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题技巧 >> 实现高考主观题信息转换和答案制作高效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  
实现高考主观题信息转换和答案制作高效方法

发表日期:2024年9月15日  作者:殷锦国  本页面已被访问 35102 次

、高考能力型政治试题作答密码

1、高考主观试题,逻辑处理和四项能力运用

2、科学合理的材料处理方法

    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负于千里之外(你了解高考么)方法就在当下  不找就找到了(晓得破题的关键密码么)我们是否正在努力开一把没有锁上的锁(答案就在你那里!

罗素的日常语言哲学:语言不能表达正真正的思想。方法很难教会,请小伙伴们坚持住,聚精会神的感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一脚不移,回头即悟 

二、高考试题科学解答元素分析

1.试题设问结构:

结合材料,运用xx知识,分析(说明)某主体行为本身。(what

                                       分析(说明)某主体行为原因。 (why

                                       分析(说明)某主体如何解决。 (how

                                       分析(说明)某主体行为意义。 (mean

2.试题基本元素:

试题情境 (材料)----试题设问(试卷设问---试题立意(所考查能力)----  试题答案(印证知识点)

3.试题包含的三个逻辑以及关系:

设问逻辑:试题指向(何种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意义。

                                  何种能力:演绎还是归纳,还是阐释,分析还是说明)

材料逻辑:(生活逻辑)材料呈现的前后描述逻辑,先什么,其次是什么,后什么。

知识逻辑:(信息庞杂需要选)材料中和设问中包含和暗含的教材知识体系。

三、解答高考主观试题,逻辑处理、四项能力运用是高层次答案高分的关键

1.三个逻辑处理程序

1)审阅试题设问逻辑:

审题(定点):先审问题(范围、角度、指向等);

2)解读依托材料逻辑:解读材料是第一突破口

审材料(层次、中心观点、材料间的关系)

3)打破知识逻辑依托材料逻辑:围绕设问逻辑服务

 整合书本知识,联系材料、构思答案;

(问原因装扮原因;问措施装扮措施;问意义装扮意义)

2.四项基本能力运用:

获取解读试题信息调动甄别运用教材知识---描述阐释设问(或探讨论证问题)

口诀:依托材料逻辑(获取信息)---打破知识逻辑(挑选)---围绕设问逻辑(组合信息知识,服务设问)

真题举例:2015全国二卷: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税收法定原则》------2015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等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要求认真落实以及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5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的政策落实。-------全国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60万户,享受免征收增值税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试题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设问逻辑:原因题:两逻辑点,一是必要性,二重要性

情境逻辑:党人大政府(税务局)小微企业

知识逻辑:党系(依法治国)人大系政府公民
依托材料说的逻辑----挑选知识----分析为什么税收法定

逻辑关系处理和四项能力运用举例

必要性:

1)理论原因:

依法治国是党的基本治国方略,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2)重要意义:

国家角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

政府角度:规范政府依法行政,防止随意增减税负。

企业角度:有利于减轻小企业负担,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切记:材料信息,教材选取的知识永远  在为试题的设问服务!

切记:不敢忽视问题材料逻辑,知识堆砌作答高考试题。

3、高考例题实际运用

2015年浙江文综卷:

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材料逻辑解读(第一问)

1.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2.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3.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

4.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

5.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

6.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试题逻辑解读

材料逻辑:

     祠堂文化定位(是传统文化载体)-—祠堂文化利弊分析(有积极作用有消极作用,态度)-—祠堂文化上礼堂文化产生(做法,继承祠堂产生礼堂文化)-—礼堂文化的积极作用。(温润关系,促进治理,弘扬核心价值观)

试题逻辑: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是什么---信息转换)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

               (为什么---原因分析:主客体是关键)

论述的逻辑过程

情境逻辑:祠堂文化——祠堂文化利弊分析——礼堂文化——礼堂文化的积极作用。

知识逻辑:传统文化的定位——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态度(辨证)——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作用。

整合逻辑:结合传统文化对祠堂文化定位——结合传统文化辨证分析祠堂文化的影响——结合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析礼堂文化对祠堂文化的继承创新——结合传统文化的发展分析礼堂文化对祠堂文化的发展。

政治高考主观性试题的材料基本是根据知识加工整理的,问题逻辑与知识逻辑有着辐射状的一一对应关系,知识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也就形成了答案。

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呈现不系统;(2)没有发现材料逻辑;(3)知识与材料不能对应结合论述。

