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2011年高考十大热点理论解读及预测
    
  双击自动滚屏  
2011年高考十大热点理论解读及预测

发表日期:2011年5月17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905 次

一、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2、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3、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为农民建设美好家园。

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4、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5、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6、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监督政府)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文化的作用)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档案事业。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8、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继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工作。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9、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要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10、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建设廉洁的政府是一项持久而又紧迫的任务,是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一是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

二、日本地震

1、能源结构 

2、经济全球化 

3、国民素质 

4、政府公信力 

5、人道主义

6、人与自然 

7、有碘意思 

三、涨

1、物价上涨的表现:五个倒挂问题特别突出。

一是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二是煤电价格倒挂。三是PPICPI倒挂。四是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五是粮食价格与农资及其它农副产品价格倒挂。

2、物价上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1)物价上涨加重了工业企业的成本负担

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装备制造业成本增势强劲。由于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大。

化肥生产行业成本转嫁较快。

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形势严峻。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最大。

家电及配套业消化了涨价因素后运行较平稳。

2)农民因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3)价格上涨对城市公用事业和传统服务业影响较大

4)物价上涨导致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加重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总额中,食品类占三分之一左右。因此,食品价格上涨是促使城乡居民支出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食品等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户在获取一定涨价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占居民总数40%的高和较高收入家庭来说,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化较小,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对20%的中等收入阶层来讲,食品价格上涨使其感觉明显,但还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占城镇人口40%的较低、低和最低收入居民来说,食品价格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比重大,食品价格上涨对其冲击最大。 

物价上涨主要因国际市场传导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所致,因此价格上涨具有长期性。与以往物价上涨所不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这次PPI的上涨幅度高于CPI。如果成本上升因素能顺畅传导,将促进CPI的上升,这样有利于缓解中间环节长期积累的价格矛盾,疏导原材料快速上涨的压力,容易形成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中间环节的增支因素不能通过价格传导到终端环节,CPI能够保持较低水平,但工业品两头受挤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会出现低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这是我们应该着重警惕和避免的。

3、应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对策

1)科学把握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平衡点,合理定位价格宏观调控目标。

     在价格调控目标的定位问题上,应考虑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收入增长率、就业率以及人民群众的承受力等诸多因素,让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保持一种动态的、合理的配比关系。在物价高涨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将物价压在很低的水平,将会积累更多的价格矛盾。应主动适应经济物价变动规律,努力做到经济平稳增长、物价适度上涨,避免出现经济大幅下滑、物价大幅上涨的不良局面。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合理区间的量化尺度。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以及经济规律,将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比例定为21,即经济增长10%,物价上涨5%-6%,是比较适宜的、可承受的、相对合理的。我国GDP的增长目标如果定在9%—10%之间,那么,将CPI全年控制在5%以内,实现这样的组合目标,加之国家各种经济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经济社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打好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充分发挥各种经济调控手段的综合作用。

一是在价格政策上,要积极稳妥的推动价格改革,增大加工业释放涨价压力空间。

二是在财政税收政策上,针对结构性价格上涨,应通过提高补贴、免税费、扩大公共产品投入等措施来增加农产品,保障市场供给;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可采取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等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根据财力状况,可进一步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稳定物价预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三是在货币政策上,针对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问题,为防止信贷过度收紧影响企业正常合理资金需求,央行应逐步实施宽严适度的的货币政策;应强化外汇储备监管,破除市场上夸大的升值预期,将汇率调节至合理水平,并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对国际流动的资本采取一些相对超前的措施,防止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干扰和冲击。

四是在投资政策上,应继续向发展农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行业倾斜,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高科技含量等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壮大我国崛起中的战略性实力。同时,促使企业建立价格形成倒逼机制,通过科学管理、科技创新等手段降低成本,不断增强自我消化涨价压力的能力。

五是在进出口政策上,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的大幅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针对输入型通胀压力,我国可削减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以减少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同时,继续对资源性产品、高污染产品征收暂定关税,对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实行低关税或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等,保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这样,通过加强各种经济政策调控手段的协调、配合,确保价格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理顺价格形成与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资源性商品的配置和价格管理力度。

     这轮物价上涨中,煤、电、油、气、运等垄断行业的价格矛盾突出,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矛盾也比较严重,出现了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五个倒挂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积累更多的价格矛盾,一旦被压抑的价格矛盾释放出来,将会促使物价上涨的趋势更加难以遏制,进而加大价格调控的难度。解决之道,必须坚持一手抓控价,一手抓改革,尽快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与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资源性商品的配置和价格管理的力度。

