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经典】专题三:财政 税收 银行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专题三:财政 税收 银行

发表日期:2006年5月25日  作者:朗朗 整理  本页面已被访问 5724 次

★时政要闻汇集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业税减免全面提速,对种粮农民财政补贴力度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将超过上年,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等是主要内容。

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减免农业税。因减免农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

2005年4月1 7日,新华社全文播发《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

2005年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攻坚年,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着力推进的一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股改,中央汇金公司为其注入新的资本金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0亿元)。7月13日,中国工商银行完成财务重组。

2005年5月1 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4月份,我国居民户储蓄存款余额已接近1 4万亿元,为1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

2005年6月6 日至7 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7月2 6 日,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意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度的微调,推动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成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是要围绕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加强央行的调节职能和服务职能。   

2005年8月23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审议。根据修正案草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由目前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同时规定扣缴义务人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2005年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 00元、50元、20元、1 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于8月31日发行流通。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举办该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考点梳理

    1、国民收入的分配

社会总产品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

    社会总产值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是指用货币表示的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国民收人分配的状况.还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在国民收人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对立性主要体现在二者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不同。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代表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眼前利益,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1)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①不同点:从内涵看,社会总产值是“毛产值”.国民收入是¨净产值”.GDP与GNP则是‘增加值’。从生产的部门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涉及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各行各业;GNP、GDP涉及的是社会所有部门。从计算方法看.社会总产值重复计算;国民收入尽管不重复.但范围太窄;GNP、GDP既不重复计算.范围叉宽。

    ②相同点: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意义:一定时期的总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实力;一定时期的增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速度;一定时期的人均量,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富裕程度。四项经济指标量的增加途径都很多,但根本上都是提高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2)关于国民收入最终用途的分类.应注意,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科教、文卫的日常支出属于消费,其相关的基本建设虽然是非生产性的.但属于积累;国防支出属于消费.但应付战争所需要的物资储备则属于积累。

(3)关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应注意:不能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等同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不能片面地认为¨高积累有利于生产发展.高消费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积累或消费部分过多.最终都既不利于生产发展.又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2、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它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国家通过税、利、债、费四种形式,组织收入,筹集资金,形成财政收入。同时国家又要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形成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支出.国家的各种职能才得以实现。

    财政收支状况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如果节余过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支大于收,形成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不能笼统地说财政赤字是有害还是有利。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提示:正确理解三种类型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财政收入的基本手段是税收,财政支出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的预算拨款。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它们在含义、实施目的、实施背景、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3、财政的巨大作用

(1)财政具有以下作用: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财政收入还要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并非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4、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有别于其他财政收人形式的主要标志。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紧密相连。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税收征收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法律保障税收征收机关的依法征税行为;二是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如果纳税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税务机关就要追缴税款,处以罚金,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提示:(1)把握“税收”与“利润”“债务”“罚款”及“收费”的区别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没有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同点在于违反税法的手段、方式不同,偷税、骗税采用的手段较隐蔽,而欠税、抗税则比较直接、明显。

    (3)偷税与骗税的区别。偷税与骗税虽然都是采用欺骗的手段,但前者目的在于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后者目的在于获得国家的税收优惠.并集中表现在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国家的出口退税。

    5、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我国税收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用于不同方面的建设,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我国税收的作用表现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提示:(1)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的关系

    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税收是财政收入中最基本、最稳定可靠的形式,税收过程就是国家组织筹集财政收入的过程,也是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有重要作用。在财政收支和税收征管中都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财政和税收都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调节手段。

   (2)税收的作用与财政的作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重要的经济杠杆.都可以调节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的作用中包含着税收的作用,税收是财政发挥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或重要工具。

    ▲二者的区别在于:财政的作用包含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作用,直接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而税收的作用主要着眼于税收的特点和征收过程所发挥的作用。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个经济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的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属于主要的税种,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征税对象、纳税人、作用等几方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公民只有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的各种职能才能得以实现。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有偷税等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更是缺乏责任心和不讲道德的人。

    提示:(1)从含义、征税对象、纳税人、作用、特点等方面区别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

    (2)纳税人意识的基本含义:纳税人意识是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意识。一方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具有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另一方面,公民还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因此公民还要具有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因此,不能将纳税人的义务等同于纳税人意识。

    7、银行的产生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构成国家的金融体系,银行是金融业的主要机构。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产生的主要标志是.货币兑换业发展到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款等业务。银行起信用中介的作用。一方面经营存放款业务,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业务,充当支付中介。

    捷示:注意区别银行与金融机构。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除银行外,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8、国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主要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商业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我国目前有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向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我国目前有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我国目前已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工明确、互相协调的金融监管体制。

    提示:(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性质、地位、经营目标、职能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 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②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就会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9、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商业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支票、汇票、信用卡是转账结算中的主要信用工具。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提示: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的优点和特点。

