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1届高考备考: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
    
  双击自动滚屏  
11届高考备考: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

发表日期:2011年3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251 次

一、【背景材料】  

201010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议》指出:面对日趋 强化的资源环境 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热点分析】  

观点1.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命题角度(1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抓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命题角度(2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新领域。在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投入巨额资金,加大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支持力度,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我们要趋利避害,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命题角度(3 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基本原则立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承担首要责任,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承担与发展中国家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观点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长展方式转变

命题角度(1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因此,加 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要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命题角度(2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开发应用源 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命题角度(3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观点3.实行资源节约管理,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命题角度(1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市化格局。按照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业和商贸商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构建服务业发展高地。科学谋划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区、粮食 生产功能区。

命题角度(2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

大力发展和引进运用低碳技术,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重点抓好传统建材、化工等行业高能耗设备的淘汰和改造,加强工业余热利用,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合理开发水电,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促进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

命题角度( 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要广泛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大力倡导生态道德,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教育计划;要加强对企业、城乡社区等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

命题角度 4 推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要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积极引导鼓励绿色消费,提倡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 、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弘扬文明节俭的婚丧嫁娶风俗,继续深化殡葬改革,大力实施生态葬法。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加强疾病防控,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三、【热点题例】  

材料一 《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指出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工作的唯物论依据。

 

2)“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那些道理?

 

3)根据材料二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1.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气候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形势非常严峻,这是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客观依据。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揭示气候变化规律,才能利用好这些规律,造福于人类。

2.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的变化,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我国是一个负责人的大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1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迅速发展。4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