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程模块创意解读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课程模块创意解读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1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352 次

高中思想政治各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创意有其共性,这就是它们都蕴涵着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课程总目标及分类目标(课程目标也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层面和维度的统一)和有关课程理念的基本精神。但各个课程模块的创意又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在此,我们将主要从功能定位、专题立意角度,揭示与阐述各个选修课程模块的主要创意。

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模块的主要创意

1)功能定位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模块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增加的内容。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性飞跃,是这一模块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是这一课程模块的主题和落脚点。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的序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作为理论依据,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高举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高举的旗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以此为基础,序言对这一选修课程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这就是引导与帮助学生了解、把握、认同自《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同马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又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彰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体系。

2)专题立意

以引导学生了解、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树立社会主义信念为主题。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模块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分为5个专题。各个专题的立意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专题,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为主题、强调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运用对比的方法,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引导与帮助学生,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把握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知晓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但它又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它只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低级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高级形式,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及其发表,是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懂得《共产党宣言》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旗帜。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专题,以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到现实社会制度的转变为主题,强调坚持史论结合、事理结合的原则,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与帮助学生理解、把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列宁的理论创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社会实现重大变革的典范;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创举,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专题涉及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的关系,恰当地分析、阐述两者关系是本专题教学的重要着力点。

《社会主义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专题,以中国人民在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着重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角度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明确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引领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历程的伟大旗帜。

《开创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专题,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主题,坚持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与帮助学生了解、把握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比较、分析、思考中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最响亮的口号、最亮丽的旗帜、最鲜明的形象、最广泛生动的实践,是我国社会变化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引导与帮助学生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及其成果的把握理解和确认以邓**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这涉及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及其成果,也涉及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及其成果,重心是前者。特别是要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精髓的阐述,引导和帮助学生明了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信只有以邓**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专题,以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内容的阐述引导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和核心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理论为指导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回答,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造性回答之中,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军治国等各个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在此基础上,围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性问题,集中体现一个政党、执政党本质的问题,引导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史论结合、事理结合的角度,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重要依据,引导与帮助学生领会与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因此而成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高高擎起的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旗帜。

2、《经济学常识》模块的主要创意

1)功能定位

《经济学常识》模块是必修课程《经济生活》模块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其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旧课程标准中的《经济常识》中关于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增加的内容。

《经济学常识》序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有所不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判断为立论依据,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和落脚点,对《经济学常识》模块的基本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和阐述。

《经济学常识》模块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坚持事理结合,特别是史论结合的原则,引导与帮助学生把握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经济学研究所取得的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成果,并正确评析这些理论建树对当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重大理论创新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和正确选择,从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经济学常识》模块教学的目标涉及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层面和维度,是三个层面、维度的统一。

2)专题立意

《经济学常识》模块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从传统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为线索,以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面对的问题、研究的任务,特别是所取得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为主题,以引导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为主要目的,将整个模块的内容分为五年专题。各个专题均有明确的立意。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专题,以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主题,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结合当时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思想,认清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大卫·李嘉图有关国际贸易中比较成本的理论观点,认清在对外贸易中准确把握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步识别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领会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之一的奥秘。

本专题教学需要坚持兼顾整体与突出重点、介绍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并注意联系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专题,坚持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原则,以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主题,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历时40年写作《资本论》的主要过程的阐述,引导与帮助学生了解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把握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在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不仅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巨匠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建构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而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创立了被称为两大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并根据剩余价值学说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既揭示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又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实现了经济学上的伟大革命,为工人阶级变革资本主义从而建设新社会的解放事业提供了根据和指导思想。

《走进现代市场经济》专题,以凯恩斯经济学说为主题,坚持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原则,旨在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活动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的分析,解释凯恩斯革命的涵义,帮助学生理解凯恩斯革命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革命,他的经济学说使西方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理论建构与政策筹措等方面发生了改弦更张性的变革,引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

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模式,如美国的垄断主导型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型模式、日本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等。

理解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初期探讨》专题,以从列宁提出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邓**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前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为主题,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侧重帮助学生了解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挥市场作用的思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特别是关于发展商品经济、发挥市场作用和对外开放的思想。

本专题的教学应特别注意既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初期探讨是有积极成果的,但它毕竟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思维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专题,以邓**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主题,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落脚点,坚持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原则,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把握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基本观念、创新特色和重大意义,充分理解邓**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对西方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取得的重大进展,理解从不同方面、角度、层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专题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明确邓小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此外,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不同模式的合理因素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的主要创意

1)功能定位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是对必修课程《政治生活》模块部分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是这一模块的主线,把握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这一模块的主题和落脚点。同时介绍有关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地位和作用的知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的序言指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选修模块的功能作了如下定位,这就是,根据我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主张,着眼于三个面向,引导和帮助学生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把握西方政治制度的本质,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2)专题立意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按照一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5个专题。各个专题的立意是:

《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专题,以国家形式即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际组织的作用为主题,着眼于一般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比较,引导学生认同政体与国体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通过单一制和联邦制的比较,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通过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专题奠定基础。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专题,以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的比较为主题,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和法国民主共和制政体的系统介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这一重要原理;通过引导学生对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研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类资本主义政体与资产阶级国家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两党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专题,以两党制、三权分立的实质和联邦制的特点为主题。两党制三权分立是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民主政治制度,联邦制是与单一制相对的国家结构形式,美国集三者于一身,具有典型性。所以本专题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认清两党制、三权分立的实质,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坚决反对实行西方多党制的正确性。