    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作为信用工具同直接使用现金比较.它们的优点和特点是:(1)对持有者来说方便、安全;(2)对收款方来说可以节约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3)对银行来说.节约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钞的劳动。

    除此之外。它们还各有独到之处:转账支票主要用于同城转账;汇票主要用于外埠结算;使用信用卡还有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的独到的特点和优点,代表着货币发展的方向。

    10、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诚实与信任。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是指以信任为基础、以按期偿还为条件的交易券关系和价值转移方式。社会信用体系是关于社会信用信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

社会信用一般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类。政府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自身行使权力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落实状况;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则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遵守诺言、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与效率。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体现了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营造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依托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促进资本的流动和重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扩大对外开放和信用交易规模,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提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论述:¨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11、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广义的储蓄包括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和商业保险,以及手持现金等。存款储蓄的类型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公民存款储蓄既是一种投资行为,又是计划消费的行为。我国对公民存款储蓄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实行鼓励和保护个人储蓄存款是我国对公民个人存款储蓄的基本政策。公民适量的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示:利率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杠杆.是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控制手段。利率变动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生活消费金额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生活消费额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积极性,从而抑制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加。

    12、债券与商业保险

    债券与股票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有价证券、集资手段、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不同点:性质、受益权和偿还方法不同。

    债券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三种类型,收益都比存款储蓄高,都有一定的流通性和风险性。其中,政府债券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公司债券风险最大,但收益率最高。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在保险项目和范围、保障水平、保险费用的支付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公民参加保险后发生意外损失,得到的是合同约定的经济补偿。我国商业保险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型。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重要保障。

    提示:(1)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比较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①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②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权、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比,债务方对债权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

    ③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④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2)债券与股票对企业作用的不同

    股票通常不需要企业直接还本付息,股息也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决定.因此对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小。但是由于股票代表着对资产的所有权,股东拥有对生产经营决策的表决权,所以股票的发行有可能导致企业决策中心的转移和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使原有的经营者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债券需要企业按约定还本付息,经营者不能随意变更,因此.债券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要求较高,否则,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被迫破产;但是债券所有者通常不拥有对企业的表决权,不会影响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

     ★复习指点

●自2003年以来.高考在本专题的“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中主要考查了以下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含义、构成、价值形成,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其结果,财政收人的内容和来源,对财政赤字的认识,税收的作用,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等;在“银行和储蓄者’’中主要考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银行的作用,国家调整利息的作用、信用卡的特点和作用,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各自的特点等。此外,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社会总产品,银行的产生,存款储蓄及其作用等知识点,高考也曾有所涉及,复习过程中也不能忽视。

从高考涉及本单元知识的题型看,文综试卷中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题目大多比较直观,能力要求不高;单科试卷则考点的考查率和复现率比较高,试题形式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能力要求也比较全面c

    ●2006年高考复习备考应注意运用以下知识分析相关热点:

    1、运用财政税收的有关知识认识我国近几年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到稳健的财政攻策的内容和作用,深刻认识这种转变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2、运用税收的有关知识分析农村税费改革问题,分析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3、运用税收与税法的关系,违反税法的各种表现和公民应履行纳税义务等知识,分析国家依法治税问题。

    4、运用银行性质和作用等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近年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国家加强宏观渊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作用•分析我圈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问题。

    5、运用储蓄、债券、股票、保险等知识,分析居民投资理财方式多样化问题。

    应特别提醒的是,离考在本单元的考查仍然会以客观题为主.甚至可能单独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合热点问题的主观性试题单独命题的可能性不大,更多地将在综合题中出现。因此,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夯实基础,对热点问题结合教材知识多角度把握

★考向预测

    1、2006年高考可能考查的考点及题型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

    (2)税收的性质及作用。

    (3)银行的业务与作用。中央银行。

4)债劵和商业保险。

2、2006年高考可能涉及的热点

1)把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引向深入。

    (2)财政政策:由积极到稳健。

    (3)国务院决定工商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

4)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理论思考。

★考点整合

一、本专题内考点整合

1、财政收入几种形式的区别

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税、利、债、费。

从交纳主体看,税收由纳税人交纳;利润由国有企业交纳;债由投资人承担;费由违反规定被处罚的人承担或捐赠人负担。

从获得方式看,税收具有依法固定、强制、无偿征收;利润按国家规定征收;债由国家财政通过借贷获得;费来自于提供服务、罚款、捐赠等。

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看,税收是最主要的形式;利、债和费所占比重不大。

从其他特点看,税收征收面广,是最稳定可靠的;利润是国有企业纳税后的利润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债需要按时偿还;费的项目多,不稳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区别:●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使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二、本专题与经济常识其他专题考点的整合

1、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消费品分配

1)区别:●分配对象不同。国民收入分配是对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进行分配。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那部分产品进行分配。●分配形式不同。国民收入首先是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个人消费品在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分配原则不同。国民收入一是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二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三是兼顾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者的利益。●最终用途不同。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最终用于积累和消费。个人消费品经过分配后,主要用于个人消费。

