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0高考政治备考: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10高考政治备考: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发表日期:2011年1月1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5852 次

【专题要点】

1.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20099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更加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

2.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20091020,由中国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水利盛会——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的中心议题是生态文明与河流伦理。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埃及、印度、日本,以及欧盟成员国等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水资源、流域管理及有关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决策者参加了会议。论坛全方位展示了国内外水学科及流域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代表了当代研究的主流。与会代表对当今河流开发与保护、流域生态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和研讨。论坛旨在重新认识并构建人与河流的新型关系,唤醒人们自觉呵护河流、关爱河流的意识,呼吁社会强化保护河流的措施,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共存共生。

3.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4.胡锦涛与奥巴马通电话,将推动气候变化会议成功。2009102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气候变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气候变化问题,胡锦涛表示,将于今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巴厘路线图确定的正确轨道,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符合包括中美在内的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尽管日前谈判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只要各方携手努力,关键是要体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基本原则,锁定巴厘路线图谈判已经取得的成果。胡锦涛强调,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面临共同挑战,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合作,不仅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而且对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合作,继续以积极的建设性态度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5.首届曹妃甸论坛的主题确定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20091016,首届曹妃甸论坛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幕,论坛主题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发展可持续世界更美好》的主旨演讲。他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更应携起手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实的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繁荣。贾庆林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狠抓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普遍愿望,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为此,世界各国应在以下4个方面加强协作,共同努力:一是把绿色增长作为共同的追求。二是把节能减排作为共同的责任。三是把科技交流作为共同的抓手。四是把对话合作作为共同的行动。

6.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2009928,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上半年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

7.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举行。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作为科博会重要组成部分,历时四届,日渐成为中国能源领域层次规格较高、深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定于2009522-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战略为主题,坚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互利合作为宗旨,通过论坛的召开,加快我国能源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步伐,鼓励各行业在关键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能源事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综观近五年的全国高考,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2005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Ⅲ第39题,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38题,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5年天津文综卷第38题,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请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上述材料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2006年全国卷Ⅰ第38题第(1)问,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第(2)问,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0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第41题,第(3)问: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海南卷20小题: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天津卷第30-31题,推广使用节能灯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宁夏卷第21题考查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

2008年全国文科综合I卷考查了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08年四川卷考查了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2009年广东省考查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重庆卷考查了水资源利用,北京卷24题考查了蝴蝶效应等等。由于我国的不少地方、不少企业在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本热点一直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而且这一命题思想是相对稳定的。综观有关试题,多以事实材料为背景,因此,复习备考时要注意选取一些以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材料为背景命制的题目,特别是主观型试题,结合课本有针对性地予以训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本专题高考往往以世界关注的时事热点或重大历史问题为前景,以地理知识切入,以地理地图为试题载体,注重要求学生运用政、史、地相关知识综合分析解答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

因此,我们认为,在2010年的备考中,我们要高度注意以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等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地知识综合考查。本专题高考考查一般通过图表、漫画、数据和典型事例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综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进行知识准备,特别要注意高考题有可能以小见大,通过提供某地区的相关具体数据或做法为材料进行命题,应会对材料加以抽象概况和具体分析,切忌泛泛而谈。

 

【教法指引】

一、基础知识梳理:

()结合经济常识

     1.国家宏观调控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限制高能耗、高物耗和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型产业。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消费、合理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带动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的发展。

    ()结合哲学常识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发展观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观点,正确地把握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正确的意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人们形成资源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5.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在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6.科学发展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对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进行的总结,是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反映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结合政治常识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国家机关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履行国家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原则。这就要求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完善相关法律,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人民群众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运用法律武器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5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知识综合】

(一)经济学角度

1.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太湖等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很大部分原因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水环境容量。这就完全背离了科学发展观,没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告诫企业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是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进行规范和引导。

2.市场调节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缺失,才导致水污染重大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哲学角度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造成严重影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超出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出路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而党和国家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

2.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的观念、科技和体制等因素,影响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4.坚持全面的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人们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5.要重视量的积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因而不仅要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能耗低、需求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通过结构调整,构建发展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

6.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近年来,我国企业效益和能源利用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格局还没有根本转变,体现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政治学角度

1.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政府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履行好经济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都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以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四)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培养节能意识,推动绿色消费。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创新试题】

1.能源、资源的浪费不仅意味着财富的白白流失,也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河流和土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这表明:

A.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2.海外的经验表明,消费者文明环保的消费习惯会推动生产厂家注重节能环保,那些不重视节能环保,污染环境的企业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排斥。这一现象表明:

A.个人消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                B.企业与消费者权益的对立性

C.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D.树立科学消费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曾培炎指出,一年多来,全国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但当前节能减排形势仍很严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对待任何事物都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B.复杂事物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有主次之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于成绩

4.曾培炎指出,要“充分发挥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作用,加强生产管理,遵守法律法规。”这是因为:

A.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组织

B.从根本上说,我国的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D.提升企业素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5.从企业的角度看,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必须:

①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②自觉抵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引进

③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    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6.针对能源危机,国家通过减免税收,鼓励在工业、服务、住房、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这表明:

①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②违反了税收的基本特征

③经济调节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重要内容  ④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A.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7712,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回答79题。

7.“绿色信贷机制”的出台体现了:

A.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B.银行具有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功能

C.银行具有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

D.银行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8.在中央积极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的同时,2007年上半年却有14个省份以各种方式出台了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不少地方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继续“招商引资”。这些地方政府:

①没有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②没有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③没有坚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没有搞好关键性的局部,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9.要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

①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经济政策及计划 ②制定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③淘汰一切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材料一: 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含西藏自治区)

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

分产业统计

降幅

省(直辖市、自治区)数

产业

降幅

超过3%

17

第一产业

0.14%

2%3%

6

第二产业

1.98%

1%2%

6

第三产业

0.13%

注:①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4%。②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出约5.7倍。

材料二: 20077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3)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哲理依据。

 

4)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和意见。

 

5)、结合材料,从产业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B 6A    7C 8.B 9.A 

10.1)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幅度越来越明显,但与“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并且各地区节能降耗的情况不平衡,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要求,还需要作出很多努力。

2)①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党进行政治领导的表现。②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良好的人居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上述要求,体现了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节能减排正是从我国人均资源较少、单位GDP能耗较高这一现实作出的要求。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节能减排符合我国的能源和生态要求,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4)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转变,节能降耗,走循环经济和新兴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②实现节能降耗技术的共享,促进落后地区和产业的节能降耗,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③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①大力发展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之路(2分);②调整工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发展水平(2分);③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有效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2分);④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2分)⑤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