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经典】专题一:商品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专题一:商品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

发表日期:2006年5月25日  作者:朗朗整理  本页面已被访问 4671 次

   ★时政要闻汇集

2005年04月17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用更大的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005年04月29日,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书记吴官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强调对食品药品的监督和管理,认真坚决商品药品领域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2005年04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自2005年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钱。

2005年0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房价不正常上涨。

2005年05月23日,新华社报道,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而又浪费严重的问题,国家五部联合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节水技术政策大纲。31日,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十大工程,通过实施这十大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节约2.4亿吨标准煤。

2005年0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2005年07月10日,新华社授权播发了《物权法》(草案),征求广大群众对草案的意见。《物权法》十一部明确物的归属、保护物权、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

2005年7月20日,新华社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国家统计局的核算表明,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为9.5%。

2005年08月08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05年0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于08月31日发行流通。

2005年09月初,温家宝总理分别签署第443号和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它们分别于2005年12月01日和2005年11月01日起施行。这两个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直销业从此告别无法无序状态。

2005年09月0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2005年10月08日-10月11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考点梳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提示:(1)要知道构成商品的两个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先有商品和商品交换,到原始社会末期才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

提示:(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本质属性)。

     (2)正确认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交换价值与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提示:(1)弄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2)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区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等几个关系。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提示:(1)货币的产生经过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金银(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

   (2)注意货币与一般等价物、金银的区别,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但金银并非天然就是货币,不能认为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5、货币的职能

提示:(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是随货币的产生而出现的,因此叫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是在货币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是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的延伸。

   (2)货币本质与货币职能的关系: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提示:具体把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关系。区别:含义及本质、表现、原因、危害、解决办法;联系:(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由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2)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的经济现象。

7、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提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因而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及每种面值纸币的发行量都由国家在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决定,但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提示:(1)要明确价值规律内容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商品生产规律,后者是商品交换规律。所以价值规律也称之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表现为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等价交换原则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不能理解为价格与价值绝对一致。

   (3)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同时价格反过来影响价格。

9、价值规律的作用

提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中,调节作用是由商品交换要求实行等价交换引起的,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刺激作用和淘汰作用是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引起的,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实现的,淘汰作用是刺激作用的必然结果。三个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0、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提示:(1)不能把公有制经济等同于国有经济,也不能把公有制经济单纯理解为传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2)当前我国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由于国有经济仍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其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因而国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不能把国有经济等同于国有企业。

   (4)随产权流动和重组,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越来越多。

1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提示:(1)区分国民经济主体、主导、支柱。

    (2)正确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两个体现。

    (3)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措施。注意区分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与外资经济。

    (4)民营经济——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一般情况下,民营经济是从狭义来讲的。

1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提示:(1)区分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但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则属于非按劳分配。

    (2)区分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区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各种具体形式。

   (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够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爆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3、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提示:《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提示:(1)市场配置资源的两重性——一是通过利益驱动带来高效率、高效益;二是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前者表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后者表明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2)全面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A、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

B、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竞争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是维护公平竞争的保证;开发性是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四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15、国家的宏观调控

提示:(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统一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之上,同时又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组成部分。

   (2)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注意区分三种宏观调控的手段。

   (3)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等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尤其要注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消农业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提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优点,又要发挥宏观调控的长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运行得更好。

   (2)宏观调控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已经不存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相比较,能够更强有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

★复习指点

在这部分的复习中,要注意:

⑴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影响和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等知识点复现率较高;

⑵“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新增考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⑶选用材料可能会用本省的素材。

⑷注意运用以下知识点分析相关热点:

第一、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识,分析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分析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产品问题。

第二、运用纸币发行量的知识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认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的办法。

第三、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原因,特别是物价上涨问题,分析商品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多利润,提高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分析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因和措施。

第四、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尤其是要正确认识民营经济  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第五、运用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准确理解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意义。

第六、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实践,分析说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垄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正确性。

本专题的考试命题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主,也考查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因此,在复习中,既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基础知识,又要把这些知识与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特别是本省的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向预测指南

   1、2006年高考可能考查的考点: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②、商品的价值量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③、货币的基本职能;④、通货膨胀;⑤、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⑥、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⑦、分配制度特别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⑧、国家的宏观调控。

2、2006年高考可能涉及到的热点:●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利益;●、继续坚持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规范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中部崛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考点整合归纳

