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析 >> 24届高考政治备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击自动滚屏  
24届高考政治备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发表日期:2024年5月17日  作者:张相林、胡博  本页面已被访问 43285 次

一、【时政背景】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指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新发展格局”提出的经过: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2020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面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1.WHEN(何时)

514,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18日,刘鹤副总理在陆家嘴论坛上做的书面发言,“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721,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WHAT(何物)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生产产业链,具备形成内部大循环的条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持续扩大内需,推动有效投资,维护、健全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良性关系。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同时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因此,国内大循环并非新时代的“闭关锁国”。

3.为何(WHY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双循环将如何运行?动能在哪里?

其一,中国要立足做好自己的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换言之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其二,根本途径还是深化改革。要看到,扩大内需还存在不少短板,如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仍有不少障碍,商品物流成本过高,企业融资难题犹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有待深化。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供需梗阻,在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其三,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未来,我国要建构的不是简单、无条件开放的体系,而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

其四,要保持定力,苦练内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具备什么基础?

从供给层面来看,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拥有了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多数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企业可以同时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

在需求层面,中国拥有超大的市场规模,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姚景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有1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当前,我国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如果人民收入提高,市场需求将更加巨大,依靠内需将有力支撑整体经济增长。

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说明中国经济既有潜力,又有引力。一方面,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吸引全球优势资源,在中国形成生产能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市场需求为基础,可以使一些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品在国内产生本地市场效应,产生出口竞争力,从而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实现这样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挖掘我国消费潜力要从供给端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供给质量,同时要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重点是加快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并积极出台一系列针对居民的消费激励方案。

4.to WHO(对谁)

7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对象是企业家,也即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5.HOW

国内大循环的实质是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外向依赖降低,不是走极端,更不是有人认为的闭关锁国,而是有弹性地调整结构。积极影响是这有利于倒逼市场主体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收入分配将会更加公平,有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短期可能存在失业问题)。对国外的依赖减少,避免受制于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风险能力提高。由此带来的隐忧是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存在落后风险;转向内循环必然伴随导致短期国内投资需求持续减少,失业率可能会升高;有失业的可能,要做好思想准备;资本外逃,外汇流失,影响到金融稳定和进口,特别是刚需进口(能源、粮食问题)的问题,老龄化趋势持续,内需支撑经济有难度。

6.结语

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消费已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了,经济改革自然应该以消费的需求侧为主。

二、【理论链接】

1.经济生活

(1)我国国内循环发展的措施: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培育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相关产业兼并重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推动外循环的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群。

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④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2.生活与哲学

1)正确看待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内循环与外循环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内循环给我们带来了量,让很多百姓过上好日子,能够从脱贫之后走向中等收入水平,外循环能够促使我们提高质,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质跟量两者都需要,不要只强调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内循环主要是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循环主要强调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问题,内循环与外循环强调的内容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矛盾运动共同发力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②矛盾即对立统一,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既要重视内循环又要重视外循环。③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矛盾的次要方面,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国经济发展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2)我国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生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国内国际实际发展情况。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掌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促进更好联通,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由于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加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巨大冲击,叠加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共同作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现阶段,我国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三、【基本知识】

   01 “新发展格局何时提出?

  20204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这篇重要讲话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为题发表在2020年第21期《求是》杂志。

  笔记君注意到,这是目前可查阅的公开文献中,总书记首次提到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概念。

  02 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国内看,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继续发展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创新能力、农业基础、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弱项。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03 为什么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谋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04 为什么说新发展格局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看,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国内大循环决不是自我封闭、自给自足,也不是各地区的小循环,更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可以说,推动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05 为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新发展格局的根本出发点还是发展,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其核心动能就是科技创新,战略支点就是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就是开放形态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这一切,都离不开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协同发力和共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在形态上成型、功能上成熟、运行上成势,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06 为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要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07 为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

  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扬科学家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和合理质疑,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应用研究。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要发挥我国市场优势,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技术沿着从可用到好用的路径发展。创新驱动最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技能力提升。

  08 为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从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关系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我们必须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形成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生产力大发展。

  09 为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这次疫情冲击也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打造?习近平总书记果断指出,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

  总书记从两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方面,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10 为什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我们要认清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试题跟踪】

1.下表是2019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的部分数据,从下表中可以推断中的信息有:

项目

数额

同比增长

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213433亿元

6.4%

居民消费价格

 

1.8%

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

97790亿元

8.3%

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

101871亿元

6.3%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93

6.8%(名义增速)