2)联系:个人消费品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延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个人消费品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否。

2、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GDP的比较

1)理论依据: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是狭义的生产劳动;GDP则是指广义的生产劳动。

2)包括的部门: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单指物质生产部门;GDP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3)计算方法:社会总产值指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GDP则指所有部门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

4)价值表现:社会总产值C+V+M ;国民收入V+M;GDP则是社会所有部门的增加值。

5)大小比较: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和GDP;GDP>国民收入。

6)特点:社会总产值重复计算,不准确;国民收入无重复计算,但包括的部门太狭窄,不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成果,不利于国际比较;GDP面广,准确,无重复计算,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成果。

7)意义:社会总产值越高,越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家的综合实力就越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越大;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商品的能力;GDP是综合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劳动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本专题考点与哲学、政治常识有关考点的整合

1、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等,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国家通过财政和税收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体现了人生观的内容。

2、国家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经济,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我国税收的性质及作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机构原则;我国国家预算经过国家权利机关审批,体现了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税收的基本特征统一于税法,依法征税以及打击各种违法税法的行为,都体现了国家的职能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热点分析

一、正确认识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的调整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 OO 5年7月2 6日,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意见。胡锦涛总锦涛总书记指出,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关系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关系“十一五”时期的开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适度的微调,推动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1 9 9 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应当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

材料三:财政部长金入庆指出,稳健的财政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就是要注意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二)分析点拨

1、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它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出等手段。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介于二者之间的叫中性的财政政策或者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2、从积极财政政策到稳健财政政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举措,是健全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一无缺的,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围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煤、电、油运形势趋紧,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攀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扬,通货膨胀的苗头开始显现。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动向.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财政政策。这是加强宏观调控的新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的控制.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国债资金投向的调整.来抑制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全面、协调发展。

    4、税收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稳健的财政政策将推进财税体制的改革,给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财税环境。推进企业增值税转型、内外企业所得税合并,体现了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这一作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要大力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这体现了税收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的这一作用。

   (三)哲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哲学知识分析

    ①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的调整.是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出的必要调整,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②稳健的财政政策足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后作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是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所要求的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

④联系是普遍、客观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将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给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财税环境,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3)政治学角度

    ①2005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们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党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也体现了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②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是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芒监督、参政议政作用的体现。

    ③财政政策从“积极”到“稳健”也是国家履行经济调节职能、对人民负责的体现。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要求大力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体现了国家机构依法治国的原则。

    ■高考预测从9 8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畏.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我国实行的稳健财政政策也仍然会引起高考命题人的重视。复习过程中应根据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动向和新举措,既要从客观题,也要从主观题上把握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从2000年起,我国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开。2004年,中央着眼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局,作出了五年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定。2005年,中央明确提出.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厚定五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五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但是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只有下决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搞好农村综合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才能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材料二:2005年6月6日至7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要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改革:(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二)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三)进一步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四)协调推进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

(二)分析点拨

1、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粮食生产的有利措施,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步骤,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市场调节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为了避免市场调节的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取消农业税,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农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3、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国家取消农业税.体现了国家运用税收手段对农村经济进行调节.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4、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

5、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反映了政府的政策。温总理的讲话“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在取消农业税后,必须确保财政困难县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者体现了上述观点。

(三)哲学、政治常识分析

1、哲学常识分析

    ①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税费改革,作出“把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引向深入”,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②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既有成就,也存在问题.应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

    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搞好一系列配套改革.及时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都体现了联系观点。

④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是由矛盾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过程。

⑤温家宝总理指出:“推进农村综合试点,要围绕着进一步解决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一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这是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关键。”体现了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

2、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国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主要体现了国家在行使经济职能。

2)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利益.体现了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取消农业税也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

    高考预测

    2005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年,也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关键一年;2006年.我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这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经济常识角度,2006年高考专题复习中应注意结合税收的有关知识.农业的有关知识,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多角度把握农村税费改革问题。

三、正确认识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 7次会议2005年8月23曰开幕,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审议。根据修正案草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从800元提高到1 500元,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同时规定扣缴义务人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材料二: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取消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5年内取消农业税。2005年.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达到2 7个.2006年我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

(二)分析点拨

1、税收具有固定性,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便改变.但这是相对于税法而言的,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2、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农村分配制度的变革.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它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长治久安。

    3、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重要的调节手段。材料中的措施都是通过税率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税费改革增加了农民收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增加了消费者的收入,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5、农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哲学、政治常识分析

    1、哲学知识分析

1)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税收政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国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税收政策。

    (3)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家对税收及其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发展。

    2、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进行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责.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国家行使经济调节职能的体现.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

    (2)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的体现。

    高考预测——对于2006年高考备考来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问题和全面取消农业税问题,是必须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考可以结合税收的有关知识,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如果出现主观性试题.答题的要求很可能是浅层次的。复习中应注意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

