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法指导 >> 06年高考政治命题基本走向及对策
    
  双击自动滚屏  
06年高考政治命题基本走向及对策

发表日期:2006年8月3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4310 次

      命题考试必须关注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又要注重常识性、主干性,在继承和改革中发展。高考辅导必须关注人类生命进程中重大问题,夯实基础,提高解读信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每一年高考既是上一年高考的继续,又是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研究近年政治科高考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初步明确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把握其命题方向,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本理念

 1、人类普遍关注的几个话题

A、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两大思潮。人本主义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思想体系。科学主义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自由和价值的思潮”与“理性和真理的思潮”是两大思潮的简要注解。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文化尽管各有特色,但是应该说都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任何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回避拒斥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其实回避拒斥本身说明了单一文化系统与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不可分割性。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人性的裸露,科技力量的显现等昭示着人们,关注人生、关爱生命、重视科技始终是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

B、“自由、平等、博爱”观念

“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永远追求而且确定不移的目标。“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构建资本的社会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大的分水岭。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一般地说,凡是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行为极其成果都会得到人们普遍的肯定和颂扬。

 C、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人类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没有肤色、民族意义上的差别。呵护地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D、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国际社会的各种力量在较量、依存、制约中导致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要和平,要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很多,高考是全国第一考,对社会及其未来具有巨大的影响,不能够也不应该回避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

2、基础性、常识性、主干性 高考是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个站口,必然要考查和诊断考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由于千人一卷和多科合一,试卷只能在基础、常识、主干上来思考。

3、生活化、大众化、永久性、终生性 高考考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研究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实践证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那么,我们应该需要健康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这样,对考生基本素养的考查应该成为高考的主要内容,因而,掌握生活化、大众化、永久性、终生必备性知识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4、课标与考纲 课标是教学依据,考纲是命题依据。不可否认,高考对基础教学的巨大的引领作用。高考在材料的选辑、问题的设置、答案的思考上必然要体现课改的开放性、探究性等理念。 \

(二)基本走向

1、尝试联系课程改革

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对高考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强有力的“指挥棒”,高考势必会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政治科高考会有新的尝试和突破:①将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努力使一些试题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方便考生答题。②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政治试题。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式学习。如可能设计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考查考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③可能会有“活动”试题,将“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的学习活动,演化为政治试题,一方面利于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也是检查和督促学习活动的开展。④可能会在开放性试题上有所创新,进一步鼓励答案的多元化与创造性。⑤可能会特别注重考查分析过程,强调信息的筛选与利用,强调知识的重组与再生。

2、适当调整试题难度

选择题过于容易,难以拉开差距;而简答题、辨析题过难,使一部分平时学习努力的考生难于正常发挥,影响试卷的信度与效度。估计今后会适当增加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的难度;适当降低简答题、辨析题的难度。如:在答案组织上更照顾一些学生的实际。

3、继续保持基本特点 继承与发展

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与作用,高考政治试题具有与其他学科试题的不同特点。纵观多年来高考政治试卷,尽管题型、题量、考查的重点等有所不同,但以方面的基本特点始终在各年卷中充分体现:①反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时代的主流与大趋势。②强调按《考试大纲》命题,较好地兑现关于命题指导思想、命题 范围与形式等的承诺。③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为命题基本载体的地位更加突出。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热点,联系重点时政与生活实际。⑤试题以“能力立意”,设置情景,模拟现实,强调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⑥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⑦强调试题答案的科学性、开放性与层次性。⑧强调使用准确、清晰的政治术语表达。⑨试题还将体现以人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⑩试题突出考查"双基",具有强烈的基础性,对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的要求较高。 4、不断关注热点问题 2005年的高考命题将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发扬奥运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免农业税及农村税费改革、我国宏观调控下的经济发展态势、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下共建美好家园、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俄德法关系、中俄印巴关系、美英日关系、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国际社会恐怖主义的危害、我国同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合作成果、我国外交活动的一系列成就等。

5、密切关注社会生活

政治科考试题,从过去要求论证某一现成结论(如问“为什么”),到如今要求研究、解决某一生活问题(如问“怎么样”),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飞跃。今后高考政治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更强调的是其应用性、实践性,试题将会进一步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设置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要求考生解决新问题,凸现考查能力状况。

(三)、几点建议

正确认识和把握文综试题特点:热问题、新情景、抓双基、重联系、高能力。切实在夯实学科基础和提高学生能力上下工夫。据上述分析,备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夯实学科基础,抓好学科知识的梳理,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强调的是能力与素质的考查,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放松。恰恰相反,自2002年以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特别强调了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要通过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提炼和建构基本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全面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的主旨。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夯实学科基础,立足于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掌握。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知识梳理的意向,学会归纳总结,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对基础知识真正理解,并真正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还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在最后阶段,不能脱离教材。知识的整合、梳理还要注意回归课本。在知识梳理过程中,应倡导学生“多思”,使知识真正内化、理解、梳理而成体系。

