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2020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双击自动滚屏  
2020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发表日期:2021年5月31日  出处:四川省华蓥中学  作者:胡博  本页面已被访问 95262 次

2020年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四川省华蓥中学 胡博

2020年高考还剩一周时间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年级已经停课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复习、消化。这七天需要做的事很多:一是回归教材清晰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主干知识、常考知识;二是整理平时月考、诊断考试、模拟考试从中明晰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使自己组织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三是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四是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保证好睡眠时间与质量;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以最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高考。

      为搞好2020年高考文综政治备考的最后工作,特级教师胡博老师帮助大家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让考生这七天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考文综政治务必体现党和国家意志,通过“一点四面”,落实“一体四层四翼”,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从而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会围绕“建成小康、脱贫攻坚、防疫抗疫、依法治国、发展科技、转型升级、解决民生、加强党建、注重生态、呵护传统、维护和平、共促发展”选材,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角度,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上是以热点(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材料设置新情境考察考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的重大关切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

      基于平时的教学,本文认为2020年高考文综政治可能会涉及到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从热点概述、命题选材、设问角度、答题要点方面呈现给考生。本文适用于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及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备考考生所用。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热点概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20171018日,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0205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增加扶贫投入,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命题选材】

1材料一: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20201月,某省(或某地)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加强系统谋划,明确职责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坚决补上全面小康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另外,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安排《某省(或某地)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修订工作,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的工作思路。

材料二: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2019年“最美职工”都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也是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勇敢追梦人。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冠军许纪平拜师学艺期间,经常是白天记下砌筑要领,晚上独自拎着瓦刀对着一堆砖块练,拆了砌、砌了拆,一道抹灰工艺他练习不止百遍,一直练到整个砌筑过程一气呵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在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面对全新的深空探测领域,采用多学科,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突破了月球探测器总体设计等关键技术,高起点地确定了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的总体方案。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某省(或某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该如何作为。(12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14分)

3)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请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分析。(10分 )

4)结合材料三并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谈谈“最美职工”事迹对新时代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成长的启示。(10分 )

 5)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请为你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三条建议。(6分)

【答题要点】

1)①某省(或某地)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决定精神,攻坚克难,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3分);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求真务实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补上相关短板,坚持科学决策,履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优化公共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6分);③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及时总结脱贫攻坚经验,修订完善相关的法规,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提供法制保障(3分)

2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励机制。以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5分)②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5分)③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抓好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分)

3)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2分)弘扬劳动精神,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4 分)激发全国人民立足本职、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坚守初心、乐于奉献,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分)

4)①端正劳动态度,在平凡岗位上,通过劳动和奉献做出不平凡的业绩。(3分)②立足新时代,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之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4分)③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里走向人生成功。(3分)

5)答案示例: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崇尚劳动的宣传。(每点2分,共6分,其他角度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2材料一: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

时间(年)

 

主要举措与成就

1949-1978

奋力争取温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明显,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奋力争取温饱的阶段。

1979-1991

稳定解决温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城市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权、出台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992-2012

实现总体小康

我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热潮,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落实一系列居民增收政策,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3-2020

全面建成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人们生活进入全面小康。

材料二:202036日,党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设问角度】

1)结合上述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应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答题要点】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依靠人民创造全面小康的历史伟业。(6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第一个奋斗目标。(6分)

2)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②各级党委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形成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③各级党委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④各级党委要坚持依法执政,建设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保障政策和投入,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使扶贫攻坚各项部署得到落实。只有这样,各级党委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命题选材】

3材料一:县全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断做强农旅品牌,以乡村旅游为依托,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基地;依托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品牌农产品,完善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配套设施,拓展销售半径,降低流通成本,持续提升农产品影响力、竞争力。强化龙头带动,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就业有薪金、代养寄养有酬金、资金入股有股金,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和17个贫困村脱贫。狠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电水网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应急广播站、文化卫生室等日益完善;分类施策加快危房改造,落实财政补助,优化居住环境,获得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材料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指出,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重在精准。不仅要找准扶贫的“支点”,还要用好扶贫的“杠杆”。文件提出,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要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是如何通过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14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该地脱贫攻坚实践蕴藏的“中国之治”的经验和智慧。(12分)

3)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地最终能够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原因(12)

(4)结合材料二,说明在教育扶贫和文化脱贫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0)

(5)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G市文化脱贫措施的合理性。(10)

(6)促进乡村文化脱贫需要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某村委会拟举办-次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戏剧节活动。请面向广大村民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们积极参加活动。(6)(格式如下,完成正文部分即可,不少于150)

【答题要点】

1①通过农旅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影响力、竞争力,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3分)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助力乡村振兴。(3分)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财政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4分)④重视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培育淳朴乡风、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和文化氛围。(4分)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这是脱贫攻坚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②党坚持科学执政,制定了“双精准”的扶贫方略,增强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坚持民主执政,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攻坚的局面。③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履行好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职能,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人民福祉。④坚持民主集中制,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切实增强脱贫实效。(每点3分)

3(12)①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 (4)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能够坚持党的领导,求真务实地落实党的脱贫攻坚部署;(4)③贫困村民渴望脱贫,愿意在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向贫困宣战。(4)

4)意识具有能动性,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具有日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4)教育扶贫和文化脱贫要立足于乡村文化资源和教育现状,尊重教育、文化发展规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要发挥文化产品、乡村教育的作用,激发村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挥村民主动脱贫、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3)(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经济发展。(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脱贫意在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增强村民脱贫能力。(3)文化的传承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载体。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3)

     6)答案示列:关于邀请广大村民参与戏剧节活动的邀请函

尊敬的××村民:

当您来回奔波、忙于生计时,还记得故乡裊袅的炊烟和古道旁锣鼓的喧嚣吗××村委会希望您无论走到何方,都能记住乡愁,记住那份美好,记住那份对家乡的眷恋。村委会将于×月×日在村委会广场举办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戏剧节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戏剧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欢迎您踊跃报名,积极参与。

××村委会

20205

评分细则:正文能体现活动的主题,答出“乡愁”“家乡”“故乡文化”等任意-点给2;指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给2;指出该活动的意义,可以从“丰富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等角度作答,任一角度给2分。本问最高得分不超过6分。答案不唯--,围绕主题作答,能把事情说清楚,逻辑性强皆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4材料一: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消费扶贫正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新亮点。

       有的贫困地区并不缺少资源,一些“土特品牌”和“驰名产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蕴含宝贵的文化属性。然而,或是苦于交通不便,或是囿于观念认识,这些“宝贝”往往运不出去,打不开销路。消费扶贫为脱贫攻坚打开新的路径,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与消费者相遇,实现了生产、采购、加工和消费环环相扣,打通了农户到合作社、从餐饮企业到消费者的供应链,连接起有效的供求关系。“土特品牌”和“驰名产品”打开了销路,直接给贫困人口带来了经济收入,同时,也有利于贫困地区群众树立市场观念,学会用具有特色、质量过硬的产品去贏得消费者。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中办、国办先后出台13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台23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中央向贫困村累计选派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43.5万名、驻村干部278万名。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分别为22.7%26.9%2018年,中央首次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完成了对26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全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8年末的1660万人,减贫幅度超过83%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大力实施消费扶贫的经济和社会意义。(14)

2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消费扶贫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

【答题要点】

1)经济意义: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2分)使特色产品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区域平衡发展。(4分)满足其他地区人们绿色消费、特色消费的个性化需求。(2分)

社会意义: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2分)消费者参与到消费扶贫中来,满足消费者和贫困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分)先富帮后富,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2分) 

2)经济效益(8分):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费扶贫也会给相关的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6分: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扶贫事业中,给消费行为赋予了良好的道德价值;增强了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信心;提升了我国扶贫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经济效益中若答到农村产业结构,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可酌情给分;社会效益中若答到爱心接力、公众的社会责任感、扶贫意识等可酌情给分)

3)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分)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1分)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分)形成各方面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1分)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4分)④坚持依法执政,(1分)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保证政策和投入,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使得扶贫攻坚各项部署得到落实。(1分)

【命题选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把打好精准脱费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203月.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序号

全国各地脱皮攻坚实例

推动脱皮攻坚的举措

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1

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白水社区有90%以上的耕地种花椒。34名党员成立“管花椒”的党支部,由花椒党支部牵头外出参观、学习种植经验,改良花椒品种,在花椒党支部的带领下,去年全村花椒收入2000多万元。

2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赵庄村利用政府资金投入36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赵庄味道、主题客栈、登山线路,集中展示太兴行山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小吃,门票收入给村民分红,2017年该镇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3

广西实施教育扶贫,共新建、改建、扩建374所贫困地区普惠幼儿园、192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并选派3300余名教师和招聘787名优秀退休教师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走教,为贫困地区培训教师2.5万人次。

4

2014年前,河南省汝阳县下石庙村愿有住户45167人,因“荒山秃岭困难地,飞鸟掠过无粞树”而造成人口大量外流。近年来汝阳县按照“生态立县”战略,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行动。目前,该村荒山皆绿,绿树成荫,经济林硕果累累,外迁住户大部分回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设问角度】

运用经济知识并结合表格中全国各地脱贫攻坚的实例,说明各地是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14分)

【答题要点】①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开展产业扶贫,优化产品品质;②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兴旺。(4分)③运用财政资金,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壮大集体经济;④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生活富裕。(4分)⑤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⑥为乡风文明打下坚实基础。(3分)⑦走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⑧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宜居。(3分)

