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生活 >> 【声音】将思想政治科列为高考统考科目
    
  双击自动滚屏  
【声音】将思想政治科列为高考统考科目

发表日期:2023年2月27日  作者:朱小闯 桂方胜  本页面已被访问 15405 次

理直气壮地将思想政治科列为高考统考科目

朱小闯 桂方胜

     2019423,河北等8省市同时公布了高考改革新方案。不出所料,8省市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在科目设置上都是采取早前传闻的3+1+2的组合模式,其中“3”为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1”为首选科目,在物理、历史中二选一,“2”为再选科目,在政治、地理、物理、化学中四选二。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认为,8省市方案较之于浙江、上海方案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也进一步凸显了选择性教育理念,使其内涵更丰富,举措更务实。我们认为于涵主任的这个结论值得商榷。

新高考方案在设计之初充满了理想主义,但在浙江、上海进行试点时却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的存在甚至背离了高考改革的初衷。8省市方案较之稍显理性和务实,关键是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8省市方案将高考科目分为统考科目、首选科目、再选科目,这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划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科目之间有了尊卑之分。可能有人说,这样划分是有道理的,统考科目是工具性科目,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首选科目是基础性科目,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基本思维,再选科目是拓展性科目,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且不说这种说法是不是符合事实,如语文作为工具性科目,应该没有异议,但数学与英语作为工具性科目,人们是有异议的,最有力的证据是钱钟书当年高考时数学仅考了15分,仍然被清华大学录取,且没有影响他成为旷世文学奇才,而随着翻译软件的出现与智能化,也引发了人们是不是应该花大力气学习英语的争论;单就8省市的方案本身而言,其对科目重要性的认识就是矛盾的,8省市方案对首选科目的设计,原意是基于物理或历史是学生今后在大学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且这种基础性不仅在于学科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构建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重要性。那么,既然物理、历史这么重要,为什么学生不能兼选?兼选兼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是更有意义吗?

本文不准备对学科的工具性与基础性进行深入讨论,但我要明确地表明,思想政治课较之于其他科目更具有工具性与基础性。思想政治课不是简单地用来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强化学生的基本价值,相对于语数外的工具性和物理历史的基础性,思想政治课的工具性与基础性体现在它是学生处世的工具、立身的根基,因而对于学生人生的发展而言,思想政治课理应成为其人生的必修课,从而也理应成为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

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

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不同学科,其教育的目的或直接目的是不同的:使人成为人或使人成为某一种人。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学校教育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其中使人成为人即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体现教育的本质。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不同科目的性质不同,不同科目所发挥的作用有主次和大小之分,什么科目的作用最大?2019318,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作了明确回答。习近平认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习近平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就在于其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学生学习语言包括语文和英语,可以解决学生交流与沟通顺畅性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交流与沟通内容的价值性问题,学生流畅的文字是为谁发声?体现的是何种能量?这些问题是语言学本身不是解决的,而恰恰这些问题是思想政治课需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思想政治课能够帮助学生在多元思想相互激荡、社会舆论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廊清思想迷雾,校准价值航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实现人生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能够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是由其学科的性质与目的决定的。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就等于给学生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向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迈开前进的步伐。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思想不断扬弃的过程,其中,很多所谓工具性知识,在完成其作为工具的使命后,就被学生丢弃了,如数学,除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果将来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学生学习过的一些较为艰深的数学知识就会渐渐遗忘,而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如学生对真善美的温暖的记忆与追求,如果渐渐弱化与虚无,学生就会堕落,就会走向人生的邪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削弱,只能强化,需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本身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思想,还可以改善学生精神状态,赋予学生心灵上的快乐,使学生过上丰满而诗意的生活。

思想政治课是厚植人文素养的基础学科

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课,从内容上来看是比较散乱的,缺乏完整的体系和科学的架构,较之于其它学科,似乎专业性不够,这也是很多人对思想政治课诟病的主要原因,认为其不能传授给学生一门具体而实用的知识或技术。但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非常清楚,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如同一篇篇散文,形散神不散,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综合了方方面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社会和管理社会进行探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在立足思想性、政治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通识课。

我们也承认,历史科是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它能够给予学生将我们描述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的历史观念,以及让我们能够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历史科能够给予学生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也能够以不同的形态给予学生。我们常说政史不分家,就是指历史科向学生呈现丰富的史料知识,而思想政治课则从这些史料中提炼出一般性的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知识并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历史课提供的史料可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例证,思想政治课则能对历史课丰富史料进行概括和升华,历史课对于历史的认识是感性的,思想政治课对于历史的认识更为理性,并且思想政治课对于历史的认识,不仅着眼过去,更在于用过去观照现在和未来,真正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

