卷42]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折磨,没受过正规教育,做过学徒,曾被解雇,而后开始写作。有人从安徒生一生的经历得出“成就源于贫困”的观点。针对这一观点,请你作为反方,陈述自己的见解(不得对正方语句简单否定)。

正方:贫困能让人产生改变自身处境的意愿,激励他获得成就。

反方:                        

正方:艰辛的生活经历可以锻炼人坚忍不拔的毅力,有助于获得成就。

反方:                                 

[参考答案]:(1)获得成就的基础并不是贫困,而是人的主观努力,只要愿意奋斗,贫困与否并不重要。(2)生活贫困会带来物质匮乏,让人失去获得成就的物质条件。

4)会劝导他人

要求学会与他人的交流,有理有据地劝导别人。

[2003的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2]4月下旬,上海某居民小区发现“非典”疑似病例,为阻断“非典”传染扩散,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小区内一栋居民楼实施隔离,要求楼内居民在家接受为期两周的医学观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满足被隔离人员的生活需要。

2)假设你的一位同学居住在该居民楼内。他因不能到学校上课而对隔离产生了抵触情绪。现在需要你通过电话说服他安心接受医学观察。请写出你准备劝导他的通话内容要点。

[参考答案]:(2)通话要点应包括:①从法律角度指出:应履行接受隔离、防治“非典”的法定义务。②从道德角度指出:应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注:考生如在谈话要点中,有询问同学近况、表达问候、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帮助等情感交流方面的内容,可给予加分;建议同学做好心理调适,可给予加分。

5)会帮人理财

要求对经济生活中的同一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办法。

[2005年高考政治(上海卷)31]小叶工作一年结余了1万元,正在考虑用这笔钱进行投资。请你运用选择投资对象的知识,帮助小叶寻找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对象,并说明理由。

1)投资对象:         理由:     

2)投资对象:         理由:     

[参考答案]:(1)投资对象:股票、债券、储蓄等。(2)理由可从投资对象的安全性、赢利性和流动性等方面比较说明,并不要求考生对三方面作全面比较。

6)会表达观点

要求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上海卷)25]你是否赞成在红色旅游景点收取门票?请简要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赞成。收取门票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革命文物,使红色旅游景点更长久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或者:不赞成。红色旅游景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由政府财政来支持其管理维护;收门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景点的宣传教育效果。)

7)会解决问题

要求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2001年全国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1]上海地铁二号线营运初期,曾实行过2元、3元、4元的票价,每天的客流量仅为23万人次。后来,票价降至1元、2元、3元,地铁二号线日客流量随即猛增至1314万人次。

2)票价下调后,在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又出现乘客拥挤的现象。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参考答案]:(2)如:实行分时段票价;提高高峰时段的车辆投放密度;开辟新线路公交高峰车;如有其他合理设想,均给分。

8)会准备材料

要求针对参与解决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必要的材料准备。

[2002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32]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市人大规定,凡是与市民关系密切、涉及面广的立法,都应公开征集市民参加立法听证,对立法议案进行审议,接受市民和专家学者到会发表意见。今年4月,《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还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集参加者和旁听者,引起广泛反响。立法越来越走近市民了。

2)假设你要参加《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就其中关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维护整修义务完全由该建筑所有者承担这一规定发表意见,你应该准备哪些方面的资料?

[参考答案]:(2)材料准备:优秀历史建筑的现状及其维修的费用;该建筑所有者的收入状况;相关法律的规定;外省市及国外的有关经验;专家学者的观点,等等。

9)会提出建议

要求面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38题第(3)问]在我国煤炭生产中,每年产生的有毒废料——煤矸石高达1亿多吨,严重危害环境。为此,利用煤矸石制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某煤矿利用该项科研成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两条生产线,年产1亿块标准砖,可消耗煤矸石40万吨。由于煤矸石成本较高,销路不畅,致使一条生产线闲置。而当地生产的粘土砖,虽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却因价格低廉,产销两旺。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请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政策支持。(2)政府应认真履行职能,依法加强对经济的监督和管理。(3)企业应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4)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特点

①转化角色定位,突出试题的体验性

假设你是……。这些试题在设问中巧妙地运用“转化”技巧,成功地把本是被考查对象的学生“转化”成了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转化”,把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

②优化情景设置,突出试题的现实性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虽然关注现实,不回避时政热点,是高考政治的一贯特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也一直是高考政治命题取材的重点。

③强化问题意识,突出试题的研究性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它所考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于传统试题中的“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类型,只有真正会分析问题的学生才有可能得出较可行的结论。

④依据学科知识,突出试题的开放性

有些题目的答案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现了试题的开放性。这些探究性试题的答案来自哪里?来自学生的实践,学生要学会关注社会。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