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学生 >> 【经典】中学生各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分析
    
  双击自动滚屏  
【经典】中学生各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分析

发表日期:2022年9月8日  出处:网友转帖  本页面已被访问 9869 次

一、中学生的生理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发展,必须以生理的发展为基础。生理上的显著变化,是心理变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条件,要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生理特征。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之间,处在青春发育期。其生理发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从原来的不成熟趋向成熟。中学生生理机能的变化涉及很多方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身体外形的变化;二是内脏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性是人体内部发育最晚的部分,它的发育成熟,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成熟。

   (一)身高体重增加迅速

   人一生中有二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0至一岁,第二个高峰期是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左右。中学生正处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身高、体重、肢体的增长都很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高增长迅速。中学生在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每年可增高6-8厘米,甚至可增高11-12厘米。

   (2)体重急剧增加。男孩体重平均增长31公斤左右,女孩体重平均增长24公斤左右。每年体重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8-10公斤。

     值得指出的是,在第二高峰期,男女生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有两次交叉。青春期以前,男生一般比女生高3厘米左右,体重也略大于女性。但在11-13岁期间,女生在身高和体重方面都迅速超过男生,这是第一次交叉。第二次交叉在14~16岁左右,男生的身高、体重、肩宽、盆宽等各项指标又超过女生,这说明男生青春发育突然增快的阶段已经开始,而女生各方面的发育逐渐缓慢,不再有大的变化。

   (3)骨骼和肌肉迅速生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骨骼生长急速,上下两肢骨,特别是下肢骨长得最快。另外胸骨横径增大,男生的肩膀加宽,女生的骨盆增大,鄂骨变广,脸变长,颈部变粗,肌肉随骨骼的变化而加大加粗。尤其是大肌肉急速生长,而少年期较发达的小肌肉则相对处于停滞状态。所以他们喜欢大运动量的活动,爱跑、爱跳、喜欢干力气活等,对于细小的动作却一时显得笨拙。各种资料都表明,人到了青春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然而心理水平尚未成熟,所以人们往往称青少年为"半大人"

   (二)身体机能逐步健全

    青春期中学生的体内机能,尤其是作为生理基础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迅速地发育健全起来。

   (1)心血管系统发育方面:心脏发育趋于成熟,脉搏跳动减慢,心脏重量、形体、恒定性及血压都接近成人。

   (2)呼吸系统发育方面:十六岁时男生肺活量增加到3520毫升,女生肺活量增加到2560毫升,接近成人水平。

   (3)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方面:中学生脑的平均重量、体积、脑电波与成人基本没有差别,大脑机能显著地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的机能逐步发育成熟,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明显增加,但由于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激素的产生,对脑垂体的正常活动产生了影响,使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不稳定,有时甚至产生急剧变化,降低了大脑皮层上第二信号系统对行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因此,青少年易产生过激言行。

   (三)三大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的生物钟催动脑垂体及生殖腺开始活动。同时,脑内松果体经钙化而退缩,对丘脑下部性中枢的抑制减弱,性器官和性机能开始成熟,并且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二、第三性征上。第一性征的变化是指生殖器官(睾丸、卵巢、阴茎、阴囊、子宫等)的增大,接近成人,第二性征的变化是指体态上出现的新特征,如男生喉结突出,嗓音变粗且低沉,长出胡须、腋毛、胸毛、体毛,夜间梦遗;女生乳房发育隆起,阴毛、腋毛长出,皮下脂肪增厚,出现月经现象等。第二性征的出现,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青少年的"第二次诞生"。与此同时,男生的男性气质和女生的女性气质也逐渐明朗化,男生一般都身体高大,肩宽腿长,肌肉发达,显示出男子汉的壮美;女生大多骨盆变宽体态丰满,具有青春女性的曲线美,这是第三性征的出现。

    在性成熟方面存在着时代差异和性别差异。据研究,20世纪以来,青少年生理发育普遍提前,直到近些年来才稳定下来。以我国为例,现在男女青少年性成熟比50年代要提早1-2年。而美国、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家青少年直到十年前,生理成熟还每10年提前4至6个月。另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性成熟比男性早1-2年,女生从十一二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男生十三四岁才进入性成熟期。这种性发育时间上的性别差异也会影响男女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中学生不仅在性别上存在着生理发育时间的差异,而且在同性别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且相差悬殊。在同一班级里,往往既有体态丰满、发育成熟的女生,又有胸部扁平、尚未发育的女生;既有宽肩膀、长有小胡子的男生,又有身材瘦小、满脸稚气的男生。生理发育成熟的早晚差异,对男女生的心理感受或社交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西方国家早成熟的男生往往更受同伴的欢迎,更可能成为学生领袖,晚成熟的男生则更多地被当作小孩子看待,在社交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与男生相反,早成熟的女生在同伴中并不占优势,有时还会受到男生的嘲笑,在同伴和成人眼里,晚成熟的女生似乎更具优势,更受欢迎。

    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现象极其丰富多彩,心理学一般将它们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三大类。这里主要介绍普通中学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心理过程的特点

