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双击自动滚屏  
17届高考政治备考: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发表日期:2018年2月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7767 次

一、【热点背景】

     习近平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超过进口价格,农业生态环境受损,耕地、淡水等资源紧张。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

201725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今年一号文件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3 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为生产的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力。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有利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

3)收入分配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是影响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4)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5)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

6)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就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2)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体现了上述道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履行其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力争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4)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解决三农问题要加快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3、《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4、《生活与哲学》 角度

1)解决三农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需要广大农民群众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起来。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在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各异,区域性特征明显,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4)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中央一号文件既看到了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一面,又注意到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一面,这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5)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处于重要位置。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央农村工作文件一直以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真心实意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跟踪训练】

1、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推进“幸福西宁”建设作出贡献,西宁市努力建设“村富、家美、人和、民乐”的新农村,下列有利于实现“村富、家美、人和、民乐”的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有:

①加大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力度    ②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

③实施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福建省某村农业科技先行,实施“一花(桂花)一果(枇杷)”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开通网上交易平台,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下列选项不体现该村做法的是:

A.借力科技扶持,整合资源优势                 B.降低商品价格,确定竞争方向

C.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                 D.转变发展方式,拓宽经营渠道

3.为打造美丽乡村,H村村民自发组织起环境卫生协会。加入协会的村民必须签订入会承诺书,会员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保证门前包卫生、包绿化和包积雪“三包”达标,并实行会员积分制,考核组和协会成员每月对会员责任区进行不定期抽检。该协会的成立:

①扩大了广大村民的民主监督权   ②创新了村民民主管理的方式

③进一步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内容   ④有利于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关于城乡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因为:A.矛盾及其对立的双方不可能转化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不能解决

C.矛盾越多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D.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专家表示,改革中国户籍制度可以促进潜在经济增长,对社会公平正义也是极大的推动。这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D.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地因时而异

6.2017年2月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17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这是我国政府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一号文件”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我国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7.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要推进“三大调整”: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力的促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为主题是为了

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③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村城镇化      ④变革农村集体所有制,解决分配不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8.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党和政府如此重视“三农”工作,这是基于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②我国农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关注“三农”问题。下图是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名称,反映出国家对不同发展时期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时间

文件名称

2015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7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①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②不同事物之间存在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锁定”三农主题,14年的内容因时而异,各有侧重,但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一号文件的确立表明

①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因而没有真理

②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循环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④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有许多农谚: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这些农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条件

②农业生产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并重

③农业生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关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为全面了解“三农”发展情况,201711日国务院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本次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地对科技转化收益按照36:1的比例进行分配,即30%由市农业科学院统筹用于奖励技术支撑人员,60%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入,10%用于科技创新专项研究经费。这一比例将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收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这表明:

①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经济效益是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因素

③追求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旨在实现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传统村落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专家估计,目前我国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足5 000个,传统村落遭破坏状况日益严重。

材料二  据福州晚报报道927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提交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传统村落保护将有法可依。

材料三  专家们认为,建设美丽乡村会遇到诸多现实性的棘手问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优化精致性的农业生产资源调配,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从而加快精致农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品质。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政治生活,谈谈政府应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

时间

文件名称

2004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

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5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6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2017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现的执政思想及其作用。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

材料一

1982

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第一个关于农村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1986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分开。

2002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0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开展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运行情况的执法检查。

20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各地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依法推行“三权分置”。

     材料二  2016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求: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落实三权分置要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根本地位,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不论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要依法维护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权利,使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经营主体有权使用流转土地自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并获得相应收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落实三权分置的理由。(14分) 

1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A村成立了村级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立了蔬菜、花卉、林业等种植基地,促进农业规划化、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以贫困户为主要劳动力,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

材料二  A村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经验是:村党支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找准本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村委会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议事环境;广大村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A村是怎样实现强村富民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A村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经验。(12分) 

1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

     材料二  国务院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包括: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支持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均衡性转移支付适当考虑为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支因素;县级基奉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是怎样保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4)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嘤求  26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的探索.201610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做好新时期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试点等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根据全会精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注重选派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省市县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是党委书记,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新时期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12分)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0公顷,农民收入低,大量青壮年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土地撂荒现象严重。2013年以来,该地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规范流转土地。通过“土地入股+租赁”方式,引进多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分散的土地集中经营,解决了地块分散和撂荒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均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该镇共流转土地14780亩,占该镇田土总面积的45.5%。发展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上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国家级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纷纷涌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对该镇经济发展的意义。(14分) 