涉及历史学的知识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一小部分,思想政治科涵盖的内容包括道德、法律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可谓包罗万象,这些看起来繁杂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极为有益。这些多维度的知识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思想的高度、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思域的广度。思想政治课对于厚植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于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社科类知识在大学时都细分为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但是从小学到高中,人文社科类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几乎都有涉及,虽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非常有限,大多属于常识性教育,但是这些常识性教育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性学习起了一个启蒙的作用,同时这些常识性知识也足够学生应付当前一般性的社会生活。

其次在于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能力。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以及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成长困惑,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国际的眼光进行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

第三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价值关怀的关注,明显特殊于或复杂于其他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主要着眼于引发学生知识上的共鸣,思想政治课更着眼于引发学生道德情感、价值情感上的共鸣。受过良好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学生,一般具有理性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的综合思考力、独特的文化创造力,具有自觉的价值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立身处世的入门学科

前不久,上海流浪大师沈巍在网络上引起高度关注。沈巍在大学就读审计专业,毕业后在审计部门工作,应该说有一技之长且有稳定的工作,可是最后还是走上了流浪的道路。这个案例发人深省:有了谋生的手段和基本的物质条件就能正常的生活吗?

人作为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作为社会的一员,又必须适应社会的复杂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内心经历着不断的情感冲突,必须解决这些冲突,人才能不断蜕变而成长,才会有幸福感;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不断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关系,只有这些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人才能被社会所悦纳,才会有归属感,才能正常地生活和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而思想政治课就是帮助人们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学科,帮助学生立身处世。

很久以来,教育的发展逐渐背离自己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人格健全的人,而不是作为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教育背离本质的后果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很多是情感枯竭、思想极端、人文匮乏、价值无知的精神残疾者,他们既无法悦纳自己,也无法积极地适应社会,对未来充满迷茫,就像自我迷失的流浪大师沈巍。

在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无用的学科,但正如庄子所言: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立身处世的价值,学生只有正确处理了内心世界及其与外部世界的矛盾,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其所学的工具性知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精神残缺、是非不分的人,其所掌握的工具性知识越多,可能对社会、对自己越危险。

思想政治课中的很多知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冲突。比如学习了哲学,我们就能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就能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做到遇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忧。

思想政治课中也有很多知识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初中的道德与法治、高中的思想政治课,虽然名称有差异,但都是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意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顺利地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认识自己与社会的正确观点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思政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课程教学中的逻辑展开。哲学被称为智慧之学,从思想政治课与哲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思想政治课何尝不是智慧之学?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思考世界,问辩人生,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白人生的真谛,作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从而实现自己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思想政治课的社会性决定了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及对处世方法的训练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直面矛盾与冲突。因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形成的能力具有真正的实战性,做到思想政治学得好,大千世界任逍遥

基于思想政治课的独特价值,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作为学生必学的内容,也应该成为学生必考的内容,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将思想政治课列为高考统考科目,这不是基于狭隘的学科利益,而是基于教育的本质与任务。如果从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看问题,高考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定位问题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站位问题。对于三观趋于成熟的大学生,其参加研究生考试都必须考思想政治,而对于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其三观正在形成,思想政治课对其成长的意义更为重大,其高考为什么不考思想政治?考什么,才重视什么,这是我们教育无奈的现实。要让思想政治课真正被社会和学生重视起来,发挥其应由的作用,除了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将思政课列为高考必考科目才是真正有力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我认为,是否将思政课列为高考必考科目是衡量思政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风向标。

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我们还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和教材建设,我认为当前最急迫的是教材建设。思政课教材是所有教材中最具历史使命的,思政课教材要不辱使命,在注重思政课教材政治性、思想性的基础上,还要强化其学术性和专业性。要强化教材的针对性,教学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强化教材的理论性,满足社会和学生追求知识完型的学术需要;要加强教材的体系性建设,尽量改变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拼盘化形态,实现从小学到大学思政课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性。

思想政治课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党中央为之召开高规格教师座谈会的课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春天来临了,但是春天里能不能繁花似锦?秋天里会不会硕果累累?我认为,要巩固思想政治课基础性的地位,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中关键性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不懈地做出正确的努力。

 

