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18届高考政治备考:移风易俗 树文明乡风
    
  双击自动滚屏  
18届高考政治备考:移风易俗 树文明乡风

发表日期:2018年4月5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5230 次

一、【背景材料】

201611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年来,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连续6年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一些地方农村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没跟上来,“有新房没新村”“见物不见人”等问题较为突出。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面貌的集中体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重补齐这方面的“短板”,坚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发展。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1)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发展的宏观调控。以基层政府部门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导机构,科学规划编制,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新概念区。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基层政府部门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搞好宏观调控。

2)市场经济发展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公平性、公开性、平等性、统一性、开放性等很多突出的特点。竞争性会激励农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进取精神,增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意识。

3)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离不开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政治生活》角度

1)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农村中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各级党委务必十分重视,务必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力求使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2)政府要行使好组织文化建设等职能。以村级活动场所作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积极支持引导,逐步建设全民共享文化实惠的伟大工程。实现这一点,需要政府、社会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面向村民群众开放,充分发挥其组织文化建设等职能。

3)政府的宗旨和原则。要坚持政府主导,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拉到村级活动场所,使村民能够及时、便捷享受文化实惠,满足人民基本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农村民主进程,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素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步骤,要引导农民树立主体观念,增强民主意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离开这个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文化创新。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强调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的新载体提供重要依据。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很多传统村落至今还保留着传承数百年的村规民约,这些村落不仅环境宜人,群众文明素质也很高。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递了孝道传家、勤俭节约、以和为贵、诚信赢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4)保护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惠民是美丽乡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要统筹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建设,加大农村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把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思想文化潮流,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广大农村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开展创建活动和思想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上。

3、《生活与哲学》角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基本要求。群众需要教育,但这个教育必须同群众的觉悟程度相适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合乡村和农民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教育活动。

2)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树立整体和全局的观念。不仅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更要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出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必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

5)重视量的积累。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也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绝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在农村工作中,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要积极行动起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才能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7)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照搬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要根据我国农村发展实际,有的放矢。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也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推动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9)坚持全面的观点。一个时期以来,农村中一些领导干部过多地抓增长而忽视发展,抓经济而忽视文化,其实这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作风,是缺乏战略思维的短视行为。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10)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因此,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1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讲是群众工作,必须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三、【针对训练】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顺应农民期盼、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于亿万农民实现全面小康,享受美的环境、养成良好美德、过上美好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回答12题。

1.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①需要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重在行动 

③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决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④是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利于:

①繁荣农村文化产业,消除乡村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传递正能量

③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群众生活的一切困难

④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奏响主旋律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近年来,数亿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这启示我们:

①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②引导农民群众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

③贯彻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④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深化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相联系。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③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近年来,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我国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神州大地。这说明在我国:

①公民的一切权利都能得到满足          ②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发展文化事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思想观念越来越多样化,但不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动摇。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我国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④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当前,我国农村婚礼讲究大操大办、追求风光排场,既是受传统风俗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带有要面子、好攀比的心理诉求。但是,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这种婚礼风俗所面临的社会质疑和非议也越来越大。这启示我们:

A.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腐朽和落后的文化

B.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管理

C.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日益突出

D.我国公民要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8.文明风尚的养成在于营造良好环境,好的环境可以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营造好的环境,就能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今,“乡风文明”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看点,也是基层着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动作。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9.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0.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农村居民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姓氏家族,继而形成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家风家训。抓住家风建设的“牛鼻子”,就能优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每个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农村的文明水准就提升了。据此回答1112题。

11.农村居民在历史的沿革中形成姓氏家族。这说明:

①文化来源于实践 ②文化反映社会 ③文化由文人创造 ④文化引领生活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2.抓住家风建设的“牛鼻子”,就能优化乡风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这说明:

A.同一事物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C.要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普遍性

D.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3.乡镇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剧,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作为乡镇企业应当: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 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14.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公平性、公开性、平等性、统一性、开放性等很多突出的特点。竞争性会激励农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进取精神,增强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意识。这启示我们:

A.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市场规律决定人们的进取精神

C.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没有市场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创新意识