参考答案:

1)①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1分)

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1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2分)

④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2分)

⑤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分)

⑥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原有的祠堂文化必然被礼堂文化所取代。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祠堂文化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礼堂文化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建设和谐乡村。

分析

1.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

2.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2015年全国卷,运用认识论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同样考查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关系

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转换:乡愁---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2.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转换: 记住乡愁---传承美德(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做法)

3.《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转换:引发强烈反响----传承美德(文化发展创新产生的作用,对核心价值观的丰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低分段过多,尤其是零分卷占11%,明显存在知识、能力上缺陷。

    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压根儿不作答,空白卷占相当的比例。二是对设问的知识角度不知道。乱作答,答非所问。

2)高分段过少,910 分仅占0.1%,优秀学生不能在分值上得到体现。

原因有二:一是答案在个别知识点表述上要求较高,有点超越教材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二是设问角度比较大,设问又有指向性要求,学生不易把握运用知识的范围。

阅卷报告----主要失分原因

第一,知识点的缺失。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上,既没有对知识内涵的准确把握,也没有知识系统的完整构建,是零乱而无序的。

第二,偏离问题主题。众多考生不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而是根据问题的提示默写知识。问题与知识两张皮,缺乏最基本的问题分析意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设问眼,答题成了默写知识点。)

第三,论述逻辑混乱。甚至有20%以上的考生讨论的是祠堂与礼堂的物质形式问题。

     阅读问题,提炼信息、把握观点、揣摩意图。认真分析设问的知识范围,类型,主体,客体等重要因素。

四、制胜的关键之二:非常经典的材料处理方法

2015年全国二卷哲学试题

材料: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2分)

     哲学试题凸显的命题风格就是用哲学。哲学的魅力不在于说背了多少哲学体系原理,其巨大的魅力在于你运用哲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人看来,运哲学是他哲学命题的主要思想和原则,所以很重要。

第二段材料处理: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来源)----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精神内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精神作用)----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行动作用)------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行动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材知识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对于物质有能动反作用;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目的性;意识能够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阅卷2分)

关键是如何进行作用作答:牢牢依托着材料逻辑,指向设问逻辑作答。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争,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战略战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阅卷8分)

制胜的关键:非常经典的材料处理方法。就对材料处理方式来说,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我们所说的摘录材料的处理方法。

  第二种,是我们所说的概括材料的处理方法。

  第三种,是我们所说的内嵌式的,直接把材料内嵌在我们的原理中的一种处理方法。

  总之,哲学命题的风格不在原理,同学非常好的运用这样的材料处理,来非常好的结合材料就很好,分析实际问题,这是哲学试题制胜的关键,就很赞。

2015年全国新标Ⅰ卷38题(1)为示例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2015年全国新标Ⅰ卷38题(1)材料分层示例

1.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2.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3.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4.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5.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材料逻辑:人大批准,政府预算不得调整----国务院出台预算制度------财政部发布执行通知------地方政府落实。

    切记:作答高考试题大而空,不要过多书写教材知识为主。这类措施题作答必须具体接地气,做到知识和材料的贴切融合。

第一步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①同学们要抓住的材料主体是什么?在做什么?

    ②对实际问题的回答需要具体接地气,在答案中怎样处理材料逻辑、问题逻辑、知识逻辑的统一关系?

①人大修预算立法-----政府完善监管-----财政部具体执行-----地方政府落实。

②政府不断地强化预算管理制度与体系。

③做到原理知识和具体材料的融合,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切忌大而空)。

第二步:实现试题情境信息的转换,在转换中自然生成答案

     (阅读·思考-----转换信息-----生成答案)

1)第一段材料处理:

    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请同学思考:

    经人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为什么不得调整?

    各级政府、各部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这又反映了政府和人大的哪些相关知识?

生成答案:

转化答案1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应严格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的预算法案,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我们采用摘录材料的处理方法)

转化答案2政府各部门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严格坚持依法行政。(我们采用了摘录材料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2)第二段材料处理: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①同学们思考:材料体现国务院出台深化预算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加强财政预算的《通知》。

      政府出台发布这两个文件:预算管理制度+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是在做什么?(对行政行为监督+具体依法行政执行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探索并执行,这又反映政府相关的什么知识点?

②转换信息

国务院根据人大立法修改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文件是:

     在完善上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政府管理制度;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政府部门举动反映财政部在:

     履行自身相关职能,提高自身依法行政的水平;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地方上落实和执行预算:

     这不还是地方政府在贯彻依法行政吗?