亟需加强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 建议将思想政治课纳入高考必考科目

子木教研

    近期,香港的暴力行为不断升级,暴徒们“组织有力、训练有素”,香港正面临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港独”分子打着所谓自由民主的旗号,行暴力犯罪之实。一幕幕现场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这让我们联想起前些年新疆暴徒持刀砍杀群众的暴力袭击事件,以及一些年轻学生成为法轮功成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悲剧,根源出在哪里?我们认为,是一些青年人的思想体系发生了问题。这些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导致一些青年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去了方向。

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1993年,我国高考在全国范围采用“4+2/3”模式。“4”是指必考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四门科目,“2”是指文科生加考历史、地理,“3”是指理科生加考物理、化学、生物。从1994年开始,高考理科不再考思想政治。20年后的2014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学界称之为“新高考”,此方案采用“3+3”选科模式,其中前一个“3”是指必考语文、数学和外语,后一个“3”是指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科中任选三科。由于“3+3”模式的复杂性,新高考试点省市,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一些省拟采用“3+1+2”模式,“3”是指必考语文、数学和外语,“1”是指从物理和历史任选一科,“2”是从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中任选2科。从1994年至今,25年来,我国高考把思想政治作为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一样的专业课程来对待。思想政治课其实不是专业课程,而是同语文、数学、外语一样的工具性课程,对个人、民族和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思想政治在高考中丧失同语文、数学、外语一样的工具性课程地位已经25年了,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今,国家亟需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思想政治课必须纳入高考。

思想政治丧失工具性课程地位的危害:

1.从思想深处动摇了全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深入的、科学的、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理论支持。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课程直接地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有且只有思想政治课程直接地具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高考理科不考思想政治,直接导致每年70%的理科考生根本不学习思想政治。学界公认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阶段。25年过去了,一个亿级数目的群体,没有科学的、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基本理论,更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可能发自内心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文化自信吗? 目前,全社会弥漫的腐败风气,不能说与高考理科不考思想政治没有关系。

2.从思想深处危及个人身心健康和发展。学界公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其中,思想政治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考理科不考思想政治,70%左右的高中生实际上就不学思想政治了。那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甚至邪教就乘虚而入,为出现重大社会危机埋下精神祸根。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里,发生的惊天动地的个体严重违法事件,不能说与高考理科不考思想政治没有关系。

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的必要性、重要性、现实性:

1.必要性:

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课程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直接途径。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奋进的思想政治觉悟,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科学奋进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作用。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显得更为迫切。

2.重要性:

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必须恢复思想政治工具性课程地位,必须把思想政治列为高考必考科目。

3.现实性:

我们必须汲取香港的教训。201961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特区立法会大楼所在的金钟地区,有人再度掀起了暴乱。这次暴乱表面起因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简称《逃犯条例》)加以修订。一个香港人在台湾杀害了女友,然后逃回香港,因为原“逃犯条例”的有关规定,香港无法以杀人罪起诉他,又不能将他移交给台湾警方,香港成为“逃犯天堂”。修订该条例的目的,是使之不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构成冲突。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分,修订条例,合情合理,属依法办事。但香港的一些人借此大做文章,裹挟一些香港市民和青年学生,公开地挑起新一轮的暴乱。香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暴乱,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香港教育和文化。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后,没有开展彻底的全面的去殖民地化工作,香港的教育文化体制机制和学校教材没有任何变化。201771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当前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香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制度还需要完善,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社会在一些重大法律政治问题上还缺乏共识。”

为此建议:

1.思想政治要从小学抓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想政治课都必须考试,并计入学生成绩档案。

2.改革教育部教材组。目前,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思想政治知识零乱碎片化,逻辑性不强,缺乏完整科学的体系,直接导致思想政治老师讲课时的知识逻辑性、体系性、科学性存在问题。教材没有逻辑性和体系性,怎么能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得有逻辑、有体系?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前的《课程标准》其实是一本糊涂账,不具有操作性,大多数是无法量化的含义不清的概念,依据这样的《课程标准》,不会有好的教材。建议由中宣部编写思想政治课教材。

3.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国家领导人强调一百次,可能不如让学生在高考中、中考中考一次。建议新高考采用“4+2”模式,“4”是指必考思想政治(用时120分钟)、语文(用时150分钟)、数学(用时120分钟)、外语(用时120分钟),各150分,“2”是指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中任选两科(各150分,用时120分钟),总分900分。思想政治的考题和答案要科学、简洁,不能使师生怎么答也答不对,怎么学也学不会,要让思想政治高考成绩的全国平均分在120分以上,要让中学生乐学、会学思想政治,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一线教师的心声,仅供了解)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