    由于青年初期生活实践的内容逐渐丰富,社会交往内容日渐增加,学习内容日益复杂、系统与完整,因而,中学生社会化程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过程的水平得以迅速地提高。

    1.认识过程的特点

   (1)感知和观察质量提高。由于掌握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要求,中学生观察水平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少年期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但也有观察程序不合理,观察精确性不够,容易草率下结论等不成熟的表现。

   (2)注意品质得到较好发展。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稳定和具有目的性,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注意的广度、分配达到了一般成人的水平,他们大都能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及时而又迅速地转移注意力。

   (3)记忆已达到新的水平。中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中学生记忆的主要特征有:意义识记占主要地位,机械识记逐渐减少,对无意义的材料,也能采用"人工记忆术"有效地加以识记;有意识记发挥重要作用,兼顾无意识记;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质量明显地超过少年期的水平。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内容上,比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高一倍多,比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多四倍,但部分中学生否认必要的机械识记,认为是"死记硬背",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消除对机械识记的错误认识。

   4)思维品质获得了很大发展。中学生的思维既有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开始从直觉经验型向理论逻辑型转化,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与此同时,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迅速发展,对事物认识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发展还很不完善,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钻"牛角尖",看问题孤立偏激,易走极端等。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显著提高,灵活性与敏捷性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周全,既能抓住关键问题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又能不忽略个别重要的具体细节;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问题速度快,能很快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辩证思维获得明显的发展,青年初期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能够较为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而同一个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存在往往依存于其它事物,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例如,曾有专家对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初一、初三、高二)就"自由"概念的理解水平进行测查。结果初一学生属于第一级水平,即认为自由就是不受管束,但如果随心所欲地做坏事,也必须受到制裁。初三学生属第二级水平,他们认为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要受到纪律的约束,高二学生属于第三级水平,他们认为自由不是一切由自己,并能认识到"一切都随心所欲,并不是自?quot;"自由应受到纪律的约束,没有纪律的约束,也就没有自由。"由此可见,初中三年级是理解到自由和纪律的基本关系,但并不透彻,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则能多层次地理解,达到辩证思维水平,他们已经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大多敢想、敢说、敢做,较少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不被名人权威吓倒;创新意识强烈,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解决新问题。中学生的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学习活动中。1988年举行的第1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第20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考题难度极高,以致参赛国的领队提出抗议,说:"这是考诺贝尔奖的题。"而我国参赛的9名中学生全部获奖,物理获得金奖;化学获得金牌总数、个人成绩和全队总分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这说明中学生很有创造潜力。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创造性越来越大,发散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表现在他们不受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善于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让中学生给如下故事命题:一个传教士被野蛮部落虏去,被强迫与野蛮族的女头人结婚,否则要被处死。传教士拒绝,终被野蛮人用沸水烫死,分而食之。大部分中学生的命题为"锅中惨剧""清炖牧师""宁死毋娶""自由无价"。显然,这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总体而言,男生优于女生。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应注意对女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

   (1)内容丰富多彩。随着生活、学习范围的扩大,青年初期的中学生喜欢唱歌、跳舞、诗词、书法、绘画及体育活动等,借此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好、恶、欲等不同的情绪情感。他们常常对所爱的表现热烈,对所憎深恶痛绝,取得成就则欢欣鼓舞,遇到不平则愤而慨之。

   (2)情绪两极性突出。青年初期学生的情绪尚不够稳定,情绪的两极性比少年时期更为突出,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常常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3)情绪、情感的文饰与内隐性。少年期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而青年初期的中学生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体验不完全一致,掩饰作用较突出。如有的中学生明明痛苦,却可以毫不在意;明明对异性朋友爱慕,却可以做出庄重、回避的姿态,明明对人厌烦,却可能强装笑脸;明明心虚胆怯,却能故作镇静等。中学生在表白自己真实情绪时选择性很强,一般不愿向别人吐露真情,即使对密友也会保留一些内在的个人隐私。中学生情绪的内隐性和闭锁性,是他们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结果,但对了解学生真实思想情感带来了一定困难。

   (4)情绪的延续性。中学生的情绪很少出现儿童期的哭笑无常现象,而更多地显现出心境状态。某件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可以长久留在心头,虽已时过境迁,但很难消退。碰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有的中学生往往由热情、爽朗、爱说爱笑而变得沉闷、抑郁,感到万事皆不顺心,一切黯然失色,甚至几天都不理人,而碰到高兴的事情时,又感到心旷神怡,飘飘然,似乎万事如意,干什么都有劲头。

   (5)情感趋向深刻而稳定,带有浓郁的社会性。青年初期的社会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敬爱感、集体荣誉感等已得到较稳定的发展。中学生对知识及对美的追求要比少年更主动更自觉。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前提下,中学生的情感逐渐深化趋向稳定。普通高中学生比较好管理,与他们的情感深刻和稳定有关系。

   3.意志过程的特点

    中学生意志品质自觉性有所增强。他们对动机、行动目的及后果的认识更加自觉,开始自觉地考虑未来的职业与生活目标,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行动之前能冷静思考。

