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2012年高考安徽卷文综政治试题
    
  双击自动滚屏  
2012年高考安徽卷文综政治试题

发表日期:2013年6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9309 次

1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A.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

B.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图1 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读表,假定其他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年份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M商品总产量

2010

4

4

10

2011

4

2

20

A50%  40      B80%  80       C100%  80     D200%   160

4.网络给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同时,借助这一平台,谣言也得以迅速传播。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

①提升网络参与者的素养 ②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③防止网络信息传播扩散 ④增强公民的民主管理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

①体现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执政理念 ②履行党的管理职能,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③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④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这说明:

①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  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0.荀子曰:“天又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图2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11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28分)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装饰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结合图16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燕尾服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等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

 

39.(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产上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

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您参与探究。

网友声音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帮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8分)

 

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回答。

2)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网友心声   践行道德不止步 追求完美无止境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

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12分)

 

参考答案:

15 ABCAB  610 DDBCD 11 C

38.(1)①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文盲率的下降,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不断调整,体现了我国的选举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更好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有利于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解析】:本题以应对人口流动为背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辩证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和相关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小问,已经给定原理,即促进社会公平的原理,答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流动人口的期盼是什么?即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其次,确定主体是政府,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首先详细阐述促进社会公平这一经济学原理,然后,结合流动人口的期盼逐一解决即可。第2小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首先阐述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观点,其次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即“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再次逐一分析这些措施体现的上述观点。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采取措施(材料)+原理的模式作答,不能理论与实际两层皮。【考点定位】: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制度、联系、矛盾、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等。

39.(1)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干扰了市场秩序,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②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③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④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考点定位】市场交易原则、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社会责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等。

2)价值观对人们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解析】:本题以更高的道德追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原理的理解分析能力。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