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20届高考政治备考:务必了解的几个热点
    
  双击自动滚屏  
20届高考政治备考:务必了解的几个热点

发表日期:2020年3月20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3131 次

一、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习总观点:

1.五四运动及五四精神:100 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的意义: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 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 多年 斗争史、中国共产党 90 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4.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深入研 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 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5.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当 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当代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 地统一起来。

6.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 忆。

相关练习:

2019 年是五四运动”100 周年。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感觉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2.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文化多元并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学生探求人生道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也助力着今天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梦的实现。材料说明:

①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去追求理想的个人生活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五四精神能指引中国青年学生实现人生的梦想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五四精神的弘扬对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五四运动是爱国人士有目的、有意识的爱国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收集、整理、保护,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留下历史记忆。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运动的重要见证

②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五四精神的基本载体

④五四运动史料和文物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 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把研究五 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下列对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五四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④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某班同学在策划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板报展时,计划展示内容为五四运动——救 亡图存,保家卫国”“五四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精神延续——奋斗拼搏,担 当新时代使命三大版块。你认为该板报展最为贴切的主题是:

A.筑牢理想信念,发扬爱国精神                 B.革除传统文化,继承奋斗精神

C.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创造精神                 D.认同外来文化,传播时代精神

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引导广大青年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 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激励广大青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的原因。(10 分)  

8.191954日,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 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 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 大精神,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 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10 分) 

9.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1919 5 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2019 年,我们将迎来五四爱国主义运动 100 周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又一次在心中激荡。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 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1)运用文化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关知识,说明纪念五四运动的必要性。(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年如何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材料一  19195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革命运动。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证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10分) 

3)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请你为此提出三条活动建议。(6分) 

11.2019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最是无憾致青春,新时代青年应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历史征程上继承、弘扬、践行五四精神,来“致青春”。

五四精神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青年,该拿什么致青春?“致青春”,从思想着手。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致青春”,从担当起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需要更多有担当的青年扛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青年应该时刻把使命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向时代交出自己的青春答案。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分﹚

2)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提出两条建议。﹙不能照搬材料﹚﹙4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开启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掀开了近代中国崭新的历史进程。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革命先驱李大钊践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参与并领导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建立和革命斗争,并为革命英勇就义;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年轻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中国,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玉滚21岁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用无私的爱浇灌山村的教育之花……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学生要在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让人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优秀青年的奋斗历程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启示。(10分)

2)为什么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加以说明。(10分)

    3)学校拟举办“青年学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请围绕该主题策划三项活动,并概括其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B  6.A

7.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加强对五四运 动和五四精神研究能激励广大青年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不懈奋斗。(3分)

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分)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 神研究,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能够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 军和突击队作用,照亮人们的心灵,激发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2分)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分)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研究,传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能增强广大有志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8.五四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2分)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担当时代大任。(2分)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 自信。(2分)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2分)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2分)

9.1纪念五四运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2当代青年要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为国奋斗的崇高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2分)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为担当民族复兴提高本领。(2分)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奉献意识。(2分)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2分)

10.26分)(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分)五四时期,人民群众掀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3分)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形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3分)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5分)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爱国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要求,并随着中国革命运动不断深入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5分)

3)示例: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入团仪式、18岁成人礼、祭奠革命英烈等教育活动;开展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少先队员等推选活动,宣传青少年身边典型。等等。(每条2分)

11.1﹚①挖掘五四精神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与创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4分﹚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3分﹚③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3分﹚

2)要有学习精神,将学习作为一种工作生活方式;要有进取精神,在进取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自强中创造美好未来;要有拼搏精神,在不懈奋斗中成就梦想;要有创新精神,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有参与精神,积极参与国家管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

12.26分)(1)(10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或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或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就有重要影响);(1分)当代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或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分)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2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或要脚踏实地,重在实践,不尚空谈);(1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或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和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2分)

2)(10分)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4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有利于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答出青少年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得2分,如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花朵,“少年强则国强”等;切题分析得1分);(3分)青少年时期是人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对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就把握了这一阶段人才成长的特殊性,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答出“拔节孕穗期”对个人成长的特殊意义得2分,如青少年时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为幸福人生奠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等;切题分析1分)。(3分)

    3)(6分)答案示例:举办“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主题演讲会,为青年学生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提供精神食粮;(2分)前往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和学习,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2分)聆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彰显榜样力量。(2分)

