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3高考备考:调结构促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双击自动滚屏  
13高考备考:调结构促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发表日期:2015年4月20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1655 次

一、【热点背景】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此外还包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政治条件即党的建设。

十二五时期的特点和性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指人均GDP1000-10000美元),同时也会遇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各类要素价格迅速上升,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依靠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受到极大限制,各个利益集团进一步分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凝聚力在下降,环境污染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主动转型。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

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的五项基本方针: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

 

二、【知识链接】

(一)【“调结构”与“促转变”的关系】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有着内在联系,互为因果。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有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抓住了结构调整,也就抓住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牛鼻子”。

(二)【“调结构”与“促转变”的原因】

1、能源资源约束从紧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能源资源对外依赖较大。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2.04亿吨,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达52%;铁矿石2008年进口约4.4亿吨,占中国铁矿石消费比重的60%

2、环境压力增大2007年我国仅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就达6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今后十年GDP若以 8%速度增长,那么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将接近百亿吨。“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要实现2020年下降45%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应不低于15%,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3、投资带动性不强,居民消费比重低,内外需发展失衡。从经济增长结构看,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的大幅下降,成为拖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因;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明显超过消费增长速度,表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也不协调。在内需与外需方面,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5%以上,贸易余额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4.2%增至20086.3%。在国内投资与消费结构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从2003年的41%上升到200642.5%。与此对应,消费率从2003年的56.8%下降到200649.9%2007年消费占GDP比重只有48%,如果再去掉14%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不到35%。这样的消费率很难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低端恶性竞争,同时也导致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靠投资和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4、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国经济增长长期过多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降幅最深的是工业,已成为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直接原因。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外需收缩的冲击下,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在建产能逆势扩张势头强劲,同时近期一些新兴行业盲目扩张的趋势已然显现。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还不够多、不够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耕地、水资源对农业增产的约束不断强化。第二产业比重过大,高度依赖重化工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呈现“大而不强”局面。第三产业发展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提升现代工业和农业的研发、设计、营销、金融、物流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5、从城乡结构看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与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6、供给结构问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层次低。在国际标准分类的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个大类列第一、15个大类列第三。但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机械工业的增加值率在26%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二是增长方式粗放。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吨钢可比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20%和24%。 2008年我们消耗了全球3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仅创造了全球7%的GDP。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目前有十几个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粗钢产能超过7亿吨,国内消费量只有5.3亿吨,在建仍有几千万吨。水泥总产能达19.6亿吨,当年消费量为13.7亿吨,在建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四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仅发明专利就逾百万件,但专利技术转化率不足1%,专利成果产业化更差。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五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67%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73%的水平。2008年我国服务型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有40.1%,而发达国家平均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

(三)“调结构”与“促转变”的内容】

1、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

①更新发展观念,从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思维转变为以人为本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为发展而发展”的误区,发展始终应当是以解决民生为根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

②创新发展模式,由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发展转变。这是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是以城乡分离为前提的,并形成了完整的运作体系。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着眼于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来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③优化市场主体结构,由国有主体为主导向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发展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同时发挥国有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④明确发展导向,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由过去单纯追求产出能力和总量规模进一步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创新发展理念,促进科学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⑤优化增长格局,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从投资贡献为主向消费贡献为主转变。为此,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⑥优化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领先向第三产业优先转变。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把稳一产、强二产、扩三产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⑦优化动力结构,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⑧完善体系结构,由生产能力扩张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按专业化要求,以产业链为方向,加强产业联系,促进合理分工和体系建设。促进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促进“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

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我国已基本完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并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为此,要增进生态文明意识,减少发展的生态成本,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2、“调结构”的具体内容

    ①调整投资、出口和消费“三架马车”比例失衡的结构性问题。调整需求结构,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和稳定外需的同时,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依赖出口、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成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内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难题。在外需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仍将是明年经济发展的主线。一要提高消费能力,使人们有更多的钱能够消费。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基础。为此,要把“蛋糕”做大,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要把“蛋糕”切好,着重提高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要改善供给结构,使生产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三要优化消费环境,使人们更加放心方便地消费。要加强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四要引导消费预期,使人们能够增加即期消费。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消除居民在就医、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在扩内需的同时,要千方百计稳定和发展外需,保市场、扩份额,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理顺外需与内需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内需为主;理顺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变量要越来越独立;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居民消费不足的局面;在外需增幅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出路只能主要依靠内需,以扩大的内需弥补外需的缩小。

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加大收入分配调整的力度,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以及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社保等各项制度,促进就业、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提高;这是我国消费率持续降低、投资率持续升高的症结所在。从微观角度看,表现为居民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但缺乏购买力,高收入者购买能力强但消费倾向低。