    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增强。中学生已能独立地完成各种任务。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成人对他们应多给予指导,但不要包办代替,否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与对立。

    此外,中学生在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也有较大发展。他们大多具有恒心和毅力,能善始善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良好意志品质逐渐形成。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学生意志品质还不完全成熟。在不利环境作用下,可能出现一些易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的行为;容易受外界事物和他人暗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还易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对积极意志品质(如勇敢有主见)与消极意志品质(如鲁莽、固执)的界限认识模糊。

   (二)个性心理特点

   1.对塑造和发展个性极为憧憬

    九十年代中学生对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强烈渴望拥有鲜明的个性。有位中学生这样抨击道:"现在的中学生缺乏个性,你只要认识一个中学生,就认识了一群中学生。高中生发展的是呆性,不是个性。"这话显然偏激,却也引人深思。有学生说:"我们不愿意用单调的色彩包裹自己,我们要有气魄,抱着对自己和国家未来的期望,怀着对生命永恒的爱心,去选择合适的个性发展方向,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内涵?quot;"从小学到中学总是以升学为中心,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奋勇地投身进去。我们被浇铸成标准件,消失了自己的光泽和内涵。我们困惑何日有个性。人不同于钢、铁之类,可以被任意地车成同一规格、同一标准的零件。我们要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禀赋,丰富的兴趣。我们渴望在各项活动中一试身手,施展才华,培养性格,证明自己,渴望步入为之魂牵梦系的科学宝库或艺术殿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每个中学生都应有自己的个性,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内涵,这样校园才会丰富多彩,世界才会光明灿烂?quot;

    2.理想具有时代性、概括性

   (1)中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理想。由于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个人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大多对自己的未来作了初步规划,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理想。而且很多学生的理想十分远大,立志成就一番事业。

   (2)中学生的理想具有时代特征。面对改革开放的洪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学生们锐意进取,立志多学知识和本领,将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为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思潮的影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出现偏差,关注个人利益较多,而对国家、民族前途考虑不够。例如,每年中考和高考报考外贸、管理、金融、外语等专业的学生最多,但个人的发展实际上并不都适合这类职业;一些学生对社会上的"大款""大腕"非常羡慕,一心只想毕业后赚大钱。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所做的未来梦中存在着大量极不实际的幻想,个别同学甚至为这种幻想付出了沉重代价。

   (3)中学生的理想具有概括性。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以理想的具体形象来表明自己的理想的,少年中占60%,青年初期占18%;以概括特点表明自己理想的,少年占6%,青年初期却占55%。可见,中学生的理想具有很大的概括性。

    3.自信心与参与性大大增强,勇于自我表现

    自八十年代中期起,中学生中兴起了一股强烈的"办报、办台、办刊、办社团热",《人民日报》当时还对此予以报道。自此,中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性有增无减,竞选学生干部、社团负责人,设计校徽、班徽、艺术节会标,同老师、校领导坦诚对话,勇敢地叩开领导办公室的大门进行采访,去工厂、农村、市场、机关作调查,用稚嫩的笔参与各种社会热潮的讨论,等等。九十年代中学生拥有比以前中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愿望的机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八十年代末的勤工助学热。现在每年假期都有中学生走上社会,"打工"成了令中学生羡慕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充分反映了中学生对自我成长的迫切愿望,对了解社会的迫切要求,更说明中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性增强已使他们从最早的"校内冲动"发展到了"社会冲动",这种自信心与参与性是这代中学生相当可贵的个性品质。

    九十年代中学生比任何一代中学生都更有超越前辈的志向。以前的中学生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继承前辈的思想、精神,而当代中学生更多地希望超越前辈,他们对前辈成果认为"完全可以超过"的现象屡见不鲜。毫无疑问,当代中学生的超越精神不仅是个人的进步,更是这个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时代所迫切需要的,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得以继续的关键,应该说这是可喜的。但是,他们自控能力、基础本领方面的缺陷依然不可忽视,甚至有时会显得比任何一代中学生更为突出,这是令人担忧的。

   4.学习动机趋于集中,学习兴趣逐渐分化

    目前,就我国普通中学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无论中学生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大都集中在"为了升学""为了将来上大学深造,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等动机上,尽管好多中学生对此并非心甘情愿,甚至深恶痛绝,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去挤"独木桥"。一位学生说:"校园中刮着猛烈的高考风",我们迎风而立早已疲惫不堪,怎么会有精力去培养个人爱好?更不要说发展个性了。"另一位学生说:"高考似乎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和老师成绩的唯一标准,成为学生拼搏的唯一通道。我们整日被老师、亲友们叮嘱着,为考试时刻准备着,将来要为考大学时刻准备着!’高考不考的东西一概与我无关’,这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信条"

    高中生由于身心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面的拓宽和加深,他们的兴趣更加广泛,对体育、文艺、社交、自然科学都有好奇心,但出于升学的压力,常常不得不"忍痛割爱",他们开始将兴趣与职业理想紧密联系,即使对较枯燥的外语学科的学习也能认真对待,保持稳定的间接兴趣。