二、疫情大考答卷彰显中国之治,凸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热点概述】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次危机,其程度之严重、其局面之严峻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这也是一次大考,其应对、其举措事关能否化危为机,无论如何都要交出一份成绩满分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果断决策、果断出击,发出了打赢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号令,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采取了人类社会疫情防控史上最严厉、最坚决、最有效的非常之举。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襟度,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有这样的襟度。

在整个抗疫斗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显示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企业担当。

【命题选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材料一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建立对口支援机制,迅速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力量、建设物资,抽调大量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材料二  2020417,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是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也是巩固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是在全产业链复工率方面下功夫,摸清上下游哪个环节有问题、难在哪里,疏通相关堵点,在用工、原材料、物流运输等方面做好保障;二是在产能恢复率方面花力气,瞄准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台精准有效的解决办法,全面提升复工复产的质量;三是加强部门间、地区间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复工复产,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此外,还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灵活性。  

材料三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中国人民精诚团结,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全国基本控制了疫情。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治理体系是这次疫情得以较快控制的成功经验,其具体做法:

①党的领导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②完善法律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修改完善。

③规范行为

各级政府及时公开透明统一向社会通报和发布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权威信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④做好保障

各级政府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科学宣传,加强典论引导;及时安排疫情防控的财政投入,支持地方“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凡涉及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所有治疗均免费治疗。

⑤依法履职

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扰乱市场秩序 的违法行为的惩处,对于虚报信息、隐瞒病情、伪造疫情传播的人员将被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纳入信用体系。

⑥主体发挥

广大人民群众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挥主体作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疫情治理共同体。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抗击疫情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12)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应对疫情中应该如何做到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3)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4)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公民与政府应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2)

5)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任选其中三条具体做法(请标注序号),分析说明坚持和完善抗疫治理体系对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积极作用。(12)

【答题要点】

1)①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磅礴力量,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②密切联系群众,将党和政府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政治力量,发挥紧紧依靠人民推动疫情防控战役胜利的显著优势;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党和政府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健康权利的显著优势;④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国上下一体化的联动联防局面,凸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每个要点3分,共12分)

2①中国共产党对抗击疫情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根本要求。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抗击疫情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应对疫情时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实行群防群控。④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要依法有序参与,确保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同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⑤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3)①产业链供应链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2分)②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有利于企业正常运转,稳定就业,保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需求;③推动上下游产业的畅通,促进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6分)④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有利于培育新动能,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开辟出经济增长新空间。(6分)

4)公民:①认真学习疾病防护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好自我安全防护;②自觉履行义务,配合社区、村庄安全防护措施;③积极监督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关注疫情动态,关心国家发展;④提高法治意识,不信谣、不传谣,理性、科学对待各种疫情信息等。(任意三点得6分)

政府:①本着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态度,及时对武汉封城。坚持科学安排,以人为本,统筹兼顾。②加强疾病防治宣传,坚持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健康。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防治。(每点2分,考生如答到科学、民主决策,政府职能,也可给分)

5)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或坚持以人为本;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4分)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为民立法是是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全国人大职责所在,完善法律是我国人民健康权得以更好实现的法律保证,也有利于人民更好地做到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遵行。(4分)③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施疫情政务公开,利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4分)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真实的民主),政府履行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职能,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人民实现应有的健康权提供物质保证。(4分)⑤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打击抗疫中的各类违法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4分)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当充分发挥其主人翁作用,积极投身到抗疫战斗中去,自觉隔离和参与共治,增强社会责任感。(4分)

【命题选材】

2材料一:“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据海关统计,2020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 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3,我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23. 1%,2月大幅回升42.5个百分点,其中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为124. 9%。但国际疫情则呈扩张趋势,欧美国家相继“封国”“封城”,物流运输受阻、港口货物积压严重“无人提货,买家弃货”现象频发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既考验敢于斗争的勇气,又考验善于斗争的本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材料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最令人动容的,还是那些为抗击疫情而含小家的“最美逆行者”——广大医学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防控医院的建设者、公安干警、每天奔波巡查的基层干部以及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其他人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华篇章。

义无反顾的逆行,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实注脚。春暖花开的彼岸,一定是打蠃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后的美丽新世界。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外贸企业在疫情面前的“危”与“机”,并简要说明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化危为机。(14

(2)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是怎样发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种政治品格战胜疫情的。(12)

(3)有人说:“只要有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精神,就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运用与哲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 

(4)围绕致敏“最美逆行者”这一主题,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 

 (5)这是一场全民战“疫”,14亿人在战斗,每个你都算数!小明同学所在的小区由于出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实行隔离封闭管理,小明很不理解。请你简要写出劝慰小明的谈话提纲(6分)

【答题要点】

(1)“危”主要表现在订单取消或延期、“尤人提货,头家弃货”等,也表现为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运输不畅、供应链断裂,企业无法及时回收资金和收益,形成资金链困难。(3)“机”主要表现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内需不断扩大,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开拓国内市场的机遇;(2)国外疫情蔓延带来的抗疫物资、生活物资需求增加的机会等。(2)

企业化危为机的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断适应疫情之下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恰当处理复T.复产与转产的关系。(4)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合理运用国家恢复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扩大内需的机遇;使企业渡过外需萎缩的难关。(3)(从利用疫情期间进行升级改造、维护客户关系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T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领导力量。(2)敢于斗争的品格,使共产党人积极投人抗疫斗争中始终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疫情考验党敢于斗争的勇气,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奋战在一线, 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疫情考验党敢于胜利的本领,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党做到科学防控、统筹兼顾,更好地发挥了集中统-领导的作用。(4)(从党的宗旨、党的领导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精神,能激励和增强人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4)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4)③要在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类指导,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增强打贏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物质保障。(2)

(4)①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最美逆行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生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最美逆行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诠释着无私奉献精神、责任担当。(4)③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脚踏实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平凡岗位上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2)

(5)答案示例:①新冠肺炎传染性很强,实行隔离封闭管理是对小区居民负责,也是对他人、社会负责(3)②实行隔离封闭管理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施行的,作为公民应守法护法。(3)(评分视角:从道德和法治两个维度回答)

【命题选材】

3材料一: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守护初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2020 年农历春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实施支持疫情防控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截至229日中央调集全国各地及解放军医疗队大力支援重疫区湖北的人数已经达到4.2万余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主动履职,严肃查处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及贪污、挪用、截留、挤占疫情防控资金物资、哄抬物价及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

材料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抓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既要确保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又要力争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12

(2)结合材料一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精神的力量所发挥的作用。(10

(3)请在材料一中任选三个行为主体,就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贡献,分别对他们说一-句话,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情,要求每句话10-30字。(6)

4)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12分)

5)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张伯礼院士认为“此次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抗“疫”的的身份已经跃升,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请就如何让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提两条建议。(4分)

【答题要点】

(1)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疫情防控中守护初心;(2分)②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科学决策,切实履行疫情防控职能,服务人民,保障人民安全与健康;(4分)③加强监督,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务实,维护人民利益;(2分)④党员积极发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2分)⑤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2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2分)②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能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分)③这种精神的力量把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并肩奋斗,共战疫情;(3分)④激励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大无畏的气概战胜疫情。(3分)

3)案例示范:①对医护工作者说:你勇敢“逆行”的样子最美,你与死神“赛跑”的姿势最帅。②对党说:你把人民放心头,人民永远跟你走。③对国家(政府)说:是你为生命提供保障,是你给了我们强大的力量。④对志愿者说:你是一道坚固的屏障,让我们远离侵扰。(其他答案,只要能够针对主体的贡献正确表达感情,具有正能量,都可给分。一个主体2分,材料不涉及的主体不给分。)

4)①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当下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对立。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生命健康,而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持续稳定,重视一方势必对另一方产生一定的冲击。③矛盾有统一(同一)性。恢复秩序,科学推动复工复产,可以降低疫情冲击影响,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抗“疫”前线提供充足保障;高效精准的疫情防控能有效促进各行各业平稳有序生产。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准确把握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短期措施之间的度,不可有失偏颇。(评分说明:每个要点3分,如果从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角度作答,同样作为一个要点给分。)

(5)答案示例:①中西医结合,博采西医之长,创建现代中医医学的理论和临床。(2 分)②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加强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2 分)③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中医文化宣传周,加大中医药的国际交流。(2分)

【命题选材】

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材料一:“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广大军地医护人员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成为人民生命安全的最美守护者。从耄耋之年的院士到95后护士,在防护服上书写的“精忠报国”“人间大爱”“我斩新冠,携汝赏樱”“隔离不分离,逆行不独行”“有我在,别怕”等激奋人心的字眼,不是书法、却是最美的心声,不是口号、却如无声的誓言,诠释着中国精神的内涵,标注着中国精神的高度,激荡在人民心中,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的磅礴力量。这一笔一画不仅是书写在防护服上的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更是镌刻在脊背上的中国精神。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抓住重点科学有序。作为全国主战场,湖北省和武汉市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材料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要求做好六稳工作的同时,首次提出六保任务: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是摆在首位,要千方百计稳饭碗,多管齐下造饭碗,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设问角度】

1)防护服上的签名签字是镌刻在脊背上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的磅礴力量。请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回答如何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12分)

3)没有战火硝烟、枪林弹雨,却直面病毒肆虐的生死考验,14亿人在战斗,每个你我都算数。请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写出两条古语。(4分)

