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20届高考政治备考:六大热点分析
    
  双击自动滚屏  
20届高考政治备考:六大热点分析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9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5787 次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一、【时政热点】

20203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

(一)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缘由

1.什么是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

2加强劳动教育提出必要性

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现实中,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对学校这类做法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自身也把基础教育学科按与中高考的挂钩程度,分为“主科”、“副科”区别对待。

我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重视劳动教育,是在有意无意中,共同营造“崇尚学历而漠视技能”的社会氛围,灌输给孩子功利的成才观。比如,有的父母不让孩子做家务,包办代替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同时“教训”孩子,如果不努力学习,今后就去做工人、开出租车、当服务员,他们希望孩子能成为“人上人”,却忘记了绝大多数学生今后会是普通劳动者。而“不做普通劳动者”的灌输教育,带来的后果是,除了家庭充满教育焦虑外,教育的结构也失衡,培养技能人才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被视为“低人一等”的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必须坚持依法治教;而对于家庭和全社会来说,则需要形成新的育人观。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二)新时代怎样加强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的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2.劳动教育责任主体

1)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省级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市地级、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推动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2)政府层面应高度重视。明确劳动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政策支持,设立劳动教育的专项资金,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学校与家庭应密切联系与合作,探索适宜的家校合作模式。一方面,学校应该注意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的衔接,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同时,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也应更加生活化、家庭化,激发学生在家劳动的积极性。

4)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发挥其言传身教的作用,积极与学校配合,引导学生在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还可带领孩子参与到社会上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的意识,切实做好孩子归家后的劳动教育,保证学生劳动教育的完整性,避免出现“5+2=0”的问题。

5)学校应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如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实训基地、工厂、商店、田园等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义工、志愿者等社会服务,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明白劳动的价值,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从而爱上劳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通力合作,劳动教育实践越多元,学生进行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就越能得到激发,其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就越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近年高考政治题】

1.(2018全国1-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上表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序号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

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A.                B.           C.           D.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的基础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基础知识,信息量大且简洁清晰,便于学生比较,厘清这一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注意分析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扣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主干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提高的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可以判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排除3\4。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质商品的数量之积。前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幅度与同质商品的数量增加幅度相同,因此,它们的乘积价值总量不变。

2.(2018海南-26[选修2: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评价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它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

3.(2017全国2-1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2016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

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2016年多数生产手机的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某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依托技术创新自主开发新品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选项①错误。同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应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故选项④错误,选项②正确。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手机的使用价值更大,故选项③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题涉及若干概念,这些概念既相关又相互区别,如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等。考生要熟知这些概念,且掌握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如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4.(2016全国1-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本题以此为题干材料,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题肢②④正确。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不是劳动关系,①③不正确。

5.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2122题。

(2016全国3-21)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试题以2015年央视推出的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为题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本题是文化生活试题,考查考生对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的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实践意义在于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了精神支撑。②④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层次上高于工匠精神,不能将工匠精神视为其理论依据。①不正确。工匠精神属于抽象的思想观念层面,不能视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③不正确。

(2016全国3-22)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额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是哲学题考查考生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唯物史观看,今天之所以大力讴歌劳动者,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而劳动者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①正确。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创造历史是通过生产实践实现的,④正确。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相融合是一个趋势,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发展也不断优化,但这二者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②③不正确。

6.(2014全国II-12)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②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③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④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劳动价值论中“价格”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具有一定难度。1指出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际上,根据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不仅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相关,还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因此①不正确。②在文字表述上进行了转换,将人们普遍熟悉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转换成了“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所以②正确。③前半句提出“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意在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相混淆,让人难以判断对错,具有一定的干扰生。不过,后半句“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一下子就露出破绽,这与劳动价值论提出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不符,因此③错误。④指出价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如果学生知道价格等同于交换价值的话,也就明白④是正确的。另外,④选自选修教材《经济学常识》有打通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之意。

7.2013全国Ⅰ-222013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五一前夕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焊强调劳动崇高地位的讲话为题材,考查劳动实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一致的等知识,引导考生领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由于答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分布在课本不同的单元和课题中,答好此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①是正确的:人们之所以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者最美丽的观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使人从动物,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人和人类社会外科在劳动基础上才得以延续和发展;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②是错误的:劳动贡献并不能成为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③不正确:劳动群众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并不意味着劳动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完全自由地创造历史,因为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也受历史条件的制约。④是正确的:劳动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尊重历史规律就要尊重劳动群众。