目前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必须以扩大消费作为基本的目标,即调整后的收入结构必须有利于扩大消费,这样才有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应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既要充实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又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企业管理层薪酬制度,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③调整三大产业结构,重点解决三个产业不协调的问题。虽然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增快,但是从经济总量来看,仍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服务业规模依然偏小。在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的同时,着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作为我国经济中的突出“短板”,服务业比重过低问题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反映尤其明显。加快发展服务业,一要解放思想,彻底转变重实业、轻服务的观念,真正把服务业当作产业来对待,推动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要消除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深化改革、放宽准入、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特别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服务领域。三要鼓励服务创新,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发展;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同时,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1)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3)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结构优化。(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要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④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一手抓着力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体系,实现产业的合理垂直分工。控制总产能、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大集团。传统产业要坚决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抓住目前能源和装备价格较低的时机,改造提升技术、工艺和装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要保护和发展好重点产业、重要生产能力和重要的市场份额,保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原则、不符合工业由大变强转变的落后产能和产品压下来,特别要防止“两高一资”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这是我国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要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细化之后包括传感网、物联网,转基因育种技术等,应该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展和延伸产业链,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快形成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产品优势。发展新兴产业,不仅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对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应对气候变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品结构来看,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品产能存在过剩,低附加值产品仍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⑤调整城乡结构,在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从城乡经济结构来看,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多种经济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更是人本身的变化过程,包括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为市民。城镇化的过程,将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产生巨大需求,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城镇化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从而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合理定位省区市功能,实现各地特色产业集群,有效避免简单恶性竞争。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来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通过专业化协作和分享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由于解决了个别大企业的单打独斗和中小企业一盘散沙的挣扎而在应对危机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在产业集群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核心企业,即从事生产主导产品的企业。但是,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生产互补产品的企业,以及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都是产业集群不可分割的部分。要从三个方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布局上应相互依存、取长补短,要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

    ⑦调整外贸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提高一般贸易、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我国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一是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偏大。2008年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达41.1%,其中出口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但加工贸易对税收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却不大,国内企业只能拿到很低的加工费。二是出口产品大量为贴牌生产。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大部分利润被外国品牌商拿走,污染和消耗则留在国内。三是出口产品层次较低。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也是中低端加工装配环节的产品,国内增值率不高。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努力稳定出口规模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扶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出口地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调整外贸结构,要把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商引智”转变。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展海外资源、技术合作。

⑧调整所有制结构。我国国有企业应当退出非国计民生产业,淘汰落后国有企业,让利于民营企业,从而增加整体经济的活力。

 

三、【试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东省东莞市,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有拉长产业链的动作,有缩短战线的举措;有增力领域,有减劲项目;有上调动作,有下调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东莞市的上述做法坚持了:

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事物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应以_________为主。

    A.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和市场手段                             D.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强调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专家指出:“2010年保增长重要性有所下降,防通胀还不能下重手,唯有调结构才是真正的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据此回答34题。

3.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做法符合的哲学道理是:

   A.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发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4.下列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是:

①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限制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0年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加快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制约着部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据此回答67题。

6.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

    A.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B.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使人民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升值

7.下列属于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有:

①财政政策 ②税收政策   ③银行利率 ④按劳分配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0911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会议要求,想方设法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年经济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④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会议指出,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果回答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也可酌情给分)。

2.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10分)

【参考答案】①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4分)。②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分);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1分)。

3.内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难题。在外需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仍将是明年经济发展的主线。一要提高消费能力,使人们有更多的钱能够消费。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基础。为此,要把“蛋糕”做大,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要把“蛋糕”切好,着重提高广大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要改善供给结构,使生产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三要优化消费环境,使人们更加放心方便地消费。要加强商贸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四要引导消费预期,使人们能够增加即期消费。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消除居民在就医、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能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参考答案】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参考答案】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运用经济常识,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如何建设生态文明?10分)

【参考答案】运用先进的科技和科学的管理改造和提升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分)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3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好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工作。(3分)大力发展知识文化产业,加强第三产业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政策支持。(2分)

5. 材料一: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6%

5%

2005年短缺

8000万吨

1.4亿吨(进口)

2500万千瓦时

80100亿立方米

注:据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即依赖进口)在4070%之间,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材料二: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合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油耗

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

发达国家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材料三: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12分)

【参考答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单位GDP能耗高(4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4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4分)

2)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4分)

【参考答案】①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4)②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3)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4)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和市场。(3)

6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材料二:2010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局。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长期存在不科学、不环保、不可持续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2分)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分)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4分,以上5条,每条1分,答出其中4条即可得满分)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旧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严重,其转变刻不容缓,事关全局,因此党和国家提出转变要求。(2分)②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从哲学上看,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调整经济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构成和比例,统筹考察,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4分)(学生其他答案,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和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调整经济结构可以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也可适当给分,但得分不能超过该问总赋分)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应主要采取哪些措施?(10分)

【参考答案】①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等。(2分)②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2分)③加快自主创新,加快建设新型科技人才队伍。(1分)④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1分)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2分)⑥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分)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1分)⑧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分)(以上8点,学生答对均可得分,但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0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