     ③生成答案:

转化答案1国务院和财政部履行相关职能,出台相关文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预算管理体系。(这是我们采用了概括材料的处理方法)

转化答案2依法治国的方略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在财政预算和执行中,要求政府严格贯彻,依法履行各项职能。(我们采用了内嵌式方法,直接把材料内嵌在原理答案中)

补充答案3政府内部监督监管,需要结合外部监督体系结合进行。

(延伸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补充使答案更完整)

总结材料处理的基本方法 :

     ①实现高考主观材料试题材料逻辑、问题逻辑、知识逻辑的统一,获取情境信息和调动教材知识的结合,进行科学的审题、解题,这是最需要训练的能力。

     ②创新运用材料形成答案的方式,从实践中总结形成三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完整表述原理,具体论述部分运用摘录材料的方法进行逻辑顺延。

     第二种,结合原理表述,对材料进行概括处理。

     第三种,内镶嵌式处理,直接把部分材料内镶嵌在原理的描述阐释过程中,或者把原理内容镶嵌在材料内容中。

    总之,同学们灵活地运用材料处理的各种方法,做到非常好的与材料结合贴切就很好,就值得点赞。感谢同学们认真听完,希望能对大家的解题有所帮助。

2016年五月信息:

    近年来,我国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电解铝、玻璃、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按照国际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010为严重过剩)。这些行业就业人数众多,有些企业大量负债、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还存在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依靠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2016年春节前后,国务院发布了多个文件,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强调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处置,运用经济、法律、质量、环保、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并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做好被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14分)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力,做好被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12分)

参考答案;

1)①国家要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2分),并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2分),引导过剩行业企业压减产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2分)。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扩大对外开放,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转移部分过剩产能。(2分)

要防范的风险:①防范短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风险;②防范企业债务风险、金融信贷风险。③防范失业人员增加带来的社会风险。(每点2分,只要回答其中2点即可,共4分。)

2)①依法决策。安置工作要做到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4分)②依法执行。安置工作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4分)③依法接受监督。安置工作要做到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4分)

 

附:

材料语言转化成答题术语的常见情形

必修一  经济生活

(左边是材料情形,右边是“翻译出”的答案术语)

1.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财政刺激生产或需求、增加财政赤字——财政促使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3.国家财政投入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作用

4政府在投入不足的领域投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5.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规章制度,打击违法企业——规范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6.政府做xx——实施科学宏观调控

7.发展高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8. 政企分开,理顺政府和市场间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9.高科技、消费、服务对经济的贡献增加、经济发展注重质量、注重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0.扶持中小型、小微型企业——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1.关注农村,支持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12.宏观经济运行高分套话——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质增效,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13.重视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14.发展落后地区、中西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农村与城市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5.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促进各种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16.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助力企业“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17.结构性减税或税收优惠的效果——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8.在科技、环保、第三产业等领域中引进外资等——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19.消费者角度高分金句——降低消费成本、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提高消费体验、质量和水平;优化消费结构

必修二 政治生活

1,简政放权,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监管方式

2政府体制机制改革,部门职能重新定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3.政府政务/村务公开——推行政务公开,自觉主动接受监督,提高政府权威公信力

4.利用网络等途径广开言路——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科学民主决策

5重视人民的地位作用——国家性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民主的真实性/公民具有XX权利/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初心使命、民主执政等

6.党遵循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做...... ——科学执政、贯彻新发展理念

7.党做XX,提出指导意见、确立目标、方针等——坚持党对.......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8.党与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9.民主党派做.......原因——我国的政党制度、参政党地位、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

怎样做——坚持党的领导、履行........职能

10.人大立法公开征集意见——广聚民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11.人大审议通过法律——行使立法权,将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提供法律保障

12.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

13.国际争端中我国捍卫自己权利——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作为主权国家,我国拥有自卫权或独立权或管辖权或平等权等/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捍卫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立场是XX

14.我国反对霸权,主张用对话等非武力方式解决冲突——主权国家负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目标等/

15.合作与冲突并存——存在共同利益或利益冲突

16.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做...... ——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促进合作共赢和普遍繁荣

17.国际社会常见答题角度——主权国家的组成要素、权利、义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顺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有利于推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共同利益

中国的角度——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任大国、建设性作用、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积极推动全球治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