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解读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
    
  双击自动滚屏  
解读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20日  作者:xxjysq  本页面已被访问 2615 次

热点专题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谋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

据新华社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于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讨论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会研究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领导方式——政治领导)

  这次五年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理论的重大指导作用)未来的“十一五”规划将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我国国家性质、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性质、“三个代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统筹协调(联系的观点)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

  《规划书》体现了中国公众对“十一五”规划的热烈关注,是一个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精心运筹、构思慎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体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坚持发展的主线一脉相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7月25日和9月29日相继召开的两次会议强调,制定“十一五”规划,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的指导思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抓住主要矛盾)

  今后五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一分为二的观点)要克服这些矛盾和困难,在“十一五”期间赢得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十一五”规划之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洞察科技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科技与经济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

 

  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部新近问世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书》,体现了中国公众对“十一五”规划的热烈关注。412万中国公众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一个个真知灼见,相继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之中。(体现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充分发扬民主,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这是一个社会公众如此广泛参与的五年规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精心运筹、构思慎密、集思广益的五年规划。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坚持发展的主线一脉相承,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7月25日和9月29日相继召开的两次会议强调,制定“十一五”规划,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体现联系的观点),坚持“六个必须”,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未来的“十一五”规划将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当看到,今后五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我们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比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更严峻的挑战。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日益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差距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克服这些矛盾和困难,在“十一五”期间赢得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十一五”规划之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着力自主创新: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撑点

  必要性: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企业的竞争,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在科技竞争方面。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洞察科技自主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200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的重要论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强调,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

  重要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完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破前进中的各种阻碍,推动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体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仍要靠锐意改革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财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仍制约着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在这些关键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起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应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依法治国对行政机关的要求、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及机构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

  改革取向要体现以人为本。应该更加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我国的国家性质、对人民负责原则),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经济职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文化职能)等的改革,让改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显示出中央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努力和决心。党中央、国务院抓住经济形势较好、各方面改革意识增强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局工作,奠定了下一步改革的坚实基础。(党的执政能力提高)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次大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两次大飞跃,那么,“十一五”期间改革创新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促进社会和谐: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也极大地丰富了“十一五”规划的内涵。

  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措施:)“十一五”期间,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要更加注重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百姓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妥善处理征地、拆迁、拖欠、改制等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宗旨、“三个代表”、以民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企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分配是民心所系,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要进一步解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社会群体享有公共服务差别大的问题。(属于国家职能)

  意义深远的“十一五”规划,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的最新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科学执政)

  承载人民愿望,凝聚全党智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为关键时期的中国再绘宏伟蓝图。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将引领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行 下大力气解决“上学看病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全会研究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五年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发展观 贯穿“十一五”始终

  【解读】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坚持发展的主线一脉相承,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未来的“十一五”规划将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把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

  ■分析 今后五年将是“矛盾凸显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未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举措,必须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出发点。应当看到,今后五年,既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我们必须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我们既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起点上,也面临比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更严峻的挑战。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根源日益显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差距明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自主创新 支撑经济较快发展

  【解读】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今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强调,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

   ■分析 我国仍处国际产业分工低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仍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土地占用和优惠政策赢得竞争优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有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75%靠技术进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如不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会严重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

“十一五”规划目标前瞻  

★垄断行业改革要有新突破

  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财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仍制约着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在这些关键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起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从政府改革入手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重点。应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

  ★实行城市支持农村方针

  “十一五”期间,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严控高耗能建设项目

  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节约清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下大力气解决“上学看病难”

  要更加注重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百姓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问题,妥善处理征地、拆迁、拖欠、改制等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

  ★鼓励企业尽可能增加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企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分配是民心所系,要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做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要进一步解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社会群体享有公共服务差别大的问题。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