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1届高考政治备考: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双击自动滚屏  
11届高考政治备考: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发表日期:2011年3月6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0032 次

一、【热点材料】

新华社北京2010729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 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来源:##]

 

二、【理论思考】

(一)经济生活角度

1.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2.促进社会公平。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 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 手段包 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发展教育,是经济手段的表现。国家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促进教育发展,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表现。[来源:Zxxk.Com]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政府的职能。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并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是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国家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组织和发展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确保适龄儿童享受到教育的权利,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文化生活角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3.善于抓主要矛盾。《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要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创新人才,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教育规划纲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三、【跟踪训练】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21世纪我国第 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党的角度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

2.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 国行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发展的观点 ④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联系的观点

C.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袁贵仁指出,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体现的唯物论的道理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决定意识

C.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

A.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人才的较量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 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资助的资金属于:

A.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B.财政收入    C.社会保障支出     D.经济建设支出

7.《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到2 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国家应该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8.针对投入严重不足的农村地区,《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这说明:

A.教育公平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决定因素     B.农村地区也要享有教育公平的权利

C.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D.农村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这有利于:

①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②使劳动者享有取得报酬的权利

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④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这体现了宏观调控的: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必要的行政手段       D.预算手段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用于教育的财政经费属于: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债务支出

《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一次伟大实践。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民智,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吸收到《教育规划纲要》中。据此回答1213题。

12.上述材料体现了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这: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家常菜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教育、科技和人才,是 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72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 BADBC     6-10 CCBDA     11-13 BAD

14.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④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