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教师应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
    
  双击自动滚屏  
教师应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

发表日期:2006年9月1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124 次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成为枯燥、单调的例行公事,那就把每个教师领上教育科学研究的道路。”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具体地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即从繁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挖掘有价值问题的本领。

二是选择课题的能力。发现出一定数量的问题之后,看看课题是否实用、有价值,同时,还要结合自己及其他的客观条件筛选自己通过努力基本上可以完成的研究对象。

三是信息处理的能力。进行科研活动,不能闭门造车,要及时搜集了解掌握教育发展方向,特别是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或相同问题的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充实自己,提高水平,以免走弯路,浪费时间、精力等。

四是实验研究能力。即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辛勤劳动发现教育教学内在规律的能力。

五是整理研究成果的能力。即加工整理材料,分析研究结果,作出课题结论,以论文、实验报告、展示课等形式总结出现的能力。
    解放后,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没有一次改革像今天这样全方位地触动教师。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正面临着最大挑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来源。即使是很差的老师,借助着他所拥有的知识,他在学生面前依然也是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但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和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惟一的知识来源。
    正如一位教师所描述的那样:“过去我进教室,对于教什么不说有100%的把握,起码也有90%的把握。但现在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心里没底,连10%的把握都没有。”
    (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学校中只有教师选择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安排的各科老师,没有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力。而在以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中,非常注意给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允许学生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在全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因为这种选择权,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能够发挥的前提条件。这就使学校教师第一次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这对教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职能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首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将是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深化的个性化过程,“教师在沉重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1996年),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而不再作为中心以不可侵犯的权威人士灌输知识,而是把学生作为圆心,围绕学生特点、需要帮助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出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答案的人。”
    教师职能的变化使得教师要走进科研。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至少有三点好处:

1、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我”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怀。由于自新,便会感觉他人新、工作新,工作起来才有乐趣,有意义,工作热情才会高,才会有创造性。

2、能提高教学效率。同一位教师,几年如一日地使用千篇一律的教法,不肯变化,那么时间长、汗水多的教学效果一般会好一些。但事实上教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而我们目前正用着的,并不一定是最省力的效率最高的方法。最好的还有待通过教育科研去发现,去掌握。从大的方面讲,提高教学效率还靠科研。

3、收获科研成果。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成果常常以文字材料和公开课形式显示出来,参与交流,受到了别人的肯定。
     如何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呢?
     (一)消除神秘感和恐惧感,教师要有取得科研成果的“野心”
一些不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科研能力低下的教师认为,科研应发现“一般人视而不见的问题”,“提出一般人想总结又无法总结出来的结论”。一句话,只有修养高深的人才有资格进行科学研究,一般的人只能望洋兴叹,受这种想法的束缚的人不大可能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取得成绩,科研水平自然也就不太可能提高。要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产生要取得科研成绩、提高科研能力的“野心”,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事实上,所谓的教育科研,就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某些事物问题或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考虑、商讨,探求其性质、规律,以便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教育科研的对象可大可小,大到国家的办学方针政策,小到类似“小学生写字每次写几遍效果最佳”这样“微不足道”的问题。大学教授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叫科研;同样,小学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番思考钻研也叫科研。人人都有可研究的问题,都有自己发展的方向。只要有目标,不怕困难,付出一定的心血,就能获得理想的科研成果。
     (二)掌握实用的教育科研方法,给科研工作插上翅膀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与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想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科研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必须掌握一些实用的科研方法。对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方法就是鸟儿翱翔天空的翅膀,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想在教科研方面干出一番成绩,那是不可想像的。
     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有,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研究法等。要真正学会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的设计与实际操作和调查资料的分析;要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步骤:实验研究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又出现从微格教学发展出来的微格教研等方法等等。科研工作者应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科研方法,解决科研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三)学校管理者应更新观念,解决阻碍教科研工作的问题
      1、“卡”和“压”不能使教师走上科研之路
     大部分学校领导者都有“教育要发展、科研做先异,“科研能兴教、科研必兴校”的意识,但在管理上,个别人还存有不正确的想法。管理的本质是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素质,发挥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过去的那种狭隘的管理就是约束、限制教师的思想和做法,在今天注定要失败的。卡和压只能导致反感,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碍于教师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
     所以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能靠培养。学校领导者必须树立服务的思想,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让教师愿意搞科研,有条件搞科研。
     2、消除制约教师科研积极性的现实因素
     我们认为,制约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因素有:
    (1)理想与信念。一些人的教育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差,与其无终身从教的远大理想与信念有着直接的联系。个别人社会责任感欠缺,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过重,缺乏教育工作的热情,总拿理想来要求现实,不能潜心工作,追求不能实现的东西,不能从“自己独特的工作中享受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没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不能从教育教学这个艰苦复杂的创新工作中发现快乐。
    (2)观念与知识能力结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教师要保持活动力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十分紧迫。在培训的内容方面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育理论修养。让教师进一步认识教育发展的背景和趋向,加深对教育国际化、终身化、多元化、远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大众化和竞争普遍化的理解与感受,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观念、形成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第二,完善专业素质结构。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重整教师的认知结构、革新思维方式,特别要加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取得的分阶段性成果的教学的推广、应用。

第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培训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新思路,为他们从事个性化、多样化的科研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四,有关WTO的基本内容以及加入WTO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方面的培训。
     (3)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学校领导者应该用科学和民主来管理学校,只有靠民主、靠科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体力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四)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提供物质条件,搭建表演舞台
    不少学校结合学校发展的目标规划及学校管理的机制与手段,或是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搞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课题,给教师搭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舞台,让课题成为磁石,把教师凝聚起来,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合力,分工协作,发挥聪明才智研究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就学会了如何搞科研,提高了科研能力,开发了创造力。
    (五)形成激励竞争机制,鼓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制定教育科研工作的量化考核标准,调动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
    2、鼓励冒尖,支持先进。鼓励和支持冒尖,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学校要让搞科研的教师感到搞科研不仅有前途,也并不孤单,背后有学校的强大的支持。就会解除搞科研的人许多后顾之忧,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力。
    3、致力于出名师,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要真正搞好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就应当造就或聘任一流的大师、名师,并使之参与学校学术、管理等各类活动,发挥“大”“名”“优”的辐射、归整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促进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更新思想观念,掌握科研方法,加上学校社会提供的各种制度措施物质基础和搭建的活动舞台,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辛的劳动。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之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努力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教育科研工作需要有热情、干劲、恒心、耐心,经得住滚滚红尘的诱惑,受得住难耐寂寞的考验,面对重重困难总能树立这样的信念:必须有一方投降,但投降的决不能是我!唯有如此,科研工作才能结出硕果,科研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