    一、本专题内考点整合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3)纸币发行量。纸币发行量多于所需量,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少于所需量,引起物价下跌,通货紧缩。(4)国家政策。(5)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6)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和劳动群众集体占有,它是从社会宏观角度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进行界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公有制是本质属性,实现形式是方法问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制、非公有制的关系。(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基础,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依法公平竞争的地位,国家对其一视同仁。

二、本专题考点与经济学其他专题考点整合

1、商品的基本属性与价值规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大力发展农业、市场交易原则等考点的内在联系。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重视商品的质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3)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努力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要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4)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道路。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产品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5)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制假售假行为违背市场交易原则,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农业、三大产业等考点的内在联系。

1)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所有制结构。

2)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有重大意义。

3)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要把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经营制度长期℃下来。

4)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

三、本专题考点与哲学、政治学考点整合

1、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价值规律,渗透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对待货币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反对拜金主义,体现着正确的价值观。

2、纸币的发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体现了国家的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等。

3、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确立、实施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哲学原理;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矛盾分析的方法等。

4、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体现了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知识等。

★热点分析

一、重视食品药品安全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会议上仍将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2005年4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全面部署2005年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

材料二: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检查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材料三:2005年7月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员分组审议《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督管理工作的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2005年全国质量月”于2005年9月在全国范围开展,活动的主题是:奉献优质产品,构建和谐社会。本次活动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要求开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为主线。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国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二)分析点拨: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生产者,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是重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表现,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2、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具有及时性与灵敏性的优点,但也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所以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予以弥补。不重视食品和药品安全的行为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因此需要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予以控制。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等一般特征。相关企业不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主要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和法制性。

4、企业的信誉形象和经营者的素质。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和经营者的素质,对于企业的生存与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相关企业重视食品药品安全,是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信誉与形象的表现。个别企业不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也反映出其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用违法和欺骗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5、市场交易原则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企业不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和诚信原则,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安全权。

6、国家重视质量问题,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能够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使用价值合格的产品的需要,顺利实现商品价值,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全社会重视质量问题,可以减少商品交换过程中因质量问题产生的纠纷,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促进诚实信用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三)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哲学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抓重点和关键、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等。

政治常识分析:国家性质及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党的性质宗旨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更加注重基础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材料二:为了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套具体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主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4月5日,出台电力价格管理办法;4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在调研时指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既是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心目标,也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5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将出台房地产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征收细则;6月30日,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材料三:2005年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占中国全社会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2%上升到目前的20%。商品房价格继2004年上涨14.4%后,2005年一季度又继续上涨12.5%。一路走高的房价,不仅成为老百姓生活不堪承受之重,也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材料四:2005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7部门发出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细化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有:强化规划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严格税收管理;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销售行为等。

(二)分析点拨

1、商品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近年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加之商品住房品质提高,配套设施和环境改善,商品房开放建设成本增加,是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必须从降低商品房开发成本入手,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是造成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大量被动需求等,造成了房价的过快上涨,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3、银行信贷的增加,扩大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引起物价上涨。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降低、股市低迷,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加之境外资金进入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造成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扩大,加剧了住房市场的投机炒作,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使其投资大幅度增加,出现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这是市场调节盲目性弱点的体现,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必须进行宏观调控,把“无形手”和“有形手”有机结合起来。

5、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中央实行“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控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过大、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实施的以“管严土地,看紧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和调整商业银行自主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主要运用了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出台房地产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征收细则等管理办法,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6、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和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政府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严格税收征管,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7、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提示,调整和改善房地产贷款结构,有利于化解金融风险,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体现了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的职能。

(三)哲学、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

1、哲学角度分析

1)可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的原理分析国家对房价的宏观调控是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运用因果联系原理分析近年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和采取的相应政策和措施。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由过去鼓励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推动房地产开发,到现在的加强住房市场管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4)坚持和加强对房地产等市场的宏观调控,贯彻和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体现了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5)体现了抓重点抓关键和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1)中央对商品房开发和住房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是履行国家职能的表现,主要体现了国家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

2)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抑制过快上涨的商品房价格,严格土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3)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办法、细则等,主要体现了国家依法治国的原则。

三、促进中部崛起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概念。并在当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把中部崛起放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材料二:2005年8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沙主持召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温总理强调,促进中部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部地区发展的定位和特点,以新的思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材料三: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6省,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人口3.61亿,占全国28.1%;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23%。中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六省的区位优势明显、综合资源优势突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和能源基地,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作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部地区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也比较雄厚。

材料四:中部面临的现状。东部沿海借助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先行一步,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部,且差距还呈加速扩大之势;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依靠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且势头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会抓住振兴东北战略的难得机遇,实现区域经济的突破性进展。然而,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背景下,位于在中国板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挑战。