三、【跟踪】

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20203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意义。(12分)

参考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3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増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节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10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12分)

参考答案:(1)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分)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分)有利于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撑。(3分)

评分说明:踩词赋分,劳动教育的地位1分,重要性3分,红色标注为赋分点。

2)参考答案: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歌颂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4分)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歌颂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4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歌颂劳动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歌颂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评分说明:每条4分,原理2分,演绎分析2分,任答3条即可得满分。

注:本题可缩小知识范围,更加考察思维深度,但为防止选择题考到、加之山东、北京的哲学主观题对原理的选用更具有开放性,所以适当放宽了切口。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时政链接】

1、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历史

12015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2201510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320161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4201710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520183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在序言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2、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现状: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必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要求: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现状: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必要性: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现状: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必要性: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要求: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现状: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必要性: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求: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现状: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必要性: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要求: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1)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2)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3)科学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以下六个体系和一个体制,它们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4)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要求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层意思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三层意思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最后的落脚点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5)主要任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

1)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实体经济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企业要制定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3)坚持创新发展。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4)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开始显现,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化程度全面提升,创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要推动这些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5)坚持绿色发展。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要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

6)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表明党和国家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7)坚持共享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这表明党和国家坚持共享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8)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出表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稳健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全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增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扩大高水平开放。

2、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也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这需要我国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要增加对学前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等的投入,要完善养老护理体系,要下更大气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和交通安全。这也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政府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坚持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这需要我国政府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5)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党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生活与哲学

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还要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

3)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重大政策出台和调整要进行综合影响评估,切实抓好政策落实。

4)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5)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必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共享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这表明党和政府自觉坚持了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三、【习题链接】

1.(经济:科学精神)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下措施符合共享发展理念的是:

①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④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现的是协调发展理念,①不符合题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体现的是创新发展理念,④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切题。故选C

2.(经济:科学精神)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00万千瓦,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70%,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6亿千瓦。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

①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②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的体现

③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       ④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发展理念的知识。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开放发展理念和共享发展理念在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②③。我国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①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3.(经济:科学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下列体系属于这一战略目标范畴的有:

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③统一开放、全面进口的产业体系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①说法错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4.(经济:科学精神)(2019天津南开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在于:

①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④为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不选①;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排除③。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②④均正确切题。故选D

5.(经济:科学精神)我国要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现代农业、企业技改等重点项目;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回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①激发和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的活力和创造力

②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平等地位

③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④发挥民间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其目的就是激发和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①③符合题意。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②说法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④说法错误。

6.(经济:法治意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11日起施行。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今后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五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做法:

①完善了按要素分配机制,有利于增加居民要素收入

②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能够缩小分配差距

③是运用货币政策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体现

④说明国家在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五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会扣除专项附加,是政府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②④正确;征收个人所得税属于再分配调节,与按要素分配无关,①排除;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政策的体现,③错误。故选D

7.(政治:政治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多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成为历史;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70%以上,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这一系列举措旨在:

①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②厘清权力边界,建设法治政府

③弱化政府管理,激发社会活力     ④推进机构改革,克服懒政怠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政府简政放权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厘清权力边界,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①②符合题意。政府简政放权,并非弱化政府的管理,③错误。④不是政府简政放权的目的,而且题目中也并未体现对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故选A

8.(政治:政治认同)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不断推进“证照分离”,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准入不准营”顽疾、更大释放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我国政府:

①创新政策机制,释放市场活力    ②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公平竞争

③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④坚持民主决策,放手决策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不断推进“证照分离”,需要我国政府创新政策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排除;政府坚持民主决策,但不是放手决策权力,④错误。故选C

9.(经济、政治、哲学综合:政治认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因为:

①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②中国共产党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①④分别从经济和哲学两个角度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当选;②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不能履行政府职能;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故选B

10.(哲学:科学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面诗句中与材料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了新生事物的力量,B项强调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D项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