评分说明:按活动内容和活动意义分层给分,学生策划出符合主题的活动给1分,能正确概括出活动意义再给1分。完整答出一项活动2分,三项6分。

  

二、巴黎圣母院遭意外火灾

1.遍布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杰作风格各异、多姿多彩。如中国的故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这表明: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只有个性没有共性

C.建筑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D.各国文化难以相互借鉴

2.与巴黎圣母院遭意外火灾被损毁不同,我国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则是毁于战火,往日绝世风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近年来希望重建圆明园的呼声不绝于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承接了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利用精准数字化复原景区达全园总量的60%。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还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数字圆明园项目说明:

①数字化技术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

②采用数字化复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的精神生活具有持久的影响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为全面承袭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对于巴黎圣母院意外火灾,有人幸灾乐祸,有人痛心疾首。这:

①折射出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      ②是由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③表明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④受主体的立场观点思维方法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我们将重建巴黎圣母院”,这是因为巴黎圣母院:

①是法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对于研究法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是凝固的艺术,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是展现法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法国人民历史文化长期积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演奏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华丽乐章。中国故宫、美国白宫、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莫斯科红场,阿拉伯社会的清真寺等,分别展示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风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出了形形色色、具在鲜明标志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文明,让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C

6.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三、养老和健康产业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201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全面爆发。

     大健康产业是指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横跨一、二、三产业,如第一产业中的有机农业、中草药种植;第二产业中的健康食品、医药及健康装备器材制造;第三产业中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健康金融服务等。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正成为各方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2012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为41742.1亿元,2016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上升到72590.7亿元,2030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或将达18万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意义。(10分)

2.(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助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我国目前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福利院一床难求,“空巢老人”不断增多,部分地区采用“时间银行”这种互助模式在养老服务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时间银行”多由政府搭建平台,作为“储户”的个人以单位时间为交易货币,以服务换取时间,并以时间币兑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平台中的个人,可以通过提供专长服务来兑换婚礼筹备、宠物照顾、化妆美甲、家政等众多服务;低龄健康老人可以通过为非健康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换取未来其他低龄健康老人对服务者的生活照料服务时间。企业和社会组织免费向社会提供资源,也可通过平台展示形象、寻求商业合作。“时间银行”在重视困难群体的同时,也鼓励有能力的弱势群体成为服务的提供方,增强其社会归属感。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指出养老服务能够在“时间银行'里进行交换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4)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 49亿人,占总人口17, 9%。随着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对慢病管理、照料服务、长期看护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我国养老服务领域又面临一些问题:一些老年人生活比较困难,需要加大救助保障力度,尤其是对一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照料不够;大部分医疗机构对老年患者仅提供门诊和病重时的短期住院;一些养老院设施落后、服务类型单一、服务质量不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遏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不够,养老服务行业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大型连锁养老机构和全国性品牌。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推动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12分)

4.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国家“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十一三五期间。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要达到3540张。

     材料二 20192月,民政部宣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逐步实现中请1L记养老机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同时,将遵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进行考核。

     2019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4)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对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有何意义。(10)

参考答案:

1.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②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我国经济结构。③扩大生态和健康等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创造新的消费动力(或“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④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或“创新经济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⑤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内需驱动(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依据: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共享发展;②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意义: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更好地满足社会养老需求;②提高养老服务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养老服务质量;③拓展养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引入市场方式,减轻财政负担,让养老保障更公平更持续。

3.(12)加强宏观调控,放宽市场准人,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人养老服务业;(生分)推进社会建设,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医养结合;(生分)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生分)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弄清楚主体是政府,然后根据材料信息,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清楚,重心在于解决材料里边所说的问题。

【评分建议】①答出“加强宏观调控”得1分,答出“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均可得2分。②答出“推进社会建设”“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均可得2分,答出“推动医养结合”得1分。③答出“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得2分,答出“制度标准”“设施”“人才”均可得1分。

4.(14)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多、占比高,养老服务需求大;(1)同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床位数量持续增长,(1)但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2)

     放宽养老服务业准人门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人养老服务行业.增加服务供给数量。(4)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规范经营.提高服务供给质量。(3)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丰富服务供给内容,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3)

   

四、粤港澳大湾区

一、时政背景

1.地理位置。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九个地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地位和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重要文件。20192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4.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场体系,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依托粤港澳良好合作基础,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5.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