15.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是因为: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②“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是党的执政理念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6.要坚持政府主导,将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拉到村级活动场所,使全民能够及时、便捷享受文化实惠,满足人民基本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体现了:

A.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本质                              B.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

C.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D.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7.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仅抓好农村中的文化事业,也要抓好农村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是壮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的必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开展创建活动和思想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上。这段话表明: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19.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和约束。因此,要多研究、反复思考,不断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把成功经验和有效办法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和推动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因此,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经验告诉我们,依靠民力,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法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讲是群众工作,必须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材料二  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离开这个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强调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的新载体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很多传统村落至今还保留着传承数百年的村规民约,这些村落不仅环境宜人,群众文明素质也很高。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递了孝道传家、勤俭节约、以和为贵、诚信赢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分)

2)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2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作为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法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对不少人而言,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2016 年开展的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寻找最美家庭,发现身边感人的家庭故事,传播了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使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蝴蝶效应。

      1)“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分)

     2)运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10分)

     3)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发了人们对好家风标准的广泛讨论。请你拟定两条评判好家风的标准。(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12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同时,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对“中国梦”与“家庭梦”关系的认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良好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12分)

(3)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请你为推动幸福家庭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4分)

23.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表彰、全国文明家庭和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活动……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文化自信。“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材料二 孔明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近年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新节俭主义”倡导的是理性消费。这个理性,就是根据自己的岗位、收入、情趣、预期等所交织成的“度”。“度”虽然可以打破,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大凡有志者,都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生活之“度”、消费之“度”。有“度”则安,无“度”则乱;有“度”则成,无“度”则败。“度”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先进文化的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说明“新节俭主义”倡导理性消费的合理性。(14分)

2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是无言的教育,良好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是累寸土之功,积细流之举的过程;是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过程;是用社会主义精神进行改造和熔铸,使之升华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新道德,并凝聚激发为强大的正能量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良好家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10)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涵养良好家风。(12)

    (3)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请你为你的家庭设计两条新家风。(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体现时代性,具有民族性,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字。)(4分)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B  6.B  7.B  8.A  9.D  10.B  11.C  12.D  13.B  14.C  15.A  16.D  17.B  18.A  19.D  

20.1)①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顺应民意,关注民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实实在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2)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为经济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离开这个经济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文化产品、建设文化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充实和丰富的新载体提供重要依据。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村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递了孝道传家、勤俭节约、以和为贵、诚信赢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

21.1)示例一。认同。(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分)不同的家风,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优良的家风,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家风,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4分)当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3分)

示例二。不认同。(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分)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国家文化建设、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3分)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4分)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根基,(2分)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塑造典型人物,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增强优良家风在全社会的感召力;(2分)可以推进传统家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具体载体。(2分)

3(4) 答案示例——

标准一:既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反映时代要求。(2分)

标准二:坚持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2分)

22.1)①“中国梦”与“家庭梦”体现了整体和部分(1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分)的关系。②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会影响部分。(2分)只有立足整体,(1分)实现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1分)③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2 分)因此,应重视部分的作用。(1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梦”的实现,将推动“中国梦”的实现。(1分)

2)①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分)通过言传身教,对个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的健康成长。(1分)③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1分)(若考生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作答,属于审题偏差,不给分。)

3)示例:①争创幸福家庭,共建和谐社会。(2分)②尊老爱幼,幸福美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超出字数限制的每)

23.1)①引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认同感。②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创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模范人物的文化氛围,发挥道德榜样的模范作用。(12分)

(2)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③“新节俭主义”倡导根据自己的岗位、收入、情趣、预期等所交织成的“度”进行理性消费,坚持了适度消费原则。④“新节俭主义”认为应准确把握自己的生活之“度”、消费之“度”,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保持并稳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14分)

(3)示例:①标语:知行统一,行胜于言。依据:坚持实践的观点。②标语:文明养成,从小做起。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4分)

24.(1)①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②良好的家风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个人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5分)

     (2)要重视量的积累,家风的涵养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4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涵养良好家风要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4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让传统家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4分)

     (3)①读书以博识,戒奢勤持家。②邻里相亲和为贵,上敬下睦孝当先。(其他答案,符合要求,酌情给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