11.(哲学:科学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在新事物中保留着旧事物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查创新的原因。从哲学上看,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创新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其原因的表述,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联系,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A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领域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下是该省的一些成功做法:

A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销售、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产品畅销海内外;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在一些贫困乡镇,实行精准扶贫,使原来的贫困镇变成“魅力乡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A省的成功做法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参考答案: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②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开拓海外市场。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通过精准扶贫,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⑤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强区域间的相互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分析A省的成功做法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学生解题时首先应明确“新发展理念”主要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然后结构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对应分析。“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产品畅销海内外”,体现了开放发展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实行精准扶贫”,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 杨春礼

一、【背景材料】

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黄河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既可以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可以加速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9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可以预见又一个国家级区域战略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我国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9个省、区,必将迎来国家的政策红利,一些城市群和主要城市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二、【必备知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地位:

生态地位。黄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廊道”,创造了充满活力的河流生态系统。黄河河源区是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黄河上中游横贯世界最大也是生态最脆弱的黄土高原和荒漠戈壁,黄河用其有限的水资源为改善流域生态,防止土地荒漠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下游也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回补地下水提供了重要的客水资源。其流域内有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12个。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布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等均位于或穿越黄河流域。国家相关部门在黄河流域建立涉水类保护区近100个。黄河已成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文化地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流域内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从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到陕西蓝田人、大荔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丁村人等,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灿烂的史前文明,逐渐形成黄河上游的河湟文化区、中游的中原文化区和下游的海岱文化区。丝绸之路贯穿黄河流域,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及中华第一古国——夏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将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文明及道德取向。

经济地位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牲畜等主要农牧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上游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上游宁蒙河套平原、中游汾渭盆地、下游防洪保护区范围内的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流域内的河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的主产县。黄河流域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国家规划建设的五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黄河流域,能源、原材料行业仍是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行业,在全国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方面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黄河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3494万千瓦,居全国七大江河第二位。但是,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统一构建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布局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有利于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有利于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各省区之间优势互补、增强合作,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跟踪训练】

1.20199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大保护工作也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思想认识”。下列对于“这个粮草”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它为黄河流域生态立法         B.它对大保护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它就是黄河流域生态的物质本身       D.它是先于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存在的

2.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个“发展新路子”的哲学依据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有专家提出实施“天河工程”,即采用人工技术影响天气,把一部分天然落入长江流域的降水截留在或诱导到黄河流域,实现空中调水。但一些气象学家认为,水汽输送属自然现象,难以人工控制,对“天河工程”的可行性提出疑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影响人们的认识           ②实践受其对象和手段的影响

③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产生多种正确认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这表明:

①真理性的认识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②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实践发展的程度     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9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成功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从哲学角度看,这告诉我们要: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黄河流域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重视量的积累,系统推进求实效为成功作铺垫、打基础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保持历史耐心看到目标的延续性和长远性

④以价值选择为基础,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201941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7.2019918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为此,黄河流域各地区应该:

①破除区域利益壁垒,形成分工协作新机制  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③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④淘汰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明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中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

①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发挥区位优越、科教发达的优势,培育新兴产业

②四川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甘肃省以甘南黄河上游为重点,不搞开发,以修复黄河生态环境为中心

④重庆市聚集航空等高端产业集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国家发改委要会同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组织编制规划纲要,按程序报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党中央要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材料二: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园区吸引了大批藏区大学生来创业,借助互联网将玛咖、芫根等特色生态有机产品销往全国。河套灌区地处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通过提高“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打造黄金生态带、黄金现代农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西安立足科教优势,加强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地处黄河下游的郑州充分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了一条“枢纽+开放”之路。

1)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黄河流域各地是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覆盖9个省区,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此,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该区域。同时,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协同化治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经济社会价值。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你为黄河流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11.20198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祁连山又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叮嘱大家,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他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请运用联系的特征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生态环境保护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1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9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从大禹治水、到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人们孜孜求索,同黄河水患作斗争。习近平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在新时代发展中为什么要弘扬黄河文化。

 

13.黄河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千百年养育着无数的中华儿女,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既是母亲河,同时也是英雄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予》、《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二是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黄河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突出;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三是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四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内生动力不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黄河文明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某班级召开“我与新黄河”的主题班会。请你原创两条发言提纲,每条不超过15字。