    四、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改革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2005年7月18日至l 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分支行长座谈会提出,下半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深化金融改革,构建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地方金融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贴近现代金融服务需求.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200 5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方案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下一步工作计划。国务院要求,工商银行要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成为一个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主要经营管理指标达到国际水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大型商业银行。

    材料三:据新华网7月2 2日消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驶入快车道。在6月17日和7月1日先后宣布引入美洲银行和淡马锡旗下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后,建行多次表示今年年底前上市。7月1 3日,工商银行宣布完成财务重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望在今年九、十月间挂牌,这距4月1 8日国务院批准工行股改方案仅仅过去了3个月,7月1 9日,农行行长杨明生表示农行对股份制改革的探索正稳步推进,农行将起草并不断完善股改方案.从9月份开始,彻查信贷资产家底。

    (二)分析点拨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是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固定资产增速过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正是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的一般特征,所有市场主体均应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助于它们同国际市场接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促进固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4、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其首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推进金融改革,是在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

5、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意在建立真正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明的内部权责制度.使其真止成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业银行。,

    6、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账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鉴于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必须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加快搞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三)哲学、政治常识分析

1、哲学知识分析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改革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2)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状,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其股份制改革,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坚持了矛盾特殊性所要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2、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国务院推行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表现。

   (2)还可以从国家机构坚持的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来分析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高考预测——我国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状态,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是关系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搞好股份制改革试点。,2005年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攻坚年,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着力推进的一年。2006年高考一定会在此有所体现。关注该问题应认真把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商业银行的性质、银行的作用、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等知识。

    五、正确认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

(一)背景材料

2005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运行情况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居民户储蓄存款余额首次接近1 4万亿元,为1 3.79万亿元,因此增长1 5.9‰。当月居民储蓄存款增加5 5 7亿元,同比多增2 54亿元。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

(二)分析点拨

1、居民储蓄总量从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在相当大程度上.这一指标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也是人民收入水平日渐提高、生活状况逐步改善的象征.是我国国富民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2、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居民的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

2)居民的储蓄动机。在现有的居民储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子女和自身教育、养老、医疗、购买住房等方面的需要。从未来的趋势看,人们仍然需要通过相当长的积累——储蓄过程,才能达到这些目的。

3)居民的预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过程中.使城乡居民更多地面临着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这就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加大居民的未来支出预期.进而迫使城乡居民进行更多的预防性储蓄。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城乡居民未来的储蓄动向。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消费品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收入较高群体的消费产品严重不足,因而缺乏能激起人们消费欲望的新产品,缺乏新的消费热点.而这样一种状况显然在短期内还难以改观。因而,从总体趋势上看,城乡居民储蓄高速增长作为一一种经济现象,可能会成为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种常态,也就是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保持一种高速增长的趋势。

3、但是我国庞大数额的储蓄总量存在着结构上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①城市和农村分布不平衡,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居民手中。

②高收人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分布不平衡,据统计,户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的家庭拥有的储蓄存款总量的比例是60%以上;而户均储蓄存款最少的20 9/6的家庭的储蓄存款

总量比例不到2%。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高收人家庭,并且,目前城镇低收人家庭与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③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分布不平衡,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④不同目的和动机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一部分是因为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产品匮乏而进行的储蓄.一部分是由于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需要而进行的储蓄,还有一部分是为了等待达到一定的购买力(购买房子、汽车等)而进行的储蓄。

4、银行是信用中介,以吸收各类存款,而后发放贷款,形成资金应用,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积蓄蜂拥流人银行.存款增幅过大,会加大银行信用风险,形成金融安全隐患,为此:

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适度调整储蓄资金的流动,引导居民进行多元化投资。

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建立一套覆盖全社会包括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城乡居民未来收入不确定程度预期,直接减少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

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将个人的预防性储蓄直接纳人投资储蓄范畴。

③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贷款制度和教育保险制度,推出新的教育储蓄品种和教育保险品

种。④开发具有保值储蓄功能的组合基金.在尽量盈利的前提下,方便居民变现和保值。通过新型投资工具的开发.吸引一部分居民存款进人资本市场。

    高考预测——我国持续增长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数字。高考在该问题上的考查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今后,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与金融越走越近.存款利率的升降、股市的兴衰、各种保险的选择、各种债券的发行、外汇市场的动荡、人民币升值与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城乡居民储蓄,高考也完全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从居民投资多元化选择的角度考查该问题。

六、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理论思考

(一)背景材料

2005年8月23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改动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月收入800元提高到1500元,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

(二)分析点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现行个人所得税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偏低,导致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偏重,这是违背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为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运用税收政策予以调节是完全必要的。

2、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此,国家应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草案强化税收征管的内容表明了这一点。草案规定,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具有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的,按照国家规定自行办理纳税申报。

(三)政治常识知识分析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正是反映了这些内容。

2、体现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职能。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既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又是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个税起征点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三

