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思想 >> 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反思+行动研究
    
  双击自动滚屏  
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反思+行动研究

发表日期:2024年1月1日  出处:现教传媒网  作者:苏金柱  本页面已被访问 8361 次

教师的素质构成包括哪些内容?当前我国教师的专业素质处于一种怎样的发展水平上?怎样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2006年12月20日,在本报联合中央教科所科研管理处、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教育科研处、北京市大兴区教科所、海淀区教科所举办的“对话沙龙”上,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与百余名一线教师及理论工作者进行了热烈研讨。

  创造力的巨大差距 提出教育新课题

  申继亮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当前培养创造力的紧迫性。从历史上来看,古代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并在数学、音律、医学、水利和炼钢等诸多领域都有着辉煌的发明和创造。但是,从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时至今日,与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他举例说,100年来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分别为:美国214人,英国68人,德国64人,华人只有6人,且全部是旅居海外的。在创造发明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奖曾经连续4届一等奖空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曾经连续6年空缺,中国每申请一份技术专利的同时,美、日要申请30份。
  “我们曾经做过一项中英青少年创造性比较研究的课题。研究结果显示,中英两国12至15岁的青少年,在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创造性产品改进能力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基本上处在相同的水平上。”申继亮进而强调,“在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的紧迫形势下,知识创新与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 这对教育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
  三个教师专业素质是关键
  如何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其前提和关键在于——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申继亮说。
  那么,教师的素质构成包括哪些部分呢?申继亮说:“教师的职业知识、职业动力和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教师的学科知识还不过关。”
  “教师的学历提高了,但是否说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就提高了呢?我看不一定。”申继亮说。据教育部的一项统计显示,教师80%的后续学历是文科。“文科相对容易学嘛!不管是教物理的、化学的,先拿到学历再说,这样学非所用,教、学不符,教师的学历虽然提高了,但其专业素质呢?”
  关于教师的职业动力,申继亮认为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构成了教师职业动力的本质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不少人认为职业动力就是为了钱,这种动力观本身并没有错,但对于教师而言,为了钱还不是最根本的职业动力源泉。“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愿意和学生在一起,有亲和感,能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精神,敢于创新,超越自我,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教师。”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两大途径
  怎样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呢?申继亮教授着重从教师的个人层面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在专业引领下,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和富有成效的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他看来,教师首先要有主动反思的意愿,这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教师之间还必须要有交流,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最后,教师的反思应该以突出问题为核心,不单纯是叙述自己的教学过程,还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每位教师在自己事业的每个阶段都应努力成为一位反思型实践者”申继亮说,“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学反思的内涵,才能成为反思型教师;只有成为反思型教师,他才称得上是一位好教师。”
  关于教师的行动研究,申继亮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明确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定位,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在于创建新理论,而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二,明确研究的内容,对于现在的一些教师研究往往是为了评职称、晋级、评优,而不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申继亮认为,这类研究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教师研究的问题出了问题”,他进而提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以工作问题为中心,而专业人员以科学问题为中心”的观点。第三,反对用公开发表的文章、论文数量来衡量教师的研究水平的评价办法。“即使发表了文章,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反思。”他最后强调说。

  专家新论

  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和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申继亮:倡导“学科教学的心理学化”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对教材的依赖度过高,原来的教材已经驾轻就熟了,但新课改后,换了一套教材,原本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了。
  申继亮认为,这种状况其实说明了我们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得还不深,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还不够深、不够专,“无论是人教版的,还是江苏版的,学科知识点就那些,只要教师理解深刻了,不管怎样变换形式,也是不难把握的。”
  针对这种状况,申继亮教授提出了“学科教学的心理学化”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的学科教学基本上是遵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在教材的编排上,无论是人教版的还是江苏版的,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编排的,即使实施新课标后,也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这种学科知识体系其实是根据成人的价值和理解设计的,无论怎样调整,都很难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申继亮说,“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和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在,大多数教师都学过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装了一大堆不可谓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听了不少专家讲座,但为什么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呢?
  申继亮教授举了个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这就好比拿了一张100元的大钞去乘票价为1元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你说到底该不该坐?许多时候有钱却办不成事。”
  “我听过小学一年级的一节数学课,老师为了给学生讲解5+8=13,可谓旁征博引,列举了许多生活事例加以说明,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结果,学生早已听得厌倦了,这节课的效果并不太好。”申继亮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仍然按照我们成人理解的水平,遵循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教学,殊不知,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哪有没有数的概念的,又有几个不会简单的加法运算的。”
  “我认为,这需要根本改变当前的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和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申继亮说。

  教师感言

  我刚刚工作时,我的师傅王岚老师就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写“思维的火花”。现在听申教授一说,这就是反思,是从最低层做起,逐步提高水平。反思对教师的成长特别重要,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步走向科研的一条自我成长之路。
  ——北京府学小学王彦伟

  现场声音

  求解教师专业素质

  问:您刚才提到我们教师的本体知识还不深、不专的问题,请问教师提高自己本体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申继亮:我在上海一所学校听语文课《木兰辞》,当老师讲到木兰替父从军十几年未被同伴发现的细节时,马上有同学提出疑问:“这不可能,别说是十年,三天就能发现她是女的。”老师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中国古代的女人都裹脚。”
  这里马上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历史知识问题:“古代女人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老师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这是个知识广度的问题。此外,还有个知识深度的问题。
  这些知识的积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容许学生提问题,教师基于这些问题来推进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和积累。我一贯反对教师通过专门的进修来提高自身本体知识的做法,这不是根本有效的方法,真正有效的还是教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提高自己。
    问:除了教师自身的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而言,外在的评价有什么作用?您怎样看待目前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申继亮:关于教师的评价,我们做的较多的是对教师的横向比较,从与别人的比照中评出等次,奖优罚劣,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
  但从教师专业发展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角度而言,自身的纵向比较更能反映出教师的努力程度、工作改进的过程。我们更需要的其实是总在进步的教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问:教师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该怎样设计教学目标呢?
  申继亮:老课标的教学目标中也包含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内容,但在实践中为什么总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呢?

我认为,这样的目标设计不是来自于学生真实的心理需求,而是基于成人的理解,成人只关心教学的结果,不关心过程,不关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的快乐,在这样的教学目标驱动下,不可避免会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厌学的现象。
  所以,必须根本改变这种目标设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自然生发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驱动力。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