4)结合材料三,分析党和政府提出“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把就业摆在首位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

5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稳“饭碗”、造“饭碗”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2

【答题要点】

1)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防护服上的签名签字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4分)“精忠报国”“人间大爱”展现了“逆行者”们在民族危难之时,敢于直面病毒肆虐的生死考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爱担当,汇集起爱国主义的磅礴精神力量。(2分)“我斩新冠,携汝赏樱”展现出我们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自信,彰显着中华民族敢战敢胜在磨难中奋起的伟大奋斗精神。(2分)“有我在,别怕”“隔离不分离,逆行不独行”,有太多的“逆行者”“守护者”挺身而出,铸起团结合作的坚强利器,凝聚起在守望相助中坚毅前行的强大力量。(2分)

2)(12分)①坚持重点论,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疫情防控关键在严、在控,要集中力量采取措施把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疫情控制住。(2分)复工复产关键要把握好节奏,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科学有序打通人流、物流堵点,保障保供,确保生产不误农时。(2分)②坚持两点论,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两条战线均不容有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3分)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疫情防控千头万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既要讲两点,又要讲重点,统筹兼顾,分区施策,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3分)

3)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每条

4)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障就业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分)②我国政府履行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保障就业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有利于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4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保障就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5)①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稳步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发展,稳住生产的“饭碗”。(3分)②国家运用政策“组合拳”,减税降费、减息降息、专项补贴等纾困政策,推动服务业复商复市稳定服务业就业的“饭碗”。(3分)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创业优先战略,努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开辟新的就业途径,稳“饭碗”的同时造“饭碗”。(3分)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千方百计挖掘各方面优势和潜力,为造“饭碗”提供更多源头活水。(3分)

三、颁布共和国民法典,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热点概述】

202052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命题选材】

1材料一: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民众权利的集中体现,因而被誉为“百姓的权利宝典”。民法典的编纂是非常重大、浩繁和复杂的立法过程,正因为如此,引起的热议也前所未有。有的建议法典与单行法律法规并行,有的建议法典既出、单行法律当废……个中争论,既有理论难题与路径选择,也有实际难题与个人偏好。

      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事立法以婚姻法为开篇,开启了全新的进程。改革开放后,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的制定为标志,我国民事立法速度加快。我国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研究并回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用法治手段应对高风险社会带来的侵权威胁等问题。

      民法典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霸座、买短乘长必须规制,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共享,APP不得过度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公序良俗、绿色发展成“硬法”……民法典处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影”,体现着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特色。

材料二:2019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充分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通过一系列制度构建了完整的私权体系;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规定了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材料三: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度,而制度的基础是法律。建党初期,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就提出,“制定关于工人和农人以及妇女的法律”,彰显了我们党法治建设的初心。土地革命时期,颁布井冈山土地法、婚姻条例,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建国初期,废除旧法统;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提供法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明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步入正轨、逐步深入,从把“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写入党章,到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并写入宪法;再到宪法修正案将“法制”修改为“法治”,全面依法治国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再到构建体系,不断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向更高水平。

【设问角度】

1)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民法典必然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一加以说明。(10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灵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10分) 

3)法者,治之端也。请就民法典的问世写三条时评标题。(6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制定民法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5)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将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强大的国家治理效能(12)

【答题要点】

1)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②民法典的编纂,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必然要求。(2分)民法典积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4分)

2)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灵魂,既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也有利于在法律实践中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推动民法典的实施。(2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法典的灵魂,把道德要求融为法律规范,能引导社会崇德向善。(4分)③民法典深入挖掘和传承包括中华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统一。(4分)

3)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民法典是打造私权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助力公平正义,护航幸福生活。(答出其中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6分。)

4)①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③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或“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⑥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使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保证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②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推进科学立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使立法真正能够反映社情民意,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司法公平正义。③依靠人民群众。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祟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每点3,12)

【命题选材】

2材料一:20191223日,1260条“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到2017年民法总则通过,再到2019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亮相,民法典编纂稳步推进,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民法典的总则编草案,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在目前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听呼,法有所应。

材料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材料三:以下是我党对依法治国探索经历的艰辛历程:

阶段

事件

内容

孕育阶段(1978年到199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形成与发展阶段(1997年到2012年)

199791218日党的十五大

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把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

网上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01710

中央成立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材料三: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014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

2016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

2017315,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2019823,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草案三审稿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突出“不愿意为他人知晓”这一特点;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将个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也纳入保护范围。

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同每个民事主体都密切相关。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法律条文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

【设问角度】

1)根据材料一,有人认为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予以评析。

2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4)结合材料三,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的过程。(10分)

      5)“民法典的编纂完普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论证。(12分)

【答题要点】

1)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体系完备、类别齐全的良法。②民法典草案涵盖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其制定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体现了人民需求,保障了人民权益,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但法治国家的建设还需要在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基础上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和落实,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

2①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4)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立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需要,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民法典的编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6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经过三审稿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4分)

      5)①遵循宪法精神和原则,体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法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③立法过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使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④法典内容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命题选材】

3材料一:2020年5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某校法治兴趣小组围绕着 “民法典——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以下资料:

       甲同学: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201月,一场关于民法典草案的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居民各抒己见,与立法机关面对面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乙同学:迎来“乔迁之喜”,却遭遇蛮横物业?民法典合同编增加规定了物业服务合同,更好保障业主权利。

如何解决各界反映强烈的“霸座”“抢方向盘”现象?民法典细化客运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去世亲人的照片被人恶意损毁,珍藏多年的书籍被借走后“一去不返”……遭遇物质与心灵的双重创伤时,法律能否给出解决办法?民法典明确“隐私”的定义,完善对肖像权的保护,确立器官捐献基本规则,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试衣间可能暗藏“第三只眼”,手机被骚扰电话轰炸,照片被人肆意丑化……互联网时代,法律能否更好保护你我权利?人格权独立成编被认为是民法典的突出亮点和重大创新

……

本次民法典的编篡立足社会发展热点难点,聚焦百姓身边“堵点”“痛点”,以立法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

材料二: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在万众期盼中呼之欲出,我国的民法制度将迎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的编纂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时间

编篡历程

2014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20153

民法典的编篡工作正式确定,由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

20166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廖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篡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民法典编篡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0188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篡迈出了第二步。

201912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并决定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讨论与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立法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材料二 民法典立法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立法机关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现行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民法典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立法体系化、科学化整合,消除立法中的矛盾,使现行民法制度成为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律系统。

立法为民,立法也要问计于民。据统计,民法典草案于20191228日至2020126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

材料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甲、乙两位同学中任选一位,谈谈你对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的认识。(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0)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道理。

4)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包含的哲学道理。

【答题要点】

1)甲同学: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管用、最真实的民主。(2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政治制度。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1分)。③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1分)民法典编纂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1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分)坚持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1分)

     (注: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对应“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依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得2分,不重复给分;若回答“反映人民愿望”或“维护人民利益”或“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或“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对应“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得1分,不重复给分)

     乙同学: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管用、最真实的民主。(2分)。②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1分)民法典以立法形式回应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1分)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分)依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1分) ③民法典的实施,有利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分)(注: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对应“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依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得2分,不重复给分)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党的意志和要求,完成民法典编纂任务。(3分)(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慎行使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适应时代发展,回应社会诉求,依法有序推进立法进程,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4分)(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立法过程问计于民,充分讨论审议,决定通过,确保立法质量。(3分)

3)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要坚持从我国国情这一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进行法治理论创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要总结成功的法治经验,围绕实践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四、深化国家治理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

【热点概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

【命题选材】

1材料一:201910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表决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战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材料二: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材料三:20199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述法治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通过良法来保障善治的。12分)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制度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2分)

【答题要点】

1)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名,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②加强立法,能筑牢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能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保障。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带头守法,保障执法。④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将党的领导与人民意志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⑤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每点3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各具特点。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不断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转。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每点3分)

3)①坚持党的领导的优势。坚持党领导一切,坚持依法执政,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分)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分)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分)④实行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下,各国家机关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3分)

【命题选材】

2材料一:某社区是W市一个老旧社区,社区治理压力大。该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思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支部多渠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不忘初心——工作流动党性不流失”活动,组织外来人员中的共产党员义务参加社区建设。创设“居民夜话”机制。组织居民代表、在本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利用夜晚闲暇时间,协商讨论社区问题解决办法。

材料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这一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在疫情“大考”面前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赫山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强化组织力为核心,迅速启动“党建+网格化”防控模式,累计摸排湖北往赫人员 5330人,管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188人,织牢织密防疫安全网;结合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各村(社区)实行流动监控,让群众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织密治安防控网络;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融入疫情防控之中,在每个乡镇成立临时巡逻执法队,由一名乡镇班子成员带队,将公安、城管、市监等部门执法人员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严厉打击违反疫情防控调度令、不服从管理、聚集进行赌博、阻碍执行职务等涉疫违法犯罪作为。

材料三:基层社会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武汉市武昌区水岸星城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强化组织力为核心,成立由社区、辖区单位和企业负责人、网格员、小区业委会、志愿者代表等共同组成的社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统筹组织领导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筑牢社区群防群治安全网,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防控体系;在社区成立临时巡逻执法队,由一名所在乡镇班子成员带队,联合公安、城管、市监等部门执法人员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严厉打击违反疫情防控调度,不服从管理、聚集进行赌博、阻碍执行职务等涉疫违法犯罪行为。