    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分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有的学生,认定非化学不学,整日沉浸在C、H、O中,甚至看见老师戴着"孔雀石"项链,也惊叹"碱式碳酸铜"。有的学生以为只有学英语才最"OK""托福""托福"!整天一定要托英语的福,戴上耳机,觉得空气中也弥漫着"A、B、C。"此外,文理两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性别差异的。就总体而言,男生对理科的兴趣稍大于女生,女生对文科的兴趣又大于男生。

    5.性格逐渐定型

    中学生对现实逐步形成稳定态度,性格趋向稳定和社会化,到高中一、二年级就趋于成熟和基本定型。在男女学生中,由于社会环境、教育及个体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一般来说,男生大多性格开朗、勇敢坚强、果断机智、勤于思考、好动、好问、不拘小节,但存在骄横、逞强、好胜、粗枝大叶的弱点。女生多文静、温和、细心、守纪、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但她们也存在着任性、怯懦、自卑、心胸狭隘、情感脆弱、优柔寡断等缺点,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教育、引导中学生正视性格弱点,优化自身性格。 

   (三)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1.自我分化,迫切要求了解自己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主我和客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简单,对"自我"了解很肤浅,他们很少自我反省,很少把自己心理过程的特点当做认识的对象。初中生则对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而高中生对自己的认识更自觉、更深刻,他们经常关心和考虑有关自己的各种问题,很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头脑里常常出现诸如"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怎么看我?""我长得怎样?才能如何?"等问题,青少年不仅在观察、评定现实的自我,还在积极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自我。

    2.自我评价能力有很大提高

    一般而言,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经历了以下过程,从轻信别人的评价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从评价别人向评价自己发展:从评价外部表现到评价内心品质;从评价行为结果到评价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

    国外有学者认为,通过比较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自我知觉可以阐述自我评价的能力。研究发现:后进生比他们的同伴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另外,后进生还往往过高地估计教师和别人对他们自己的评价,而优秀学生的这种估计则比较恰当。

    高中生和初中生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初中生要落后于高中生。大多数高中生能够独立地、一分为二地对自己作出整体性评价,做到自尊、自信、自爱,因此,心理比较平衡。必须指出,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十分成熟,一般还没有达到全面而深刻的水平。也有一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客观地自我评价,或者自高自大,自吹自夸,或者自暴自弃,自怜自卑。 

    在某些方面,男女中学生自我评价也不一样,例如,在取得成绩和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缺乏自信,他们对成就的期望值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成绩的评价也较低。相反,男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过分自信(未必积极和准确),他们经常对自己的成绩和能力作出过高的评价。在性别与自我评价问题上,心理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女生一般具有外部控制点,她们认为自己受机会或运气的支配;男生一般具有内部控制点,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这种性别差异主要是性角色期望和社会文化差异所致。 

    3.自尊心增强

    中学生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希望在班集体或社会群体中扮演合格成员的角色,得到较好评价和受到应有重视。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而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自尊。不少中学校长都认为:"现在的学生特别重视自我,他们要求人们尊重,强调完善自我。这个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达到了更自觉的水平。"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白己当小孩看,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事应由自己来管,用不着别人来过问,一旦有人干涉就会产生强烈反感,认为是多管闲事,如果态度粗暴生硬,那就更加反感。如有一位女同学体育很好,出席过省、市运动会,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她却不愿参加,班主任问她原因,她不回答,后来班主任说了她几句,她就和老师吵起来,又哭又闹,非要老师承认态度不好不可。

    4.人际关系的自我认知特点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研究认为采用"四模式"可以有效地划分学生在直接接触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的地位。以班级成员被喜欢的人均数和被排斥的人均数作为划?quot;四模式"的标准。

    人缘儿:受到较多人的喜欢(大于平均数),受到较少人的排斥(小于平均数)。这类学生大都是班级或团队干部""学生、班上的"尖子",或者在某些方面表现较突出者。其特点是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好,知识面广,聪明有才华,有文体活动特长;或者言行一致,待人友好、热情、忠诚,对集体工作认真负责,关心集体,乐于助人。

    嫌弃儿:受到较多人的排斥(大于平均数),受到较少人的喜欢(小于平均数)。其特点是生活散漫,脾气暴躁,违反校纪,好打闹,或者不求上进,不爱学习,只爱穿着打扮,讲究玩乐;或者自私自利,经常背后议论别人,爱讲风凉话,爱出风头,好自我表现,有强烈?quot;领袖欲""支配欲"

    孤立儿:受到较少人的喜欢(小于平均数),同时,排斥他的人也较少(小于平均数)。这类学生主要有三种:一是只埋头个人的学习,既不助人,也不求人,忽视人际交往,独善其身,自得其乐。二是性格怪癖、孤独、抑郁、自卑、胆怯、退缩、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又渴望别人接纳与接近自己,这类学生常抱怨别人冷淡无情,不理解自己。三是学业不错,好胜心强,但妒嫉心重、虚荣心强的学生。

   矛盾儿:受到较多人的喜爱(大于平均数),同时,排斥他的人也较多(大于平均数)。这类学生大都是从人缘儿班干部中分化出来的,其特点是骄傲自满,盛气凌人,不关心、团结、尊重同学。