6.各自优势及目标。强化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和创新及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推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7.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各类要素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8.合作重点领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9重大意义

1)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2)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4)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二、相关练习

1.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①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物、资金和信息的便捷流通

②需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③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④是市场的“无形手”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形手”的首次联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其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将:

①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资本体制一体化    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结构的优化

③奠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的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世界上有三大知名“湾区经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意义在于:

①提高开放水平,提高外资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

②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③统一城市市场,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④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聚、联动与扩散的效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港珠澳大桥首次实现了香港与珠海、澳门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推动三地优势互补,助力大湾区融合共赢  ②降低互通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同步发展

③从整体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层次    ④丰富了“一国两制”在实践上的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个湾区有三个可比肩世界级湾区的突出优势:在金融方面,可媲美纽约湾区;科技创新方面,可与旧金山湾区竞争;制造业的潜力,也不输东京湾区,总之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下列对于港珠澳大桥建设意义描绘正确的是:

①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发挥综合性的区域辐射作用

②将以大桥建设来沟通人心,增强港人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③将彻底扫除三地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④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的便捷流通,为城际联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5 18 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深入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利于:

①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全球创新的制高点

②打破区域、产业、企业之间的壁垒,构建产业新生态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粤港澳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证。从经济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是:

①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与动力支撑点

②实践“一国两制”和凝聚港澳向心力的重要措施

③推动珠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

④实现粤港澳地区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的重要载体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8.2019218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过去两年中,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围绕大湾区建设考察调研、建言献策。这表明:

A.人民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B.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C.民主党派是致力于民族复兴的政治联盟  D.多党合作制度坚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20181024日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人员、物资流动的大动脉,是迄今为止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也是一次一次将国外同行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将一些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桥梁。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及通车:

①表明了科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了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见证了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港珠澳大桥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设计施工团队取得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题中之义。“凝聚着全体建设者智慧和心血,融入了全体建设者精神和灵魂的港珠澳大桥将屹立于珠江口伶仃洋上,见证粤港澳三地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祖国的强盛。”这表明:

①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为粤港澳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②科技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是具有________的人民。

A.团结精神             B.创造精神         C.奋斗精神           D.梦想精神

12.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9年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全长55公里的世界级跨海通道。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方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仅专利就达400多项,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更是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这说明了:

①科技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香港、澳门多元文化共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要利用香港、澳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澳门故事。港澳多元文化共存:

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②能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③可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④能推进人类文明演进的研究,繁荣世界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201810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联系观角度看,修建港珠澳大桥的依据在于:

①港珠澳大桥联系的粤港澳大湾经济区,主导全国经济发展大局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新的增长热点

③修桥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各方优化组合,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④修桥有利于搞好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使全国经济得到更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10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其开通有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相对均衡的多极网络格局,从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这表明:

①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坚持用综合思维的方式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对于珠海、珠三角西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港珠澳大桥开通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促成了事物的发展    ②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创造了400多项发明专利和7项世界记录,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港珠澳之间的联系

B.大桥建设坚持了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

C.大桥建设的一般经验寓于港珠澳大桥建设之中

D.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大桥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20.回顾一年来的建设成果,有理由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中央关怀、支持下,立足整体优势、加强三地联动,进一步高质量高效率向前推进。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大湾区和城市群,必将成为活生活的现实图景。据此可知:

①探索大湾区发展新路径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促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力

②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大湾区的变化和发展

③三地联动新格局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大湾区建设要重视关键节点,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其开通可有效促进湾区内部人、物、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表明:

①港珠澳大桥是实践的产物,有“人化”的特点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港珠澳大桥于20181024日正式通车,集各种高科技要素于一身的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新的具体联系的形成 ②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客观性

③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港珠澳大桥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体现了:

①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③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香港、澳门的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发达,广州、深圳在商贸物流、新兴产业方面实力雄厚,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粤港澳拥有多家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拥有健全的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国际航线要冲,具有侨乡、英语和葡语三大文化资源,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企业可以联手走出去,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开通,粤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材料二:推进粤港澳的深度融合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粤港澳虽然都是市场经济,但“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体系不同;市场互联互通的水平、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坚持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应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提出坚持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2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灣区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一: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形势下,粵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植根时代沃土,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把岭南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并展示出来,使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同时,要把岭南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优势得天独厚,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特色,强化大湾区文化软实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引擎。首先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对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修复、完善,还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和传承。其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发挥大湾区文化魅力,培育大湾区文化精神。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文化优势,就需要重视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治理,通过多样的网络工具载体,及时发现网络文化流行趋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入网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之中,进而增强三地文化的社会基础,扩大文化的普及人群。