一、选择题

    为了提升某市“博爱之都”城市形象,市政府近年加大在城市道路建设上的支出,隧道、立交桥等相继投入使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据此回答1~2题:

1、某市政府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上的投资属于

 A、积累基金        B、补偿基金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2、城市建设需要地方政府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从根本上要靠

    A、增加地方税收                   B.提高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附加费用

    C.地方经济的发展                 D、扩大积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05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据此回答3~5题:

3、2005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A.是调节经济的重要表现                   B、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C.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D、可以调节社会分配

4.会议强调.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

     A.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      B.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的调控

     C.指明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D、为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劳动力

5.现阶段消费增长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家重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③城市弱势群体的收入不高 ④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5年.我国免征农业税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达27个.温家宝总理一年前承诺的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6年即可提前实现。据此回答6--7题。

6.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中央财政拿出664亿元用于转移支付,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A、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C、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经济进行宏观涮控

7.联系上题答案.取消农业税意味着

   A、税收对农民不再具有强制性的作用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工业会逐渐取代农业的基础地位               D.有利于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2005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关键的一年,为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的2007年东线一期建成、2010年中线一期建成的总体目标.实现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2008年黄河小浪底工程应急调水入京的目标。2005年中央预算为南水北调工程投资47.7亿元。据此回答8一9题。

8.对预算认识正确的是

     ①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②预算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  ③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法规  ④预算反映政府的政策

    A.①②⑧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通过中央预算内拨款为南水北调工程筹集资金,表明)

    A.财政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B.财政能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C、财政能促使社会公平                     D.财政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

2005年8月23日,首次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重要内容有:把个人所得税的个税起征点由800元调整为1500元,扩大纳税申报范围.加强对税收的监控和征管力度。据此回答10—11题。

1O.把个人所得税的个税起征点由800元提升到1500元,这意味着

   A.改变了税收的固定性的特点                   B.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C.降低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D.鼓励高收入者依法纳税

11.加强对税收的监控和征管力度

      ①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障 ②是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具体体现 ③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态势   ④有助于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5年7月1日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向东三省下发的《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确定的回溯时间。该《规定》对东北税收起了指导性作用。据此回答12~13题。

1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

   A.生产活动中的增值额                     B.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

   C.营业额                                 D.企业经营收益

13、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将原先不予抵扣的新增的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予以抵扣,可以促进企业加快改造、提档升级,表明税收是

   A.实施经济监管的重要手段                       B.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而且个人收入差距拉大。据此回答14---16题。

14.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具体要求是

  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人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③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④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体现了

  ①国家重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②国家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国家把重视积累转到重视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l6.针对我圉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此.同家应

  A.没收过高收人,坚持共同富裕的政策      B.引进竞争机制,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C.加大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力度             D.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17.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当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人民银行

   A.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B.依靠调整贷款政策获取银行利润

   C.是管理人民币流通的金融企业             D.是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性银行

l8.“你的钱.我看着你花。”这是人们对现金管理工作的形象说法,现金管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财经制度,是指银行依法对各部门、各机关、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现金和库存进行的监督管理。依法行使这项职能的主要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2005年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攻坚年。据此回答 19—20题:

19.继2004年国家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地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后,200 5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据报道.工行将于2005年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然后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公开上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提高中国工商银行的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②有利于扩大国家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③中国工商银行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中国工商银行的性质发牛了重大变化

  A.①②             B.①⑧             C、①④           D.③④

20.对中国工商银行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认识正确的有

  ①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②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④由公有制经济变成了非公有制经济,实际成为私人银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05年1月1日起,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3个省市的工商部门建立起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联网.13个省市的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了随时异地查询。同时.13个省市的工商部门每周还将把最新的企业失信信息在联网省市“共享”。据此回答 21—22题:

21.在我国,信用缺失的现实原因是)

  ①我国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②有些企业经营者缺乏诚信意识  ⑧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3个省市建立“信用联盟”这一事实表明

  A.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完全依靠政府来建立

  B.信用可以在一个很小的行政区域里单独形成

  C.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D.信用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完全同步的

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6月7日公布的全国5 O个大、中、小城市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今年2季度,加息对居民储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逐渐减弱.居民对存款利率的认可程度有所降低,储蓄意愿回落,投资国债的意愿增强,投资股票的信心大降。据此回答23—25题:

23.虽然居民对存款利率的认可程度有所降低,储蓄意愿回落,但是,选择“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人数仍占3 6.3%,远远高于认为购买国债最合算的居民人数的1 7.3%,这

  ①表明我国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对收益大、风险大的金融投资仍显保守  ②表明存款储蓄是个人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③主要是因为储蓄存款利率高于购买股票、债券收益  ④主要是因为储蓄存款投资风险小于股票、债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认为购买股票最合算的居民人数仅占5.6%.较上季度降低O.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