   研究者认为,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影响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判断力。一般情况是,人缘儿对于谁喜欢自己估计过低,对于谁不喜欢自己又估计过高。嫌弃儿对于谁喜欢自己有过高的估计,对于谁不喜欢自己又估计过低。孤立儿对于谁喜欢自己和谁不喜欢自己都有过高的估计。矛盾儿对于谁喜欢自己的估计与实际上喜欢他的人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谁不喜欢自己则估计不足。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除具有中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心理特点外,还具有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与他们从事特定的专业学习及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特有的社会心理特征。 

    (一)心理过程的特点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定向教育,因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无不打上了职业的烙印,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心理品质得到相应的培养与发展。一方面,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职校生具有一定的职业心理素质,职校生具有这种潜在可能性;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促使职校生的心理品质职业化,使这种潜在可能变为现实。 

    1.认知模式职业化

    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专业生产或职业劳动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使学生形成与职业知识、职业实践活动等密切相关的认知模式。它包括观察事物的角度,记忆的类型,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劳动与操作习惯等。如学习电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常用二选一的数学逻辑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操持家务也常用优选法进行;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常用具体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去观察和解决各种问题,他们喜欢动手,注重表象。这种认知模式使职校生关心与职业或专业有关的事物,善于解决与职业相关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适应职业和获取职业成就。但它容易造成某些不良倾向:一是职业化(专业化)的认知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变得刻板、教条、单调和缺乏活力,影响他们取得更高的职业成就;二是使学生的注意、兴趣、信息接纳局限于狭隘的职业圈内,淡漠或迟钝于与职业或专业无关的社会事物,成为性情单调?quot;匠人"

    2.情感成熟较早,职业道德情感发展较快

    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技术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广泛密切,他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现场教学、顶岗实习、调查研究等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情感更加丰富,成熟较早,带有明显的社会性。他们喜欢交往,善于交际,特别是有意识地同社会上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人交往,在待人接物方面比普高生有更丰富的社会经验,固而显得老练、成熟,但也有少数学生显得世故。

   职业道德情感发展较快。职校生大多热爱劳动,吃苦耐劳,不怕脏累,尊敬师傅,注意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珍惜集体荣誉,能跟违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不良现象作斗争,职校生大多具备一定程度的职业热情,热爱并立志献身于所学专业,初步具备由职业活动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职业道德情感。例如,服务行业的学生具有热情、体贴、关心的职业道德情感。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所学专业与兴趣、理想不一致,厌恶所学专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

   3.职业意志活动具有理智性

    职业意志对人的职业行为具有调节、支配作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意志过程的理智性明显比普通高中学生强。当他们进入某个专业学习后,能按照专业目标要求发展自己,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力求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例如,化工生产容易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易引起"爆、燃、蚀"等事故,因此,化工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整体观念、纪律观念和安全意识,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制止一切与目的不相符的行动。仪表监视工作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售货员工作只准站不准坐,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难以胜任的。但是,也有少数学生缺乏远大志向,学习不努力,得过且过,只求能拿到毕业文凭端?quot;铁饭碗";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纪律性不强,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这山望着那山高",或一遇小挫折,便望而却步。这说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品质是不平衡的,职业意志品质有待于进一步锻炼。

   (二)个性心理的特点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所处的地位相似、教育性质相同、社会环境相似,有着对群体而言的典型个性心理,而这又有别于普通中学学生群体的个性心理。

    1.鲜明而强烈的职业成就动机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建功立业,为民造福"是当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最广泛、最普遍的职业成就动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期望在职业、专业上有所建树,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而不甘平庸,碌碌无为,这是主流。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动机上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以奉公守法,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勤劳致富为准则,这是较低层次的职业成就动机。另有个别学生受金钱拜物教影响,强烈地表现出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职业成就动机,这是错误的职业成就动机。 

    2.实惠的择业观

    当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选择专业、职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讲求实惠,注重个人得失"的问题。一些学生以"体面的""轻松的""挣钱多的"行业和单位为择业目标,他们在物质消费,文化生活上日益追求高档次,讲排场,摆阔气,生活上喜欢安逸、轻松、舒适。因此,职校生普遍不愿去农村、集体企业或乡填企业,不愿干个体、当工人而愿当干部,愿到外商、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营企事业、外贸、外事、旅游部门工作。从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报考人数情况看,象外事服务、美容、美术、服装、计算机、管理?quot;热门"专业报名者爆满,报名人数是招生人数的七八倍:甚至十几倍而诸如采矿业、冶炼业、环卫业、纺织业等很少有学生问津。职业技术学校很难招到合适的生源,出现招生难与入学难,招工难与分配难同时并存的局面。

    3.理想现实化,兴趣定向化

    一般来说,中学生富于理想,兴趣广泛,但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学专业的限制,他们的理想摆脱了初中时代所带有的幻想色彩,变得实际和具体。他们大多能将人生的理想追求与所学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兴趣、爱好表现得专一,大都以专业、职业为中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兴趣、理想的理智性不断增加。但他们的职业理想又具有反复性、动摇性,这一特征不是偶然的、局部的。部分学生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愿望不一致,便大失所望,很长时间不能安心于所学专业,厌学表现严重,学习消极,情绪低落,混日子,混文凭。这说明,开展入学前、入学后的职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是一种定向教育,但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或专业思想教育。 

