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四川广安思想政治一班学习简报第九期
    
  双击自动滚屏  
四川广安思想政治一班学习简报第九期

发表日期:2011年1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594 次

四川广安思想政治一班学习简报第九期  201085  主办  胡 博(辅导员) 协办 易江雯(班主任)

 

今天是国培第九天,许多学员在完成国培所要求的任务前提下,仍然斗酷暑,坚持自主学习,下午参加在线与专家讨论新课改的相关问题。

 

以下是被国培专家评为优秀的部分学员作业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哲学

鲁会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梁侠老师所言,哲学是思考性的东西,是探究智慧的过程,学哲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事实上,哲学虽然高度抽象,却是最最有意思的学科。

(一)新课程特别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精选热点设疑解疑加以引导和巩固知识。比如结合震撼全国上下乃至全球的四川汶川地震,我摘录时政材料作如下探究,

材料一:《中国新闻周刊》第17期刊登记者专稿——难以解读的地震,副标题是动物表现异常与地震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倪四道教授回答动物表现异常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洪水、气温变化等都可导致蛇出洞但地震不是唯一原因。地震是最难于测得一个对象。美国地质专家称汶川地震是十分罕见的地质异常现象,估计类似地震20001万年发生一次。

探究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可结合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谈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点、事物的客观联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等)。

探究二:有人说地震不由人,抗震不由天如何理解和认识,说出你的哲学依据。(可结合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分析论证。

通过这样的探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在探究中学习掌握知识。

(二)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离不开生活实践,又是对生活实践的高度抽象、概括和总结。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身边选取事例来理解所学知识。比如讲矛盾的普遍性时,站在讲台上的师与讲台下的生、同处一个教室的生生之间、学习与娱乐等等都处于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之中,还可藉此让学生巩固矛盾的含义及两个基本属性。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日常事例入手,通俗易懂,着手有序。

生活处处有哲学,你的视野里不是缺少哲学,重要的是勇于发现、挖掘哲学,为我所用。

国培课改专家杨灵点评哲学思维是很能打动学生的

 

《经济生活》是如何体现贴近生活原则的?

冯伟健

《经济生活》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从教材的基本逻辑结构来看,《经济生活》教材设计为紧密相关、层层推进的四个单元——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在经济生活中,最贴近高中生的就是消费,课本从消费入手就是贴近生活的体现,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费问题(即生产什么)明白之后,学生会疑惑我们消费的财富从哪里来(即怎样生产问题)这就开始第二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解决的是生产出来的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即为谁生产的问题。最后讲了一个问题:当前的经济活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就进入第四单元市场经济。教材由进及远,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教材每个单元,每一课的编写都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场景出发,我认为非常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我们老师在以往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是新教材更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经济学教学中,我也有这样体会的:在阐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时,如果没有源自学生生活实际的例证做补充说明,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的问题思考,学生对枯燥而抽象的理论是很难理解,也就更谈不上应用.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生活有适当的了解,与学生有比较深入的沟通,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经济学理论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才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并应用理论,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进而对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比较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经济生活>的基本逻辑建构上看,突出了生活逻辑的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贴近生活”原则

在呈现方式方面:本书分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新教材的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设计了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探究学习,这些也与“贴近生活”原则是一致的 

国培课改专家杨灵点评 优秀

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片段

陈清泉

一、学生分析:我校地处邻水县较偏僻地带,学生对周边商场商品价格调整不甚了解;但是,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对众多农产品销售还是很了解的,有利于同学们从农产品价格变动来体念本课知识。

二、课程设计:

1、提前一周开始安排本节课内容中学生参与的部分,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调研小组,选举产生组长。

2、设定调研题目:本地区农产品(如:蔬菜类、粮食类、肉类)价格变化及原因的相关结果调查。

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一天内提交小组调研计划,教师应认真阅读,并及时召开分小组的计划会,对调研计划的有缺点进行评说,引导学生设定最适合小组成员特点的调研计划。

4、在本课上课前两天,各小组开始提交调研报告,教师通过对调研报告的分析,把握学生调研情况。

5、在课堂教学开始后,学生分小组宣读调研报告,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调研报告进行评说时,有意识的鼓励调研结论相左的小组进行争论,教师在掌控课堂使用有倾向行的语言引导学生得出争取的结论。

国培课改专家杨灵点评:学生活动多了之后,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教材驾驭能力的要求就高了,老师事先做足了功课,在学生分享调研报告时就能有效指导。

 

避免把哲学教学庸俗化和神秘化两种倾向

曾学珍

什么是哲学?哲学起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源于生活。所以,不要把哲学神秘化。避免哲学神秘化,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分析理解理论观点,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哲学又高于生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真正的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黑格尔说: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就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寺庙而没有了至圣的神。所以,又不能把哲学简单化、庸俗化。
    
把哲学庸俗化的做法本质上是对哲学的错误解读,是源于对哲学的不理解!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回答。但人们经常会有错误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重视物质就是唯物主义,重视精神就是唯心主义,这显然是错误的。
    
对于哲学中的一些观点,我们不能主观地进行理解,那样往往会造成对其原意的曲解,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尊重原创,遵循作者的本来意思,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其原著进行理解和分析,不要以别人的分析、注解为依据,那样往往会造成对原著的曲解。所以,我们讲哲学的老师,需要花点时间去学习些哲学知识,至少在你遇到一个不确定的观点时,一定要了解其出处,并了解其本来的意思,避免对其曲解和庸俗化。 

以上是今天部分学员的优秀作业,供大家集中再次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适应课改新要求。

见: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网) http://2010.edu12.com.cn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