材料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某社区党组织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善治模式,开展“党建引领社区‘智’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建立“1+8+N”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梳理整合政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社会救助等8个系统原有网格职能和其他N个单位相关工作,形成“全科大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将平台收集到的议题按“三事分流法”进行归类分流:“大事”部门协同实现政府主导快办,“小事”社群互助实现基层协商共办,“私事”居民自助实现依法有序自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最大限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社区的做法是如何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述赫山区在抗击疫情中是怎样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水岸星城社区在抗击疫情中是怎样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12)

4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社区是怎样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12分)

【答题要点】

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将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3分,扣“党的领导”和“两个作用”)创新基层民主实践形式,推动协商民主,促进社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3分,扣“创新实践”和“协商民主”)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引导,激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合力;(3分,扣“四个自我”和“治理合力”)推动社区治理与政府管理协同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效能。(3分,扣“协同联动”和“治理效能”)

2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组织保障。②发动公众和社区力量,发挥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③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对人民负责,发挥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的主导作用。④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保障作用,把共建共治共享纳入法治轨道。

3)①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障。(3分)②发动公众和社区力量,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3分)③政府依法履行职能,对人民负责,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3分)④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保障作用,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3分)

4)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在“全科大网格”中的领导作用,用好科技支撑,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参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4分)②搭建人人参与和共享的平台,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4分)③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4分)

【命题选材】

3材料一:近年来,围绕市域社会治理“治什么”,武汉市聚焦居民最急最盼最怨问题,迅速解决居民群众问题诉求。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怎么治”,武汉市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把法治建设、平安建设作为各区、市直政府部门绩效考核重要部分;推行“万名警察进社区”“千名律师进社区”“辖区单位街道社区报到”等制度,由街道组织协调、整合力量、综合执法,构建齐抓共建组织体系。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靠什么”,武汉市搭建信息互联、数据共享、高效运转的治理平台,整合城市留言板、数字城管资源,实现全市 50 家市直部门和 15 个区数据互联互通。

2019 12 3 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武汉市作为唯一省会城市,就治理做法、成效和经验作了交流发言。

材料二四:2019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要求深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先行示范。根据中央部署,深圳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打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平台,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拓宽来深建设者参与社  会治理。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积极发挥特区优势,打造全域“服务型、功能型、智慧型”党组织,以“党建+”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圳正在努力为“中国之治”提供“城市范例”。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武汉市是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12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深圳如何为“中国之治”提供“城市范例”。(12)

【答题要点】

1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1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分)(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武汉聚焦居民最急最盼最怨问题,迅速解决居民群众问题诉求。(1分)②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2分)。武汉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坚持党领导一切(1分);政府认真履行职责(1分)(或政府履行职能或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把社会治理作为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强化责任意识(1分);推行“千名律师进社区”“辖区单位街道社区报到”等制度,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制度,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协同化水平。(1分)③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效或对材料进行了具体化概括)(2分)武汉搭建信息互联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1分)

2①坚持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②坚持和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优势,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群众基础。③强化现代技术应用,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④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每点3分)

五、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新动力。

【热点概述】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国家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新版图正在浮现,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质量,需要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财政、产业、土地、环保、人才等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既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也要重视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以点带面”助推高质量发展。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蕴藏着可观的发展空间,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澎湃的内生动力。

【命题选材】

1材料一:2019101,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統筹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195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仅分别为257亿元、146亿元、127亿元和84亿元,到1978年分别增加至1 514亿元、750亿元、726亿元和486亿元,均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明显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8 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8.1万亿元.19.3万亿元、18.4万亿元和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6.1%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七大战略之中,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2018年11月5,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拥有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开放口岸46个,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分别占全国的37%39%29%;交通干线密度较高,省际高速公路基本贯通,光纤宽带、4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统一市场体系联建共享,“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成为全国品牌。

     2019年12月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目前,阻碍高质量发展的行政壁垒仍未完全打破,导致人力资源和资本跨区域有序流动不畅。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1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为何选择长江三角洲区域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并就如何破解其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提出政策建议。(14分)

【答题要点】

1)①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区域发展,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3)②有利于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③有利于满足各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地区人民;(4)④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推动各区域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原因:①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科研教育优势明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和人才资源;③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要素流动和区域协同;⑤良好的营商环境,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活力。

建议:①健全政策制定协同机制,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②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其他针对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的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深圳特区自创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2019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912月,深圳颁发《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通过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熔铸新时代特区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等举措,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文明建设提供成功案例、丰富例证。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阐释从创建深圳特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合理性。(10分) 

2)深圳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具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0分) 

3)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请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答题要点】

1)(10分)①改革开放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具有能动性。从创建深圳特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承担着为改革开放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率先探索的历史使命。(4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立足于深圳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并为我国各地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借鉴;基于新时代新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动着深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提供新的经验。(6分)

2)(10分)①城市文明建设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2分)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升文化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2分)③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3分)

3)(6分)答案示例: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2分)②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国际化的创业平台,吸引各层次人才汇聚发展。(2分)③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科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建设国际一流创意品牌。(2分)

【命题选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覆盖9个省区,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交汇区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带,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有4个分布在此,有18个地市的53个县列入全国产粮大县,国家规划建设的5大重点能源基地中有3个位于该区域。同时,黄河中上游流域还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协同化治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经济社会价值。 

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加以说明。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请你为黄河流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答题要点】

1)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生态安全,助力脱贫攻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黄河流域治理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流域沿线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差异找准工作重点,上游要做好水源涵养,中游要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做到分类施策。

3)示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税收政策,引导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命题选材】

4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二:为了更好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某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某省人大通过了《某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该条例经过20多次较大修改、4次审议,有20万公众发表意见、60多位专家参与研究论证。某省人大常委会就《水污染防治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询问,听取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列入某年度重大事项工作计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草案建议稿,某省人大审议通过了该决定。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什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4)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人大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2)

     【答题要点】

1)①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3分)②能够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2分)挖掘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扩大内需,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2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2分) ③能够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2分)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2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2分) ④能够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答出其中一句即可得3分)

2)①依法行使立法权。(2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制定并通过了相关《条例》和《决定》。(1分) ②依法行使监督权。(2分)加强执法检查和听取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督促相关政府部门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1分) ③依法行使决定权。(2分)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问题列入某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审议通过了相关《决定》。(1分)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2分)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审议的基础上,通过了相关《条例》和《决定》。(1分)

【命题选材】

5材料一  事实上,京津冀一体化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但直到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才真正起步.2014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求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材料二  根据中央的要求,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从时代的背景、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实际情况去分析,要开创国家级新区和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一新区的建设,将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社会事业,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提高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材料三:京津冀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的理论依据?(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雄安新区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雄安新区建设应如何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12分)

4)结合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京津冀发展如何用环境保护一体化破解资源环境问题?(14分)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解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题要点】

1)①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要求;(3分)②执政党要坚持科学执政,就要不断完善执政方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践行科学发展观;(3分)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责任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3分)④政府要有效履行职能,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②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雄安新区建设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雄安新区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4分)③这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需要。新区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分)

     3)①把新区建设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挖掘传统和历史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雄安新区的文化品位;(4)②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雄安新区的文化内涵;(4分)③弘扬历史文化资源蕴涵的民族精神,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打造雄安新区优秀文化品牌。(4分)

4)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体化产业格局;(4分)②根据三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助一体化的行政力量,强化资源空间管理的措施,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3分)③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采取合理补偿为了维护生态安全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牺牲的地区等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3分)④三地协调联动,加大依法制裁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实施资源环境的区域治理。(4分)(从宏观调控的手段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5)原因:①经济发展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量高,企业发展还没有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创新驱动上来。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特点,一些企业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整体与长远利益。

建议:①消费者要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企业要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改用环保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支持企业改进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

【命题选材】

6材料一:2019年2月18,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该规划纲要高度谋划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物通人才、物流、资金和信息,培育多元产业群,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数据解读世界四大湾区

指标(2017年)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占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5.65

3.68

1.79

2.15

人口(万人)

7000

4383

760

2000

GDP(万亿美元)

1.5

1.8

0.8

1.4

GDP增长率(%)

7.9

3.6

2.7

3.5

第三产业比重(%)

62.2

82.3

82.8

89.4

2019218,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在“一国两制”制度引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活力相结合,两种制度“双轮”驱动,协力推进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和营商环境、创新能力指标等得分远低于其他三大湾区,位居末位。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意义。

2)有人说,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密切配合,将产生“1+1+l远远大于3”的效果。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存在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如何发挥制度优势来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答题要点】

1)①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②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③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④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⑤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与优化趋势,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港澳大湾区建设从三地整体出发,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与功能互补,优化空间布局,增强互动合作与发展的协调性,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将产生“1+1+1远远大于3”的效果。

3)有利条件: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香港高度开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互补。

如何做: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发挥香港优良的法治传统及和国际标准高度接轨的营商环境的优势;利用社会主义经济能集中人财物力办大事的优势,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创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

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点概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早期更多使用效益效率来表示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追求,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以高效率高效益生产方式为全社会持续而公平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发展,在具体经济形态上就是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供给体系。

供给体系的质量高就是指三个环节的质量都要高。要素投入质量高是指投入到供给体系中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资源以及数据、信息等要素的质量高,表现在劳动力素质高,生产资料的自动化、数据化、信息化程度高,能源资源绿色化程度高,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水平高,以及信息数据资源的规模大、质量和价值高等方面。