    4.对毕业分配的疑虑心理

    职业技术学校大多不包分配,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而且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将逐步走向人才市场,招聘录用,而职校生最关心的是毕业后能否顺利工作,能否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能否谋得理想的职业,因此,毕业分配一直是大多数职校生极为关注而又忧心忡忡的问题。目前?quot;先培训,后就业""择优录用"的劳动用工制度在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职校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习动机比较复杂,层次偏低

    由于受家庭、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不同认识的影响以及个人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差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被动的、低层次的。如为了混?quot;双证书"或毕业文凭,将来好找工作,为了不被别人(如同学、朋友)看不起,为了父母的尊严和面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普高、中专进不去,迫不得已上职校学习等等,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也有一部分学生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多从个人利益考虑。如为了将来对口升学深造,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学习好,技能高,毕业后可以找到报酬高、环境舒适的好工作;为了提高自己在同龄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声望,为了将来生活幸福,有了技术就有了一切等等。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往往处理不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当然,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改变这类学生学习动机的层次与性质。还有一部分学生能把当前的学习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绩也好。如把学习看成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现代化,振兴中华,是为了提高本行业的工艺技术水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国争光,是为了本地区的繁荣腾飞;是为家乡、学校、班级争荣誉等等。这说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复杂多样,但其本质和主流仍是好的。 

    6.学习实用化

    职业技术教育明确的定向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的应用性,大多数学生能将在校学习与未来就业挂起钩来,意识到今天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工作的好坏。但这容易导致部分职校生?quot;将来是否有用"作为学习的取舍标准,认为有用的就多学、肯学、苦学,认为无用的就少学、厌学、不学,而这种判断往往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所以,职校生容易出现轻文化基础课重专业课,轻专业理论课重技能操作训练的偏科现象。职校教师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专业实际、生活实际、将来工作实际,注重应用性,再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全面发展,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各类课程间的关系。

    7.技能水平较高,职业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获得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职校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职校生区别于普中生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劳动等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职校生一般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大都能完成本专业中等复杂程度的任务,毕业后一般能顶岗操作。职校生与普校生相比,他们更好地发展了职业能力,因为这是职业适宜性的重要方面,但职业技术学校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能限制或忽视职校生一般能力的发展。此外,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较普遍地存在轻视专业理论重视实际操作训练的问题。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克服重实践轻理论的错误倾向。 

    8.高度自觉而敏锐的就业信息意识

    对大多数职校生而言,入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以便将来寻找合适的职业,应当说这是正当的、客观的,可以理解的。要实现这一目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掌握可靠而有效的就业信息。因此,职校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厂矿企事业单位、部门的招工动态十分关注,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了解、分析各种职业信息,善于捕捉实用的就业信息,常常是听说专业招工指标多,待遇好就欣喜万分,学习劲头足;听说本专业人员饱和、过剩,毕业分配困难,就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劲头一落千丈。 

    9.突出的自卑心理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自卑感,有的已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妨碍。据有人对江苏四所职中六大类专业、共402名学生的调查,75.6%的职中生存在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其中有较严重自卑心理的学生占31.6%。许多职中生是在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升中专分数不够?quot;顶替不成",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走进职中的。不少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不自觉、不情愿的。一些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前途,以后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少,"苦、脏、累"俱全,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总有"矮人三分、低人一等"的心态。不少学生不愿说自己是在职中上学,不愿戴校徽,不愿穿校服,不愿见在普高、中专读书的同学。

   对职中生突出存在的自卑心理,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和心理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中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强化职业责任感、光荣感、自豪感,扬起职业理想的风帆。

   10.强烈的审美需求

    对美的追求是职中生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职中学生经常参加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活动,他们在工厂、宾馆、商店、医院、学校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见多识广,对美的认识评价和要求更加具体、现实和丰富。为了获得美的仪表和风度,往往讲究穿戴,穿着打扮标新立异,其中美术、美容、美发、幼师、服装、旅游、外事等专业的学生表现最为突出,个别学生花费大量的钱和时间,盲目追求时髦打扮。当然,有更多的职校生非常注意锤炼自己的礼仪、语言表达和办事能力,讲究文明礼貌,做到彬彬有礼,给人留下良好印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职校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无可厚非。但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引导,让学生理解美的全部内涵,做到生理美、风度美、修饰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协调发展。

