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1届高考备考: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双击自动滚屏  
11届高考备考: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发表日期:2011年3月6日  出处:原创  作者:宋 燚  本页面已被访问 3722 次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云南 宋燚

焦点直击20101221-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会议强调,明年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水利发展,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等农业农村工作任务。

教材与时政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问题和粮食问题,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我国耕地少,人口众多,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市场的压力等实际状况使得农业农村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现实,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过去取得的成就以及明年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任务,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立足于我国国情的表现。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会议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这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增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作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3.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会议提出,要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中央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各方面因素,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发挥各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切实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4.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会议提出要加快水利发展,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这有利于加强农业薄弱环节建设,发挥水利在农业整体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的协调发展。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因此,中央围绕农业生产提出发展农业农村的六项任务,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突出了政策的针对性,有利于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

6.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会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有利于正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供应,改善农田水利,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明年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这既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又要增强信心,切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时政强化训练

1.“十一五”期间,我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探索农业农村发展道路要适合我国国情(  

A.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B.必须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的特殊决定作用

C.意味着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会不同

D.说明受历史条件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都不能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2.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依据在于(  

A.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B.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3.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30不变的政策至今仍然延续。本次会议又提出,要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

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④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说,增加农业投入,不仅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据测算,国家投入农机购置补贴100亿元,可增加农机工业销售产值约635亿元。上述材料表明  

A.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全局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体现了(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  B.搞好局部,有利于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6.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是关键,我国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强调创新的主要依据在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7.目前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按照这一国际警戒线标准,我国则安然度过了粮食危机。这说明(  

A.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对特殊性有指导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8.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盛传绿豆治百病大法喝绿豆汤可以包治百病,导致绿豆价格飞涨。从辩证法角度看,绿豆治百病大法不合理之处在于(  

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B.否认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C.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用特殊性代替了普遍性

9.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任务,是因为(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D.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0.“十一五”期间我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但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上述判断说明(  

①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②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0年来,一些农产品接力涨价,人们戏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这些网络新词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 

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是一种价值观  

C.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D.有利于改变物质的存在方式

12.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A.意味着我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消失B.坚持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方法

C.是中央坚持正确价值观的体现 D.有利于改造农业生产规律

13.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表明

A.我国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B.粮食价格由国家规定而非市场形成

C.国家注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国家的补偿是粮农的全部收益

14.会议要求,明年要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这主要是要求各级政府要有效履行

A.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职能         B.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D.为农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5.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这体现了

A.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展的重要性    B.“三农”是国家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C.“三农”问题是国家建设的中心    D.关键部分能起到统帅整体的作用

16.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因为

①科技创新是第一农业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推广才能成为第一成产力 

③公共机构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唯一载体  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明年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为促进我国明年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18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 “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矛盾观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何必要性。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A  6.C  7.C  8.B  9.D  10.C  11.A  12.C 13. C 14.D 15.A    16.B

17.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农业农村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尊重其变化发展规律,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出发,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压力重、挑战大,因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把尊重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胜利。

18.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水利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推进农业农村协调发展的措施。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的整体功能。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水利被称之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处理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次矛盾,切实有效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19.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