2、关注社会生活,把握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社会生活,是复习备考中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要高度关注新的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我们去认识。有的问题很新,有的情景很新,但通过分析理解,可以读懂看通,并经过整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类问题,正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3、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关注大纲的修改。 要关注大纲内容的修改,每年大纲内容的修改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表述的调整,目的是使考试内容的表述更科学、更贴切,和教材的内容更趋一致。第二方面,有些时效性较强的热点问题可能进入考点,但缺少知识的支撑,需要补充以备用,这是大家在备考中特别关注的。学习大纲不仅要关注内容的修改,更要关注能力要求及和能力要求相匹配的题型事例,使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有的放矢。

4、在训练中要注意能力培养,提高科学、规范的答题水平。 关键抓住两点:审题和答题。高考试题原则上要在题目的立意或设问的角度等方面给考生设置一些新的情景,以此来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学习的潜能。高考强调的考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应将“面对新的情景,完整、准确地提取、筛选、整合试题中的关键、有效信息”作为训练的重要突破口。要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必须要在审题上下功夫。真正把握试题情景中的有效信息。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整合。最后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注意从书本知识的机械再现转化为运用知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分析。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筛选,运用学过的知识针对试题情景进行分析或归纳。文综主观性试题的作答,是学生常常犯难的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问题抓不准,答非所问;语言表达不科学、不规范;分析问题缺乏应有的内在逻辑性;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两张皮等等。因此,作答主观性试题,首先和审题密不可分,基础是将试题信息先逮准、逮全,再筛选、整合,联系设问的指向。然后再调用所学的知识,这里针对性是关键。最后运用所学知识(简要阐释理论)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答案组织要针对情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术语科学、规范。

(四)、几个步骤

1、信息的搜索和研究

A、考纲的比较研究 一年一度的考试大纲稳中有变。对考试大纲的研究中,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同时,要比较研究近三年的考纲特别是近两年的变化,重点要把握变化的知识点。2005年高考考纲政治部分有15处变化,其中删去两个考点,修改五个考点,增加八个考点。

B、高考前全国性大考的研究 2005年春季高考试题、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06年公务员考试试题、2006 年成人高考试题等都是在高考前的全国性大考。特别是2006年春季高考试题、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从对这些大考试题的分析中基本上可以研读出当年高考的基本走向。如北京春季高考试题第38小题的诚信问题,2005年研究生入学试题的第21小题的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等都是从诚信、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考查,时代感强,又是终身性知识。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提示。

C、周边地区大型模拟试题的思考与研究 一般来说,周边地区、一些有水平的重点中学高考前都要进行大型模拟考试,有些地区、学校对教学和考试有较高水平的研究,那么,这些试题所反映的信息可以成为对当年高考研究的重要启示。如前些年广西有些地区的模拟试题所提示的信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基础过关

 整理和梳理基础知识,这是高考复习的第一步,是提高高考复习质量的前提。要把握五点。即要点、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在这一阶段要做到要点过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考点清晰,热点熟练,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题讲座

 这是一个巩固和梳理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依据课本的知识点,把相关联知识分析整理成若干专题,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和把握知识,有促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4、热点解读

对热点的思考和把握是政治学科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整理高考年度内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然后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发生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再根据高考考点找到时事切入点。热点解读采用专题讲座的办法进行。热点解读的关键是寻找切人点,从什么角度、什么层面应该根据学科知识点和基础性考试的性质来确定。

5、技巧培训

 技巧培训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几年来,政治试题高考基本理念变化很大,但是,题型基本稳定。可以归纳基本题型答题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技巧。如审题技巧包括审材料,审问题,审题眼,审答案,通过朗读材料,读出试题答案等。又如五子法(戴帽子——切入语非常重要,点题,观点明确;标号子——能分段就分段,能分点就分点;采点子——术语到位;扣料子——扣住题眼,引用材料。挖坑子——多角度思考),八字法(理论、实际,正面、反面),扒皮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等等都是值得试用的方法。

6、综合训练 必要的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对基础知识、重点热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集中进行模拟训练,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做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政治学科在学科间综合学习和训练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及时、准确地把通过政治学科所感悟和研读出的重大时事问题展示和分析给地理与历史学科,让学生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去把握重大时事问题,做到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有机的给合。

7、心理辅导与考前的话 大考进行考前的心理辅导是相当必要的。克服考前和考场恐惧心理,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考场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把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考场的基本知识,考场的基本经验,要告诉学生如何走进考场,如何面队第一份试卷,如何面对难题。特别是遇见从未谋面的材料和问题,应该如何处理。两军相遇,勇者胜,要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讲好考前的话是让学生向颠峰冲刺的重要手段。高考复习,不应该猜题、押题,要重视基础知识,全面进行复习。一般情况下,对高三老师来说,具有经过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经过对高考年基本情况的思考和研究,应该会把握当年高考的基本脉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高考出题的角度,思考当年的高考题,把自己看成高考试题专家组成员或者受聘人员,不妨做一回专家,出一套考题,检测一下自己水平和判断力,在临近高考前,这与猜题、押题是完全不同的。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