1)唯有立足现实,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强化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应如何加彊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3)请就在新形势下为保护大湾区文化遗产提出三条建议。

26.201810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运营后,粤港澳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大大畅通,促进三地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还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走廊,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将更加快速、便捷。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 4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港珠澳大桥的奇迹的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此庞大的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背后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全体建设者的默默付出,14年、几千个日夜…可以说,全体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汗水,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工兼总工办主任高纪兵,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优秀青年代表在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就曾提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是罕见的,整个大桥的建设一路充满了坎坷”。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正是这些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

1)运用经济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港珠澳大桥成功运营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粤港澳三地能够成功共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8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等政策措施。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厢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应如何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被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192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卬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要发展特色城镇。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建设智慧小镇,开展智能技术应用试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降低行政成本和提升行政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特大镇功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应怎样发展特色城镇。 

29.(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抓住粵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増强核心引擎功能。”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大湾区城市群里,深圳是科技创新高地,经济总量最大,2018年深圳市本地生产总值超过广州、香港,位居粵港澳大湾区11城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増加值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速较快。深圳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处于粵港澳大湾区资源汇聚的核心地段,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规则衔接、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其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

     深圳市市长在2019年深圳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是开拓高质量发展的大机遇,必须贯彻到全市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着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如何增强核心引擎功能?(14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B  6.A 7.A 8.C  9.B 10.D  11.B  12.C 13.C 14.C 15.D 16.C 17.A 18.C  19.C  20.A 21.A 22.D  23.B

24.1)①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各地经济优势,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②发挥人才、科研优势,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③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④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实现区域的共享发展。⑤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2)①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湾区内各地政府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一国两制”、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实现大湾区不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的顺利对接,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③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25.1)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提升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要立足现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是岭南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成果。提升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要保护和继承好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增强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加大大湾区文化软实力,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3)①对符合条件的文化遗产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②加强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③运用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转化,创新文化遗产的保存形式。 

26.1)①有利于降低粤港澳地区互通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②有利于促进物流、旅游、金融等产业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③科技创新、旅游观光可以拉动消费,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④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2)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粤港澳三地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前所未有的迸发出来,推动我国走在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前列。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粤港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在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粤港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⑤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伟大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27.①加强党的领导,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政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④切实履行社会职能,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让让湾区内群众办事便利化。⑤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在湾区内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为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8.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城镇工作的领导。②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色城镇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③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建设职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先进科技,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色城镇必须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29.①贯彻开放发展理念,(2 分)作为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强内外联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融合发展新优势。(1 分)②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4 分)③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汇聚的优势促进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 分)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融合“一国两制”优势的体制机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3 分)

(评分细则:①中答到“开放理念”2 分,合理论进行材料分析 1 分;②包含四层意思,答到一层给 2 分,两层或以上给 4 分,回答“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替代做优做强给分;③包含三层意思,到一层给 2 分,两层或以上给 4 分。若回答“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优化资源配置”可替代“促进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若回答“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可替代“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答到“改革”2 分,料分析正确 1 分。)

 

五、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培育核心价值观

1.(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185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指出,要建立健全烈士陵因、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

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什么意义。(10分) 

2.(国家隆重表彰改革先锋人物的重大意义)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12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改革先锋”受到隆重表彰。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尽管身处的历史节点不同,但都在改革40年的进程中用各自的卓越表现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助力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以国家之名向改革先锋致敬,既是对他们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敢为人先的先锋精神的高度礼赞,也是通过传递榜样力量,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汇聚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强国梦接续奋斗。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是国家隆重表彰改革先锋人物的重大意义。(12分) 

3.(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201838,习近平与参加两会的代表们讨论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有代表谈到自己对“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的理解时指出,必须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习近平对此回应说,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材料二 习近平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说,“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联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的认识。 

4.(《平语近人》节目是如何引领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就圈粉无数,热议无休。

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段子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既能教育干部,又能加强思想修养,是近年来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高档次的好节目。