一是针对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问题,建议尽快实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我国成品油价格,同时增加原油储备,支持国企与海外油企并购和资源开发,加大我国原油生产,增加产量,保障供应,稳定价格。

二是针对PPICPI倒挂这一深层价格矛盾问题,尤其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大力清理省内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控制新增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尽可能地为企业减轻负担;银行、财政、税收要运用金融、财税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防止企业憋死、倒闭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消化成本增支因素,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针对煤电价格倒挂问题,应加强煤炭价格监管和实施利益调节政策。煤炭作为一次性的、稀缺性的重要能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求将会长期处于紧张格局,由此导致的囤积居奇、倒买倒卖、非法开采等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扰乱市场价格竞争秩序。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家应加强计划配置,加大对煤炭实施价格干预的力度;根据煤炭供求紧张局面,建议必要时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对煤炭实行政府定价,把煤炭价格直接管起来;当前,我省应抓紧建立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集制度,用政府有形之手调节煤炭上下游的利益关系,防止社会财富向上游的过度集中,亦防止价格大战争夺资源。

四是针对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国内粮价与农资价格倒挂问题,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农业实施免税、种粮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等政策,同时建议两条:一则是国家应尽快放开化肥价格,将对化肥生产企业的电价补贴、增值税减免等的好处直补农民;二则针对粮食生产成本已经接近最低收购价的情况,应提高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至少应高于市场价5%左右,以此确保农民真正既增产也增收,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进而牢牢地控制住农产品涨价这只领头羊,为稳定物价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

4)强化政府价格调控与监管职能,形成科学完备、强力高效的管控与服务体系。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管理价格的职能机关,必须依法履行好价格改革、价格管理、价格调控、价格服务等项重要职能,管住管好各类价格,保持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一是建立、完善和实施好价格管理的五个机制,即建立价格调整、利益调节、合理补偿三位一体的价格改革良性循环机制;建立成本监审、价格决策、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政府定价机制;建立反应灵敏、手段完备、调控有力三位一体的价格调控机制;建立规范、服务、查处三位一体的价格监管机制;建立矛盾疏导、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三位一体的价格服务机制。打造出山东新的价格管理品牌

二是建立、完善和实施好农产品一金一储两保制度。《价格法》规定:政府可以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设立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稳定市场。建立和完善一金、一储、两保(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重要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和农副产品价格低时保农民、高时保城市居民的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保障举措。

三是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管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一方面要加大价格行政执法力度,查处各种形式的价格违法行为,保证国家价格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组织经营者积极落实价格明码标价制度、开展质量价格双信活动、明码实价活动、企业物价员培训活动以及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等,引导经营者树立价格诚信形象,自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旱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2417时,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8567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567万亩。受旱面积比旱情最严重时(29日)减少3028万亩。8省累计浇灌麦田1.06亿亩次,比223日增加516万亩次;追肥7389万亩,增加309万亩;镇压3114万亩,增加101万亩;划锄5509万亩,增加287万亩。累计投入抗旱作业农机具962万台套。

1、人与自然,矛盾,联系,发展,价值观,物质、意识

2、军队

3、政府

4、国际社会

5、粮食

6、欠账

7、科技

8、财政

五、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
123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1
、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2
、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3、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党的领导 

2)政府

3)哲学 

4)文化 

5)财政 

6)农业 

六、民工荒

媒体:民工荒其实的是制度和结构

今年以来,不少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

一方面,企业恢复招工意味着在金融危机中失去的订单开始恢复。这也许可以理解为现象。但与此同时,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企业普遍开出加薪10%--20%的背景下,民工荒却从去年9月延续到现在。必定是因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无法在新的薪酬价格上达成一致。

南方都市报撰文表示,必须看到,民工荒未必是一件坏事。从积极的意义看,长三角、珠三角甚至传统人力资源大省缺工,首先意味着劳动力开始从无限供给转而成为稀缺资源。无疑,农村收入的提高,和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为外来工群体提供了除沿海省份之外的更多选择;而随着60后、70后外来工的逐渐老去,80后、90后粉墨登场,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外来工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以及对吃苦耐劳等外来工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更令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朝向更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种种迹象表明,当劳资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之时,外来工的议价权正在逐步提升。