20.26分)2016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会议总结了2016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会议认为,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发展势头可以长期保持。

材料二 会议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部分)

要求

经济稳定

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收储制度,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

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等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农村集体产权归属,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让农民真正成为村集体的股东

 材料三 会议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尽管国家非常重视耕地保护,但情况却不容乐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同时一些地方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不足、缺乏有效的纠纷调处和載决机制,从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逐年增多。

1)联系材料一,从《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势头可能长期保持”的原因。(4分)并简要说明材料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措施的经济意义。(10分) 

2)运用《政治生活》“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知识,请你为材料三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2分) 

2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足,天下安,为促进粮食安全,保障有效供给,20161219日至2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材料一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玉米、小麦、稻谷库存量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农业出现了粮食增产、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现象。进口农产品被大量消费,自己增产却存进了仓库,我国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此2017年粮食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农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国构建多层次政府间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鼓励企业向加工、物流、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子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投资,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把“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放在重要位置,保障粮食安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017年粮食工作主线、目标和导向的合理性,并据此就如何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提出合理建议。(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和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农业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材料一  政府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扶贫攻坚巡查制度,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农业治理,强化合作力度,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促进农业“走出去”。

材料二 某班围绕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甲:用好撂荒土地,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学生乙: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学生丙: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12分) 

(2)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阐释材料二学生观点的合理性。(14)

23.(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

材料一  近年,我国出现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国产粮食库存量不断增长“三量齐增”现象,还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国家要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材料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格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其中,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出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3月,全国政协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国家相关部门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说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性。(1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党制度在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优势。(12)

2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材料一


注:2016年,全国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2%,农村网络零售额季度环比增速均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平均季度增幅达16.6%,高出东部地区3.2个百分点。

2017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商务部将继续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农产品、农村工业品、乡村旅游服务等电商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更多惠及广大农民。  

材料二  甘肃省清远县等地积极开展农村基层治理探索,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目前,清远在行政村一级成立1013个党总支,在村小组一级成立9707个党支部,建成1100个村级社会综合服务站,为农民提供8大类108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清远还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全面建立村民理事会,共成立了16412个理事会,作为村委会加强村民自治与服务的重要辅助力量。截至去年年底,村民理事会共协调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设22887宗,调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25192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村网络零售的现状,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建议。(14分)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对推动农村发展的意义。(1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于25日正式发布。农业现代化是近三年农村发展的主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1亿多;反腐深入基层,打击村官腐败,查处一系列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行为,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通过村民大会、村务公开等形式,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权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稳步增长。

材料二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诸多难题,竞争力不断下降。在农业结构上,我国大米、小麦供需基本平衡,玉米严重过剩,国内产量已经供过于求,又进口了880亿斤,大豆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达到80%,共进口了1634亿斤。从价格上看,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人力成本 和生产成本高,粮价补贴政策又扭曲了市场,不能有效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导致国内价格背离国际市场价格;从质量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虽高,但品质有待可高,优质、安全、有机的农产品,依旧供不应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推动农村和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2)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并说明这一改革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14分)

 

参考答案:

1.D【解析】①不符合题意。应选D

2.B【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B不体现该村的做法。

3.C【解析】①③不符合题意。

4.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应选DABC表述错误。

5.B【解析】专家的话强调的是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故应选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6.C【解析】“一号文件”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故本题选C项。AB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7.A【解析】④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也未涉及城镇化的问题,故③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①②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8.A【解析】党和政府如此重视“三农”工作,是基于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地位决定的,故①③④正确,②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9.A【解析】国家对不同发展时期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这体现了真理是客观的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①符合题意;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说明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D【解析】内容因时而异,各有侧重,但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给我国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一号文件的确立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③④符合题意;①项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因而没有真理的观点是错误的;②项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循环过程的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意强调的是无限性。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1.D

12.C

13.A

14.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情。②继承与发展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发展要以继承为前提。传统村落承载着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要在对传统村落蕴含的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建设。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利于人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传统村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宏观调控,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社会管理,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②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对农民进行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③政府应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答政治职能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可)

【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关键词是“传统村落”,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或作用等角度解答。第(2)问属于措施类,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主体是政府。可以从政府的职能等角度解答。