本专题教学应注意对两党制与多党制、单一制和联邦制进行比较分析。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专题,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为主题,通过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特点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联盟为例》专题,以国际组织的作用为主题,以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性、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为重点,通过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引导学生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引导学生评析欧洲联盟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追求和意义。

4、《科学思维常识》模块的主要创意

1)功能定位

《科学思维常识》模块是对必修课程《生活与哲学》模块部分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会科学思维是这一模块的主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这一模块的落脚点。

《科学思维常识》模块的序言强调,人类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发展着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面对什么机遇和挑战,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并据此对本模块的功能作了明确的定位。这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取得事业成功,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2)专题立意

《科学思维常识》模块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分为4个专题。各个专题的立意是:

《学会科学的思维》专题,以学会科学思维为主题,通过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等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通过评述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增强科学思维训练与运用的自觉性。

《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专题,以掌握逻辑思维的要求为主题,通过剖析具体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本要求;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认识对象,帮助学生把握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认同演绎推理要遵守的逻辑规则。

《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专题,以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为主题,结合具体认识对象,帮助学生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通过把握复杂事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辩证地说明有效运用分析综合方法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剖析某一具体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专题,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题,通过引述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帮助学生认同直觉、想象、灵感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通过剖析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归纳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特点和功能;通过引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逆向思维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运用创新方法思考问题。

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的主要创意

1)功能定位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是新增加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它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相衔接,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律常识部分教学内容的延伸。知法和用法是这一模块的主线,也是这一模块的主题和落脚点。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的序言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序言据此将这一课程模块的功能定位为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法律知识特别是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知识,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树立守法、用法、护法观念,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2)专题立意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按学生的关切,将课程内容分为5个专题。各个专题的立意是:

《民事权利与义务》专题,以正确处理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为主题,通过引述人身权、财产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帮助学生解析城乡生活中维护各项民事权利的典型案例;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同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正确把握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信守合同与违约》专题,以培养诚信品质为主题,通过列举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引导学生评述并认同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帮助学生解析签订债务合同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履行债务合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信守合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认同违反合同应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

《就业与创业》专题,以就业、创业中法律问题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求职、应聘的各种方式和程序,归纳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评议成功就业的经验;通过引述从业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与义务,帮助学生学会评议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案例,了解就业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引述规范市场竞争的法律条款,指导学生评述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关切,认同依法经营对成功创业的意义。

《婚姻与家庭》专题,以家庭关系中的法律问题为主题,通过概述确定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并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帮助学生解析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通过列举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针对虐待、遗弃、家庭暴力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规范家庭关系的法律条款,增强婚姻家庭法律意识。

《法律救助》专题,以国家对公民的法律救助为主题,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司法调节、行政复议在解决权益纠纷中的作用;通过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帮助学生了解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通过评述具体案例中的证词和证据,帮助学生认同举证对于诉讼成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概述律师的职责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救助意识和寻求法律救助的能力。

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模块的主要创意

1)功能定位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模块是必修课程模块《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相关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其主要部分是旧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未曾涉及的新内容,且具有前沿性。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模块的序言指出,现代科技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出现的新的伦理问题如经济、科技、环境伦理等也需要认真面对。序言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探讨新的伦理问题,不仅是贯彻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序言的阐述表明,《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这一选修课程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现代科技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民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正确面对现代科技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伦理问题,理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探讨新的伦理问题的意义;帮助学生丰富精神生活,提升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这一功能定位,体现了实现促进学生知识增长,能力锻炼与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矫正与提升等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2)专题立意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课程模块,以适应现代科技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民道德建设和探讨与解决新的伦理问题提出的客观要求为线索,以引导与帮助学生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探讨新的伦理问题,提高伦理判断和抉择能力为目的,以公民面临的不同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或要求为主题,将全部内容分为四个专题。各个专题均有明确的立意。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专题,以公民日常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为主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道德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要求,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要求,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重点是职业道德建设;领会坚持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想结合的原则的意义;增强自己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提升自己公民道德素质的自觉性。

这一专题的教学应注意避免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的简单重复,也应注意处理好与《文化生活》必修课程模块相关内容的关系,体现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延伸与扩展的内容设计思想。

《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专题,以公民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为主题,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和关切的经济伦理问题为切入点,侧重引导与帮助学生理解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往和交换的自愿性特点和契约、信用关系,了解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欺诈行为的代价和后果,即不仅损害他人社会,而且自己也要承担违约失信的法律责任,同时会被交往对象所抛弃,被市场所抛弃(信用体系以不交往对失信者的惩戒);理解竞争的目的是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为实现公平创造条件,但效率提高未必能带来公平,维护公平既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是公民的责任,从而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专题,以公民正确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为主题,关注学生的现实关切,基于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科技发展、科技成果的运用对经济、文化发展的正面价值,树立谨慎的科技乐观主义态度,坚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的信心的同时,引导与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太空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对传统伦理的冲击,以及所引发的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伦理冲突,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风险,把握伦理关怀与引导对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运用的必要性,探讨和一般地把握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运用,包括网络管理与使用的伦理道德要求。这一专题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商讨性。

《解决环境问题的伦理困惑》专题,以探究、排解解决环境问题的伦理困惑,增强环境伦理意识为主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环境问题的关切,着重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现状的改变对环境伦理建设提出的紧迫要求,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的伦理意义,从而增强环境、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环境伦理意识等方面引导与帮助学生。同时,要直面解决环境问题的伦理困惑和有关争议,引导学生加以探讨,帮助学生形成明晰的认识。本专题的教学同样具有探索性、商讨性。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