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掌握】《生活与哲学》教材中教学思考
    
  双击自动滚屏  
【掌握】《生活与哲学》教材中教学思考

发表日期:2016年1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4068 次

   一、新教材的遗漏与混乱之处

  1、一个新课标中出现但教材却漏掉了的知识点。新课标在第22页第2.5条中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但教材却没有讲解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只是在教材的第41页提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点内容为好。

  2、四个新课标中虽然没有出现、但却很重要的基本原理没有讲。新课标在第20页倒数最后一段(也就是《生活与哲学》的总要求)是这样讲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生活与哲学》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但新教材对下面几个重要的哲学原理却没有讲没有讲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原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没有讲内因和外因及其辨证关系原理。没有讲科学理论及其重要作用的原理。没有讲理想和现实的辨证关系以及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生的重要导向作用的原理。笔者认为,以上四个重要原理,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正确认识社会和正确认识人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讲授这四个重要的知识。

  3、把几个世界观先集中讲完,然后再统一讲方法论。集中讲完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再集中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笔者认为,这既有可取的一面,又有不妥的一面。说它可取,是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二者紧密相联。说它不妥,是因为二者又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集中讲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笔者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而且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先集中讲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后,再讲矛盾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紧密联系,但二者在内容和方法论上的要求还是有严格区别的,应该让学把它们区别开来。4、几处把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并放在方法论下面去讲的地方。"前进性和曲折性"放到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方法论下面去讲。"量变与质变"当做纯粹的方法论、放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方法论下面去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放在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方法论下面去讲。"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放到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方法论下面去讲。笔者认为,这是教材编写上的混乱。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映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

  二、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第一单元增加了四个内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个框题(即:增加了"哲学的本质""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增加了"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即:全面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增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很好的做法,这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是有着生命力的,而且革命理论必须和各国的实际结合,才是真正的理论。增?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比起旧教材来是一大进步,因为这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旧教材只讲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没有讲第二方面。但增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却是多余的,因为历史课本经验讲过了。

  第二单元增加了两个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笔者认为,增加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是必要的,这能使学生知道要辨证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僵化。关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问题,在旧教材中也讲授,但没有明确使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个命题,从而使旧教材显得不够完整。但在这个单元中,没有明确讲"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却又有些不够完整,更为重要的是,新教材没有讲"科学理论及其重大作用",是一大缺失。

  第三单元增加了一个个内容。增加了"辨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笔者认为,增加"辨证的否定观和革命的批判精神"这非常必要,这不仅使辩证法的内容得到了完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哲学原理的指导。

  第四单元增加了三个内容。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增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增加了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及其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明确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是对的,但增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却值得商榷,原因是上述两个关系在初中思想品德以及历史课中都讲过。

三、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做法与体会新教材出现遗漏、混乱与错误都是难免的,抱怨是没有用的。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以新教材做依托,既要把教材教扎实,又要开发教学资源,补充、完善和纠正教材的不足与错误,做到用教材来教。

1、把课本教扎实,为学生打牢学科基础。

(1)咬代嚼字地教,把课本教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和原理上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咬代嚼字"的办法准确地把握概念和原理。可以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可以用区分易混词、重读关键词、寻找反义词的办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点;可以用抓近义词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例如,对"规律"这个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咬代嚼字"的办法,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第一层:规律是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必须是本质的联系才是规律,现象之间的联系就不是规律;第二层:规律是联系,但偶然的联系却是不是规律,必须是反复出现的、必然要发生的联系才是规律;第三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人为强加的,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

(2)前后联想地教,把课本教透。在新课的讲授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习时,应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联系"实际"地教,把课本教活。哲学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包括哲学课)的源头活水,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哲学课教学才能有生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社会生活的热点、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原理。(4)、归纳整理地教,把课本教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单元也有其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记忆方法。

2、从实际到理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考试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是生活化和探究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抽象出、提炼出理论观点。这种从现象中抽象出、概括出、提炼出理论的能力,也就是一种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能力,也就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能力。这种从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抽象出、提炼出理论观点的能力,也是高考的能力要求之一,而且是重点能力要求,。例如:在教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搞了一个"见其代,判其人"的活动。材料:面对漫天大雪,四个不同身份的人各自写了一句诗,组成了一首绝句:甲:雪花纷飞入大地,乙:全是皇上之瑞气。丙:再下三月也无妨,丁:放你奶奶的狗屁!问题:请判断甲、乙、丙、丁的身份最有可能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如果给"判断依据"取一个名词,应该叫什么?如果把四个人的"不同反映"取一个名词,应该叫什么?为什么同样是下雪,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映呢?你能把这个内容概括成一个哲学原理吗?通过设计这四个问题及其教学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的能力以及做学问搞研究的能力。

3、指导学生读原著,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培养学生阅读哲学原著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到大学后继续学习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完第二单元后,我们可以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实践论》,可以弥补新教材没有讲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足。教学完第三单元后,同样可以?任务驱动"的办法,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弥补新教材没有讲内因和外因的不足、可以弥补对辩证法不发的混乱。这是一种开发教学资源的表现。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与做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相信广大同行有着更好的对新教材的看法与处理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