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早知道】2017年秋高中政治教材变化解读
    
  双击自动滚屏  
【早知道】2017年秋高中政治教材变化解读

发表日期:2020年1月17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9692 次

经济生活

变化1P7“货币的发行量改为货币的供应量,说法的改变对设题影响较大。

原版教材:

1.货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发行量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2.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最新版教材:

1.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2.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变化2P18-19 这两页的内容变化调整的比较多。首先删掉了关于钱货两清的消费的内容,其次把按照消费目的的分类放到了前面,而把按照消费方式的分类放在了后面。

变化3P38 删掉了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的表格,新添了相关链接的内容。

相关链接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变化4 P41“名词点击的内容由企业联合改为企业兼并

原版教材:

企业联合

企业联合,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通常叫作强强联合

新版教材:

企业兼并

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变化5P81 表述的变化。

原版教材: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物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要阻止一个人免费享用该物品的代价非常大。

新版教材: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难以完全解决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的生产和流通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消费者可以共同消费或享用的物品。一旦把这种公共物品提供给消费者,便难以防止其他人消费或享用。

变化6P88  新增相关链接的内容。

新版教材:

相关链接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变化7P89版教材:

原版教材: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新版教材: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变化8P90 “名词点击换成了相关链接

原版教材:

名词点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现阶段,我国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新版教材:

相关链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好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变化9P97 紧跟时代热点,增加一带一路的内容。

新版教材:

名词点击

一带一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013年秋天,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2017514日,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政治生活

目录P2:

第六课的课名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六课第3框题名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P18:将第三段中“选举权”改为“选举权利

P29:将第二段中“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改为“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

P45:将背景材料和设问改为,与钟鼓楼有关的

P92:图4换料新图

P100:最下面关于欧洲的注释中,删除“28国组成

P101:最下面的材料一,删除“2013年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8

 

文化生活

P14:探究活动题中图片缩小

P20:探究活动题第1题中图片文字进行修改,删除图片下面的“《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图片二图头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字样。

P45:对图片的文字作聊处理,删除图片中SISA字样。

P69:删除本页三幅图片

P107:对图片中的文字作了处理,删除图片中有广告的字样

 

生活与哲学

P3:第二行最后一句删除

P33:探究活动第1题材料第二段:“一个又一个”改为“先后”。“到目前为止……112个元素”改为“到目前为止,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已经有118种元素”。并删除最后一句。

P56:探究活动第1题材料中第一句“据有关”改成“有关

P76:第二段第二行中“条件说来”改成“条件来说

P77:相关链接中《大学》改成《礼记·大学

P89:第一段最后一句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P91:图片说明文字最后增加“讲话”两字

P102:探究活动第3题材料中“生活得”改成“过得

 

解读:

货币的流通量、发行量与供应量

 

一、货币流通量

1、定义:货币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这是一个时点指标,实际工作中往往计算报告期末的货币流通总量

2、计算:该指标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综合信贷计划执行表流通中的货币项目获得。计算公式为: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该式中,现金投入与回笼分别指银行将现金从业务库投放到市场上和现金从市场回到银行业务库的数量。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3、分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涵盖范围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差别,把货币供应量家族划分成三类:

MO (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M1(旧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M2 (旧称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3(广义货币)M2加上私有机构和公司的大额定期存款。

M4M3加上各种有价证劵,包括本票债券等。

4、分类特征

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稍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3货币供应指标,是一个衡量货币供应的主要指标,它包括钞票,硬币活期存款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在长期中,所有M3货币都是可以无损变现或用于抵押的(如果不考虑央行信用)。但M4在长期中能否无损变现或用于抵押则要考虑企业信用问题。

欧洲央行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来衡量通胀的压力。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央行对M3每年设一个增长目标范围,高于范围的M3增长引起通胀担忧。由于美元信贷的过于泛滥,美联储在20063月宣布停止M3的报告。

5、决定因素

一是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的总和;二是货币流通速度,即同一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

这个公式表明了货币需求量变动的基本规律。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至于纸币的流通规律仍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做基础的。

6、增长关系

一般而言,一定时期的经济体如果商品结构、价格和总量没有大的变化,那么所需的货币流通量也不需要太大的变化。但如果经济处于增长之中,货币流通量不足会引起通货紧缩,阻碍经济增长。适当增加货币流通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流通量的少量增加会令经济体中的个人和企业(尤其是最先接触到增量货币的这部分)产生财富幻想,刺激消费,需求扩大,进而刺激生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统货币理论假定市场总是出清的,价格变化的信息可以瞬间传给整个市场,但现实中不然,价格信息传递有成本和时滞,所以需要的货币流通量比理论量更多。但如果货币流通量过多,则会导致经济运行失控,物价飞涨。

7、特别说明

上述介绍是基于纸币流通理论的,现代的货币理论基本都是关于纸币的。金属货币时代,货币流通量同样决定于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但因为金属货币本身是商品,而不是纸币那种国家信用的符号,因此向流通中注入过多的金属货币会使得一部分金属货币退出流通被人们贮藏起来,另一部分则会被作为原材料应用。所以金属货币流通量同纸币流通量不同,并不是货币发行方能决定的,要服从现实经济的规律,基本上市场实际需要多少就会在流通中出现多少。

