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法交流 >>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
    
  双击自动滚屏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

发表日期:2015年5月9日  出处:广东省梅州嘉应学院政法系  作者:黄小谨  本页面已被访问 1525 次

近几年来,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我国的基础教育界广泛研究和实践。2004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多元的智能观

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智力观相信通过纸笔测验能够测量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基于这种认识,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量表被编制出来,以测量一个人聪明与否。这种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智商”高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往往不及“智商”平平的学生。我们常说的“第十名现象”便是一个明证。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不能够描述人类的全部潜能。在对人类认知能力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1)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3)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对加德纳的智能定义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一是对现实生活的强调。加德纳的智能定义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两者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二是对实践的强调。加德纳强调的两个“解决”、一个“创造”、一个“服务”,实质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准》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两者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三是对创新能力的强调。智能定义中对“解决新问题”、“有价值的创造”的强调正是对创新能力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的题中之义。新课程(必修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中还专设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内容。四是对所属文化的强调。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把智能与文化联系起来,是加德纳独具慧眼的地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设置了一个全新的内容──“文化生活”模块。对所属文化的重视,是两者的又一个共同点。

用崭新的智能观,加德纳构建了人类认知的多元智能体系。加德纳指出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只是人类所具有的多元智能中的两种。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提出人类还拥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1998年,加德纳增加了自然观察者智能。1999年,加德纳又考虑将存在智能纳入多元智能理论。

可以看出,九种智能中的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的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自我知觉的能力)与《标准》具有内在的相通性。

二、树立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有的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考试时的表达能力不好,我们不能因此认为他的政治就学得不好。这只表明他语言智能的发展稍慢罢了。只要教师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依靠他的智能强项来学习思想政治课,而不是用智能弱项。学生都具有可教性,没有哪一个学生是“无可救药”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

科学智能观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形成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是多元的智能观在学生观上的必然反映。加德纳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不同而已。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正确地理解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差异。同时,该理论乐观地预见到教育的达成状态: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树立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中思想政治课将不再是“中、英、数”之外的杂科,而将获得其应有的学科地位,因为“中、英、数”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的“非常”表现,将会受到尊重和引导,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往往表露出学生的智能特点;思想政治的教学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树立求异的教学目标设计观和求活的教学方法运用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

教学无疑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朝着培养目标前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种智能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同智能组合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不一样。因此在学生的进步上还是要从学生差异出发,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要求过低。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有的“学有余力”,有的却“学力不足”,每个学生都将是“学力适当”的。只有树立了“求异”的教学目标设计观,教学目标才有可能达成,否则,就形同虚设。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实现“求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

国外许多研究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为传统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各种切入点。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被称为是“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它要求对同一教学内容用多种智能方式展示。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用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来学习,达到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多种角度丰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们主张的“求活”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活”有两层含义:一指灵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刻板套用,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说任何教学内容都用八种智能方式展示,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避免形式主义;二指活泼。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要知道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一部分学生。

树立“求活”的教学方法运用观,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各种智能是平等的,但是,思想政治课有自己的特点,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八种智能的教学方法运用上,应该尤为注意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也是教学内容对教学形式的要求。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倚重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有诸多弊端。但是,这并不表明传统使用的方法现在就不灵了。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并不排斥以往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状况,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学习方法。

要在教学方法上“求知”,教师必须“能活”。首先,教师要掌握多元智能理论,掌握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就如厨师要掌握各种烹调技术,才可能根据不同的原料烧出美味。其次教师也要了解自己的智能状况,开发自己的潜能,做到“知己知彼”。作为教师,“知彼”当然重要,但不能不“知己”。当然,一个教师不可能是一个全才,不太可能把八种或九种智能的教学方法都运用的很好,因此,有必要成立教师智能团队。这类团队一般由24位拥有不同智能特长的教育者组成。整合各种智能,实现优势互补,能够扬长避短,有利于教师智能团队有利于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榜样。

只有教学方法“活”了,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异”,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四、树立情景化的学生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学生要善于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采取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

情景化的评价方式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具启发意义。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地位。”强调“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其变化发展情况,更多地表现在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中,需要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正确地评价。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通过创设丰富、真实的、类似生活的情景,从而有效地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其变化发展情况。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发展情况,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从情景的真实程度来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景化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实施形式。一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评价。实际生活就是真实的情景,能真实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二是在创设的学习情景中进行评价。对同一评价内容,教师要考虑到每种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出各种学习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从而完成评价。当学生有机会选择时,他就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自己。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实施形式。一是在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教学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评价的过程。因此,应把情景化的学生评价融合到教学方法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评价学生。在模拟、辩论、采访、人物塑造、小组合作、社会调查时,都应该积极评价学生。二是进行专门以评价为目的的评价时评价者要根据不同种智能特点的学生,设置多种情景,让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能以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展示所学。比如,同是阅读一本哲学家传记,对言语智能强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写一份读后感,对空间智能强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画一张画,对音乐智能强项的学生则要求他进行音乐创作,对人际智能强项的学生则注重要求他与朋友分享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智能强项展示所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并不是多元智能评价观的全部内容。如多元智能理论还强调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同学、家长、教师、社区人士等。多元智能理论还主张使用多元智能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情况,这与高中新课程提倡的成长记录类似。但是,从上述智能发展与情景的关系来看,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无疑是多元智能理论最为重视的评价方式。

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注重情景的真实性。《标准》对学生评价提出较全面的要求。但并没有把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提出来,本文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要树立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观。

尽管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但是加德纳告诫人们:世界上没有任何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通向天堂的阳光大道。有的知识需要背诵,那就得背诵;有的知识需要计算,那就得计算……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需科学对待,灵活运用,不能机械照搬。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