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值得看】高考政治主观题十个问题之思考
    
  双击自动滚屏  
【值得看】高考政治主观题十个问题之思考

发表日期:2017年3月7日  出处:高中政治主题教学博客  本页面已被访问 8993 次

近期,我对20052015年的高考主观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有些问题,我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有些问题,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无策略;有些问题,只是感知而无深入的思考。下面,将这一研究过程中的十个思考呈现如下,虽然零散,但不妨碍供大家分享。

     一、高考四项能力是否发生新变化?

考试大纲一直有关于四项能力的考核目标。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文综评价报告中,一是出现了考查学科思维能力的表述,这种能力应该是运用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出现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表述。这三项关于能力的表述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用和运用知识在四项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为什么我感觉在新课标卷中解读信息的能力超级重要?如何定位、摘抄、概括、转换试信息?试题如何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二、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否同时调用?

    1)哲学方法论的知识可以单独回答问题。(2)在一些高考试题中,其设问要求调用某原理的知识回答问题。但是,有的试题答案没有关于方法论的内容,有的试题却包含关于方法论的内容。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原理和方法论是否同时调用?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来说,应该同时调用二者作答;从设问的具体要求来看,可能要具体分析是否同时运用方法论的知识。

三、关键词在答题中起着什么作用?

分析高考的参考答案和各省的评分细则,我们会发展,试题答案是由句子按照一定逻辑组成一个段落。其中,句子中的关键词通常是给分点。关键词对于揭示知识或术语的内涵、反映信息的本质起着什么作用?可否通过摘抄、概括、强化来突出关键词?关键词是否也意味着答案的精细和精准?

四、文科综合到底在如何综合

以前的高考文综有一道60分的综合题,是所谓政史地的拼盘。它围绕某个主题,设置情境和问题,分别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的知识作答。现在的新课标卷,已经没有这种题型,但也体现了新的综合:一是能力的综合,二是知识的综合。从知识综合来说,除了某一模块内知识的综合运用外,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知识的综合,如内外因与独立自主、对外开放,整体部分与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如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如何综合成为命题解题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五、主观题答案到底如何有效编制?

如何编制主观题答案是一个研究的空白,而考试中,我们又真正对这一问题感到手足无措。目前,我提出了多样建构答案的新观点,即知识建构、材料建构、知材建构、拓展建构、变式建构和综合建构。从梳理高考试题来看,这一观点和方法是有效的。根据建构类型,找出对应的典型试题,突出思维过程和生成过程,以提高我们的命题解题水平,这需要我们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六、选择题与主观题是怎样的关系?

借助选择题的准确性特点,提高主观题解题的精细和正确,提高评分细则的科学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操作来说,我往往围绕主观题的答案要点,运用选择题的技术,来解读和校正主观题。这种技术,与数学中的转化化归思想相同,应该涉及到变式方法,可将试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主观题自身的变式中,在两种题型的互逆变化中,或许有新的收获和乐趣在等着我们。  

七、设问在主观题中地位十分重要?

与选择题相比,主观题的设问要素更加完整,信息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对成功解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知识范围、材料范围、设问角度还是附加信息,都会成为我们解题的障碍,都会成为影响试题的难度的重要因素。设问是一粒种子,包括成功解题的合基因;设问是一道栏杆,是我们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框;设问是一个纽带,连接着立意、情境、知识和答案。抓住设问这个要害,是成功解答主观题的必杀之技。

八、知识建构的地位和方法是什么?

知识考查是高考的基本而不是唯一内容。那么,如何有效把握和运用这种珍稀的东西呢?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对这个问题存在很多误区。例如,在知识教学上花时过多,把知识复习当作复习的唯一内容。又如,对知识不分主次,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内涵挖掘不透。再如,不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我认为,完成知识自身的建构,应注意挖掘、拓展和整合三个基本问题。

九、命题立意和试题主题是一回事吗?

这是两个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两个概念。(1)立意是指考核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以前,高考强调能力立意,知识为能力服务,知识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服务。现在,我们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报告中知道,现在强调三维立意,加大了对立德树人的导向,加大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这样,试题立意更加完整。但是,从测量的角度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能渗透、体现和引导,在知识内容上是可测量的,而对学生的思想倾向几乎是不可测量的。但是,立意如何体现?体现的载体有哪些?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2)主题是试题情境的浓缩和概括,情境对主题进行多形式的具体展开,问题对主题和情境进行多方面挖掘,答案对主题进行多角度回应。在这里顺便提及一个问题,高考试题有的主题时政色彩深厚,而其情境又过于简练,这对解题造成了很大障碍。这需要我们了解重要时政,掌握其主要精神,解析其核心观点。(3)立意是高考的灵魂,主题是高考的载体,二者互为表面。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我们一方面看不透立意,不知道试题考试什么知识,侧重于什么能力;另一方面,可能不清楚试题的主题,或找不到表现主题的信息,或概括不出试题的主题,更梳理不出主题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关系。这些对我们深度调用知识、解读信息、思考问题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十、情境、问题、知识、答案如何贯通?

     试题的主线是情境-问题-知识-答案,它离不开立意和主题的统率,更离不开四个要素的逻辑运动和深度贯通。如果没有弄清某个要素,如设问不清、情境的内在结构和信息呈现不清,那么这个主线就会逻辑断裂,其答案肯定会出现问题。这四个要素也是影响试题难度的基本东西。因此,我认为,解题命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把握各要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我们可以对其中的要素进行单独研究和突破,但必须在试题系统中进行思考,否则也可能会出现问题。抓住设问,上追情境,下调知识,进而编制答案,是实现这条主线贯通的一个重要方法。注重解题过程,强调解题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有效提高,是实现这条主线贯通另一个重要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