   11.觉醒而敏感的性意识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理上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相继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成熟,这些变化反映到心理上便是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是指学生对性的理解、体验与态度,一般表现为:意识到两性的差别,产生对异性的特殊好感与好奇心;对正常的性生理成熟现象如男生遗精女生月经常产生惊慌、恐惧、不安和焦虑等否定性情绪体验;羞于谈论性问题并带有神秘感,渴望了解性知识,以揭示生理上的新奇变化;在异性面前珍视自己的形象,好表现自己,以引起异性注意和取得异性之好感、亲近。这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部分职校生由于不能把握爱情和友谊的分寸,过早地陷入早恋的旋涡而不能自拔,其人数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据资料记载和调查,国内外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结婚年龄要早于普通学校的毕业生,这与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定向培养,因而考虑现实生活较多密切相关。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的性欲望比作火药库,如不加引发,保管得当,则能保持平静,相反,则可能引起强烈的爆发。对于职校生早恋这一棘手问题,班主任绝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不要简单禁止,粗暴对待,而要?quot;"着手,以理服人,艺术地加以疏导,帮助学生以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从早恋的情感误区中解脱出来,奋发进取。

    四、中学生的异常心理

    青春期既是人生黄金时代开端的关键时期,又是人生最脆弱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过去人们多重视学生的生理卫生和身体健康,认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中学生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标准难定,国内外学者意见不一致。但至少包括这样几条:具有正常的智力;具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协调的行为方式;具有与年龄相符的心理特点;具有与其所处社会相符的道德品质。这里主要就中学生中常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阐述。

   (一)心理障碍

   1.青春期烦恼

    上海市教科所曾对该市闸北、虹口、徐汇三个区各类型学校的800多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有三大青春期烦恼。

    (1)白日梦。中学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年轻的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架设一座由现实的此岸世界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的桥梁,在想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白日梦有多种类型,有想象成为各个领域强人的"英雄型",有想象成为百万富翁的"富贵型",有想象得到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情爱型",等等。白日梦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偶尔出现是正常的。但如果以幻想代替现实,整天沉缅于其中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不少中学生从白日梦中醒来,梦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客观自我发生剧烈冲突,内心失衡而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2)体相烦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充满朝气的中学生?中学生有了强烈的自尊自爱需要,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生理发展的"拔节抽条"期,四肢的生长快于躯干的生长,身材比例总不那么匀称。因此,中学生体相烦恼应运而生,不是嫌自己长得太胖就是嫌自己长得太瘦,不是嫌自己长得太矮就是嫌自己长得太丑,有的甚至因脸上的"青春痘"茶饭不思,暗自流泪。许多人自备镜子天天端详数次,几乎人人在体相上均有本难念的经。这种状况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如某校一女生因面部长得较丑而几次轻生。另一女生因长得较胖而强制自己连续几个月节食,引起神经性厌食症,最终死?quot;弥散性血管凝血症。"

   (3)性心理问题。青春期是开始性成熟的时期。我国青少年到16岁时,男性性成熟者已达93%,女性性成熟者已达96.8%。性成熟,又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性心理问题。例如,对女生的月经、男生的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少中学生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虑不安的心理,又并存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理,渴望了解异性,探索异性?quot;奥秘"。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便感到羞耻和不安,有"罪恶感""负疚感",这与性教育、社会化教育落后于中学生正常生理成熟,大多数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生理知识有关。这种性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有的产生性过错,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的性心理矛盾和障碍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青春期的烦恼是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大问题。困扰当今中学生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社会适应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习心理障碍和社交心理障碍。

    2.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他们承担社会义务的起点。中学生是否得到社会成员与自身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生"角色(首先是学习者)扮演得如何,一旦在此方面存在问题,就尤其不安和焦虑。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学。厌学是学生回避或厌恶学习的内在反应。这类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既因为成绩差产生自卑,又极自尊,怕人嘲笑,在家瞒父母,在校应付老师,有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

    (2)考试焦虑。一位女中学生说,"为什么我在考试时会紧张得把准备好的东西忘得一干而净?"另一位男生说,父母对他期望过高,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悸、头晕,有时伴有腹泻,记忆内容的再现和回忆困难,见到试题,头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紧张情绪。

    (3)作弊。作弊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作弊者为了考试成绩铤而走险,一段时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作弊之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有个学生说:"我有个隐私,无法诉说,思想负担很重,我曾在初二期中考试中作弊,无人知晓,但以后我心中始终放不下,一到考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羞愧,好象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抬不起头来。"

    3.代际冲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只不过会因时代变化而表现得或强或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以前对父母又变为理解期,40岁以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会真正了解、认识自己的父母。在现代社会,这种代际冲突表现得极为明显、剧烈,代沟双方心理承受力都异常脆弱、互相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有个中学生这样说?quot;有人说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成长,现在,我开始渐渐地理解了这句话。令我喜悦的是,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无知的毛孩子了,我拥有了独立的见解。令我忧伤的是父母仍然认为我什么也不懂,事事处处都得由他们作主。""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着跟父母作朋友式的交流,可那是多么困难啊!想尝试一下的冲动,每次都被内心的恐惧所吓退……""我疲于争吵,每当他们的喉咙冲着我响起来的时候,我便沉默地用双眼看着,直到他们没有了侮辱我的话语。……即使上了床,我仍得’聆听’父母在被窝里发出的’谆谆教诲’。"另一位学生则说:"代沟是根本无法也没有必要去缩短和消除的,谁想这么做,简直是浪费精力。我们的最终生活目标是做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人,而不是父母假定的模式,也不必希望父母以己为骄傲。"