但从另一方面,珠三角地区每年春节过后闹民工荒本来就有,但是今年尤其严重,这其中与用人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很大干系。单单从2009年至2010,著名代工大厂富士康就出现3人死亡,并被社会及媒体关注,形成极大的反响。

近日某些媒体报道称,富士康科技集团节后的用工缺口已攀升至5万人,企业为应对招工困难亮出奇招,员工每推荐一个老乡进厂即可获得200元奖励。

而根据节前东莞市劳动部门数据,十万份调查问卷中,有百分之十一的人选择春节后不回东莞。

此外,调查显示,民工荒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严重,上市公司仍处在安全地带。无论是家电业、服务业、制造业,上市公司都认为民工荒没有殃及自身。

    民工荒揭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可以发现,这次的民工荒意义不同以往,实际上是在给经济结构调整发出了三道加急令。

第一道加急令是: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全面考虑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比如,现在东部有不少城市的人口开始老龄化,而广大农村地区的80后与90后开始登上社会舞台。

第二道加急令是:中国经济的区域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也需要结合人口因素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全面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比如,近来国家已先后批准了十多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的步伐越走越快。

第三道加急令是: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也需要根据人口因素和中国经济的发育程度,全面调整产业布局。特别是随着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的变化,有必要对目前的产业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进行有序的产业转移。

民工荒的解释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总结:利益荒、结构荒、社会慌、贸易荒、发展方式慌

1)价值规律 

2)区域发展 

3)社会管理 

4)发展方式 

5)就业的矛盾 

七、两会热词

【热词一】 "十二五"规划。1662章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让每一个中国人对未来都充满期待。
  【热词二】 幸福感。“幸福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振奋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词汇。
  网民评价:网民"红旗下长大""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就实现了,"土豆烧牛肉"成家常便饭了,"幸福感"成为人们新的目标。
  【热词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吴邦国委员长10日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热词四】 稳定物价。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今年重点工作,CPI涨幅今年要控制在4%左右。
  【热词五】 个税改革。“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说: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基和税率结构,提高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热词六】 保障房。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保障房的大段阐述,让阳光照进了低收入人群的梦想。
  【热词七】 反腐倡廉。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7751件,判处罪犯28652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224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23人,其中厅局级188人、省部级6人。
  【热词八】 收入分配。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热词九】 治理“三公消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向"三公消费"亮剑: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热词十】 三年解决“入园难”。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要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

八、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必要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内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国体,党的性质,政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8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九、国家安全

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警钟为谁而鸣(人民时评)20110418

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相关企业的司法追责做到了雷厉风行,但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远未到位 

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4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馒头事件,第二天,该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馒头大检查。随后,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类似的专项整治风暴我们其实已经熟悉。毒奶粉事件、苏丹红风波、一滴香谜案、健美猪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都雷厉风行地进行过一次次大规模整治。应该说,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对迅速查清问题起到很大作用。 

行政监管积弊不除,食品安全的承诺即是一句空话。而行政体制内积弊是不可能依靠自查、自检就可以破解的,需要来自外界强有力的监督和问责。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发生后,无良生产企业迅速被吊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但对监管机构的司法问责将何时启动呢?渴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同样期待司法之剑挥向这些领域,追问这本应确保公民安全的最后防线是如何崩塌的。 

回顾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犯罪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司法追责已基本到位,但是,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却远没有到位。今年3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刚刚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从司法层面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在食品安全失职、渎职犯罪的查处,明确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者和执法者要有司法问责。人们普遍认为,这将极为有效地提高监管效力,从而遏制食品领域里的不法行为。这也让馒头事件的问责,在某种程度上有了示范效应。

     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染色馒头再度敲响食品安全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值得每个人深思

涉及的理论

1)经济学: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科学发展观;信用体系;消费者;企业

2)政治学:政府系列;党;人大;公民;国际社会

3)哲学:物质和意识;规律;联系;发展;矛盾;人民群众;实践;价值观

4)文化:先进文化;精神文明;道德修养;素质

2、主权和领土安全

钓鱼岛;南海;台湾;极端宗教势力、恐怖势力、分裂势力

3、经济安全

直接融资;人民币升值;核心技术;热钱涌入

4、文化安全

文化与政治;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文化

5、安全生产

十、整数

1、西部大开发10周年

2、辛亥革命100周年

3、建党90周年

4、西藏60周年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