二是供给体系的效率高。从静态看,供给体系的效率高表现在技术效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统一。技术效率决定了在给定资源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资源稀缺的现实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效、集约地发挥现有资源要素潜力,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资本效率、人力资源效率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是供给体系的稳定性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应体现在供给体系保持一个相对高水平的稳定状态。

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稳定性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只有同时具备这些特征,且这些特征彼此互恰互为支撑而不是相互冲突时,才称得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渐进性、系统性的发展过程

【命题选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訪问安全,能够实现 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賴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木。区块链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全新思路;能打通“数据璧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保障生产要素有序高效流动;能实现政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提供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201910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材料二:目前,区块链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货币相伴而生,但利用区块链炒作空气币等行为此起彼伏;利用区块链存储,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进行非法交易、洗钱等行为大有人在,发展区块链大方向没有错,但要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政府要加强对区块链的规范和治理,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既包容试错又严禁赴界,才能更好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提高经济效能和治理效能。

【设问角度】

1)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貝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提高经济效能和治理效能的过程中,政府应怎样发挥作用?(12分)

【答题要点】

1)①为完善社会征信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帀场秩序。(4分)②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保障生产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把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逬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3分)③实现政务协同办理,推迸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提供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促逬市场经济健康发展。(3分)

2)①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隐区块链安全发展、创新发展。(41分)②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区块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4分)③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避免重复建设,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逬区块链健康有序发展。(4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20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套餐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5G推进速度不断加快。网络建设加快的同时,终端也进入蓬勃发展期。截至2020420日,已有95款终端获得入网许可,售价在2000元以下的5G手机已经面市。多家国内手机厂商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来优化应用体验,争取市场。工信部表示,将支持手机企业加强研发创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品类丰富、性价比高的5G手机,推动电信运营商通过优化套餐设置、逐步降低流量资费水平、信用购机等举措,带动5G手机消费,加大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等应用推广力度,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企业如何应对5G时代的来临。

【答题要点】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企业必须在使用价值上下功夫,国内手机厂商通过加强信息技术来优化应用体验,争取市场。电信运营商通过优化套餐设置,带动5G手机消费。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国内手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必须抓住机遇,准确定位,合理规划。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持手机企业加强研发创新,为广大消费者性价比高的5G手机,电信运营商要逐步降低流量资费水平。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手机企业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品类丰富、性价比高的5G手机,电信运营商要不断优化套餐设置。(答到其他合理点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注: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材料二  数宇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数字经济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如电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数字化产业,如数控机床、共享經济等。传统产业因跨行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新增产出是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云网课、云复工、云销售等为劳动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0 年中国数字经济有望创造2亿多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城将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35年将达到4. 15亿个就业岗位。

【设问角度】

     概括表一、表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说明数字经济为何能推进就业高质量发展。(8)

【答题要点】

     信息:2008-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及GDP占比均不断增加,说明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巨大;(2分)2009-2019年,中国从事数字经济的就业人员及占比呈上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就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2分)我国的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不断增加为就业结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分)
    
作用:①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要求就业岗位。(2分)②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要素的更高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提升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2分)③数字技术的运用促进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使其自身素质品质提升,推动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高。(2分)④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全新就业模式,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和空间,有利于提高就业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性。(2分)

【命题选材】

4材料一:习近平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5G)5G商用牌照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运营商纷纷表示,将加快5G网络部署,让广大消费者尽快体验到5G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5G商用将催生全息视频、浸入式游戏等新模式新业态,让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5G的高速率、高可靠、大连接、低功耗等性能,对元器件、芯片、终端、系统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直接带动相关技术产业的进步升级;5G与实体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价值链的融会贯通,使生产制造更加精益、供需匹配更加精准、产业分工更加深化;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

材料二:5G带来了大数据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产业链的迅速成长。5G改变世界,5G创造未来。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促进5G产业快速健康发展,M市制定了《M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5G规模商用,初步建成全国一流精品网络;5G产业创新平台初具规模,产业链形成协同、集聚发展态势,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转化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5G创新资源聚集地;重点解决目前数据流动中的高质量平台供给问题,政府数据和民间数据之间的互通渠道问题,数据安全保护问题等,成为5G及其关联产业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示范地;加强国际合作,提升5G优势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5G产业发展高地。

材料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知识的来源,大数据为政府管理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在政策制定阶段,对历史数据的有效分析,对当前及未来影响政府活动的可能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探寻政策运行内在规律,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在政策实施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监控,可以掌握政策是否按计划实施,掌握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的内部外部因素,施以高效率的组织、协调、补救;在政策评估阶段,政策的实施有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解答,并且对未来政策的制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大数据所能带来的巨大能量已经显现,制定数据开放的标准和原则,建设数据发布平台,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已成为当务之急。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5G对个人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14)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5G 产业发展举措对推进M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4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作用。(12分)

【答题要点】

1)个人消费:①有利于提供新的消费对象,改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为消费创造动力,推动消费升级(4分)②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2分)

经济社会:①有利于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②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深化产业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④有利于发展实体经济,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⑤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2)①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改革,提供5G网络平台优质供给;(2)②创新驱动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的转化、推广与应用,为M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2);③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关联产业协调发展,推动M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④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二种资源、二个市场,扩大国际视野,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5G网络及其平台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M市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2)

3)①通过整合、分析政务数据,制定数据开放的标准和原则,建设数据发布平台,最终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阳光政府建设。(3分)②集中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开展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水平,促进科学的公共决策、高效的公共管理,建设高效能型政府。(3分)③开展数据分析,揭示过去的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分)④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管理潜力,激发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政府综合服务能力,更好的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3分)

【命题选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近年来,各级政府坚定不移推动大数据战略行动。政府借助大数据手段,通过对实时、动态、全样本大数据的相关性、因果性分析,为决策提供更为系统、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极大地提高政府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建立扶贫领域信息和大数据比对系统,对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贪污侵占扶贫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预计到2021年网办事项实现率将达95%以上;申请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80%以上。

【设问角度】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是如何推动政府提高自身执行力和公信力的?(12)

【答题要点】①大数据有助于政府不断完善决策信息系统,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升政府的决策效能;(2分)②通过“数据对比”等手段,使政府自觉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腐败和滥用。(2分)③大数据能提高政府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有助于政府切实履行职能,创新社会治理。(2分)④大数据的利用,能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有助于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分)⑤大数据使对虚假扶贫进行鉴定,有助于政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分)

【命题选材】

6材料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是表达对科学的尊重。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铸造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要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自主权,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要弘扬创新创造精神,提升创新供给能力和效率,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材料二: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主力、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材料三: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获奖项从立项到成果发表或应用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今天的中国科技,正站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势能的积累已经够大,但实力的差距也还不小。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信心、耐心、平常心,继续沉潜发力,把阻滞创造的障碍一一破除,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我们一定会迎来创新的井喷,也迎来中国创新的一个个新起点。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阐释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理由。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3)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

【答题要点】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要尊重科学,凝聚科技创新力。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赋予更大的自主权,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产业加速成长,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弘扬创新创造粮神,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2)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②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④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以人才为主力可以充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推动科技的发展。

3)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实现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既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②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实现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寻找关键点,破除障碍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更上新台阶。③事物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不断前进。实现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把每一次的新突破都要看成新的起点,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七、增强道德劳动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热点概述】

2019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11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新时代高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2032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命题选材】

1材料一:2019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立根塑魂、正本清源,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些地方、一些领城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警示人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材料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前,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如何才能担当起未来发展的重任呢?为解决这一问題,需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新的“打开方式”,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对青少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10分) 

3)如果你所在的社区准备营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氛围,你作为志愿者,请拟订三条宣传标语。(6分)

【答题要点】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最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来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国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和实施《纲要》,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3分)《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分)

2)①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资源,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青少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分)②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将学校教育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3分)③创新教育方式,发挥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特定功能,筑牢理想信念之基。(2分)

3)答案示例: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②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③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购买道德建设的主题,把握试题要求,多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纷纷围绕“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激荡起广大观众的爱国情感。

      2019年9月1的《开学第一课》,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讲述从“绣红旗”到“中国梯”,从护航的大海到月球的背面,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五个动人故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故事,1949101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任校长杜岚带领学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在尚未回归祖国的澳门校园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面对阻力,杜岚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人!新中国的国旗,我们要升起!”从此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学校都会坚持升起五星红旗。据报道,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学生在儿童节前给习近平写信,讲述了他们对“祖国母亲”含义的理解,表达了长大后把祖国和澳门建设得更美好的决心。

      2019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学校如何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10)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10) 

   3)假如你要参加在国旗下讲话的活动,请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列出发言的三个要点。(6)

【答题要点】

1)评分细则:①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1分),使广大青少年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熏陶(1分)。(共4分)      ②立足课堂(1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1分)。(共4分)③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1分),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1分)。(共2分)

       (2)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如果这点放进第二、三点材料中,同样给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1分),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矛盾的特点各不相同。(1分)广大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分)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人民,又要突出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将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2分)

      (3)答案示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立志投身祖国的行为(独立成句,三点之间形成整体)每点2分。

      【命题选材】

3材料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202032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持续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2020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指明方向。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重视劳动教育对于培养人才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10分)

3)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论断的合理性。(12分)

(4)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时代新人的积极作用(10)

(5)有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开展劳动实践可有可无,读书学习才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

(6)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请就如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6)

【答题要点】

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本质和意义。(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3分)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重视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増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分)