    4.性格缺陷

    中学生性格发展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偏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狭隘和抑郁。前者表现为经受不起委屈,常为一点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以致出现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或意志消沉等情况。后者表现为郁郁寡欢、心境悲闷、沉默寡言、消极颓废、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状况。二是怯懦和自卑。有此性格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和做事,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担心别人耻笑自己。三是孤僻和离群。这类学生喜欢独处,往往与他人没有什么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性格古怪。四是对立和破坏,表现为处处与人作对,恶作剧,无理取闹,破坏公物和公共秩序,逆反心理明显,常常?quot;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叫他打狗他偏要赶鸡。"

   (二)心理疾病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有: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人格异常等。

   1.神经官能症

    也称神经症,它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个体神经系统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功能的失调或降低。神经官能症的类别较多,中学生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症。少年期神经衰弱的学生较少,而青年初期神经衰弱的中学生就逐渐增多。神经衰弱是中学生所患神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数学生是由于学习负担过重,遭受挫折和打击,长期的心理矛盾造成压抑、烦闷、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的心理状态,引起大脑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中学生神经衰弱的一般表现是:精神不振,体力不支,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久,心烦意乱,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并常伴有头痛、心悸等躯体不适感以及入睡困难、失眠等现象。一般患有此症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和效率下降。 

   (2)恐怖症。这是以对某些客观现实、刺激有强烈、持久的恐惧并伴有普遍的焦虑情绪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事实上,引起这种恐怖情绪的客观事物对患者不具有任何伤害或威胁的意义。如有的学生害怕猫、狗等动物;有的学生害怕登高、过桥、黑暗、打雷、闪电等;有的学生惧怕与生人扫交道或在公众场合露面、发言(即社交恐怖症)等。恐怖症的产生可能与患者以往经历过的挫折和重大精神创伤等有关。 

   中学生容易患学校恐怖症(恐学症),常见的有这几种:上学恐怖,异常害怕上学,常以呕吐、头晕、腹痛为理由,逃避上学,学科恐怖,怕学某一学科,例如害怕上数学课,见到数学题就紧张得发抖;考试恐怖,异常害怕考试,常有"怯场""晕场"现象发生;教师恐怖,学生对个别教师特别惧怕,常有恐怖反应,如哭、逃跑、呆若木鸡,这多半由于教师不适当的严格管教所造成。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偏低,存在生理及心理缺陷,也容易造成恐怖反应。中学生的学校恐怖心理和行为,已日益受到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重视。 

   (3)歇斯底里症。也叫癔病(症),发病的中学生中女生较多,这种病多发在青春期,一般都是由于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创伤,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负担过重,功能失调造成的,其具体原因主要是遭受惊吓、人格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伤害或家庭不和睦,同学间纠纷、师生关系紧张等精神因素所致,大多与性格有直接关系。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心胸狭窄,易受暗示,富于幻想,自我中心的中学生容易发病。癔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情感失调和意识障碍,常在精神受到刺激后即发病。发病时有强烈的外部表现,主观意识模糊,如大哭大闹、狂喊嚎叫、撕衣咬物、打滚、抽搐昏迷,也有的表现出器官功能障碍,如失明、耳聋、麻木、瘫痪等,这些现象无相应躯体器质性病变,病因一旦解除,症伏便可消失。这种心理疾病,由于暗示作用,还易集体性发病,所以对青少年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 

   (4)强迫症,这是以重复出现患者并不愿意出现的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患者明知出现这些症状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却无法加以克制、摆脱,因而感到焦虑和痛苦。中学生的强迫症主要表现?过于认真"上,如写信后担心地址、姓名、落款是否写错,反复核实;作业完成后反复检查好多次;因怕脏、怕病菌传播,反复地不能自控地洗手等等。这类中学生一般比较固执刻板,做事循规蹈矩,不善于应变和决断,对自己要求过高,但又缺乏自信。对学习、工作异常谨慎负责,但又十分拘泥,主动性差,常处于被动状态。

    2.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组常伴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心理活动互不协调及与环境相脱离的重性精神病。其临床表现一般除无意识障碍和智能缺损外,其他各种异常心理均可发现,但以思维障碍最为重要。临床上通常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妄想型和未分化型。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是单纯型和青春型。 

   单纯型多发病于青少年期,该病进程缓慢,早期可有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涣散、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颇似神经衰弱。随后,性格发生改变,表现为孤僻、懒散、情感冷漠,不好与人交往,不修边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厌学严重,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出现思维贫乏,行为退缩,病情严重时与外界环境完全脱离,精神衰退也日益明显,因很少有幻觉、妄想和紧张症状,所以称之为单纯型。

   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言语增多,内容荒谬离奇,想入非非,思维紊乱,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鬼脸,常有痴笑或不断照镜子;行为幼稚、愚蠢、古怪,常有兴奋冲动,或赤身裸体,不知羞耻。此型症状明显,易被早期发现。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十分复杂,至今医学上尚无定论。但大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这种精神病是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躯体因素和生化代谢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