 

14.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11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最为正确的选择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事指导功能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指导功能的方法论建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9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要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材料一:习近平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材料二: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艺术、哲学、科技、教育、语言文学、史学、宗教、道德规范和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典型文化形态,后来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来自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其内涵,并长期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但在历史上,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精诚团结、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熔铸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血脉、风骨和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如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结合材料二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3)黄河的壮美自古以来就为中华儿女赞美和歌颂,请你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或歌谣。

 

参考答案:

15 BDACC                   68 AAB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坚持党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发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升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黄河流域人民切身利益,改善人民生活;坚持科学执政,科学编制规划纲要,创新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体制机制。

2)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开发更多的生态产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发挥区位和枢纽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0.1)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生态安全,助力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黄河流域治理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流域沿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找准工作重点,上游要做好水源涵养,中游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做到分类施策。
    
3)示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税收政策,引导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1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国家生态安全、对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②联系具有客观的,要求我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造福草原群众。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1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黄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黄河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对新时代政治、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③黄河文化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④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⑤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13.1)①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来源,在它身上诞生的“四大发明”、经典著作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要见证;②从炎黄二帝的传说到中华民族的哺育,再到中华文明的孕育,黄河文明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是中华文化的力之源;③黄河文明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折射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既要看到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取得的成就,也要直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当前,既要重点解决洪水风险这一最大威胁,也要兼顾生态环境、水资源保障以及发展质量问题;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自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3)答案示例:建设黄河经济带,共圆美丽中国梦;传承黄河文明,推动民族振兴;响应时代召唤,助力黄河发展。

14.1)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③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3)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批判继承。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坚持在实践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创新。

15.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丝毫不能放松警惕。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黄河水少沙多,要具体分析水沙关系,找到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重点抓好主要矛盾。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黄河文化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为熔铸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②黄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可以上溯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黄河文化不断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这种包容性是其自身乃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史,其熔铸的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冲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国家首次颁授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中学政治教材与教学研究 叶志鸿

一、【热点链接】

20199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主席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今天受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忠诚,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执着,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对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改。

——朴实,就是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用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响更多的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党员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动中国”的党员群众做到了这一点。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2、政治生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全国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2)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坚持了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要求。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国家主席依法授予,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3、文化生活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国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首次评选和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使广大人民群众把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贡献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习近平讲话指出,“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用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响更多的人”,“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事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广大观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评选和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评选和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4、生活与哲学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每一个入选人物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全部生命践行着爱,传递着爱。他们是人生的楷模与典范。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3)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英雄模范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其中很多同志都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典型,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他们都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在获奖者中,无论是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还是用平凡的行动树立道德楷模的平民百姓。他们的事迹都向我们诠释了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三、【跟踪训练】

1.按照相关政策要求,20199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授予“共和国勋章”。在这8位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勋章获得者中,有5位是一线科研人员。这是基于:

①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②科技是先进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③劳动者素质提高能助推发展    ④人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9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下列23题。

2.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由此可见:

①国家主席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代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④国家主席具有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职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国家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为见证中国人大制度的“活化石”。她最早倡导男女同工同酬并写入共和国宪法。“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秉持这样的信念,申纪兰一直初心不改,积极建言献策。这表明人大代表:

①可以直接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②具有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的权力

③应当积极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④可以行使议案权,积极参政议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中共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评选颁授活动,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9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这表明在我国:

①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人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此举有利于: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出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一决定是:

①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决定权的具体体现

②我国全面实施宪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基础

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时代精神的现实需要

④强化国家意识,形成建设现代化强国强劲合力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9917日,于敏、张富清、袁隆平、屠呦呦等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他们与共和国同行,与时代同行,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脊梁;是什么支撑他们砥砺奋进?是信心,是信念,也是信仰。这说明:

①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④意识能够超越物质条件的制约创造伟大的事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孙家栋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50年放卫星的孙家栋,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孙家栋爱航天事业爱得是那么炽烈。他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告诉我们: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国家对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②理想信念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全面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99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集中说明了: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1.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由此可见:

①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为创造价值拓展广阔空间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每个人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中才能实现自我满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国家主席习近平9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国勋章”,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等6人“友谊勋章”,授予于漪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尽管他们所处时代、所在岗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知难而进、发奋拼搏,焚膏继晷、鞠躬尽瘁,终成国家栋梁、民族脊梁。这表明:

①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肯定

②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③一个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众人的肯定才有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2019827日至92日,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向全社会公示,得到广泛认可,高度评价。20199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于敏等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授予于敏等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20199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9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天,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仪式,将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和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今天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英雄模范、获得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受表彰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写在共和国史册上!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表彰活动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

2)就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两条建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9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走进国家殿堂,接受党和人民的最高礼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英雄辈出。讲述英雄故事,致敬英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每一位共和国英雄都是一部生动的英雄教科书,他们是新中国的丰碑,是新时代的标杆。我们赞美他们,获得强大工作激情;我们学习他们,获得无穷精神力量。他们是高扬新时代风帆的强大东风,是我们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源泉。

获得“共和国勒章”的老英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老英雄张富清退役转业,放弃留在大城市,放弃回到陕西老家,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风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各个岗位上留下“政声人去后”的清誉,以无私奉献绽放人生、烛照他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老英雄不以英雄自居,始终以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3)班级开展“学习老英雄,奉献新时代”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尊重一线科研人员,这是基于国家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能助推发展,①③正确。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力量的是劳动者,②错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故选B

2.A【解析】根据全国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决定由国家主席去执行,国家主席具有授予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职责,②④符合题意。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人大,国家主席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代表,①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而未涉及决定权,③错误。故选D

3.D【解析】“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秉持这样的信念,申纪兰一直初心不改,积极建言献策。这表明人大代表可以直接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应当积极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①③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具有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的权力,人大代表没有这个权力,排除②;提案权在材料中未体现,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排除④。故选A

4.C【解析】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①错误。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中共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评选颁授活动,而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这说明了人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②④正确。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错误。故选C

5.B【解析】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此举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此举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作用,但并没有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与题意不符。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精华也有糟粕,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道德,④说法错误。故选B

6.D【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①错误。“我国全面实施宪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基础”夸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一决定的作用,②错误。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出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说明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时代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强化国家意识,形成建设现代化强国强劲合力的需要,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7.C【解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是信心,是信念,也是信仰,支撑于敏、张富清、袁隆平等人砥砺奋进,体现了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故②③符合题意。实现自身的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还需要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故①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不能够超越物质条件。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8.D【解析】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①说法错误。材料主旨不涉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不符合题意。孙家栋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50年放卫星的孙家栋,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表明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功勋模范的事迹告诉我们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符合题意。

故选D

9.A【解析】国家对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新的蓬勃生机。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③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全面进步,④说法错误。故选A

10.B【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材料阐释的是矛盾的同一性,不是阐释矛盾的斗争性,A不符合题意。“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体现了矛盾双方的转化,即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也未涉及矛盾的特殊性,CD不符合题意。

11.B【解析】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①符合题意。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体现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提高个人素质为创造价值拓展广阔空间,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客观条件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作用,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

12.C【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的内涵。“为社会作出贡献就能得到社会的肯定”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一个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应得到社会的尊重,②③符合题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得到众人的肯定才有意义”说法错误,④排除。故选C

13.1)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坚持了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要求。③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国家主席依法授予,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2)①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坚定了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③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了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④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注入伟大的时代力量。

【解析】本题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首先,可以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角度,分析说明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其次,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分析说明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坚持了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要求。

第三,材料中,“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向全社会公示,得到广泛认可,高度评价,故可以从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材料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于敏等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以及国家主席依法授予,故可以从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2)材料中,“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向全社会公示,得到广泛认可,高度评价;并且习近平主席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亲自颁授勋章奖章,故主要考虑从巩固和发展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了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以及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4.1)①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铸牢理想信念之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青少年勤学,修德。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用英雄们的事迹引导青少年勇于奋斗,勇于创造,心怀梦想,不懈追求。④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让青少年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2)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②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