2)①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1分)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分)③有利于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撑。(3分)评分说明:踩词赋分,劳动教育的地位1分,重要性3分,红色标注为赋分点。

3)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歌颂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分)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歌颂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3分)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歌颂劳动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分)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歌颂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3分)

4)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②开展劳动教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劳动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展开研究,提升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水平,丰富课外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发挥劳动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要点2分,共10分)

5)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受客观条件和个人实践能力的限制,人的很多知识都是从别人或书本那里学来的。(2分)②但是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发现新知、提高认识,并在劳动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分)③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劳动与读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更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3分)

6)①小学培养劳动习惯,主动分担家务劳动,体会劳动光荣;②中学增加劳动知识技能,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吃苦耐劳品质;③高中时增加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④大学开展勤工俭学,积累职业经验,培养奋斗精神。(每条2,答出任意3条即可得6分)

【命题选材】

4202032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国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关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你认劳动不分责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丰、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抗疫英雄钟南山等不同时代的劳动模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学劳动教育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的作用。(10

(2)习主席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这一论断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迪。(10

(3)加强劳动教育需娶践行劳模精神,请你就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劳模精神提三条建议。(6)

【答题要点】

(1)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生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使学生崇尚劳动,做到知行合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在劳动中磨砺学生意志,坚定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来。(3)推动学生以劳模为榜样,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4)实现自身价值必须主动接受劳动教育,提升自身劳动能力,通过劳动实现美好梦想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3)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走出自我,在劳动中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和奉献,(3)

(3)积极参与公益劳动,为社会奉献力量;(2)坚持精益求精,提高动手能力;(2)热爱劳动,树立劳动光荣观念。(2)

八、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热点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让中华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的文化虚无主义,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传统文化为本位,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命题选材】

1“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魂,文以铸之。”近年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当好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山东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剪影。山东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率先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在齐鲁城乡,通过“四德工程”“最美家庭”、乡村儒学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和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成风化俗。在企业中,“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传统儒商主张一脉传承,企业“诚信红黑榜”与银行征信挂钩,仁义、诚信、创新、和合、规矩、担当的新儒商精神吸引了全球合作伙伴纷至沓来。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融入国家倡议、挖掘齐鲁文化优势,连续开展的“齐鲁文化丝路行”活动,让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连续举办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国际峰会,让尼山声音响彻世界。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山东是如何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6)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概括山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9

【答题要点】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3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过程,加强城乡新时代文明建设,弘扬新儒商精神,既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在美德传承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分)

2)立足实践,发挥教育的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3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加强文化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促进齐鲁文化走向世界。(3分)

【命题选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约1公里处,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 这就是国内罕见的万寿岩遗址。它让今人在这里洞察到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轨迹;它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并实证了清晰的两岸同源关系。

然而,20年前,一声声“轰隆隆”的采矿爆破声,差点将这个弥足珍贵的遗址永远掩埋。20世纪70年代,福建三明钢铁厂在万寿岩山体上开采矿石。三明市考古小组、福建省博物馆等联合考古队,对万寿岩遗址的抢救性考舌发掘,发现了以牙齿化石为主的哺轧动物化石,还有一处石铺地面的鹅卵石有着人工打制痕迹。考古学家认为它堪称“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这一发现为研究早期古人类适应并改造生活环境能力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还为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20196,三明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独树一帜的考古发现、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让万寿岩遣址成为国际考古学术交流重地,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交流考察,国际考古学者们称赞它为“绵延不绝的文明之光”。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守住了一份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成为考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幸运儿”。

万寿岩遗址,折射出人们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关系的深度思考。当年炸山开矿的三明钢铁厂,如今走上绿色环保的转型发展之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与万寿岩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大型4A景区。这份不断“生长”的文化共识,不但守护着远古的记忆,也开创着新的未来。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万寿岩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意义。(10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说明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10)

(3)结合你所在地区实际,就当地的文物保护提出合理建议。(6)

【答题要点】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明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万寿岩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轨迹,为研究早期古人类适应并改造生活环境能力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实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3)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线路,实证了清晰的两岸同源关系。还为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提供了有力证据。(3)

(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面貌。(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阻碍或者推动着社会发展。(2)福建三明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高文化素质,转变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3)三明钢.厂的转型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进步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形成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3)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文物价值的认识和文保工作的地位。加大文物保护人才建设和经费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完善文物保护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每点2)

【命题选材】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如短视频、直播业、吃秀、抖音等等的发展,捧红了一大堆各类网红。而这众多达人中,李子柒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酿酒、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到造纸、蜀绣、制墨、做秋千、做竹子家具……她的视频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借助于现代视频制作技术与社交媒体呈现出来,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更具有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比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美食的青睐、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祖孙亲情的动容等,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

然而,创新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李子柒每条视频巨量播放量背后,是笃信坚守的工匠精神指引下对内容的精益求精。在每一条视频背后,都是反复尝试和长期艰苦的付出。在这种“慢工细活”模式下,李子柒稳定地实现了高质量的作品产出。不论是劳动成果还是视频作品,李子柒都把“工匠精神”诠释到了极致,创作出了被网友称为能媲美“舌尖上的中国”的艺术精神。正如央视这样评价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李子柒是如何讲好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10分)

(2)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请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其合理性。(10分)

(3)交流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请结合实际就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出3条合理建议。(6分)

【答题要点】

1)①立足社会实践,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打造中国文化精品。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李子柒的视频创作在把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基础上,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打动人心、引起海内外受众的情感共鸣。③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通过国际传播平台,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加深了海内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2)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工匠精神对人们的创作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有助于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需要弘扬和坚守。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坚守工匠精神有助于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生产者的积极性,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3)①通过商业贸易(一带一路)传播中华文化;②发挥大众传媒(互联网、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加强文化交流、借鉴、融合。

【命题选材】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从不提起。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战功才得以发现。19482月,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革命,开启了自己的英雄之旅。战争年代,他不忘初心、对党忠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荣获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19551月,他退役转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每一个岗位,他都脚踏实地,竭尽所能,担当奉献。他进驻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50多岁的年纪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找水。他带着社员修路,与社员一起在绝壁上抡大锤打炮眼。他推动水电站建设,让土苗山村进入“电力时代”……张富清的事迹经中央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张富清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并被颁授“共和国勋章”。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山东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纳入学习计划,要求全体党员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学习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对人们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10分)

3)如何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请你提三条建议。(6分)

【答题要点】

1)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学习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能不能增强人们对英雄模范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让更多的人崇尚英雄、争做英雄,做新时代奋斗者。(2分)说明:回答“增强社会责任感”或“历史感”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应“不断增强人们对英雄模范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得1分,不重复给分。

②张富清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学习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能让人们从英雄身上汲取力量,弘扬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3分)说明:回答中华民族精神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对应“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分别得1分;回答“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对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得1分,均不重复给分。

2)①要全面准确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指导实践成功,必须学深悟透新思想。(3分)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到用新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3分)③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思想。(3分)

3)略。

【命题选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2年前,数千名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201711月, 15 位交大西迁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信中说:“多年来在西北的奋斗,我们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并在代代师生中传承弘扬。”20171211,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 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8年伊始,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的来信:“广 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62年来,西迁的交大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用青舂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

2020422,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并明确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10

(2)在西部建设中孕育的西迁精神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

(3)班级开展“学习西迁精神,奋进新时代"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提纲。(4 )

【答题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分)传承弘扬西迁精神,激发情感认同,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3分)发扬奉献精神,把个人理想同与党和国家命运相结合,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分)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奋斗实干精神,有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分)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3分)西迁的交大师生立足国家建设和西部的文教事业,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在西部教育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伟大的西迁精神;(3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交大老同志们发扬西迁精神,将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在实践中实现理想和自身价值。(3分)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塑造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为新时期西部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3)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学习“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品格。(2分)宣传老一辈西迁科学家先进事迹学习恪尽职守、艰苦创业”担当使命的务实作风。(2分)

【命题选材】

6材料一 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这座即将600岁的老建筑,正在以萌萌的、历史厚重感又兼具时尚的形象,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受到大众的欢迎。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通过文化创意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文化的桥梁、奉上一场文化盛宴,让人们通过文化创意直接触摸到文化,是故宫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近年来,故宫定位于“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做出许多社会大众能够乐于享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产品。

材料二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静止不动,它一定要生长、要发展。这个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也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过程。开新是为了发展,守成也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会不断通过新陈代谢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所以,守成并非只守着老祖宗那点家底,也包括守住后来通过新陈代谢所获得的一切新东西。一种文化越是善于吸收新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将其化为自己的营养,越会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如何改造从古代承袭下来的文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这是文化的开新与守成问题,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核心问题。

【设问角度】

(1)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故宫在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12)

(2)故宫文创产品是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的成功样板,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12)

(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请你就故宫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技术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提出两条建议。(4)

(4)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阐释文化开新与守成的关系。(10分)

(5)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0分)

(6)否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某校高三某班拟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写一份不少于3条的发言提纲。(6分)

【答题要点】

(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故宫以“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发展文创事业,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与发展的源泉。故宫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做出了许多社会大众乐于享用的文化产品;③故宫通过奉上文创产品,让人民直接触摸到文化,并将此作为文创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了人民为中心。(每点4分)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根本途径,将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是故宫文创产品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故宫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③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文化的桥梁,奉上文化盛宴。(每点4分)

(3)答案示例:①开通故宫微信公众号,宣传文创产品;②研发并上线故宫主题资讯、游戏APP等共4分)

