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新观察】高级教师“零”科研为哪般?
    
  双击自动滚屏  
【新观察】高级教师“零”科研为哪般?

发表日期:2010年6月27日  出处:中国教师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472 次

高级教师是高级专业人才,理应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领头羊。但耐人寻味的是,各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高级教师科研的现象。

案 例
  教科室王主任每到学期结束时都要统计教科研成果。一级教师、二级教师,甚至新教师都络绎不绝地交来发表论文或获奖论文。但学校十多名高级教师却无一人递交成果。这种科研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
  王主任曾向那些高级教师伸手讨过论文,但都是两手空空。有的以教学繁忙为由而谢绝,有的以写不出为由而推辞,有的干脆说:职称都评到了,还图个啥!事后,王主任向校长室汇报。朱校长说:教科研没有多大用处,对于他们不愿写,就不要勉为其难了。从此,学校就无奈地听之任之了。
  科研,是对高级教师无所追求的形象说法。高级教师科研,到底为哪般?
     ●
透 视
  科研,与其说是没时间,还不如说是不愿意。不愿意科研的关键因素。因为它是动力问题,如果解决了,那么就自然破解了科研的困境。不少高级教师确实存在惰性,但从管理者角度看,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
认识上的错位
    教育部门大张旗鼓地推进名师工程,其初衷是催生专家型名师的不断涌现。随着职称制度的改革,一大批教师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为高级教师,就自然而然地跨入名师行列。学校本应充分发挥高级教师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科研的蓬勃发展。但很多学校仅把高级教师的数量作为学校扬名的金字招牌,而忽视教科研的后续管理,助长着他们科研。案例中的朱校长,没能领悟到教科研的价值,对高级教师不管不问,就是典型的认识上的错位。
  2激励机制的缺失
  对于普通教师而言,由于评职称的需要,他们就义无反顾地从事教科研。但由于擢升到高级教师职称后,几乎已经封顶,再没有可成长的阶梯了,因此,功成名就后,他们就选用急刹车的方式逃离教科研。由于从事教科研不会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加上要取得教科研成果并非唾手可得,因而如果缺乏再成长机制,就会造成目标的迷失而滋长惰性。案例中,职称都评到了,还图个啥!就是再成长机制缺失的写照。
  3“一评定终身的弊端
  草原上,有了狼,才使羚羊跑得快。但现行的评审制度,一旦晋升到高级教师,就可无忧无虑,一劳永逸地享受终身制待遇。这种一评定终身的僵化管理体制,为高级教师科研提供了温床。终身制的作祟,使得即使科研,也是旱涝保收。没有优胜劣汰,就没有忧患意识,出现科研的怪圈也就不足为奇了。案例中,用种种托辞而科研,其实就是一评定终身惹的祸。
    
对 策
  高级教师科研,不仅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浅尝辄止,而且更是学校资源的荒废。如何推进高级教师再科研,成为学校教科研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有三种途径或许能破解科研的困境。
   首先,真正重视教科研。高级教师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但学校不能片面追求数量,作为扬名的法宝。因为名实不符的数量堆砌,只能装饰门面,换来一时的聊以自慰。当名师真正荟萃时,才是成就名校的时候。学校只有注重高级教师的后续培养,才能助推他们转化成专家型名师。而成就专家型名师的必经之路是从事教科研,当学校真正领悟到教科研的真谛时,才肯舍得花力气激励他们再成长。
   其次,健全评后考核机制。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要对高级教师提出明确的教科研要求,并搭建他们再成长的平台。高级教师要成为专家型名师,还要走很长的路程,还需披荆斩棘,这就需要学校的全方位的呵护。设立课题研究基金,资助进修学习等措施,这就为他们铺设了成才之路。同时加大教科研的奖励力度,从而激励高级教师马不停蹄。
   再次,铲除终身制的温床。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出台高级教师跟踪考核制度,对于教科研突出者要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者要终止职称称号。只有釜底抽薪,铲除终身制的温床,才能最终从机制上有效地破解科研的困境。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 顾伟清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