15.1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利于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②党中央要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竞争力。③党中央要求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执政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党中央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现的执政思想及其作用。本题虽然知识限定不明确,但行为主体明确,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共产党体现类的题目,需要进一步解读材料信息,准确定位所运用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大致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宗旨、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来讲,材料中“1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材料中“党中央要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材料中“党中央要求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材料中“党中央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然后,结合材料,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分析其现实意义。

16.1)①中国共产党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3分)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党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4分)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应正确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法》,(3分)开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促进相关法律贯彻落实。(2分)

2)①三权分置要求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分)②推行三权分置, 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财产权,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3分)③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3分)④三权分置有助于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生产力。(3分) ⑤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2分)(如答出集体经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4分)

17.1)①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专业合作社,为集体经济发展释放活力。(5分)②实现土地流转,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增加。(5分)③建立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公平分配机制,注重社会公平,调动村民积极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强村福民。(4分)

2)①村党组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把实现和发展好村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②村委会带领村民实行村民政自治,保证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4分)③村民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4分)

18.(26分)(1)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4分)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4分)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的职能。(4分)

2)①加强科学宏观调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对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作出部署。(4分)②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及其子女受教育等问题。(4分)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支持力度。(3分)④统筹城乡发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城乡的合法权益。(3分)

19.1)①通过召开会议,做出重大部署,确定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划,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4分)②完善党在农村的领导体制和机制,选派优秀的干部,加强党在农村工作的力量,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4分)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 工作的领导。(4分)

2)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或按生产要素分配或土地有偿入股),增加农民收入(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②增加就业,发展农村经济。(2分)③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或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或发展现代农业或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或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6分)④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经济主体。(2分) 

20.1)原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4分)

意义:①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应和国家粮食安全。(4分)②改善农产品供给,提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障消费安全。(3分)③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增强农民收入。(3分)

2)①坚持依法行政,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征地行为,严禁滥用征地权。(4分)②审行使权利,增强征地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征地补偿、安置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考虑,系统设计、协调推进,保障被征地农民。(4分)③自觉接受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切实保人民群众对征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4分)

21.26分)(1)合理性:①我国农业出现三量齐增,供给与需求不匹配;(2分)②生产决定消费,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可以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2分)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重要体现,提质增效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和形象的树立。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民收入增加。(2分)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分)

合理建议:①国家在遵循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解放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②落实自主创新战略,依靠科学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农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④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培育现代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①政府要履行各项职能,通过促进农业发展、培育现代农民、搞好农业设施,保障粮食安全。(3分)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搭建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维护我国国家利益。(3分)③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项挑战,明确国际竞争实质,藏粮于技。(3分)④在独立自主,粮食自给的基础上,参与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农业治理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3分)

22.(26)(1)12分)①切实履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发展教育,提高服务水平。(6)②对人民负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巡查管理。(3分)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新秩序,为促进农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3)

(2)14分)甲:土地是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索.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4)

乙: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价格机制,有利于平衡农产品供求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完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补贴的作用,有利于农业健康发展。(5分)

     丙:鼓励创业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能够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5分)

23.26分)(1)(14分)问题:我国粮食供需错配,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资源利用和生态利用和生态保护压力大。

意义:①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在三农领域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②市场能够通过农产品价格的涨落,传递供需信号,引导农业生产,促进有效供给。③通过补贴机制、金融优惠、创新驱动等宏观调控手段,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有效供给。

(2)12分)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作用。②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③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24.1)现状:我国农村网络零售发展迅速(且发展潜力巨大),与城市网络零售额差距在缩小,但在全国网络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4分)  

措施:①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②加强宏观调控,以财税为保障和杠杆,鼓励和支持网络零售商以及相关企业向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开拓业务和市场;③加大扶贫力度,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④网络零售商以及相关企业要有战略眼光,通过市场调研,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情况,调整产品供应结构和品质;⑤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提升技能,利用网络销售平台搭建产销互通链,将农产品推向国内及国际市场。(10分) 

2)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战斗力堡垒作用,有利于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②完善村级基层治理政治体系,有利于积极发挥村民民主主体作用,提升基层自治与服务能力。③推进基层民主决策渠道,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增进村民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破解农村治理难题。④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农村发展。

25.1)①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制定农村 发展战略,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 治国的基本方略,重视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基层自治制 度,推动农村法治建设,为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理念,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就业和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原因:①农业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发展;②有利于解决农业发展种植结构和供需结构问题,提升农业竞争力。

如何提高:①坚持科学宏观调控,完善 粮食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质 量和品质;③要根据市场需求,推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