节目第一集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用典,阐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思考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严肃的理论思想妥帖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让大家感受到总书记执政智慧与人文情怀。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节目是如何引领文化自信的。(10分) 

5.(如何融情于理,让党的理论思想入脑入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最近,《百家讲坛》推出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一场思想文化盛宴引发人们广泛热议。

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读,展现了习总书记将时代背景与名言典故巧妙结合的治国智慧。节目中相关专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之所以能走进人民内心深处,就在于他讲的是“关心话”“心里话”“中国话”,融情于理,使党的理论思想入脑入心。

节目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那么怎样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融情于理,让党的理论思想入脑入心。(10分)

参考答案:

1.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或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英雄精神,国家对其予以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4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保持其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发挥英雄精神的感召力,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3分)

2.①发挥改革先锋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人民爱岗敬业,为国奉献。(3分)②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凝魂聚气。(3分)③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新时代新人。(3分)④坚定“四个自信”,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3分)

3.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有助于凝聚奋斗的力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4.①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4分)②该节目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段子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结合在一起,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与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彰显了文化自信。(3分)③该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朴素的大众语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既教育干部,又能加强思想修养,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3分)

5.①创新理论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让党的理论思想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3分)②贴近生活实际,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思想理论深入人心。(3分)③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思想理论更好的体现反映人民需求从而深入人心。(2分)④依托现代传媒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营造理论思想入脑入心的良好氛围。(2分) 

六、推动人类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一、【背景材料】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二、【知识链接】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承认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3.面向世界,博彩众长。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6.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  

     三、【相关练习】

1.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

A.将现实世界作为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正确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D.没有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实质是相对主义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句话所体现的文化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互鉴是各个民族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是多彩的、文化是平等的、文化是包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丝绸之路的开辟,大批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在与其它文明交流中获得丰富的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要重视发挥实践的作用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

③文化在批判中继承,要承认发展的曲折性

④文化因互鉴而丰富,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下列选项中,与“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C.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要坚持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7.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孟子·藤文公上》中的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下列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8.“文明是多样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由此可见,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

①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          ②要求同存异,反对“封闭主义”

③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防止文明冲突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处理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10.20143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习近平演讲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有: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文化冲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1.“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3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下列最能符合上诉主张的一组关键词是:

A.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促进文明进步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继承传统文化

12.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③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3.2100多年前,古人开辟了“丝绸之路”,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每次往返耗时都比较长(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如今,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大大缩短中国与中亚、东欧人员、货物运输的时间。古今这一差别反映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主观性          D.社会历史性

1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19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的愈见频繁,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一度卷席欧洲,中国的丝、瓷、茶和各类工艺美术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其中便有欧洲贵妇喜爱的阳伞。画面首尾相连,上下有序,变化中显动势,严谨中藏生动,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有有趣的动植物,还有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好汉,刻画栩栩如生,极具东方情趣。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6.20181215日,中国国宝展览——“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蒂帕帕国家博物馆揭开面纱,这是一场中国古代文明与新西兰观众跨时空的对话,也是“中新旅游年”的最好序章。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②我国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④文化多样性能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和”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和”的论述,史伯说过:“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从哲学的角度看,史伯的观点体现了:

①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下列选项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蕴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粉身碎骨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春节文化成为覆盖全球的中国风尚,是人类文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明证,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成果,必将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的、优秀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世界文化中一股难能可贵的清流。这股友善、感恩、勤劳的文化清流流向世界,必将助推中华文明润泽全球,从而有助于将人类社会建设为一个和谐、和美、和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春节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理论依据。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认识“春节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3)围绕“春节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请列举三条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20.2019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6周年。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调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沿线国家发展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5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是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间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C 6.A 7.A 8.D 9.D 10.B 11.C 12.B 13.D 14.C 15.B 16.C 17.A 18.D

19.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春节文化蕴含的积极因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和载体。③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春节文化蕴含的积极因素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④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春节文化蕴含的积极因素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国的春节文化也不例外。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的春节文化也不例外。

     3)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③促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0.①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有益成果。“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④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七、燃爆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

该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该片于2019 2 5 日(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5 天后累计票房达到16 亿,预计票房轻松超过50 亿!票房证明观众的选择核心依然是电影品质,因为《流浪地球》的电影观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情节、画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来形容。《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崛起,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中国科幻元年启航,是今年乃至中国电影发展以来,国产电影工业水准的又一个新台阶。