  ①股票资金额减少  ②股票风险较大  ③居民对公司经营状况缺乏了解.信心不足  ④股民要对公司承担全部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5.一般而言,投资者主张“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近来也有专家指出,投资时“不要把鸡蛋放到过多的篮子里”——特别是精力和知识有限的普通投资者。后者主要考虑的是投资者和投资方式的

  A.信用性           B.流通性            C专业性             D.稳定性

26、2005年初广东省某地修建一所学校,耗资5000元。而业内人士透露维持这所学校的正常运转,每年也需要耗资400万元。这5000万元和400万元分别属于

  A、扩大再生产和公共消费                       B、扩大再生产和个人消费

  C、积累资金和社会物资储备                     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公共消费

27、我国国民收入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A、当年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 5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据此回答28~31题:

28、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是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出的必要调整。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重视意识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要“要保有压”“有增有减”。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增”与“保”是指对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不仅要在资金上确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②“增”与“保”还要求中央财政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力度,增加对改革的必要支持  ③“减”与“压”指要继续控制固定资本投资规模过快增长  ④“减”与“压”还指与经济过热有关的和一些“越位”投入,一定要退下来,压下来。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上题中“增”与“保”的内容所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有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④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物质保证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1、国家财政的“有增有减,有保有压”还体现了

  ①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与方向  ②财政支出也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③财政的相关作用  ④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5年6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据此回答32~33题:

32、“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

  ①强制性  ②固定性  ③无偿性  ④法制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能

  ①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②进一步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④促使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积极的变化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决定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据此回34~35题:

34、2004年我国征收关税1043.74亿元。由国家征收的关税是

A. 我国税收的重要税种                      B.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市场调控的主要杠杆                        D.专门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税种

35、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

①体现了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体现了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体现了税收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④有利于扩大我国相关纺织品的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为了确保此次利率调整顺利实施,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防止盲目抬高贷款利率,抑制高利贷行

为。据此回答36~38题:

36、上述材料表明中国人民银行

①是银行的银行  ②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③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  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7、加息不久,我国房地产股股价下挫,房产价格的绝对水平呈下降趋势;中国央行加息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扬,受此影响欧洲现货黄金价格下跌。加息不久,我国房地产股股价纷纷下挫这说明股票价格

  A.由银行利率决定                              B.由预期股息决定

  C.与银行利率成反比                             D.与预期股息成正比

38、中国央行加息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扬。这表明

    ①人民币汇率下降  ②美元升值  ③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人民币升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

39、2005年7月8日,《经济日报》报道,中国银监会对国有商业银行两起重大票据诈骗案件进行了严肃的查处。这表明中国银监会

    A.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B.对银行金融业进行监管

    C.是“银行的银行”                    D.是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据此回答40—41题。

40、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基本上没有银行能够算出具体某项服务的成本是多少,也就是收费更多的是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而不是成本,对    于服务价格处于一种摸索状态。而外资银行则有很大的不同,外资银行不仅有成本意识,还通过收费来确定银行的服务定位,这些都是国内银行需要学习的。由此可见,我国的商业银行

    A.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B.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事业单位

    C.必须完全效仿外资银行                   D.经营管理不够科学、规范

41、近日,国务院决定对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这

①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②将会带来银行的私有化  ③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利润  ④能更好地管理货币流通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2、200 5年7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进出口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出口融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大户的支持,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从材料可以看出

  A.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经营外币买卖业务

  B.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能

  C.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业务

  D.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

43、目前,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后来的1.98%提高到2.25%。假如你这天存人银行人民币1万元,定期为1年,1年后可得储蓄利息(20%的利息税)较调整前

  A.少39.6元          B.多27元        C.多21.6元          D.多4 5元

44、2005年“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日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45、债券、商业保险、股票三者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个人投资方式  ②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③都可充当自由资金  ④都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46.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有何意义?

 

(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47.2005年4月17日,新华社播发的《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据报道,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逐步加大利率的浮动幅度,最终建立以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及形成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  目前,我国已开始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放宽人民币利率浮动区间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稳步推进刊率市场化的又一重要步骤。

  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你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的认识。

 

48.材料一:2OO4年,中国税收总额达2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收额超过50OO亿元。这是全国税务系统深入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方针.坚持依法纳税的结果。

  材料二  税不能随意“收”,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它要体现社会公平,要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法治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材料一、二各表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9.2006年,我国的金融市场将面向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但到2004年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1.38%,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5%左右,这些条件不仅与国际商业银行业标准相差甚远,而且达不到国内上市的要求。

2004年,国务院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两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5.12%和3.7%,资本充足率达到8.62‰和9.39%,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200 5年,国务院还将对另外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中央汇金公司为该行股改注入新的资本金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l240亿元),保留财政部原在工商银行的资本金1240亿元人民币,其余作为风险拔备,从而使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工行将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然后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公开上市。据报道,农业银行的股改方案,国务院也正在研究中。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有何意义?