(4)①文化的开新与守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2分)②文化的守成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开新着重强调文化创新与发展,两者具有斗争性。(2分)③文化的开新要建立在守成的基础之上,而文化的守成也必然要求坚持文化开新,两者具有统一性。(3分)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正确处理文化的开新与守成的关系,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3分)

(5)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批判继承,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3分)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③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分)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分)(答出“要客观科学礼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也可酌情给分)

(6)提纲示例:①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守护民族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充满信心)③勇于担当,做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每条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命题选材】

7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这是对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极大鼓舞。

材料一: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无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执着,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誓言……家国情怀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居功至伟。

材料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所拥有的道德情操、规范,是一种长期积淀下的精神和所展示出的精神面貌。推而广之,千万个家庭凝聚成的家风,就成为民风。它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风尚和精气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地区的外部形象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弥足珍贵。每个公民如果都在良好家风、民风的沐浴下成长成才,那么国风也就会随之与时俱进,最终形成国之雄风,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力量。

材料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育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青年人应当如何弘扬家国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家风民风与国风的关系。(10分)

(3)某校高三学生开展“家规家训”读书活动,请你写出二条蕴含优良家风的名言、格言。(4分)

(4)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12分)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所在。(12分)

(6)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诠释。(10分)

(7)请从家庭生活角度,提出两条关于如何培育优良家风的建议。(4分)

(8)某班举行“好家庭故事,弘扬优良家风”的主题班会。请你以“传承创新践行”为关键词拟写一份发言提纲。(两条,每条20字以内)(4分)

【答题要点】

(1)①立足社会实践,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代精神结合,将家国情怀创造性地转化为奋斗激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分)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责任和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4分)③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家国情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

(2)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把国风与家风民风有机统一起来。(4分)②国风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国家形象,而家风和民风是国风的具体展现。(3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良好的家风民风与时俱进,有利于展现优良国风,最终形成国之雄风,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力量。(3分)

(3)答案示例:百善孝为先;丈夫一生,廉耻为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等。

4)示例一。认同。(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分)不同的家风,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优良的家风,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家风,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4分)当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3分)

示例二。不认同。(1分)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4分)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国家文化建设、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3分)

5)①优良的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养料。(3分)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有利于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等个人美德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4分)②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分)③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有利于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社会公德,使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4分)

6)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会影响整体。(2分)②国家和社会文明是由一个个家庭文明组成的,离开家庭文明,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文明。(2分)③文明家庭中的成员大多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基础,促进社会文明和谐;(3分)能正确认识家与国的关系,增强爱国意识,立志成为栋梁之才,在追求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好社会和国家,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3分)

(7)答案示例: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符合家庭状况的优良家风;父母言传身教,做好践行家风的表率;家庭成员自觉遵守家风并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学生结合家庭实际谈具体做法,只要有利于培育优良家风,可酌情给2-3分)

8)答案示例: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②良好的家风应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不断革故鼎新、推陈出新。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从其他角度,符合主题,亦可给烦恼,最高不超过4分)

【命题选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201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32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再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

材料二:据《中国防疫史》统计,从秦汉至清朝,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上规模的大疫达348次。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中医药在治疗SARS、甲型H1N1等疾病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针对新冠肺炎,中医医疗队积极开展分类救治工作。方舱医院里收治的都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采取了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有效地防止轻症转为重症。对于重症患者,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也取得了很好疗效,促进重症转为轻症,降低病死率。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文化。(12分)

2)我国传统中医非常强调辨证论治。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我国中医医疗队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是如何强调辨证论治的。(12分)

3)中医药起源于中国,承载了重要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但数据显示,已有9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国外企业抢先在海外申请了专利,导致国内企业失去了大量的中药市场份额。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已刻不容缓,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4

 【答题要点】

1)①立足于实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药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文化。(3分)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快研发和推广中药新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3分)④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3分)

评分细则:①仅答出立足于实践(1分);仅答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文化(1分);仅答出发掘其当代价值(为传统中医药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发挥中医药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1分)②仅答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中医药文化或传承精华,批判的继承中医药文化)(2分);仅答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药文化(1分)。③仅答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分);仅答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1分)。④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3分)若考生答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中,推进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处理好中西医文化的关系”,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超过12分。

2)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分)传染病频发,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医医疗队积极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分析新冠疫情,采用中医药予以综合防治。(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中医医疗队积极开展分类救治工作,在轻症和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针对新冠疫情既要积极借鉴以往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病的丰富经验,更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2分)

评分细则:①仅答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分);仅答出积极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分析疫情,采用中医药予以综合防治(2分)。②仅答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仅答出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采取了中医药为主,对于重症患者,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2分)。③仅答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仅答出借鉴以往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病的丰富经验,更要结合实际(对于轻症和重症患者的治疗,坚持中西医结合但各有侧重)(2分)。

3)(4分)答案示例:①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和公民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意识。②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③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权益保障机制④依法打击侵犯中医药知识产权的行为。⑤国家加强对部分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特殊保护。(每点2分。答案要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与法制有关,二是与知识产权有关。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超过4分)。

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追求多样化发展经济

【热点概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众从盼温饱盼环保,从求生存求生态,生态环境在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是要舍弃经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有耐心,久久为功,本着功成不必在我,但是过程离不开我的思想,一代接一代,一年接一年,做出我们的努力。

【命题选材】

1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H县地处石漠化地区,家家几分石头地,地越种越薄,人越来越贫。当地政府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发展林草产业,选派科技专家培训林农,创建“科技+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75万亩,山上有林、林下有草、草里养鸡,一林生多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林果加工,新产业蓬勃发展。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9. 56%下降至2019年的1.48%。截至20205,我国首批认定国家森林乡村7586个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贫困户达35万户,年户均增收3500元。中西部22个省贫困地区林草植被持续增加,

材料二:上世纪90年代,浙江安吉县为发展经济,大力发展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产业,GDP高速增长的红火,却掩盖不住溪流浑浊、烟尘漫天的黯淡。痛定思痛,该县干部群众认识到,生态环境才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该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大力发展低污染、环保型新兴产业,经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

材料三:近年来,安吉县政府将大数据融入社会治理,在矛盾纠纷化解、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数据治理”有声有色。依托大数据,打造信息归集、数据分析、资源共享、趋势预测等一体化、集成化服务统一平台,从横向上打通政府业务部门的协作,纵向上打通县、乡、村三级联动。建立全覆盖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自助服务终端十代办员"办事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特殊群体服务“零跑腿"。目前,该县推出政务服务项目中“网办率"99.84%,“掌办率”占94.40%,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99%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生态扶贫中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安吉县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1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安吉县的“依托大数据対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作用。(12分)

4)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请你为该倡 议书列两个要点。(4分)

【答题要点】

1①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贫困群众也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生态扶贫就要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4)②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总体政策导向,保护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践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③重视开发贫困地区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价值,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3)④依托科技进步,转变贫困地区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3)

(2)(1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于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对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关系的正确把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安吉县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纠正了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正确发展思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6)

(评分细则:①答出“产生于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得2,“必须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分。若考生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角度回答,2,但不重复给分.②答出这一理念“是对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关系的正确把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得1分。③答出“纠正了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正确发展思路”得3分。答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之路”得3分。说明:②③阐述部分,若其他围绕主题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12)①依托大数据平台,完善决策信息支持系统,推进科学民主决策。②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服务的水平。(3)③整合行政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3)④推进政务公开,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3)

4)示例: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不食用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好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培养绿色消费观,吃饭少用一次性碗筷,购物少用塑料袋。(4) (评分细则:每点2,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命题选材】

2材料一:截止20198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地已“满月”。自《条例》实施以来,上海的羊肉串变成了“羊肉吕”,外卖“无需餐具”订单陡增,甚至用户为了方便垃圾分类,奶茶珍珠只要10个……除了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外,垃圾分类也在逐步改变着固体废物的处理模式,对整个固废产业影响深远。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社会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逐步深入,加之各地纷纷落实相关政策,固废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潜力相当可观。

根据部署,到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虽然上海市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但在全国推进垃圾分类依然任重道远。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持久之战。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探索再探索、试点再试点,但是,很多城市的结局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概括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后、公众意识不强、缺乏法律约束。因此,有人说:“垃圾分类考验的是市民素质,更是基层的治理能力。”

材料二:20194月福州市出台《2019年全面推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自51日起,在五城区(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方案》强调垃圾分类,应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湿)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五大类,到2019年底前力图实现五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的总目标。

材料三:出于环境整治活动的需要,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有所了解,但涉及具体分类却知之甚少,甚至完全混淆了垃圾分类的类别。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市民将污染纸张、过期药物、废电池归入可回收类别,有的市民竟将果皮、塑料纳入其它垃圾,还有的将烟头、金属、剩菜剩饭、玻璃归入有害垃圾。绝大多数市民完全混淆了垃圾分类的类别。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市民应积极行动起来,为打造宜居福州贡献一份力量。

【设问角度】

1)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推行垃圾分类的经济价值。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每一个公民该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3)请你为你所在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就如何更好的推进垃圾分类提两条可行性的建议。

4)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福州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5)结合材料三,说明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题要点】

1)①推行垃圾分类,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崇尚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②有利于带动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提升环保意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②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既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公民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增强主人翁意识,与发现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举报。④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垃圾分类相关决策,立法,建言献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3)示例:①在小区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②完善社区内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③成立专门的社区垃圾分内监督小组,监督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任答两条即可)

