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学生 >> 【经典】高中学生常见不良心理及矫正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高中学生常见不良心理及矫正

发表日期:2024年1月8日  出处:苍溪中学教科处  作者:李发武  本页面已被访问 9894 次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就是现代健康的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教育、学习心理辅导、挫折、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等。本文仅就高中学生不良学习心理和不良人格问题的矫正谈些看法。
   一、不良学习心理
   高三学生与学习有关的不良心理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焦虑、厌学等。
   1、学习疲劳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学习过于紧张,学习持续的时间过长,大脑的工作能力就下降,产生疲劳,人们会出现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增高,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瞌睡或失眠等症状。并会产生忧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心理反应。
   学习疲劳的出现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就高三学生来说,长时间地紧张学习和严重的休息不足是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疲劳的主要原因。
   为预防学生的学习疲劳,应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1)在学校方面:科学安排课程。上午第一节安排中等难度的课程,第二、三节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第四节课宜安排相对比较轻松的课程,体育课最好排在一天的最后;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到深浅适度,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讲练结合;减轻学生负担。学习内容最好做到当堂讲授,当堂练习,当堂消化。上课不拖堂,不抢时间,课后及节假日布置作业适量,考试不搞突然袭击,不出偏题、怪题和难题,严格控制考试频率。
  (2)在学生方面: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形成正确的生物钟。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守就寝纪律,按时就寝,早睡早起,夏季要按时午眠,即使在冬季,中午也应小睡一小时;其次要注意课间休息,到室外走一走、笑一笑、跳一跳或远望一会儿。使上节课高度紧张的大脑得到一些缓解,切忌课间休息时在教室打瞌睡。另外要利用“三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加强锻练,但在午休期间最好不从事体育锻练,以免过多消耗能量,导致下午上课疲劳。
   2、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有些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轻视,家长的训斥。因此,就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出现逃学、打架等违纪现象。
   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十分复杂,日本学者北屋伦彦、桥本重治等列举出了十条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如,未能掌握最起码的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的适应性差;情绪、态度上不适应;注意力涣散,意志溥弱;身体障碍;教学条件太差;双亲教育程度差;社区环境等社会因素不良;频繁的迁居、转学;学习方法不当;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业不良的矫治,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弄清了导致学业不良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找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教师和家长对学业不良的学生,应热情关怀,耐心体贴,不可采取拒绝、轻视和责罚的态度,培养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指导他们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提问、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再作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边学边玩等不良学习习惯。避免将学习成绩排队并张榜公布,以防止他们产生自卑感和嫉妒心。
   3、学习焦虑
   焦虑是在一定的学习与应试情境激发下出现的以恐惧、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情绪反应。焦虑的最初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等生理反应和苦恼、无助、担忧、自我否定、胆怯等心理情绪反应。随着焦虑的加剧,他们会出现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僵滞等身心反应。这时他们往往会采取逃避的方式进行心理防卫。如平时学习无精打采,应试时就会东张西望、无心作答、胡乱作答,早早离开考场。强烈的焦虑和逃避行为,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他们后来的学习和应试产生消极作用,如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铸成一种人格特征,产生心灵上的扭曲。
   要预防或减轻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焦虑,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与前途教育、人生观教育:升学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条条大路通罗马;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评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其次,教师和家长应当调整期待水平,不要给学生造成过高的心理压力。还要加强学法指导与考前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应试技能。
   4、厌学
   厌学是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边偷看课外书;有的干脆逃学、旷课,甚至辍学。
   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学习不好照样可以赚钱,或者认为只要有关系,照样可以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或者只要有钱,照样可以上大学等。二是教师教学效果差,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在教学上应付,或放任自流,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在学业上的有效帮助,学业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最终选择了放弃。四是某些学生好逸恶劳,怕吃苦,学习中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
   防止和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做起:深化教育改革,转变育人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唤起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培养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发学习的远大志向。对学习落后的学生及时给予学习内容的补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不良人格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等。
   1、偏激
   偏激 是中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表现在看问题方面是片面、绝对化,认为好的全好,坏的皆坏;表现在情绪方面是,按照个人好恶和一时心血来潮论事论人,缺乏理性和客观的标准;表现在行动上是,莽撞行事,不顾后果。中学生偏激人格的形成与其知识经验不不足、辨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以及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关。矫正青少年偏激的人格,一方面要着眼于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增强其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
   2、狭隘
   狭隘的表现有两种;一种为遇到一点委屈或很小的挫折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这在女同学中比较常见;另一种是在人际交往中,追求朋友间的哥儿们义气,这在男同学中比较多见,狭隘的人格特征的产生,同家庭、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和中学生认识水平发展不足有关。娇正中学生狭隘的人格,应当从加强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教育学生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着手。
   3、嫉妒
   嫉妒是一种忧虑、愤怒和怒恨他人优于自己的复合情绪,是在他人的才能、地位、境遇或相貌等方面优于自己时,采取贬低甚至诽谤他人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的不良人格品质。中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习竞争受挫,有的是因为教师表扬他人而批评自己,有的是因为友谊的丧失或转移,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容貌、身体欠佳…,一般来说,争强好胜、虚荣心强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娇正中学生嫉妒心理要从加强学生理想和世界观入手,因为嫉妒不是孤立的情绪、情感,而是受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制约的。另外还要通过意志力锻炼,挫折承受力的培养,注意力转移等方法使嫉妒心理得到自我调控和暂时摆脱。
   4、敌对