 

(2)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50、近一段时间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煤电油运形势趋紧,粮价逐步攀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扬,通货膨胀的苗头开始显现。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动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将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不是从扩张转向紧缩,也不意味着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减弱,它的核心是松紧适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选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蕴涵着什么哲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淡谈你对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认识。

 

51/小王的爸爸、妈妈先后下岗了,单位一次性补给他们下岗费2.5万元。下岗后已在一家外资企业财务科工作的妈妈建议把这笔钱购买股票,开出租车的爸爸建议买国库券,身体不适的爷爷认为全家买人身保险,而正在上高中的小王则请求家里把这笔钱定期存在银行里,为将来自己上大学做好准备。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为小王家拟定一项投资计划,并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A。国民收人中的积累基金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材料中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因此应选 A项。B、C、D三项均属于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故不选。

2、【解析】选C。审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的“根本”二字。城市建设花费的资金,税收的增加,以及其他各项收费的增加,归根到底要靠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因此经济的发展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应选C项。扩大积累归根到底也要依靠经济的发展,D项不选。

3、【解析】选A。国家做好财政金融工作是调节经济的表现,故A项入选。B、C、D三项的认识均不如A项符合题意。

4.【解析】选A。题干是针对投资和消费而言的,它可以理解为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动力,而不能理解为B、C、D三项的内容,故只能选A项。

5.【解析】选B。本题为干肢因果关系的选择题。①的说法不能构成题干的原因,国家重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增长较快,而不是消费增长不足,故①应舍去。②③④的说法都是其形成的原因,故应选B项。

6.【解析】选C。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央为支持农村税费改革拿出资金用于转移支付,其目的在于弥补因税费改革而减少的农村财政收入,增加农业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应选C项。A、D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说法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客观经济规律。

7.【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税收的作用。税收具有强制性特点,因此A项错误。C项不止确.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被工业所取代,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农业税的取消与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无直接关系.D项不选。取消农业税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B项符合题意。

8.【解析】选B。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就称作国家预算,因此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①应选。而只有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的预算方案才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故③说法不确切,应排除。预算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体现,②④应选。故本题应选B项。

9.【解析】选A。中央预算内拨款为南水北凋工程筹集资金是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因此应选 A项。B、C、D三项与南水北调工程没有直接联系。

1O.【解析】选B。提升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应纳税额费用扣除标准.针对的是社会成员中的工薪阶层,从另外一个角度,增加了这部分人的收入。因此应选B项。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是就税法不变的情况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不同需要,税收的征收对象、范围、比例是可以变化的,A、C两项 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直接关系。

11.【解析】选C。国家加强对税收的监控和征管力度具有重要意义.①②③都是对这一定义的正确理解,均应人选。④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同步富裕.是错误的。故本题应选C项。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增值税的含义。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因此应选A项.C、D两项应排除。B项所述范围有误。

13.【解析】选B。促进企业加快改造、提档升级是对经济进行调节.故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

14.【解析】选D。大力增加财政收人,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与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具体要求无直接关系,因此③不选。故本题应选D项。

15.【解析】选A。国民收人分配向个人倾斜,一方面说明国家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贯彻执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因此①②应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③与题干无直接关系。积累与消费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必须使其保持恰当的比例.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做法是错误的.④不选。

16.【解析】选D。通过凋节个人收入分配,可以缩小收人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应选D项。A项中没收过高收入的做法是错误的。B项做法只能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C项解决的是地区发展差距拉大而不是个人收入差距拉大。因此A、B、C三项均不选。

17.【解析】选A。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说明它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均错误。中国人民银行不是企业法人.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也不是政策性银行,它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18.【解析】选B。题干讲的是现金管理这项职能。该职能应属于中国工商银行,所以选B项。

19.【解析】选B。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兑现我同入世承诺的需要,它有利于工商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①应选。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中国工商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商业银行企业法人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故③应选,④说法错误。②与工商银行改制无关。

20.【解析】选C。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公有资本控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此②③应选.①④错误。

21.【解析】选A。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从而造成信用缺失,因此①②正确。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包括失信惩罚机制在内的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失信的重要原因,故③正确。市场调节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是各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存在.但它本身并不是信用缺失的原因,④不选。

22.【解析】选C。社会信用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A项错误。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是在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参与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个的小行政区域内无法单独完成,B项不选。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故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

23.【解析】选B。居民储蓄、购买债券、购买股票或基金都是一种投资行为,但特点不同。储蓄存款安全性强,但利率低、收益小。购买股票、基金、债券风险大,但收益也大。居民储蓄比例升高这一事实,表明人们对风险大的债券、股票投资持保守态度。故①②④正确,应人选。③本身说法错误,故A、C、D三项不选。

24.【解析】选B。居民购买股票,其受益权是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的,公司经营状况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也决定着人们的补偿收入,其风险较大,这是居民投资股票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公司的股东可以变化,而资金额不会减少.故①不选。如果公司破产或倒闭,股东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多不超过手中持有的股票金额,这是一种有限责任,故④不选。