货物进出口总额

70051亿元

3.7%

①国民经济发展较好,居民收入平稳增加       ②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贸易结构优化

③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高于消费的贡献率 ④物价较高,影响到人们消费升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和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材料二:2019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共有155个国家(地区)26个国际组织、3893家企业参加,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意向成交额711.3亿美元。进博会设置装备、食品、医药、健康、服务等展区,与大众品质生活的消费密切相关:从新抗癌药到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从体现绿色概念的护肤品到高科技垃圾粉碎机,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到有助于创建“养老型城市”的康养产品等,集中反映了当前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12分)

3.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科技战愈演愈烈,“内循环”这个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尤其是在今年7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发展内循环,将是未来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战略方向!

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内循环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一笔钱,老百姓拿来消费买了国内的产品,国内的厂家拿这钱去国内的上游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这个钱后,给工人支付工资,工人拿到这个钱,又去消费。这就是经济的内循环。外循环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说明把发展内循环作为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战略方向的重要意义。(6分)

2)我国企业应如何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10分)

4.8月24,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分)

5.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能力的生产力、完善的配套,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所以,“双循环”的重点是要提升国内消费数量和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未来宏观政策需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激发内需动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重构新型全球产业链,优化金融业态,引导经济不断转型升级

      有观点认为:“双循环”获得成功要靠政府切实履行经济职能。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8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2020721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首先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换句话说,以我为主。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1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必要也有条件好好“向内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依据。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2019年,新基建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20年,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 “新基建”不同于“铁公基”传统思路,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方面内容。与信息智能技术紧密关联,具有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等特点。加快推进“新基建”,就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

材料二 新基建的“新”,不应仅仅指的是新兴产业的“新”,只要能够发掘出基建领域的新增长点,便能够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但需注意的是,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市场化,像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都是新基建的深度参与者。以5G为例,既有以四大运营商为代表的国家队,也有华为和BAT这样的行业巨头。这些市场化主体既有资金实力,又有技术支撑,有些甚至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基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 

(2)有人认为,新基建比传统基建门槛更高。推动新基建只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进期热词,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新命题。

材料一 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所有的环节都发生在国内。外循环呢,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向国外出口商品并进口所需商品。20207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速、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还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等情况,7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二 20206月,上海市政协召开会议强调,要聚集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国内大国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等重点领域,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精准建言献策:728日,致公党上海八届市委召开16次常委会议指出,面对不利因素,致公党作为民主党派,更应与执政党一起共克时艰,紧紧围绕 “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等开展调研,为国家实现更大发展服务。

(1)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必须打造国内大循环,但与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又是矛盾的。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8)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党制度是如何保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8)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202014月我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5%;同时抗疫、救助企业和贫困家庭、发放消费券等大量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缺口较大。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层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项目以及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材料二  针对全球性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及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在20207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格局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专家指出,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忧外无内,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打造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以我为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为战略基点,绝不是关起门封闭运行,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通过挖掘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内外循环具体途径和办法,促使内外循环循环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积极影响。(7分)

2)结合材料二,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关系。(8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更好推动国内大循环,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各地各部门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其中,发放消费券颇受关注。各地政府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和不同行业受冲击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推出消费券,如购物券、餐饮券、旅游券、出行券、体育健身券等,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减少消费压力,激活处于休眠期的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复苏;并通过市场需求回弹,带动供给端恢复,帮助受疫情冲击大的企业度过难关,降低失业风险;畅通国内大循环,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放消费券对促进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下滑,国内经济循环受阻,加强“两新一重”建设,是当前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抉择。

    “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主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资,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为各行各业和生产生活提供了“新联通”,对释放有效投资红利,激发社会消费活力,促进国内大循环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对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作用。(12)


12.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1分)

材料一   经济内循环主要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打造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1)从经济学角度,列举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两个有利条件,并说明理由。(7分)

材料二  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涵盖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贸会。

截至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引擎我国在数字服务、5G建设等方面有相对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引进先进的服务贸易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仍未改变。举办服贸会,不仅事关对外贸易,也事关对内贸易格局的优化。全球形势下的服务贸易,对贸易规则的应用、监管机制的差异性、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的服务贸易监管者和供应商,只有适应更严酷的竞争形势,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服贸会的意义。(6分)

材料三 某校高三时政学习小组同学探究了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历史演进,对其形成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时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

1987

国家计委向中央提出《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该构想促成了我国“沿海发展战略”,使经济运行由国内循环扩大到国际循环,一是利用中国劳动力充裕的资源优势,二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力发展“三资企业”.

