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法指导 >> 做题有七重境界,你现在处在哪一重境界?
    
  双击自动滚屏  
做题有七重境界,你现在处在哪一重境界?

发表日期:2023年8月23日  出处:青岛67中  作者:姜修亮  本页面已被访问 11064 次

此篇对于两个问题进行阐释,一个是对于“做题”,另一个是对于“练习册”。

一提到“做题”,很多朋友,尤其是学生就用“刷题”来阐释训练。应然而生的题海战术便大行其道,企图做遍天下试题方能获得高分。但是,现实中那只是一种麻木的自我安慰而已。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很多题都白做了。这样的结局彻底颠覆三观毁人生,从此走向放弃之路。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但是,这些放弃人生的奋进者,却发现不少同学不怎么努力成绩却不错,于是更加悔恨人生,剩下的只有羡慕嫉妒恨。

怎么办?今天就和各位一起分享今天的思考:“一题七做”。对于一道题,需要经历“做完”——“做对”——“做会”——“做熟”——“做巧”——“做精”——“做新”。

做完。很多家有考生的朋友都会听孩子说“今天的作业终于做完了”。请注意仅仅是“做完”。在孩子的眼中,作业是任务,并且是老师给他布置的任务,姿态是被动的,故主动性不高,往往会拖拖拉拉的练习。做完之后方大吉,剩下的时间就是他的自由时间了。

做对。现在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对照答案,自行批阅,这个指向瞄准了正确性。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连这个环节都要家长老师逼迫着进行。故能做到这个层次的学生对于分数还有一定敏感度,希望自己能得个好分数,有一定的上进心。

请注意:有的试题做对了,尤其是选择题,即使做对了,也有很多漏洞。有的学校直接取消选择题训练,直奔主观题。咱们都知道,选择题有撞大运的成分,各种技巧方法只是为应对选择题而生,所以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真功夫,无法真实确定。很多学生都把问题遗漏在技巧和方法里。

做会。这个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的答案能符合参考答案。并且要求学生要真的既能做对还得能讲出来。这个要求开始落实到学生身上,而不是仅仅“做对”。能做到这个层面,学生就具备比较强的毅力和恒心,希望自己的每道题都能过关,确保在考试的时候也能自由应对。这类学生有较高的上进心,成绩较好,并且好问。我一贯强调:问题就是考题,解惑才能提分。

做熟。这个环节是中等分数和高分群体的分水岭。很多学生忙着“做会”,而高一级别的学生不厌其烦的要做到“做熟”。为啥要做熟?做熟是学科思维形成的重要强化阶段。对于考试而言(其他不谈),谁在考场上缩短做每道试题的时间,谁就容易赢得考试。如果一道题耗费比别人的多的时间,尽管也能做出来,但是时间成本太高,最终还是降低了竞争力。

“做熟”的过程是学科思维巩固和强化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指望通过多做题来形成学科思维,如果基础好还可以,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迷失在题海中不能自拔,毫无益处。为啥,因为只关注了数量,摊煎饼呢,做不了蛋糕。“做熟”的过程是深度思考,学科思维化的过程,这是深度训练,有益于学生形成内在思维模型。

“做巧”。俗话说,熟能生巧。没有前面的“熟”,就没有后面的“巧”。“巧”便有了创新的色彩。怎么能实现创新?所有的创新性解答都是在艰苦的解题实践中形成的,没有艰苦的解题实践,就没有创新性的解答。(我强调:典型题要多次做,比如全国卷真题,反复做,精髓就在其中。)

此处,我不宜多讲,因为很多人就喜欢最终的结果,“创新性解答”讲多了,很多人就会忽视前者的铺垫,极易总盯着创新性而是基础性。所谓的“巧”是顺带着,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的求“巧”。没有前提的铺垫,哪来“巧”答?

“做精”。前面的环节都是立足做对题目。字迹是否潦草、卷面是否清晰没做要求。“做精”就是要求在书写形式、解答流程、答案呈现、逻辑要求等方面的特定要求。

每一道题都是一座小宝藏,等待着解题者开发;每一道题都是一道未打磨的艺术品,等待着解题者雕琢。我们以挖掘宝藏和打磨艺术品的视角来对待一道试题,那么所有的过程就具有艺术性、高雅性、实践性。这是一种高级别的审美体现。此刻,眼前的试题不是作业、不是任务、而是一件件等待主人发现的珍品。

“做新”。这个阶段,视野开始超脱试题本身,开始发现试题有瑕疵和问题,或者要求自己对试题进行改编。对试题的改编就是试题进行创新,基于原题,高于原题。这种做法,是对原先训练的升华,可视为一种试题艺术创作。这个过程除了专家学者可以做,让学生练习一下也是很好地尝试。

对于远方,如果看不清楚,可能是眼睛近视。但是,对于未来也模糊不清,那一定就是精神近视

我们需要做一定量的训练,做好题,反复练。那中考、高考的试题其实已经早已做过了。只不过,考场试题都是原先试题改编和原创而已。如果平时自己也能做到上述的“一题八练”,何愁考试不得高分?就此看来,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原创试题的能力极其重要。(请大家认真琢磨这句话)

平时我们容易强调:毅力、恒心。关键是这“毅力、恒心”都用在干什么上。倘若没有科学指导,一味瞎做,不仅误会了试题,更是害苦了自己。

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那学生在备考上的主要矛盾,可否转化为对复习质量、复习品位、复习科学性的美好期盼呢?

最后加一句:任何一本练习册,科学使用足以应对各种考试,无需什么三轮复习、无需刷海量试题。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