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2013年版修订
    
  双击自动滚屏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2013年版修订

发表日期:2016年1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6046 次

《经济生活》教材修订情况说明

陈友芳  杨灵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212月启动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修订工作,其中必修模块1《经济生活》的修订工作到20134月底基本完成,历时五个月,这是《经济生活》教材继2008年“大修”后的又一次重大修订。为了帮助中学教师更好地把握修订后的教材,本文拟对本次《经济生活》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与总结。

本轮《经济生活》教材修订工作遵循的最基本的修订原则或理念有以下四点: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二是总结2008年以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和不足;

三是及时更新材料及图片,保持教材的鲜活性;

四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党的十八大精神,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四个最基本的修订原则突出地反映了本次教材修改的特点。下面围绕这四个原则,介绍本次教材修订的具体情况。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经济生活》教材进行了以下修改: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结合教材第三课第二框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内容,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做了重新表述,调整了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关的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舌尖上的浪费”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消费观念。在第十课第二框第二目,我们结合“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2)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基本要求之二就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十八大精神,我们修改了第四课的导语,并修改了第四课第一框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相关内容,更换了相关探究活动中基本国情的最新资料,引导学生领会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据上述精神,我们调整了第四课第二框的相应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毫不动摇”,强调指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4)“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经济生活》的很多学习内容与十八大的这一精神相关。我们调整了教材第五课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以及第二单元综合探究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领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理解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了解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我们修改了教材第八课“国家财政”的内容,运用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帮助学生懂得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了解国家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和重点,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修改了社会保障的相关链接,提出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5)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中,基本要求之五是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据这一精神完善了教材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表述,强调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帮助学生理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个人收入的分配”,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6)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此,修改了第九课第一框第二目的相应内容,加入了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的内容。对于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也做了修改,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以此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7)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明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关要求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可引导学生思考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变化,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可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确“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OO年翻一番”的目标,理解其可行性;运用事例和数据,让学生明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新要求,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等;运用相关材料,让学生探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意义。

8)“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第十课做了大量的修改,包括导语、框题和具体内容。框题分别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在其他模块中有进一步的具体阐述,在第一框中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关要求做了概要介绍,使学生对全面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框则明确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重新编写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内容,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加以论述,并增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词点击和“城镇化”的相关链接。

9)十八大对“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了体现这一精神,教材的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第二目运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事例,提高要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第二框第二目做了调整,更换了活动框的内容,调整了文字,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引导学生领会要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二是总结、反思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的经验和不足;

《经济生活》教材是2004年秋季进入实验的,到本次修订时,已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实验。有关专家、广大中学教师对实验教材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对这些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缺陷,专家和编写人员在本轮修订时对教材进行了多次集体“会诊”,反复查找问题,并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对达成一致意见的地方进行修订。具体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文字表述做进一步的锤炼,以使得教材的表述更加准确、精炼、精细。文字表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教材的文字的“打磨”永无止境。力求语言表述的尽可能完美是指导委员会、出版社以及编写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二是对个别表述不妥的观点进行了修订,以免导致知识的错误传递与理解。受制于各种因素,教材难免出现一些不妥的、不准确的表述,我们也一直欢迎有关专家及教材使用者对教材的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多提意见,以使得教材能够尽可能的完美。 

例如,在第一课第二框的框题原来是“信用工具和外汇”。但信用工具的外延十分广泛,信用卡和支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像教材第六课的“股票、债券”也都属于信用工具,为了避免误解,采用了更为直接的表述“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中,“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更换为更符合现代经济学表述习惯的说法;第二框中“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由三个方面改为两个方面:调节产量和调节生产要素投入,同时明确指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第一框删去了“消费结构”这一目,“恩格尔系数”作为名词点击出现在第一目。因为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这一调整更符合经济学的逻辑。

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修改了关于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表述,删去了第五课第一框题中公司股东权利的内容,避免与第六课内容重叠。第五课第一框第二目的目题改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企业经营,增加了“利润”的概念。