(二)分析点拨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现中部崛起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3、实现“中部崛起”无论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要求看,还是从持续发展的趋势看,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中部之痛,痛在三农。国家针对中部的三农问题出台的一些具体扶持政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对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意义重大。

(三)哲学、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

1、哲学常识

1)可以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分析“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是从这一地区正面临“塌陷之忧”的客观实际出发的。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中部崛起对实现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运用内外因相结合原理分析中部崛起既要靠内部驱动力,又需要国家和东部地区的支持与帮助。

2、政治常识

1)政府促进中部崛起体现了国家履行经济职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及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背景材料

2005年11月29日-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着重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阐述了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部署了2006年的经济工作。

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4、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继续推动中西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7、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8、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006年具体抓好以下工作:第一、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二、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控制新开工项目。第三、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第五、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七、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第八、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

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二)分析点拨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会议指出,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四、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哲学常识

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中央经济工作对2004年经济发展状况和2005年我国经济形式的评估。

2)运用价值观的反作用原理分析会议提出的做好2005年的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2、政治常识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6年的把项任务,并对2006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参与主持召开这次会议,明确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体现了国家经济管理职能。

2)中共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工作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体现了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

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5年2月24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常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包括7大政策措施共36条,称之为“非公经济36条”。

材料二:2005年7月12日,中国改革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指出深化改革重点集中在六个方面,其中重点之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

材料三:2005年10月8日—11日,胡锦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

(二)分析点拨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

2、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生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哲学、政治常识知识点分析

1、哲学常识:

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国家确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的客观必然性。

2)运用意识、认识的反作用原理分析《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分析,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4)运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原理分析,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2、政治常识

1)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体现了国家行使经济职能。

2)国家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主要体现了国家机构的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了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六、规范收入分配  实现社会公平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材料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抓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材料三、2005年10月18日-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分析点拨

1、分配制度知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2、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的目标和基本政策。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3、政府加强分配关系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三)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哲学常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理顺分配关系,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3)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2、政治常识

1)国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

2)国家在完善分配制度改革中,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3)党中央提出理顺分配关系,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七、联想并购IBM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竞购优尼科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业务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

材料二:2005年6月22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向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发出要约,以每股67美元的价格,全额现金并购优尼科。

(二)分析点拨

1、并购是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表现。

2、并购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体现,也是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竞争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收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收购可以利用对方品牌在全球用户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忠诚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5、收购是我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体现,也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要求。

(三)哲学常识分析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联想集团和中海油公司收购的意义。

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联想集团和中海油在国际竞争中的发展壮大。

★实战训练

一、选择题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作为“十一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据此回答1-4题.

1、名牌产品、名牌企业被称为¨国家的名片”,名牌对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重视打造品牌的经济学依据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打造品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2.打造品牌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②市场自身调节也有一定缺陷,必须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加以弥补 ③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中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④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将“无形手"与¨有形手”结合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是世界知名品牌。联想集团为创建自己的品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仅在与国际品牌之间的较量中杀出一条血路,还在亚太地区市场上推广和巩固了自己的品牌。但在品牌时代,产品仅有知名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

  ①高质量    ②高信誉度    ③高市场占有率    ④高效益  ⑤高价格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

4.发展品牌,人才是关键因素。无论是开发新品牌还是维护老品牌,都离不开人才。可见,企业必须

①创新育人机制和用人机制,形成吸引优秀人才的凝聚力②注重营销战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③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保持企业队伍的活力④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4年12月,联想斥资12.5亿美元收购了国际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据悉,联想还将另耗7亿美元购买IBM三年的服务。据此回答5~6题:

5.“服务不能免费"是因为

   A、IBM公司企图遏制联想集团的发展                B、服务有价值,是商品

   C、企业以赢利为目的                             D、服务有使用价值

6.IBM“一直是以高投入取得高回报的方式在做个人电脑市场,这就像是穿着西服卖油条”。新联想要“换装",就必须

①降低产品成本 ②打价格战,倾销产品 ③降低产品档次   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005年4月到5月,某市市场西瓜价格起伏相对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4月中旬雨水较多,西瓜外运及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天气变好后,积压的西瓜一股脑上市,瓜价下跌,最低时每千克零售价只有1元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5月中旬,暖棚瓜存量减少,露天瓜还没有上市,天也渐渐炎热起来,瓜价自然爬升。据此回答7~9题:

7.材料表明

   A、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B、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C、商品供应量变化可以引起价格变化         D、价格的波动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8.材料中的“1元钱”

   A、是每千克西瓜的等价物                  B、是每千克西瓜的交换价值

   C、是每千克西瓜的价值量                   D、是每千克西瓜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9.假如有人用1 O元钱买了10千克西瓜,这10元钱是在执行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6月26日召开的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和贸易发展。据此回答1 O~1 2题:

1O.材料中提到的“人民币

   A、是一种货币符号                           B、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是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工具                 D、其数量可由国家任意发行

11.人民币作为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无论升值还是贬值都跟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之所以说人民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是因为人民币

   A、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B、关系到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   

   C、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12.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共同点是

   A、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B、都是外汇

   C、都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D、都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加大。判断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看价格的传导过程。从价格的传导过程看,目前我国的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初级产品高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又高于最终产品的特征,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据此回答13~14题:

13、通货膨胀会使

  A、商品生产受阻                                  B、商品流通减缓

C.流通中的货币增值                               D.存款代表的实物量减少

14、通过价格的传导过程可以判断通货膨胀压力。这是因为

   A、物价下跌是通货膨胀的必然表现          B、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必然表现

   C、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下跌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据此回答15~16题。

15.2004年,国家在东北三省8个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对具备条件的部分矿山、油田适当降低了资源税税额标准;给予三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三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27.7亿元,同比增长36.6%。这是国家采取宏观调控中的     手段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

   A、经济           B、法律              C、行政                 D、政治   

16、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趋于活跃,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非国有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5.8%、41.4%、34.5%。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②激励和推动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弥补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④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据报道,到2010年,我国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基本完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效运行,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明晰,融合互补,协调发展。据此回答17~18题:

17、我国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

  A、可能会导致私有化的后果                B、是因为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越少越好

  C、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D、是为了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18、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A、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B、是为了实现公有制形式的多样化

  C、其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前提条件

19、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哪种情况决定的

  A、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B、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C、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强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存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据此回答20~21题:

20、“湖广熟,天下足”,讲述着中部地区曾有的繁茂或富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发展却落后于全国,其原因是

  ①与国家近20年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关 ②出现“中部困境"的根源还在“中部”自身 ③中央政府与经济发达地区援助不够 ④自身资源贫乏,缺乏经济发展的起码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1、针对“中部塌陷(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的实际情况,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中部崛起",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又一重大举措。之所以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

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  ③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搞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5年《求是》第3期报道.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日前撰文指出,中国水资源面临四大问题:频繁的洪涝灾害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污染严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据此回答22~23题。

22、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的要点。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根本方法是

  A、发挥市场作用   B、强化宏观调控    C、增强节约意识     D、依靠科技进步

23、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这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要点。严格排污权管理,表明  A.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国家必须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C.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D.必须完善节约资源的法规

2005年7月8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真优味"惊爆铝超标》指出,江苏省卫生厅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膨化食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南通市在对膨化食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台湾华元集团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真优味”龙卷果、三文鱼片、海鲜片及鲜虾条,铝含量严重超标,南通市卫生局依法对相关经营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消息传出后,济南市大超市均已将“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撤柜,而在一些小型超市和部分食品批发市场仍将“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摆在显眼位置。据此回答24~26题:

24、该事件被曝光后,济南市大超市均已将“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撤柜,从经济学讲,这是基于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决定价格

25.南通市卫生局依法对经营“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的经营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这属于宏观调控的

  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④道德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被查出铝超标后,济南市一些小型超市和部分食品批发市场仍将“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摆在显眼位置。这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

  A.安全权        B.自主选择权          C.求偿权       D.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27、蟾蜍有毒,蟾衣却可人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  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28、许多北京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职能有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一段时期以来,手机更新换代更加迅速,手机的质量和功能大大提高,但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手机的价格都在下调。有人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据此回答30~31题.

30、手机价格下调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供给超过需求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断减小                D.市场主导价格的机制逐步形成

31、“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表明

  A、市场占有率是由价格高低决定的               B.商品价格可以影响市场供求

  C.价格变动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                D.降价能导致商品价值量增加

2005年7月8日,《经济日报》报道,7月6日,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再度大幅度上扬,创下每桶61.35美元的最高纪录。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导致当天油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墨西哥湾热带风暴影响到美国石油生产。据此回答32~33题:

32、上述材料表明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量增大      B.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值量减少

  C.供求影响价格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商品价值量提高

33、解决油价不断攀升的措施有

  ①石油输出国组织应调节生产,增加石油产量  ②石油生产厂家应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石油产品  ④提高石油产品价值,减少石油产品消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之一。运用相关知识,回答34-35题。