   敌对是个人遭受挫折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引起强烈不满情绪时表现出来的反抗情绪。有敌对倾向的学生往往把教师、家长、同学的善意看成是恶意的,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伺机报复、破坏。中学生敌对心理的产生,与家长的相应心理素质的负面影响有关,也同教师、家长教育失当,如不公正,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有关.消除中学生的敌对心理,要从关心体贴他们入手。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孤独、内心痛苦,只有关怀体贴才能缓解其敌对情绪。另外要特别重视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积极引导,使具有敌对心理素质的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心态下正视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化解和排除其敌对心理。
   5、暴躁
   暴躁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品质,多见于性格外向兼有神经质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沉不住气,易受激惹,听到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唇枪舌剑,甚至拳脚相加,暴躁这种不良人格品质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是缺乏修养、缺少自我克制能力造成的。此外,家庭教育中的放纵、溺爱,也是铸成暴躁性格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矫正中学生暴躁人格,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暴躁人格的危害,并且认识到这种不良人格可以经过教育和自我重塑得到矫正。另外,要注意对他们因势利导,减少激惹因素,多鼓励少指责批评。
   6、依赖
   依赖这种不良人格主要表现为对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的能力缺乏信心,难以独立,遇事常企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希望自己或师长做选择,中学生依赖人格的产生同父母过分专制或过分保护、照顾有关。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环境也易助长该类性格。矫正中学生的依赖性格,首先,家长对子女的关心要适度,不要越俎代庖;另外,教师要为具有依赖人格的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自我选择的能力,再者,要引导有依赖人格的学生向独立性强的同伴学习,通过同龄人的榜样促使其矫正依赖性人格。
   7、怯懦
   怯懦是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人格缺陷。怯懦的学生胆小怕事,进取心差,意志薄弱,遇事好退缩,害怕别人讥笑或伤害,人际关系较疏远。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是怯懦产生的内部原因;家长的袒护、娇惯,缺乏实践锻炼和意志力的培养是怯懦产生的外部原因。矫正中学生怯懦人格,要着重于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家长和教师要多分配一些较困难的工作让他们去完成,当他们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要及时鼓励与鞭策。周围人的信任、鼓励和适当的帮助,也有助于怯懦学生人格的矫正。
   8、孤僻
   孤僻多见于内向型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不合群,不愿意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易神经过敏,猜疑心重,内心感觉孤独、寂寞和空虚。孤独人格的产生,往往与幼年创伤经历有关,如父母离异、缺乏母爱,或家长、教师管教过于严厉,教育失误等,矫正中学生孤独性格,首先要改善孤独学生的家庭氛围,增加和谐、温馨的气氛,周围人特别是家长、老师对他们要倍加关怀爱护和体贴,帮助他们找出导致孤僻人格的根源;其次要积极鼓励他们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多参加集体和社会活动,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9、自卑
   自卑是消极的自我意识的表现。自卑心理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甚至对于稍作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往往会因缺乏自信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如个人身心缺陷,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长或教师动不动就训斥孩子“太笨”,教师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好的学生或将学生的成绩排队,张榜公布,严重挫伤成绩落后学生的自尊心。预防和矫正中学生自卑心理,首先要努力创造鼓励学生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的气氛,消除引起学生自卑的外部刺激因素;其次,要努力培养自卑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扬长避短或以勤补拙,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第三,要加强学生对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升华和转移等心理预防机制促进心理平衡。
   三、不良心理的矫正方法
   1、说服教育法
   由于各种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是以认识为基础的,不论是对积极的心理素质的塑造,还是对消极的心理素质的矫正,都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在不良心理的矫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遇到个人、集体生活中带有倾向性问题时,正确地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做到既能正确认识、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也能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例如xxx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一次学科竞赛中名落孙山,从此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此时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给他讲些故事,如我国乒坛名将邓亚萍曾一度失败,但她并不灰心丧气,而将眼泪咽下去, 刻苦训练,再展雄风。启发学生思考,在挫折面前,积极的行动应是什么。
   2、情境熏陶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自觉、有计划地创设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如励志、修身、求知、健体的校铭,尊师、爱校、勤学、守纪、乐群、合作、利人、克己的校风,敬业、爱生、奉献、严谨、探求的教风,勤学、善问、自信、创新的学风。风景如画的校园,干净有序的教室和寝室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如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等。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
   3、情绪感染法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更是情绪情感的交流过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情绪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实施情绪情感法,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如爱党爱国、廉洁奉公、诚实守信、敬业爱岗、乐观自信、学识渊博等情操,对学生起到感染作用。
   4、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常以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人物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榜样,然后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力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等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其次,要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模人物为榜样,这些人都具有当代的理想性格,他们适应广大中学生成才的愿望,可成为激励、鞭策学生的精神力量。另外也可选择小说、影视、人物传记中的典型人物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5、团体讨论法
   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体讨论中通过自我表达,相互反馈,可以增加自我了解和信心,并在其中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学会关注、理解和支持。应用该法时,可采用辩论方式,教师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把班上的学生分成意见相对的正反两方,进行公开争议,最后统一认识。
   6、行为实践法与意志磨练法
   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都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与困难挫折斗争中磨练的结果。为此,科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设计出系列难度适中的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在困难挫折面前不退缩,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坚持、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矫正盲目、固执、鲁莽、犹豫不决等不良性格,不断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
   7、思想澄清法
   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和过去的经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该方法不灌输某种价值观,而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思想,学会反省自己,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通过此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做选择的能力。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