第七课第二框第一目中的“最低工资的规定”调整为第五课第二框第二目的相关链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中公平的含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过文字打磨,更加科学严谨。

第十一课第一框中“相对优势”改为“比较优势”,第二框第一目“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与选修《经济学常识》中的有关表述保持一致。还有一些类似的修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三、及时更新材料及图片,保持教材的鲜活性。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教材编写者在学习内容的选取、教材呈现方式两个方面的重要追求。为了进一步贯彻“三贴近”原则,保持教材的鲜活性,首先,修订后的教材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材料,以保持教材与实际、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保持教材在学生面前的鲜活感。如人民币汇率、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我国主要产品居世界的位次、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都进行了更换。

其次,按照经济生活的发展逻辑调整写法,贴近现实。例如原来我们需要知道集体经济包括各种形式的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形式,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的形式更有现实意义。原来我们需要知道“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有现实意义。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删去了“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因为这实际上也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的情况,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没有对此再做单独说明。

第三,对教材文字、尤其是探究活动的表述、探究问题的设问方式进行了调整,</SPAN>增加了饼状图、柱状图的数量,丰富了素材呈现方式。更换了很多活动框的设计,更换了综合探究的素材。如“贷款买车的对话”、“筷子革命”、“白芳礼老人的故事”、“商务部的广告”等,力求使得教材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反映时代的变化。

四、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十八大报告精神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贯彻十八大精神,应按照十八大精神讲解教材的现有内容,采用新提法、新概括,有详有略地调整教学侧重点,同时应避免总体上增加教学容量和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经济生活》的兴趣,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对知识点和概念进行了精简。

1)直接删掉了一些非主干的概念。如删去了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的“观念货币”和“现实货币”;第二课第一框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第三课第一框第二目的“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这也是对一线教师反映的第一单元教学任务过重问题的回应。

2)对于一些凭借性、支撑性概念进行了技术处理,减少知识密度,使教材内容与逻辑更加合理。如删去了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的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仅留下文字表述;删去了第一课第二框的“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改为描述性语言;删去了第三课第一框第三目“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改为名词点击。

3)精简了一些过于复杂或是现实意义不大的知识点。如删去了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删去了第三课第一框第一目的“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删去了第五课第一框中非公司制可以改为公司制企业的内容;第六课第二框第二目相关链接中的“基金的优势”;第七课第一框第二目“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等。

以上是对这次修订工作的一个基本说明。教材的编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广大教师朋友为我们的教材多提宝贵意见。

 

 

《政治生活》教材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常超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政治生活》在实验区已经试用近十年。这期间,根据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共中央最新的文件精神、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结合实验区师生的反馈意见,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反思,在教材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教材编写组对教材作过几次修订。2013年,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材编写组对教材再次做了修订。

一、完善内容

针对原来教材某些表述不准确、不精练或滞后于现实的某些观点和提法作了重新审视,并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或新的认识力求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表述。对个别目重新编写,使教材进一步完善。

1.第一单元的修订情况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中,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教材直接点明我国的国体是什么以及国体的地位,即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推进公平正义,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改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三框框题政治生活:有序参与,改为政治生活:自觉参与,避免与本单元的综合探究重复。第二目目题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改为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这样更规范。第三目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中,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道路自觉,改为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二框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第二目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中,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决策,改为公民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改为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这样表述更准确。鉴于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四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二目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增加了公民利用新媒体行使监督权的活动。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中,假定选举班长是一种政治参与过程,改为:选举班长是班级民主生活的内容,其过程类似于一种政治参与过程。这样表述更为科学。

2.第二单元的修订情况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篇章页,增加了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样的表述。