1998

亚洲金融危机为我国外向型经济模式敲响了警钟,我国首次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张。

2001

加入WTO对我国国际大循环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6-2014

由于过度依赖于投资、出口,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规划期间,逐步形成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国际大循环的思路转向国内外循环相协调。

2015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球总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

2020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阐述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必然性。(8分) 

 

参考答案:

1.C【考点定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核心素养】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的宏观把握,进而认识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科学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试题解析】图表中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进出口总额呈增加趋势、居民收入增加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上涨速度,故①入选、②入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8%,远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不能说物价较高,影响到消费升级,故④不选;投资的贡献率和消费的贡献率,需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投资的增量、消费的增量,进而用消费的增量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结果为消费的贡献率为59.4%;用投资的增量除以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得出投资的贡献率为46.9%,因此投资的贡献率低于消费的贡献率,不选③。也可以不计算,利用积累的时政语言进行作答,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越来越突出,因而消费的贡献率应超过投资的贡献率,同样不选③,答案为C

2.12分)①消费的强劲势头,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消费结构的优化,带动生产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产品质展提升;③消费的新热点、新趋势,激发生产供给改革与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

3.1)倒逼很多企业开始深耕国内的市场,从而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企业将不得不增加研发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每点2分,共6分)

2)立足国内市场,抓住国际市场,准确战略定位,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4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面对国际竞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3分)

4.①生产决定消费,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长期的战略方针,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②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③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总分。)

5.①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双循环”获得成功需要政府深化供给侧改革,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②“双循环” 获得成功还需要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社会建设,为“双循环”提供公共服务,坚持改善民生、改善营商环境。(2分)③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企业、各类人才和消费者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4分)

6.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产和消费有重要影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国内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体现了强调扩大内需。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

7.1)①新基建具有集约智能、绿色高效等特点,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促创新。②可以升级“新消费”,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

2)此观点错误。①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更容易满足新基建在科技、资本等方面的门槛要求,可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动新基建,增强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的控制力。②但发展新基建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形成推动新基建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解析】此题以国家布置“新基建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本题设置有两个问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进行解答。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新基建为什么能释放国内经济发展潜力。属于原因类试题。根据材料信息,新基建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智能技术紧密关联,加快推进新基建,就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考生可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为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劳动者就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对新基建比传统基建门槛更高。推动新基建只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这一观点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剖析:该观点看到了国有企业在推动新基建中的独特优势,但却忽略了其他经济、政府等在新基建中的具体作用,所以该观点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考生可从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和优势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然后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调节和国家科学宏观调控等角度具体分析其观点的不合理性即可。

8.(1)受疫情扩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衰退外需持续低迷等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要发展国内经济,必须强化内需;(2)我国市场内需巨大,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仅依靠外需是不行的,必须发展完整的国家内需体系。(2)强调打造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冠门来搞发展,而是通过立足发挥内需潜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4 )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亚要实现形式。(2)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各政党紧密团结、通力合作,为杨通国内大循环共同努力。(2)人民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发挥协商民主独特优势,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积极建言献策。(2)

9.1)弥补地方财政资金缺口,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1分);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卫生防疫水平(2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分);增加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2分);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支持企业复工,促进经济复苏(1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内循环,也不能忽视外循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能割裂二者关系。(3分)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内循环是主体,要以我为主,自强自立;外循环是重要辅助,不能忽视,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3分)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探索内外循环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力的新优势,打造新发展格局,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分)

10.发放消费券,利于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带动生产端扩张,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步伐,稳定就业,促进生产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再生产,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推动国际贸易与投资,为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协调发展。

11.“两新一重”建设通过投资拉动生产发展,激发生产活力。(3 )通过生产扩大就业,保障人民收入提高,刺激消费增长。(3分)通过消费升级和转型,推动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良性互动。(3分)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3 分)

12.1)可以从市场主体、市场需求、市场体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领导等角度作答。(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示例:市场主体:我国存在大量的企业等市场主体,具备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具备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供给能力。市场需求: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的国内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愈发强烈,需求反作用于生产,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内循环。市场体系: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发展、达成供需匹配奠定了基础,是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条件。(7分)

2)服贸会的举办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通过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迎接挑战,在全球竞争中不断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企业通过服贸会搭建的平台,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6分)(从优化资源配置、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结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使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国际经济互动合作不断加强,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实际发生深刻变革,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物质前提。在此基础上,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经济发展内外部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复杂性,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8分)(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