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掌握】《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归纳
    
  双击自动滚屏  
【掌握】《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归纳

发表日期:2013年5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4876 次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3、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5、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0.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1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

12.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

13.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错。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

14、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年满18岁才能享有选举权)

15、等额选举就是当选者已事先内定

(不是,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6、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

1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8、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19、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法行政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合理行政指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受管理者平等对待,不能偏私,不能歧视)

20、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2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因此国务院是立法机关。

(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2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24、我国的行政机关指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村委会各级组织机构。

(村委会不是国家机关

25、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履行职权,不能错位”“失位”“越位。)

26、中国共产党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中国共产党也不例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8、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

(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9、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0、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31、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 。

(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

34、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

35、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3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7、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3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39、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是没有必要消除的,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消除 。)

40、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41、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由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决定的 。

(各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各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的 。)

42、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

43、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也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

44、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共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

4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主权、管辖权

(自主权不是主权国家的权利,应为自卫权 。)

46、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

47、世界多样化已经形成。

(目前,世界多样化是发展趋势,但尚未形成 。)

48、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

(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

49、我国政府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我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有原则的,是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的,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的。)

 

 

《文化生活》易混知识点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双重性)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5、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注:◎◎文化的作用在答题时应重点区分:是对人的作用还是对社会的作用。

◎◎既要恰如其份地阐明文化生活日益重要的意义,又不能无限夸大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决定论之嫌。

◎◎理解经济是根源。一是不限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二是不限于相互影响的关系;三是更关注相互交融的趋势。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6、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

8、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9、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一→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10、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文化创新首先是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13、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4、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16、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17、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注:◎◎如何看待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旧文化与新文化的相互更替(不同文化形态);先进文化的自我更新(同一文化形态)。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外域文化→文化的多样性

◎◎何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文化不是越旧越珍贵;文化不是越纯越好:一是文化维系民族;二是文化本身就是交融的产物;从来没有中断过交流。迷失传统或纯之又纯的后果,都是灭种。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在交融的过程中创新现代化。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9、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0、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21、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2、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2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25、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发展先进文化

26、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27、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

“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

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29、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

注:◎◎文化选择,两个维度:一是国家民族的选择;二是个人生活的选择。

◎◎文化建设,也是两个维度:先选择,再建设。国家是方针政策;个人是修养实践。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