人类命运共同体。覆盖全球的“行星发动机”,全人类联合建设的“空间站”,全世界共同开展的救援行动,最终也是靠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挽救了地球。不是孤胆英雄拯救世界,而是全世界的人们携手拯救地球,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界观,我们期盼、为之努力、深刻追求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流浪地球》整部影片一共有2003 个视效镜头,最终电影75%的特效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德国和韩国特效团队完成了25%。如果说特效制作更多的牵涉到技术创新,那么视觉风格更多需要的则是文化创新。这种创新不是盲从西方美学的再提升,而是将中国观众的情感与审美作为首要前提。

《流浪地球》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吸引了不怀好意的盗版者。有卖家在某二手平台叫卖盗版《流浪地球》,声称是完整版高清资源,售价低至1 元,更有甚者将正热映的多部贺岁片打包出售,售价不过2 元。

《流浪地球》在收获如潮好评的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为黑而黑。

相关练习

1.大年初三,《流浪地球》以3.42 亿元冲上单日票房冠军,累计破8 亿元;《疯狂的外星人》9.26 亿元;《飞驰人生》排第三,为6.71 亿元。《流浪地球》排片率稳居第一。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制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大年初一,《疯狂的外星人》票房累计4.3 亿元,《飞驰人生》累计3.33

亿元,《流浪地球》累计2.08 亿元,排名第四。两天后《流浪地球》以3.42 亿元冲上单日票房冠军实现逆袭,再次印证了老百姓的口碑传播才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流行文化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价值

C.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           D.服务人民的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3.《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前两个公司与后两个公司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和后者的股东都承担有限责任

B.前者不能公开发行股票,后者能发行股票

C.前者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后者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D.前者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后者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4.《流浪地球》的电影观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情节、画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来形容。出品方如此重视电影品质的经济学依据是:

A.观众看电影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                      B.电影品质决定电影价值

C.出品电影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D.电影品质的高低对票房多少有重要影响

5.《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崛起,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科幻电影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下列对科幻电影的认识正确的是:

A.种幻电影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科幻电影架起了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C.科幻电影的真理性认识往往包含着谬误成分  D.科幻电影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6.同样是拯救世界,好莱坞的商业电影核心都是一个英雄拯救世界,《流浪地球》则是全世界的人们携手拯救地球。这种差异表明:

A.中美两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B.中美两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因此两国文化难免存

在差异、优劣

C.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关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两国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7.《流浪地球》的核心是人类带着地球一起跑路的设定,因为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对家的眷恋和思念要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强烈。这种眷恋和思念:

①作为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②传递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独特精神品质

③涌动着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产生深远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流浪地球》的震撼观感与大量采用视效镜头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为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体现出:

A.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影视作品的创作源于先进科技              D.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9.《流浪地球》整部影片一共有2003 个视效镜头,最终电影75%的特效由国内特效团队完成,德国和韩国特效团队完成了25%。所有创新技术的使用均以中国观众的情感与审美作为首要前提。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激荡看主导,继承传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流浪地球》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吸引了不怀好意的盗版者。这种现象反映了市场调节的:

A.滞后性               B.自发性          C.盲目性            D.不可调和性

11.网络盗版电影严重扰乱电影市场发行秩序,伤害相关从业者,也影响了观众的体验。面对疯狂的盗版行为,应该:

①政府应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职能

②企业应联合起来打击和监管盗版侵权行为

③国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克服传媒的商业性

④经营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职业道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流浪地球》在收割如潮好评的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为黑而黑。这表明:

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无所谓对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2019年新春一大燃点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得到很多赞赏,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

影响《流浪地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中国科幻故事。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它胜就胜在,将中国的“道”与西方的“术”有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尽管电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今天的一切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孜孜不倦的科技人员、挥洒汗水的农民工、兢兢业业的基层工作人员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奉献。如果没有新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化的巨大积累,就创作不出这样的电影。《流浪地球》换种方法告诉世界:愚公移球,中国人将子子孙孙努力下去,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流浪地球》成为新春一大燃点的原因。(10)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

