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三大经济方面的热点
    
  双击自动滚屏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三大经济方面的热点

发表日期:2017年3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9383 次

(一)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落后产能

一、【重大背景】

材料一:201535,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2015年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材料二: 山东省政府20141014印发的《山东省2014-2015节能减排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完成"十二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方案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积极化解水泥、电解、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等行业过剩产能,2014年完成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2015年再压缩淘汰一批重点行业落后产能。2015年底前,全省压缩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淘汰电解铝行业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炼油行业逐步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

二、【时政术语】

 1、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3、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4、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三、【热题回顾】

1、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主要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产能

产量

利用率

粗钢

10亿吨

7.2亿吨

72%

电解铝

3000万吨

1988万吨

72%

水泥

29.9亿吨

21.8亿吨

73%

平板玻璃

10.4亿标箱

7.1亿标箱

68%

造船

8010万载重吨

6010万载重吨

75%

注:目前普遍的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小子75%为严重过剩。我国新兴行业风电设备制造的利用率只有67%,光伏电池为57%、多晶硅只有35%。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715《广东省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正式公示。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化解产能过剩要以市场为主导的依据。

(3)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并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为我省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参考答案:(1)我国主要传统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部分新兴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更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①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扬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关键。②市场引导投资,完善市场预警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理性投资,避免重复建设。③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能利用率。

(3)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化解产能过剩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③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正视矛盾,并提出正确的解决矛盾的办法。面对我省当前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提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方案。④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分析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产能过剩。

方法论建议:①要根据各地市社会存在的客观实际来化解产能过剩;②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答出两个方法论即可)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12911日在北京举行。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了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河洛学子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GDP增速%

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消费对GDP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

2011

9.3

43.1

51.6

51.00

2012

7.7

44.6

51.8

52.20

2013

7.7

46.1

50

51.70

2014

7.4

46.6

54.4

52.30

注: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就业持续增加,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材料二:G省根据当地实际,建设生态文明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等多部环境管理法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的整体退出,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借助于本地的重点景区,将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单一的传统产业向三大产业的全面拓展;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建设森林公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等,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道路。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G省是如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促进其经济发展的。

参考答案:(120112014年我国GDP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得上升,消费对GDP贡献率上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措施: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G省根据当地实际,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之路。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G生省颁布多部环境管理法规;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际强制性的整体退出;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G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G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单一的传统产业向三大产业的全面拓展,加快经济的转型和升级。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G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整体退出,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森林公园,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空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若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考生分析适当即可,不作过高要求。)

 

(二)环境治理:出狠招严格执法,对政府严肃考核

一、【重大背景】

材料一:201511,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新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政府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新环保法第68条明确了8种行为应给予地方负责人记过、降级甚至引咎辞职的处分。如果主要负责人对环境违法行为视而不见、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触犯刑法的,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二 2015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材料三:2015320,环境保护部印发了《2015年全国环境监察工作要点》,文中指出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将是2015年乃至今后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特别规定对于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要实行责任链的倒查和追究,对重大环境违法问题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发现问题而不报告或者不处理的,按失职渎职严肃问责查处 

二、【时政术语】

1、环境督查要在严格监管执法上下功夫,在督查压力传导上下功夫,在严肃责任追究上下功夫,在部门区域联动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2、对各方力量要协调到位。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执法,凝聚各级环保部门力量,建立完善区域、流域环境执法督查协作机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3、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避免不作为。

4、全面深化环境信息公开,政府和企业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鼓励公众监督和举报,协助政府环境监管追责。

三、【热题回顾】

材料一:2014年春节期间,全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除夕夜邢台、济南、南京、西安等众多城市遭遇爆表;从腊月廿九正月初七,湖北前6天连续雾霾;农历大年初一,北京遭遇雾霾天气,中度至重度污染;大年初一到初三华北多地被雾霾天笼罩……

材料二:2015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材料三: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1)结合政府知识,说明我国在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2)请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为公民在治理空气污染中的做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④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⑤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防止污染,优化生态环境。

(2)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治理空气 污染出谋划策。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举报。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社区环保行动,共建文明环保社区。④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三)最严环保法实施

一、【重大背景】

材料一:从200511开始,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环保法。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民众意见,特别是新增了对环境违法行为多项严厉处罚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有舆论称中国将开启依法治污新纪元。

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亮点包括: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明确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加大惩治排污力度,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可以按日连续处罚”;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力;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将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等。