25.【解析】选C。普通投资者的精力和知识有限,而许多行业的投资要求有专业知识才能获利.“不要把鸡蛋放到过多的篮子里”就是提醒投资者,要选择自己熟知的行业投资.不要盲目的乱投资。

26、D  解析:建校资金属于积累中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资金属于消费中的公共消费,故选D。

27.B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审清题目的要求。国民收入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它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本题中A不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而是原有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C、D也不仅仅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也包含了原有价值的转移,所以,只有B是正确的。

28、A 

29、D

30、D

31、A  解析:这是一组思想政治学科内综合能力题。第3题,考查哲学知识,材料体现的哲学知识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故选①②③。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选出A。第4题,考查学生对“有增有减,有保有压"的正确理解,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第5题,考查稳健的财政政策特征中“增"与“保”体现的财政作用,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第6题,注意其规定性——还体现了,不难选出①②。③不符合题干规定性,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选出A。

32、A

33、D  解析:这是一组思想政治学科内综合能力题。第7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④不属于其基本特征,带有④的B、C、D不选。第8题,考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意义,①②③属于其经济意义,④属于政治意义。故选D。

34、A

 35、D  解析:这是一组思想政治学科内综合能力题。第9题,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是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故B、C、D不科学,因此选A。第1 O题,考查“对8 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意义,②④是其意义,①③均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选出D。

36、A 

37、C

38、A  解析:这是一组思想政治学科内综合能力题。第11题,考查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选出A。第1 2题,考查股票价格与银行利率关系,选C。D不符合题意。A、B不如C更准确反映题意。第1 3题,考查学生对汇率的理解,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

39、B  解析:该题考查中国银监会的职能,选B。A不选,银监会不是政策性银行,是银行金融业的监督机关。C、D说的是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40、D

41、A  解析:这是一组思想政治学科内综合能力题。第1 5题,材料强调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不科学,故选D。A、B、C均错误。第1 6题,该题考查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意义,①③是对其意义的正确认识,故选①③。②④错误。用排除法选出A。

42、B  解析:材料考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能,故选B。“经营外币买卖业务”属于中国银行的业务,故A不选。“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属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故C不选。进出口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故D不选。

43、C  解析:通过计算,即(10000 X 2.25%一10000 X 1.98%)一(10000 X 2.2 5%一10000 X 1.98%)×20%一21.6元,故1年后可得储蓄利息较调整前多21.6元,因此选C。

44、B  解析:小张购买的这种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也属于一种投资行为,故选B。A、C、D均不符题意。

45、A  解析:注意题干规定性——共同点,不难选出①②。③④不符合题干规定性。用排除法选出A。

二、非选择题

46、【解析】“诚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回答诫信建设的意义和途径也就需要从上述三个角度说明。

    答案:(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减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效益;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国家应重视和推动减信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生产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依法经营。消费者应加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47.【解析】该题以利率市场化政策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经济常识有关内容。要联系市场经济、竞争及经济效益等有关知识,全面刚答,回答时要紧扣“意义¨。

  答案:(1)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合理的金融机制和金融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杠杆。利率市场化政策,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J丑的金融机制。

  (2)这有利于在银行业内营造一种竞争关系.促使我国银行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以提高银行竞争力。利率放开后,银行和企业将更加精打细算,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

48.【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有关知识.考核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问考查依法治税与税收的关系、以及税收征管的¨度’’.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2)问要依据教材中税收的作用,结合材料中的依法治税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材料一表明,只有强化依法治税,才能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税收工作的开展。材料二表明,税收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要依法治税.要利国利民。

  (2)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人的基本形式。财政收入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而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作用。依法治税,叮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的保证.使国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9.【解析】本题以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以从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外金融企业加入后的挑战等角度分析股份制改革的意义。第(2)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注意结合材料提出建议。

  答案:(1)①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资产的控制力。②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和发

展,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国家金融安全。③有利于金融企业调整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有利于国内金融企业应对外资金融企业加人后的挑战。

  (2)①国有商业银行要抓住国家提供的机会,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②要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50、(1)①财政政策由积极到稳健的转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做出的重要决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②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和理由不存在了,这一政策就一定要谈出。③目前我国经济并非过热,积极财政政策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体现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坚持适度原则的要求。

    (2)①针对近一段时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②财政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作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利于遏制盲目投资造成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1、(1)将1万元用于定期储蓄,买1万元国库券,为爷爷或小王买人身保险5000元。

    (2)论证依据:小王家父母都下岗,再就业工作不是很稳定,购买股票有较大风险,因此不宜购买股票。国库券与股票相比,安全性最好,风险最小,收益也较储蓄高一些,故可考虑购买一部分;小王正在上高中,将来上大学需要资金,存一部分定期储蓄可满足以后上学的需要。爷爷上了年纪,从身体健康角度考虑,购买人身保险比较合适;小王购买人身保险可以阶段性地领取保险公司的红利,有利于小王的健康成长。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