第四课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一课改动较大。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目政府依法行政,因删去部分内容,原活动也重新做了设计。其设计意图,一是通过材料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政府依法行政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对上级部门及时纠错、镇政府知错就改的做法,引导学生相信我们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第一框第三目,从标题到内容,重新进行编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根据这一精神,原标题为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现改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正文如下。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这一目共有三层意思。第一,教材说明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的几个环节。其中,决策是首要环节,非常关键。这保留了原教材的内容。第二,教材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个方面阐述了政府决策的内容。第三,教材从决策的重要性角度说明为避免决策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第二目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中,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现改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法保持一致。第三目,从标题到内容,重新进行编写。原标题为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现改为为政务公开喝彩。正文如下。

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陆续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就《政治生活》教材而言,一般来说,第三目的功能或是着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着力于学生践行性方面的引导,或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进一步阐释,本目即属于第三种情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6规定: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政务公开是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之一,同时也是近几年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突出表现。为此,教材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国各级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制度;二是政务公开的意义,这一点,教材是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阐述的。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中,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将权威改为威信,这样表述更科学、更准确。

3.第三单元的修订情况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三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中,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改为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这样表述更为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变动较大。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目,目题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改为新中国诞生前几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此目删去原有内容,将原第二目正文中的内容三种建国方案的比较移至此目,通过比较三种建国方案及其结果,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引出下一目内容。

    第一框第二目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根据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重新进行编写,具体如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教材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的历史,引导学生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第一框第三目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依法执政,删去较多内容。活动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说法进行了修改。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第二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做了重新梳理,开明宗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因结构调整,教材把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容放在了第二框第三目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改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框题改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第三框第二目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删去较多内容。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加了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三目,原目题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现改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改动较大,主要是体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综合探究题目改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鉴于《政治生活》课程内容的特点,教材只安排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究。宋体字部分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编写,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让我们尝试共同探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问题。

第一个栏目,原题为聚焦人民当家作主感悟我国政治制度,现改为聚焦我国政治制度感悟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内容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第二个栏目,原题为走进人民代表大会  体味`有机统一’”,现改为走近人民代表大会  体会`有机统一’”。下面的具体内容增加了这样的表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4.第四单元的修订情况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一目目题改为国际交往剪影。第二目目题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改为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第二目增加了这样的表述: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中,关于国家利益,根据《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改为: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关于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利益关系的内容,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现改为: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第二目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说法,做了一些改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改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改为: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说法,现改为: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第三框,原来的框题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改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第三框第二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关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原来的表述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现改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第二目活动框中,关于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增加了主张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平等协商。第三目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中,对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改为: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第三目活动框中关于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外交成就,有许多条件,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表述,增加了我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改为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二、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本着避免重复、降低难度、结构合理的原则,教材删减了若干内容。

为了降低教学难度,减少知识点,减轻学生的负担,教材在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中,一是删去关于人民的相关链接,二是将原正文中的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政及其阶级性改为辅助文专家点评,同时,删去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知识点以及相应的活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目选举方式的选择,删除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表述。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第二目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删去信访条例的相关链接。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二目政府的职能中,原来教材中政府公共服务的具体职能加强基础公共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防止污染;等等是正文,现在将其改为相关链接的形式,以减轻学生负担。

第四课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二目政府依法行政中,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原来教材的表述有六点,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现在只保留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三点。删去关于权力与责任之间关系的专家点评。为了减负,同时,出于结构合理的角度,删去了为了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要做到……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段文字。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删去了我国政府权威体现的几个方面,即我国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目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依法执政,删去关于什么是科学执政、什么是民主执政、什么是依法执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内容。关于科学发展观,只保留了第一要义、核心立场(立场为新增加的,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保持一致)、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删去了多党合作基本方针的具体表现。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删去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第二目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删去关于宗教的相关链接。

出于结构的考虑,删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三框第二目中中国人应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这一知识点。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删去活动框中邓小平的一段话。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第二目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中,删去监督权的内容,即我们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恐高或者检举的权利这一知识点,避免重复。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目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也是由于教材结构的变动,删去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这一活动。

三、材料的更新或删除

教材编写者对教材的活动、相关链接中的材料和数据进行重新审视,对那些滞后于现实的数据、材料一律按最新的统计材料更换;对于原来所选材料不够典型或不够确切的也进行了更新,力求增强材料的时代感。例如,第三单元综合探究的材料,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更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教材用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一目了然。再如,第四单元近五年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等等。

此外,我们还更新了部分图片。

    教材无小事,也无止境。但无论面临什么挑战,课程改革的进程不可逆转,《政治生活》教材作为其标志性的成果,必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修订和完善教材,我们任重道远!