材料二: 新《环保法》11日起实施后,地方的环保监管执法力度在加大。近日,山东省环保厅发布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重点监管企业信息公开一览表,公布70余家企业超标排放信息,其中多家央企下属分公司赫然在列。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对超标行为按日连续处罚。在业界看来,按日连续处罚制度打破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的限制,使罚无上限,对违法排污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把高悬的利剑,为避免受罚,企业治污也就会有动力。

二、【时政术语】

1、新《环保法》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3、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

4、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 

5、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三、【热题回顾】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现行环保法正式施行于1989年。20多年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环保法某些的规定,也被认为过于粗疏,理念落后,操作性不强,执法疲软,环保法修订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各方面的群力推动下,环保法修正案历经四审,于2014424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该法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1)根据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我国环保法修订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环保法的修订是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参考答案:(1)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环保法的修订。②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深化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推进了环保法的修订。(2)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环保法的修订,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环保法修订,加大环保责任和处罚力度,增强社会环保意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环保法修订,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1511日起,环保部门正式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所有点位的实时监测数据。届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将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布,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材料二: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请你结合材料二为治理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同时,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公民的知情权,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储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 

(2)①作为企业,要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积极从事绿色产品的生产,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②国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引导,坚决关停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③作为消费者个人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

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引导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使使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新题演练】

一、选择题

1.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下列属于有利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经济措施是:

①降低过剩行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市场需求量 

②强化需求升级导向,促进产能结构优化

③严格要素供给和投资管理,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过剩行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针对空气、水、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既要在全面治理污染的框架下通盘考虑,进行总体设计,又要突出重点、加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这一做法遵循了:

①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②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③矛盾主次要方面的统一 ④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工信部表示,2015年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促进产业转移和重大布局优化。明确提出年内不再审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并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成本、加大差别电价加价幅度、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 

①运用了宏观调控的经济和行政手段 ②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③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新实施的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新法规定企业排污一天不达标、不纠正,相关处罚就不设上限,并且还赋予执法部门查扣相关严重污染企业的权力。面对新环保法,企业应该:

①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保护和改善环境,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④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境污染监督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 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据此回答56题。

5.践行这些条文,启发人们在生活方式上要:

①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②理性消费,避免情绪化消费

③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     ④艰苦奋斗,倡导节约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利于的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的生活消费行为有:

①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  ②改进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 

③强化安全意识,注意出行安全  ④追求低碳生活,减少废气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新《环保法》对政府严格,表现之一是与干部的考评机制挂钩,本级政府要考评两个对象,一个对象是这级政府当中环保局及其局长的表现。二是下一级政府的政府首长的表现。据此回答78题。

7.针对过去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新环保法加强了对政府的严格考评,体现了: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             B.对人民负责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原则

C.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8.对政府进行严格考评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水平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D.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9.尽管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治理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过程。上述材料带来的启示有: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改变规律 

③坚持实践第一,人类就能取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功 

④既要对事物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善于走曲折之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0.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环保工作必须树立新思维,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目标导向从以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工作重点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协同转变,管理途径从主要依靠环境容量向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支撑转变。这表明:

①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任务之一。R集团会司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秉承传统文化和为贵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和原则;挖掘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鼓励员工开拓进取,为企业创新发展献计鼓策的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出谋划策。

 (2) 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应当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12.环境问题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环保法》,201511开始实施。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其主要亮点包括:强调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明确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加大惩治排污力度,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可以按日连续处罚”;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力;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将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等。对新环保法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郑学林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生态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

材料二:保护环境,你我责任。今天,你低碳了吗?每个公民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2)请你向你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就低碳生活提两条建议,并用哲学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13.材料一: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恩泽当代、惠及子孙、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它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1)结合上述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知识,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C7.B  8.D  9.D  10.B  

11.1)①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税收和财政等经济手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规范市场秩序,创设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使企业通过创新来提升利润空间;政府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坏境的要严惩重罚。③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①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建设具有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②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彰显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息的企业文化。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制度,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建设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符合市场经济共性特征的企业文化。

12.1)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完善环境法规体系,确保环境保护有法可依。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环境监管,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的惩治力度,切实保护公民环境权益。④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法治意识,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形式充分发挥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2)①对于政府,加大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②对于公民个人而言,要熟悉环保知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量质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13.1)加大对科技的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而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