3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强调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

  A.使公有资产的绝对数量增加

  B.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3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

  A.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的

36、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外商对华投资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超过了25%,出口额在    全国出口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了50%,缴纳税收超过全国税收总额的20%。材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A.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B.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D.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37~38题:

37、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人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38、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对兼顾公平这一原则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②它往往导致平均主义  ③它有利于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④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2005年5月1 3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将出台房地产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征收细则。这主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

  A.平等性          B.竞争性        C.法制性            D.开放性

2005年7月1日,《经济日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据此回答40-41题:

40、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因为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也有其缺陷

  C.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惟一手段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缺一不可

41、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这表明

  A.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节约进行宏观调控

  B.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资源节约进行宏观调控

  C.国家运行法律手段对资源节约进行宏观调控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二、非选择题

42.经济界、新闻界将国有资产因不流动造成的流失比喻为“冰棍现象”,冰棍放在那里,看着它慢慢融化直到剩下一根木棍。这集中反映了对于处置不良国有资产的“不敢、不愿、不想"的“三不’’思想,“不敢’’是因为资产不流动谁也没有责任,一流动就可能出问题;“不愿"是指国企职工不愿意退出国有身份,一些企业领导人也不愿失去其特殊利益;“不想”是不去想,因为解决问题的难度太大。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冰棍现象"在东北表现得尤为突出。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要振兴东北,应如何解决“冰棍现象”,纠正“三不”思想?

 

43.材料一:1994~2004年,中国消协共接到580多万件投诉,投诉数量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质量问题竞令人揪心地独占第一把交椅。

    材料二:2005年7月18日,《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重点工业企业通过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开发新产品力度,强化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材料三:国家质检总局在《关于做好2004年度免检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企业应具备健全的质量检验机构,能够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企业应认真处理质量投诉,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材料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5年全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全面部署2005年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回答:国家、企业、消费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分析其原因。

 

44.材料一: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进一步显现。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猛,由此引发煤电油运    供求关系紧张,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相继就资源节约、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深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收紧房地产信贷资金、清    理钢铁及电解铝和水泥投资项目等作出具体部署,国务院七部委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地进行专项检查。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受到严肃查处,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被追究责任。

    材料三:经过一个阶段整顿治理,目前,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投资增长过快势头有所遏制,房地产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的势头开始回落,粮食价格趋    稳,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减缓。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2)我国政府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时,应起什么样的作用?

 

45.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是今年“两会”百姓关注的热点之一。

 (1)、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从经济上讲就是要保障低收入、限制高收人。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有学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要形成一种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各群体要在争取利益和保持社会稳定之间取得平衡.不能超过一定的度。说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持利益格硒均衡”和“不能超过一定度”的哲学根据。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礼会.政府应发挥主要作用,履行重要职责。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A

D

C

B

A

C

D

B

A

A

C

D

B

A

A

C

D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B

A

A

D

B

C

B

A

B

C

A

C

B

C

A

D

C

C

37

38

39

40

41

 

 

 

 

 

 

 

 

 

 

 

 

 

D

D

C

A

A

 

 

 

 

 

 

 

 

 

 

 

 

 

 二、非选择题:

42、【解析】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本题以此社会热点为背景,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考查国企改革问题。解题时应把握¨冰棍现象’’¨三不”思想的内涵,从其对国企改革的消极影响的不同方面思考组织答案。

答案:(1)坚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做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2)坚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3)树立创新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3、(1)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十分重视产品质量。

    (2)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国家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质量高,才能赢得市场,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企业必须重视产品质量。③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购买商品的质量差,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消费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44、(1)有效地制止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防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稳定物价,解决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调整经济结构,稳定金融秩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2)①国家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国家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解决投资过热的问题,稳定经济。②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出于政绩的考虑而造成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依法治国。③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和缺点,这就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以有关法律为依据,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45、(1)①社会主义本质是共同富裕。从经济上,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必须兼顾公平,采取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过分悬殊。因此,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国家要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原则,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创造社会财富,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因此,这一观点有其不合理的一面。③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只注意对收入高低的调节是不全面的。   

(2)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保持利益格局均衡,可以避免引起冲突,实现社会稳定。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为了保持事物性质稳定,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各自争取利益“不超过一定的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安定有序。

    (3)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政府应正确行使国家职能,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a.正确行使政职能,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b.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即实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正确行使文化职能,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d.搞好公共服务,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安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