 

 

《文化生活》教材修订说明

2013年,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对《思想政治3 必修 文化生活》教材进行了修订。本次教材修订既不同于日常性的小修小补,也不是教材的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修订,保持教材的总体结构和内容结构基本不变。下面我们从修订背景依据、十八大精神基本要点、修订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说明和解释,以使大家更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修订后的教材。

一、修订的背景和主要依据

    1.修订的主要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文化角度看,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情愿望。

基于此,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教学一线、社会等各方面对教材的观点、内容、语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我们在认真审视教材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相关观点、图示、字词、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修改。

2.修订的依据

本次修订使用的观点和材料主要来源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大报告读本、十八大报告百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或文章等。

3.修订的关键词

原教材的思路和内容是按照十六大精神编写、按照十七大精神修改的。按照十七大精神修订教材时,突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中心词。本次依照十八大精神修订教材,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修订贯彻的十八大精神要点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目标、道路、关键、要求等内容,结合《文化生活》教材的原有设计思路和结构框架,修订过程中贯彻了下列十八大精神: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认识和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进一步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进一步阐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 ;进一步了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 ;进一步认识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 ;关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这些点位有的是以直接引用十八大报告原文的陈述方式在教材中呈现的,有的是以渗透方式,通过修改字词句子,或者通过材料的替换等方式体现十八大精神。具体来说,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道路是新思想、新观点、新发展,为此,对教材第九课及第十课的第一框做结构性调整,采取新的论述框架。其他五个要点,我们在现有的论述框架中,或采用了新提法、新材料,或补充新内容。同时,为了实现有所强调减负的修订目标,相应地简化或删除了原教材中的一些内容。

三、具体修订内容说明

(一)致同学们的修订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建设建成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由此,第二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面对小康社会目标的论述修改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本次修订我们对第九课、第十课做了较大幅度的结构性调整,思路、内容、编排结构较原教材有较大变化。因此,第三段关于第四单元的概述做了思路、内容和顺序的调整,修改为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和道路;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如何阅读教材部分,把课题、框题、目题修改为课、框、目

(二)第一单元的修订

第一单元重点修订了单元综合探究,并对其他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1.统一说法

原教材同一概念或观点,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了不同的表述或句子,存在着统一性问题,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把教材中相同的概念、理论观点等采用了统一的表述方式。如单元结构图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第8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不一致,统一修改为后者。第3页单元导言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表述,与第6页对文化含义的界定不一致,修改为修改为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及其产品

2.使表达更科学

在陈述或解释观点时,原教材存在着一些偏差,为使表达更符合事实、更科学准确,我们进行了删除、修改、调整。如第7页相关链接对《周易》这段话的解释存在随意加主语、加限定词的问题,我们删除了圣人、第二个可以等字词。第7页专家点评,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这一观点需要有前提,即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文化文明含义才相近,因此,删除此句。

8页专家点评,把删除,使前后两句话成为并列的同位语,在后面加一句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表述,突出《文化生活》中文化概念的内涵。那么文化活动包括哪些过程呢?原教材表述是生产、传播、积累,而学习文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把这一观点修改为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影响,既有其问世,也有其思想等多方面,因此,删除第8页活动设置的问题中的问世,这也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该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五个领域中的三个,没有表述说明哪几个是基本。因此,删除第8页正文第一段中基本

12页第一段,把最后一句修改为相继制造出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先后顺序更符合史实;

20页正文中,第二行修改为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

3.与原文一致

8页引用毛泽东研读《共产党宣言》后所讲的话与原文不符,把从此修改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