【解析】本题以国家颁发“共和国勋章”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大会上的讲话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表彰活动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指向的是“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表彰活动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因为是培养时代新人,主要是对青少年的意义,考生可从榜样的力量、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分析作答:①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铸牢理想信念之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青少年勤学,修德。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用英雄们的事迹引导青少年勇于奋斗,勇于创造,心怀梦想,不懈追求。④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让青少年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两条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可以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思考,如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还可以从加强青少年科学文化修养方面思考,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等。

15.1)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英雄和先锋作为中华儿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指引着时代前行的方向。认同英雄、颂扬英雄,为全社会注入新时代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劲正能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激发情感认同,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发扬老一辈奉献精神,共冋筑梦新时代,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力、感召力;宣传英雄,学习英雄,有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①学习老英雄坚守初心、忠诚人民的政治品格。②学习老英雄淡泊名利、于奉献的精神品质。③学习老英雄恪尽职守、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

【解析】本题以讲述英雄故事,致敬英雄精神为背景,从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对“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加以阐述。

本题知识限定是整体与部分的知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强调的是部分,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从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角度阐述。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注意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激发情感认同,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力、感召力、有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角度作答。

3)本题要求针对班级开展“学习老英雄,奉献新时代”主题班会,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解答本题,注意数量限定,言之有理即可。

 

弘扬西迁精神

逻辑政治教研组

一、西迁精神的来龙去脉

1.西迁精神的由来

62年前,数千名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201711月,15位交大西迁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信中说:“多年来在西北的奋斗,我们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201712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伊始,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来信:“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62年来,西迁的交大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

2.西迁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字的西迁精神已深深厚植于百年交大的血脉之中。随着时代的变革,历久弥新,经久不绝。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成果,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两种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仰、崇高品质、优良作风、奉献精神、为民理念等,值得深入挖掘、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

二、回顾精神相关真题

1.回顾历史

[2015·全国卷Ⅱ抗战精神

(2016新课标1.39)英雄精神

(2016新课标3.21)工匠精神

(2016新课标3.39)屠呦呦(科技创新精神)

(2017新课标2.40)科技领航者(创新精神)

(2018新课标1.40)小岗村“改为天下先”精神)

(2018新课标2.40)袁隆平精神)

(2019新课标2.39)其美多吉(劳动精神)

(2019新课标3.39)焦裕禄精神

2.典型试题展示

[2015·全国卷Ⅱ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①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②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③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1)逻辑政治审题

2)思维构建:将材料信息与教材术语有效对接(整合材料对接原理)

“抗日战争期间,抗战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形成抗战精神”→“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精神动力”→“意识的能动作用”。

“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战精神极大地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3)答案书写:按演绎思维逻辑、分条目规范作答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大前提)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小前提)

结论: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主要观点积累

1.弘扬西迁精神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

①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铸牢理想信念之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青少年勤学,修德。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用老一辈科学的事迹引导青少年勇于奋斗,勇于创造,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④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让青少年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2.怎样向老一辈的西迁的科学家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学习向老一辈的西迁的科学家学习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担当有为、干事创业。

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学习西迁的科学家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③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履职尽责,报效国家。

④我们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西迁的科学家,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

3.弘扬西迁精神的文化价值

①西迁的科学家以实际行动精神阐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弘扬西迁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弘扬西迁精神有利营造高度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舆论导向和文化环境,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塑造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构筑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奋斗、适应我国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的解决,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原创试题训练

62年前,数千名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多年来在西北的奋斗,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新的时代,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2)班级开展“学习西迁精神,奋进新时代”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激发情感认同,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共冋筑梦新时代,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力、感召力;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有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①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学习“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品格。②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学习恪尽职守、艰苦创业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

 

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什么?

一、什么是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信息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数据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二、为什么完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1.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3.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角度。提出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放手让一切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怎样完善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2、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3、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以多种方式推进国有企业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5、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优化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选人用人机制,深入推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

6、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畅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子女教育、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等方面,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7、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

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建设。

8、加快发展债券市场。

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9、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推进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

10、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11、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鼓励商业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服务。

12、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13、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

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逐步形成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落实并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4、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

15、人民币汇率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6、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

研究制定土地、技术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产权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进实物资产证券化。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形成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17、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

打破地方保护,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交易行为,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防止发生损害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的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健全交易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18、营造良好改革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要素的直接配置。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

19、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

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

20、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