3)愚公移球,中国人将子子孙孙努力下去,为更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请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提出两点建议。(4)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2019年2月5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截至3月3票房破45亿。全片共有2003个特效镜头约75%由国内特效公司完成。为了保证质量,有些特效镜头需要反复修改,最多的一个镜头修改了251版。场景搭建极其精细真实,峡谷里有些挖掘机都加上了安全标语。道具制作相当考究,全新设计制作了0000多件道具。现众惊呼“中国科幻元年就此启航”。

     导演在筹拍此片前曾去美国特效公司取经,外方听完剧情介绍吃惊地问:“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导演说:“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对方感叹:“挺中国的,很酷!”接着又问:“为什么不是一两台发动机坏了,一个超级英雄去教援,而是5000台发动机坏了,5000个救援队去救援?”导演解释:“中国人讲究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讲究大局、讲究牺牲、讲究合作,“集体主义办大事’。”对方再叹:“挺中国的,很酷!”这两个“挺中国的“使导演很快确定了这部片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一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之道。(10)

(2)简要分析《流浪地球》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10)

(3)列举一个你所熟知的文艺作品(影视剧.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网络媒体专题节目等均可),分析其文化内核(或精神内核)的作用。(6)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D 6.A 7.D 8.B 9.C  10.B 11.C 12.C

13.(1)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的巨大积累,为《流浪地球》的创作提供了源泉。(3)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国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2)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流浪地球》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3)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时代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极大的增强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成就了《流浪地球》这样的文化精品。(2)

     (2)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为《流浪地球》提供了有益指导。(3)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它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3)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流浪地球》的不足,也要看到它的进步。(3)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求我们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尽管电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3) (若学生回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或矛盾的普遍性,也可酌情给分。)

 (3)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劳动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②在砒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学生答出两点即可得4)

14.(26)(1)影片着眼文化需求新特点,内容形式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弘扬工匠精神,高质量制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3)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美向善。(2)锐意创新,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借鉴外国科幻大片制作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使“中国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2)(考生若答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中国人对于土地的情感和家国情怀源自于几千年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这种情感和情怀激励着数代中华儿女为集体利益不懈奋斗。(3)②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堅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影片的集体主义内核,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喜欢“集体主义办大事”的精神,是把“家国情怀”上升到“世界情怀”的大局精神。(3)(考生若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美系”等其他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结分。)

(3)评分参考:列举一个文艺作品(1)简要说出其内容和精神(文化)内核(2)正确说明其作用(3:说出一点作用2.两点以上3分。作用部分不超过3)

 

八、亚洲文明对话会

2019515,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并出席有关活动。

理论视角一: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

文化价值:

“交流互鉴”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交流互鉴”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促进本民族文明发展的同时,促进他国文明发展,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政治价值:增进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增强政治互信,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扩展人文交流合作,有助于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

视角二:怎样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前提: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动力:开放包容,打破文化壁垒,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做法:传承与创新,传承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并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想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交流与对话,创造交流、互鉴、融合的桥梁、平台(途径、媒介),深入开展多领域、多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促进本国文明发展的同时促进他国文明发展,让世界文明的花园群芳竞艳。

例题1

材料:在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欧洲人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实现了地理大发现,用火药发明了枪炮,摧毁了封建主义的堡垒。外国科技文化如印度、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历算、医药等,也陆续传入中国。吸收埃及玻璃制造技术后,中国制造的玻璃器皿质量得到提高。中国青花瓷在用料、纹饰、造型上受到伊斯兰文化的深刻影响。

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说明。(12分)

分析:这道题需要分析“交流互鉴—文化多样性—文明”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很容易把它当成“文化交流的意义”来回答。

参考答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4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分),不仅能彰显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维护文化多样性(3分),也能促进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3分)(考生答出民族文化发展世界文化繁荣任意一点给2分,两点答全给3分)。

例题2

材料: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对于满足亚洲人民期待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A(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对B(亚洲人民期待)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亚洲人民的期待涉及到和平、繁荣、开放融通等关键词(落脚点),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倡导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建立AB之间的联系即可。

参考答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平等为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有利于增进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助推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各国文明平等对话提供平台,有利于增强政治互信,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各国文明互相启迪营造环境,有利于凝聚共识,扩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民意基础。

     例题3

材料: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就如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四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践行“四点主张”,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参考答案: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开放包容,打破文化壁垒,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传承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时俱进、创新发展,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创造交流互鉴、融合的平台(途径、媒介),深入开展多领域、多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