4.调整顺序,增强逻辑性

10页,把原书中的两个专家点评位置互换。因为正文第一段是说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从理论角度、宏观视角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因此这里应该跟原书中讲决定作用的第二个专家点评。第二段正文分析了具体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从文化的反作用角度说明三者关系,因此应跟论述文化反作用的第一个专家点评。

10页正文最后一段,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修改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贯彻十八大精神

10页正文最后一段,把迅速崛起修改为快速发展;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重要性用了三个越来越,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又增加了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修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这一目时,补充了这一论点;第11页最后一段第四行,把激发修改为增强;第21页专家点评,按照十八大精神,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的精神需求;第22页正文第一、二段,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八大精神进行了修改,强调了文化重要性,说明文化在世界快速变革时期对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第21页专家点评,按照十八大精神,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具备的基础和突出人民的精神需求,修改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6.更新材料

11页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材料,替换为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材料;第12页,嫦娥一号材料替换为嫦娥二号材料;

7.综合探究修改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修改幅度较大。首先,题目由聚焦文化竞争力修改为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以与十八大精神一致。其次,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如突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强调文化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重要性,从而得出各国竞相提高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修改后的表述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最后,更换几则材料。第22页,材料一中有关文化产业增加值材料替换为2011年最新的数据;第23页材料四是原世博会材料,修改为近年发展较快、影响较大,推动中华文化加快走出去的孔子学院的材料。

(三)第二单元修订

第二单元原教材内容、表述等方面比较成熟,因此,修订幅度较小,更多是字词句子或者材料的修改。

28页导言第一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存在语义重复,修改为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30页相关链接材料,有关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数据修订为2012年最新数据。

31页相关链接中的图片是安塞腰鼓,这一地域文化不属于图片下面说明文字中讲到的各种地域文化,因此替换为文中提到的几种地方地域文化图片。

36页活动中关于报纸、杂志、书籍的材料,没有说明其本身的特点,替换为介绍其特点的材料;第38页,材料替换为近年在海外影响较大、引起国外各阶层人士关注期待的海外欢乐春节活动的材料;第45页活动中说明科技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十一五材料替换为十二五材料;第48页第七届世纪大采风材料替换为对世纪大采风活动的总体性说明的材料;

48页朱熹的诗句中修改为,以与诗句原文一致。

49页活动中关于鲁迅作品的介绍材料,从行文看,最后一句表述的语义是出自《狂人日记》,而实际上这句来自鲁迅的另一作品《呐喊》。同时,根据原文把勇士修正为猛士他们修正为

50页正文第2段,增加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十八大精神;

64页正文第2段,原文汉字与史学典籍,修改为汉字与史书典籍,以与下文的用词一致。

67页最后一段,原教材对都江堰的评价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说明不准确,修改为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生态工程’”

单元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主要有两处修改,一是把学习型社会中引号删除,二是替换材料,把我国公布的第十批新职业替换为第十二批新职业。

(四)第三单元修订

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修订较少,主要把党和国家领导人近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阐述融入教材。

63页活动中材料,在卢森堡首相前加时任,说明是时任首相所言,而不是现任首相,以避免歧义;第64页最后一段,删除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因为古代起始设置史官时都是世袭,但是,后来有些史官并非世袭,如唐朝有的史官是皇帝临时任命。

第七课,第71页活动中镜头二材料,替换为神舟九号和蛟龙号材料,并引用毛泽东的诗句与此呼应。

73页第一段,主要讲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根据十八大精神,我们把这一段文字修改为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80页镜头二材料,替换为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中国梦的材料,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续共同为之努力;第81页,材料二替换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关于中国精神的论述,以与材料一呼应;第82页在材料五后面增加材料六,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精神的论述;第83页热点四材料,删除第一段材料,并增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容。

81页正文第四段,依据十八大报告,把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修改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增加关于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表述。

(五)第四单元修订

第四单元是本次修订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第九课和第十课。根据第九课和第十课内容的修订,我们对单元结构图和单元导言进行了修改。