4)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综合认识生活垃圾的特征,在分类基础上综合处理。②注重整体性,以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为总目标。③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动员社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公民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治理体系。④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简单、管用、可操作”为原则,有序的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5)①通过调查发现市民的一些情况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让市民对垃圾分类认识有所提升体现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市民的一些错误认识是通过实践得以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提升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应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

【命题选材】

3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工作模式。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塘村地处石漠化地区,县里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林草产业,既能“锁”水土,又能鼓口袋,该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9.56%下降至1.48%;河南省淅川县横沟村作为国家森林乡村,村里成立合作社,村民入股分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森林宾馆、乡村超市、林果采摘园;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组建182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推进30万亩生态修复治理,带动6万人参与,3万多个生态护林员年稳定收入9600元。目前全国新组建了2.1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生态扶贫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

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获得了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切实利益,同时也对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认知。古村落建筑、田园风光等物质文化得到重建,乡贤文化、传统道德等非物质文化得到唤醒,和谐文明的乡风民风逐渐兴起。

【设问角度】

1)实践充分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贫困群众对乡村文化价值重新认知的原因及其意义。(10分)

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请列举两个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具体工程。(4分)

【答题要点】

1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必须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充分认识和利用联系的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4分)推进生态扶贫,必须立足于尊重和顺应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培育生态环境优势,(4分)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4分)。(评分细则:联系客观性原理方法论各2分,论述两个层次,一是尊重顺应自然(承认客观性)4分,二是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产业(完成建立新联系)4分)

2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发展落后时,贫困群众对乡村文化价值的认知不足,导致许多乡村传统文化的缺失。(2分)伴随着生态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吃生态饭获得了切实利益,进而对乡村的文化价值也有了重新认知。(2分)重新认知乡村文化价值,有利于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分)有利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2分)有利于塑造和谐文明的乡风民风,实现乡村振兴。(2分)

(评分细则:重新认知生态价值的原因4分,论述两个层次,一是理论经济决定文化2分,二是过去的缺失和今天的转变各1分)

(评分细则:重新认知生态价值的意义6分,论述三个层次,分别是对传统文化发展,对村民个人影响,对村风乃至于乡村面貌的影响,每个层次2分)

3)示例:三北防护林工程、塞罕坝人工造林、库布齐沙漠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等等。

【命题选材】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20204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在常态化疫情防 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建设,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科教基础设施等。

【设问角度】

加强“新基建”不仅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说明。

【答题要点】

①从当前来看,“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复工复产、增加就业、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5)②从长远看,“新基建”有利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3)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3)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评分细则:①答出“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复工复产”“增加就业”“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每个要点均可得1,但不能超过本要点总分。②答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得,答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得2.③答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得1,答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得2分。④答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得1分。)

【命题选材】

5材料一:随着人们夜生活的日渐丰富,火热的夜间经济开始释放它巨大的潜能。来自商务部的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并逐步上升。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门票经济持续弱化,夜间餐饮仍占主导,文化休闲则为需求蓝海。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是当下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二:2019M市政府把夜间经济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动,以“夜间旅游、夜间购物、夜间美食”为重点,打造了7大精品夜间经济聚集区。全市投入8700万元重点对6个街区和40余条主次干道、700多座建筑楼体进行全方位亮化提升;先后推出延长187条公交线路运营时间,首创全国“零时公交网”节点无缝衔接;放宽夜间特定时段、路段摆卖管制等配套服务措施;推出了《夜间消费指南》和“夜经济消费地图”,引导市民游客聚集。出台了支持冬季夜间经济发展的11条措施,保障冬季夜间经济“热度”不减。2019年下半年,该市共新增夜经济综合体47个、夜经济主体2600多户,新增酒吧等时尚业态460多家;“美团”到店夜零售同比增长30.6%,夜经济集聚区营业额环比增长60%

 【设问角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夜间经济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该市政府是如何激活夜间经济的。

【答题要点】

1)①夜间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扩大国内消费、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②夜间经济结构优化,文化休闲空间巨大。③年轻一代成为夜间经济的重要主体(或者年轻一代是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2)①实施“一把手”工程,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或者答“科学的宏观调控”)。②正确履行经济职能,大力培育夜间经济市场主体、新业态。③增加财政投入(或者答发挥财政作用),完善基础设施,改进管理,优化政府服务,为夜间经济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命题选材】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受受新冠出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创,如今国内疫情已在逐渐好转,各地都在全力发展恢复经济,而“地摊经济”具有相对来说创业门槛低、失业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给予了群众更多的创业机会,地摊商品价格更亲民,更实惠,最为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消息: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3月中旬,四川成都市城管委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为“地摊经济”松绑。随后江苏南京也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出在具有外摆条件,且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商业体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可以申请临时外摆摊点。小地摊的回归不仅与大商超形成有益互补,还留住了城市烟火气。一些网红城市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材料二:地摊经济长期以来颇受争议,一方面它是数以万计小商户赖以生存的根本,具有创业门槛底、经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具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是城市脏乱差管理的难题,因随意占道、影响市容、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诟病,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大的调整。同时,因放开地摊,商场、超市、租赁个体户等实体店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地摊也面临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隐患,需要引导和管理。

【设问角度】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发展地摊经济的积极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发展地摊经济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10分)

3)请你为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答题要点】

1)①缓解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4分)②促进创业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经营者收入),保障民生。(4分)③搞活市场,促进商品流通。降低消费者生活成本,方便人民生活。(4分)④促进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2分)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展地摊经济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题,若禁止地摊经济又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合理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和城市管理是相互促进的。②应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地摊经济和促进城市管理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规范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地摊经济,在发展经济中搞好城市管理,最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3)①划定区域、统一管理。②审核资质、规范经营。③做好质量安全监控、卫生清洁工作。

十、努力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热点概述】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反映出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的相互交织;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地区,西亚北非地缘冲突持续、南美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频添变数。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中,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断以实际行动创造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积极因素。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积极倡导并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题选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当今世界,大规模的人员和货物在国家间持续、快速流转,为传染性疾病在全球高速扩散创造了条件,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会造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持续中断和瘫痪,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破坏。2020年,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分波次在全球不同地区集中爆发,世界经济道遇重创而陷入衰退。在此背景下,美国率先借机要求和支持本国在外企业撤回本土,要与世界、与中国“脱钩”,部分西方国家也有效仿迹象。人们惊问:疫情过后,经济全球化会离我们而去吗?

材料二:现有的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以企业资本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动因的传统全球化,它虽然可以实现诸如药品、医疗器械、治疗技术和免疫技术等健康福利的全球共享,但这种共享是通过贸易实现的,这势必造成健康风险和健康福利在不同国家、群体间分布不均等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穷人不得不分担经济全球化增大了的健康风险,却难以与其他国家、社会阶层同等分享健康福利;在抗疫方面,无论是资金、科研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还是疾控系统的成熟度,大多数国家都缺乏足够的保障。

【设问角度】

(1)疫情过后经济全球化将走向何方?结合材料一和有关经济知识,说明你的预测及理由。(8)

(2)为缓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不公平,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企业应该如何作为? (6)

【答题要点】

     (1)①判断:疫情过后,经济全球化不会离我们而去,但会有新的调整。(2)②理由: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不会因为部分国家的放弃或反对而消失;(4)但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重创表明现有的经济全球化是脆弱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2)

(2)自觉把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2)在对外投资中,应兼顾实现自身盈利和促进投资目的国经济社会发展;(2)在全球性健康风险发生时,应为需要帮助的国家、社会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2)

【命题选材】

2材料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目标、理念、情感和文明方面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是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生动体现。做到“民心相通”并非易事,“一带一路”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有四种大型文明和上百种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差别往往意味着矛盾和冲突,任何一项国际事务的开展都不可能畅通无阻,总会遇到各种各位的挑战。

材料二:在实践层面上,多边主义是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协调国家政策与行动的国际交往活动,它倡导通过协商来达成非歧视性规则和秩序,以谈判方式协调彼此利益,合作解决有关问题。顺应世界大势,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维护多边主义,对保障世界和平、促进多边机制发展有目共睹:首倡设立亚投行、丝路基金,推动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组建联合国第一支常备维和警队,设立中国一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多边舞台上,中国提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等一系列中国主张,为维护多边主义注入正能量,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尊重。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愿同非洲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设问角度】

(1)联系上述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西亚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12)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加以说明。(12)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坚定支持多边主义。(12)

(4) 结合材料四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和非洲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12分)

(5)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五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题要点】

(1)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西亚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力地推讲中西亚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既可以通过中西亚对外贸易将商品、技术、服务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每点4)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社会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民心相通”,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6)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丝路建设理念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融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6分)

(3)①多边主义主张多方平等、和平解决国际问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3)②坚持多边主义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3)③中国积极参与维护多边组织和机制,符合我国国家利益,有利于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3)④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

(4)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非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符合中非人民的利益。②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非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符合联合国的宗旨,有利于中非更加紧密的合作和共同发展。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非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潮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非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每点3分,共12分,其他要点若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4分)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是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分)③不仅能彰显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维护文化多样性(3分),也能促进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考生答出“民族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繁荣”任意一点给2分,两点答全给3分)。

本人慎重声明:本文绝不是猜题押题,只是帮助考生归纳总结,不妥之处难免出现。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高三政治教学网”

                                              细细体味  转化己有  愿高考成功!

                                                         2020630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