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二题 >> 21届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政治3月考试试题
    
  双击自动滚屏  
21届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政治3月考试试题

发表日期:2021年3月13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6877 次

一、单选题

1.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 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这表明: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

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奋斗不止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1023日,港珠澳大桥胜利贯通,这是一座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在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情况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 40 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港珠澳大桥的建成:

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体现了我国科技具有强大的民族性     佐证了中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下列诗句与其表达的精神对应错误的是:

A.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梦想精神

B.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团结精神

C.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创造精神

D.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爱国精神

4.有一则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顺应时代,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凝聚力量,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华始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所表现出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体现了: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始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弘扬始祖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与根本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在光荣与梦想汇聚的伟大时代,民族精神赋予国家前所未有的自信气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无论是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还是扛着蛇皮袋汇入进城大军的农民,无论是夜以继日贡献于中国创造的科学家,还是挥汗如雨埋首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工匠,亿万中国人对梦想的追逐,刻印下历史前行的轨迹,传递着民族奋发的精神。这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以推动中国发展和进步

是否具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经济社会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9 8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考查时深刻阐释长城文化的深刻内涵: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下列关于长城和民族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血脉的载体

长城作为民族文化的结品,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长城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发掘长城文化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19 10 1 日至 7 日,我国举办了首届越剧小镇戏剧节。浙江越剧、山西蒲剧、广西桂剧、福建高甲戏、浙江瓯剧五个地方剧种的剧目在浙江嵊州施家岙村轮番亮相。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该戏剧节进一步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地方剧种折射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举办戏剧节旨在见证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各地方戏剧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反映四子王旗人文历史的蒙古剧《长调》采用传统蒙古剧的创作手法,大胆尝试,将长调、舞台剧、民族服饰展示和杜尔伯特婚礼融为一体,展示了神奇而古老的杜尔伯特部落文化,上演期间受到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长调》的创作:

体现了民族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表明了不同区域文化正在走向融合

佐证了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9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外来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增强了自身生命力

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坚守自己的民族特色

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95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与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材料表明:

文化交流互鉴造就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传统思想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涵养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它的源远流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通过地名看地方,通过地方看文化,通过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大会》作为首档大型国家地名文化类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起。节目将探索领域对准了地名这一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旨在通过名称、地理、历史、诗词、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材料说明:

成功的节目创意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传媒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注人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近年来,某药业公司为打造精品中药材,传承中医药传统工艺,着力搜集大量资料,研究南派阿胶的生产工序,最终复原了南派阿胶传统制作工艺,使得停产近 20 年的南派阿胶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为打造高品质中医药,该公司一直坚持技术创新,用现代科技把控中医药品质。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科技进步是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传统工艺只有搭上科技的快车才能焕发生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今年上半年,《都挺好》成了现象级的热播剧。该剧聚焦中国式的家庭矛盾,以多角度反映百姓生活、塑造人物关系,传递都挺好的普世观念。该剧的成功表明: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文化创作要着眼人民群众的需求

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19930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全国公映,创下了票房 13 亿的奇迹。该影片以 7 个历史瞬间回溯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普通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不少观众表示,观影过程十分感动,令人震撼。据此可知,该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    拓宽了影视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渠道

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为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启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需要:

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理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坚守艺术理想与职业操守,努力创作优秀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尚美

在汲取优秀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于 2019 8 13 日正式发布。该意见强调将全面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预计到 2025 年,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这样做的依据是:

科技是推动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科技进步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源泉

科技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力支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在全新的数字时代,多款故宫APP陆续上线:全景故宫涵盖故宫所有开放区域,游客打开网页或手机,点击VR模式,享受沉浸式体验;小程序故宫:口袋宫匠帮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搭建养心殿”“慈宁宫等宫殿的过程。数字故宫的上述举措有利于:

借助大众传媒手段,推动传递共享文化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文化的包容性

发展数字文化业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变革文化传播方式,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9516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拉开序幕。本届展会以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近百年间四个不同时空中同样出自清华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身处各自时代的变革矛盾中努力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电影似乎在提醒人们,每个可能在当下迷失自我的人,要时刻记得: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心之所向,无问西东。观众之所以落泪,正是因为有很强的代入感。这告诉我们:

文艺创作应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

优秀作品可以给人们特有的感染力    文艺创作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912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 周年,20 年澳门文化发展更有为,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澳门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中西文化长期交会交流的历史优势,利用澳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澳门多元文化共存: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能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可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能推进人类文明演进的研究,繁荣世界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髙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 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走进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 2887 场,观众有 400 多万人次,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      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文化走出去,文化同一

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近年来,重庆市某县把传统竹帘制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有效的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小小的民间传统工艺在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县的做法:

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机交融

实现了传统工艺的现实传承       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26.启动 2019 年全球欢乐春节活动,着力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炼精神标识需要号准当今世界的复杂脉象。目前,全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问题凸显。对此,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同世界各国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说明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原因。

27.2019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 5000 余年的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地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园区按照保护第一、最小干预、真实可逆的原则,在充分尊重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大型遗址展示的成功经验,运用绿植标识、模拟复原、小品雕塑、数字演示、场馆展示等手段,开展遗址保护展示,科学、立体、全面地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全民所共享。此外,园区内引入 5G 技术,让古城更加智慧化,增强游览的体验性,让这座刚刚获选世界遗产的历史景区更具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良渚古城是如何创新遗址体验的。

29.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五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 100 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

30.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熱,“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创新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一些深奥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有利于拉近学习者与传授者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已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付资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一片新生知识的园地。

     《知识付资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但也有人认为,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C  6.B  7.A   8.B  9.C  10.B  11.D  12.D  13.B 14.C  15.A  16.B  17.C  18.B  20.D  21.C  22.C  23.A  24.A  25.B

2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的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创造、奋斗、梦想和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的奋斗、创造、梦想和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养分。

27.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大型遗址展示的成功经验;利用现代科技,创新良渚文化的保护、展示、体验和传播方式,扩大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念,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

28.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决定着家风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家风作为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家风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或: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焕发生机。

29.2019 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五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 100 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2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活动的开展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影响其实践活动,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30.经济活动(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大众传媒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传递、沟通、共享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可能削弱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