1.总体修订说明

原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开。修订后的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统领第四单元,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路径、根本任务等方面,展开说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第四单元,甚至是整本《文化生活》展开的主题。

修订后,本单元的框架结构,以文化建设为主题,内含两条线索。一是三课之间的递进关系:为何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这三者立足于中国,着眼于当代。二是贯穿三课的两个视角:国家的文化建设、个体的文化生活。修订后的第四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的要求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其中,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建设的层面,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道路,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讲述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文化建设。

第九课,把原课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框题由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修改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框内容(重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写)两个框题。具体的修改对应关系参见附图。第十课,把原课题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修改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框题不变,第一目目题我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修改为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第二目目题紧紧抓住中心环节修改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目目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修改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二框框题,目题未作修改。

2.分课说明

1)第八课主要修改了一些字词,使表达更科学、准确。如98经典作品修改为经典文化作品,第90改造和剔除修改为改造或剔除,第9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修改为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等等。另外,更新了五个一工程奖材料,替换了两幅图片。

2)第九课修订内容。

原教材第九、第十课主要是以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文化的论述来写作的。贯彻十八大精神,我们重新设置思路、组织逻辑结构、选择内容,变换了思路、更新了内容观点。原教材第九课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谐文化为主题,同时这也是本课的上位概念,主体骨架包括: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到第十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有公民、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和谐文化等。修改后的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题和上位概念,统领整课内容,其主体骨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有公民根本任务、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也以此为主题。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此本次修订,我们把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课题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框题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修改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目目题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修改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一段最后一句由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修改为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以与目题相对应。第二段把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修改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加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的表述。第三段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先进文化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增加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的表述。

第二目全部重写,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第一段首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再进一步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述为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由此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二段说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由。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由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呢?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强基固本之路,以人为本之路,改革创新之路。

第三段主要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目目题高举旗帜,科学发展修改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目主要包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作用等。

第一段提出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表述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二段讲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和表现。表述为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这里紧跟了一个专家点评,以说明增强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第三段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具体表述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四段是本框的小结。增加了十八大关于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表述,并强调要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信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第二框框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未作修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原教材中是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一层次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联系起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是一致的。

第一目目题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修改为培育四有公民,以此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相区分。

第一段把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以与十八大精神保持一致。与此一致,第二段最后一句由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修改为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第二目目题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未作修改。

按照十八大精神,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并为一段,突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阐述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具体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段第一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修改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四段是关于文化发展和改革问题,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两个重点、总体要求等角度进行了修改。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三目目题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修改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本目根据十八大精神要求,从精神文明创建的的意义、形式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修订。

第一、二段把和谐文化表述修改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三段把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修改为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以与十八大精神一致。

3)第十课修订内容

第十课课题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修改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结构和内容修改较大,第二框改动较小。

原教材第十课是从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的角度来定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把其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修订后的教材是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心环节的角度来定位思想道德建设,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第一框框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未作修改。

第一、二目合并为一目,目题修改为我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保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等论述,增加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表述。第104页活动增加一个问题,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今天仍然要弘扬雷锋精神?

第二目目题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教材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来设置的,因此把其放在了第九课,置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框题下。本次修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归在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中。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核心内容,本次修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这一观点,增加了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

第一段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段讲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表述为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第四段讲述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表述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目目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修改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原教材105页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活动调整到本目,作为第一个活动。正文第一段使用了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内容的论述,即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本目后面内容皆为原教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保留内容。

   (六)其它方面的修订

教材中许多的字词我们统一做了调整或替换,使其与国家文件或通用用法一致。如中国文化除非特指,统一修改为中华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对教材中的活动问题、图片、图示、标点、排版格式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根据正文修订的依据和内容,对后记和致谢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总之,我们期望教材修订后,内容观点能够较好地贯彻体现十八大精神,材料更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表述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期待各位关心、使用本教材的学生、教师、学者共同把本教材建设好、维护好。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