二、货币发行量

(一)货币发行量

1、定义

货币发行量是指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总数,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与非流通货币。其中,流通货币也即现金发行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行的现金数量。

2、决定货币发行量的因素

生产力(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着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如果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超量发行货币,而生产力没有相应增加,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相应增加,这样的话因供求关系,要用更多的钱买货物,这样货币在国际上看来就是贬值。

货币只是政府控制国家的经济的一种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实国库,一种方法是正常的税收等等,另一种方法是印刷钱。第二种方法因为生产力没有相应发展(商品数量没相应增长),老百姓手上的钱就不值钱的,意思就是第二种方法会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穷了,之后老百姓买不起东西,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产量的增加)。

所以政府都是力保发行的货币的升贬值的稳定。

要使整体上国富,就要保证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后生产的商品多了,很少的钱就会买更多的商品,货币就会升值。然后政府为了保证进出口的平衡,就会印刷些钱流通市场,使货币升值不要太快。

(二)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的差额。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将货币从发行基金保管库调拨给银行业务库,并通过它向流通界投放货币的活动。

1、含义

货币发行有两重涵义:一是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货币从央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

2、性质分类

货币发行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经济发行财政发行。经济发行是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是符合货币流通规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又能保持币值稳定。财政发行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见财政收支)而发行的货币。这种发行超过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

3、我国情况

在中国,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币最高发行限额。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发行限额,具体办理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并集中管理发行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设有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保管发行基金。发行基金是尚未发行的人民币,它不是流通中的货币。各专业银行则设有业务库,是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而建立的。它核定现金库存限额。现金超过库存限额的部分,应交存发行库。当业务库存现金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就得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调入现金。将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就是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掌握本国货币发行权,又称为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的具体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每年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货币发行和回笼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具体组织实施。包括负责票币设计、印制和储备。(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发行基金是中央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它是货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管,发行基金的动用权属于总库。(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来实现的。各商业银行将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后,再从业务库通过现金出纳支付给各单位和个人,人民币钞票就进入市场。这称为现金投放。同时,各商业银行每日都要从市场回收一定的现金,当业务库的库存货币超过规定的限额时,超出部分要送交发行库保管。这称为现金归行。货币从发行库到业务库的过程叫出库,即货币发行;货币从业务库回到发行库的过程叫入库,即货币回笼。

三、货币供应量

1、定义: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1]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影响介绍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2] 

3、层次划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另一方面,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4、调控机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机制,也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它是指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其他宏观金融变数而掌握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然后再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达到其政策目标和各种重任的完整体系。

无论哪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社会制度和何种经济管理体制,尽管各国中央银行调控力度和广度有异,但就其调控体系的一般模式而言,有其明显的共性,可用图示。

但必须指出,就这个一般模式而言,还不能区分不同类型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特点,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不一定采用相同模式。从大类上划分,可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1)直接型

当一个国家对宏观经济采取直接管理体制时,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就只能是运用指标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调控形式,通过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来直接控制现金流通量和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以此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在1979 年以前均采用过计划指标控制这种模式。

2)间接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大多采用这种模式。依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经济运行主要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已是历史的必然。

间接型调控的特点是:它所依存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相当规模和发育健全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在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直接控制的可能性;比较好地尊重微观金融主体的自主权;较好地起到抑制经济波动的缓冲作用。

3)过渡型

过渡型调控模式一般指由直接型向间接型过渡的模式。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有些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但因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市场不发达,加上财政、外汇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等,还有必要对经济采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

5、组成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是一个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为说明问题,它的组成可用以下三个层次剖析:

1)调控主体

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

依据各主体的不同功能,我们不妨把中央银行称之为发动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供应给商业银行基础货币(也称始初货币)的多少,决定整个调控机制运转的规模。这里,它是以最后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商业银行称之为放大主体,因为中央银行将基础货币贷入商业银行后,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倍数放大效应,会创造出多倍于始初货币的存款货币,以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这里,它是以直接贷款者的身份出现的。把非银行经济部门称之为目标主体,因为由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始初货币随即在商业银行系统内产生倍数放大效应的整个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向非银行经济部门供应适量的货币,当然不能否认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行为对整个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运转的影响作用。

2)基本因素。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

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责,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若干金融变量

具体指:法定存款准备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比率等,这些因素共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

法定存款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按规定缴存中央银行的那部分存款同所吸收存款之比;(2)超额准备比率是指商业银行保有的不运用于其资产业务的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现金比率是指非银行经济部门所持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诸金融变量中,受制于中央银行行为钠是(1);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2);受制于非银行经济部门行为的是(3)和(4)。

必须说明,以上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组成,只是从静态角度加以考虑,如果将时间变量和利润因素引入,其实际运转过程就更为复杂。

6、扩大途径

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扩大货币供给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

增加基础货币

主要有三项:

1)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

2)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

3)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

提高货币乘数

主要有四项:

1)通过降低甚至取消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迫使金融机构更积极放款,加速降低备付金率水平,从而提高货币乘数。

2)改变认购资金冻结数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认购对基础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管理的不利影响。

3)改进金融系统的服务,增加有益于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从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中介功能,这样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减少货币沉淀;也有助于降低现金漏损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

4)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续下猛药,调低法定准备金率,从而有效提高货币乘数。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