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心理 >> 备考心理调适 焦虑来自过强的欲望
    
  双击自动滚屏  
备考心理调适 焦虑来自过强的欲望

发表日期:2005年9月16日  出处:沈阳晚报  作者:心理咨询师罗抒  本页面已被访问 1529 次

    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知识准备状态,没有较好的知识准备,想在考试中取得意外好成绩可能性不大;二是心理状态,一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一遇到重大考试,成绩就往往不尽人意,这种现象常被归因于发挥不好,考砸了。其实,所谓“考砸了”的主要原因就是考生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它影响着考生能力水平的发挥。

  影响考生心理状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考生的考试理念和动机、考生对考试本质的认知水平、考生的价值取向及考生的自我意识等方面。考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面临考试,在这期间既要抓紧文化课的复习,同时也应注意心理状态的调节,以求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全部潜能。

  调整考试动机:过强欲望导致不安焦虑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目的是选拔出各种层面的人才来培养,以利于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主考者的目的,考生也应该基于这样的目的参加考试。当然,每个考生都希望考出自己最优秀的成绩,接受最好的教育,但这种求胜动机应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应是适度的。有些考生把眼光盯在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上面,抱着成败在此一举的心态参加考试,可问题往往出在这里,这种过强的动机将可能导致考前的精神高度紧张,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情绪,过强欲望导致不安!进而造成考试的失利。考生的动机过强时,其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会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其邻近部位会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妨碍对知识的提取和调动,使平时学到的知识难以重现,从而引起考生心理的紧张和恐惧。这种紧张和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不断增加,反过来又加深了考生的焦虑,使局部兴奋更强,全面抑制性更大,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动机应与能力相匹配,这样的考试效果最佳。因此,如何定位自己的高考目标?如何调整适合自己能力的期望值?如何建立起考试信心?确定这些问题的依据是对高考目的的认识及考生对自己成绩水平的了解。

  90%的考生会考出自己的平均水平

  既然高考的目的是选拔各个层面的人才。从高考的命题讲,就应该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难易梯度,考题难易程度的深浅是一个客观因素,与考生的主观努力关系不大,遇到难题和自己不会的题并不奇怪,不同难易程度的题是为不同层面的考生设计的,因此,不要一遇难题就紧张。

  考生的考试成绩通常有三种状态水平,即:最佳水平、平均水平、失常水平。考试发挥的好与坏、成绩的高与低,通常与考生的个体素质、应激反应、生物因素(智力、体力、情绪)等因素有关。从统计学的角度讲,考生群体的成绩水平状态分布呈正态分布,即:考生成绩处于自己平时平均水平的占90%的比例;考生成绩处于自己平时最佳水平和失常水平的各占5%。因此,与平时成绩相比,绝大部分考生是正常发挥,考试超水平发挥和特殊失常出现的概率都是较小的。

  在复习过程中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钻一些偏题、怪题,做到有取有舍,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是胜利。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