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高中经济哲学政治基础知识专题分类复习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中经济哲学政治基础知识专题分类复习

发表日期:2023年2月17日  出处:贵州省麻江县麻江中学  作者:罗义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9819 次

一、质量问题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经济效益;

4、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诚实信用原则;

6、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安全权);

7、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价格问题

1、市场形成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

2、价格的作用(生产上);

A.积极作用: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及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B.消极作用: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4、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

5、公平的原则,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三、科技问题

1、价值规律的刺激作用;

2、发展农业的关键,优化结构,提高数量、质量和效益;

3、与管理并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职业技能);

6、对外贸易的作用;

7、财政的作用;

8、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四、就业问题

1、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社会稳定,共同富裕。

2、经济发展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发展第三产业是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

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5、劳务贸易,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五、结构问题

1、范围;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

3、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品质,提高效益。

4、调整分配结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5、调整区域结构、城乡结构。

6、调整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

7、调整所有制结构                 }发挥资源优势。

8、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9、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引起质变。

六、能耗问题→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国家要通过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产业的发展。

2、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现代管理,不断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3、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6、哲学观点(循环经济)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3)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七、公平问题

1、在经济发现的基础上,注重公平,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发挥税收、财政的作用。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人数,提高人们的收入。

3、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4、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哲学观点: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

3)矛盾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八、市场与市场经济问题

1、市场形成价格是指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需展开)

2、服务市场的特点及商品服务市场的地位。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就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

4、市场调节(无形手)和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的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5、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遵守市场交易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加强对外开放水平。

九、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农业: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道路(具体措施要展开),发展现代农业。

2、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增加就业,注重信誉和形象,提高服务和质量水平。

3、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技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粮油涨价:

4、遵循价值规律,市场定价,价值决定,供求影响;作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稳定的战略物资,又要进行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

5、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增收——核心

2)综合生产能力——关键

3)新农村——根本

4)现代农业——首要

6、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发展观念(政策惠农)引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投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二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业)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产业化经营)管理农业,靠培养新型农民(素质)发展农业。

7、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1)要素投入集约化;

2)资源配置市场化;

3)生产手段科技化;

4)产业经营一体化。

十、金融问题

1、储蓄的意义→储蓄率高,影响到消费,进而影响到生产发展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会加大经济运行风险)。

2、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贴现率调整:

1)属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2)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银行的职能。

3)汇率的含义、升高或跌落对进出口的影响。

4)辨证地看待外汇储备的作用。

5)外资银行的进入,竞争激烈,要求国有银行要通过股份制改革,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加强科学管理,改善服务质量。

6)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趋势(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性质)

十一、股份问题

1、不能笼统地说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所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他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明显的公有性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2、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制的意义。

3、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4、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

5、股市与其它投资方式,与消费的关系:

1)股票的性质;

2)股票价格的公式;

3)股票、储蓄、债券、保险的比较。

十二、开放问题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对外开放的原因、做法。

3、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基本原则。

4、政治常识;

1)我国的对外职能;

2)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

如何看待“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

5、全面的观点;适度的原则;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常用词:利用规则,科技,创新,名牌,信誉和形象,调整外贸结构,开拓新市场(市场多元化战略),经济效益,竞争力。

1)贸易顺差有益的一面:

A贸易顺差为企业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来源;

B提高了厂家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C刺激了投资需求;

D提升了企业规模效益。

2)贸易顺差大幅度增长会带来哪些问题;

A主要贸易伙伴摩擦加大;

B人民币升值压力;

C通货膨胀潜在危险;

D对外过度依赖。

十三、权益问题:→民生问题

1、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意义。

2、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原则、意义,公共消费的范围。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4、消费者权益的内容及维权的途径。

5、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6、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十四、文化问题:→奥运文明

1、结合旺盛需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创造文化效益(或消费调节生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3、文化产品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4、从超级女生现象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5、市场机制(市场的作用及宏观调控)。

6、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谐文化的创造(包括内因和外因)。

7、用适度的原则来指明上网的态度。

8、坚持集体主义的要求。

9、弘扬民族精神: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崇高理想的意义。

10,政治学:

1)共同心理素质:(2)文化职能;(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5)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荣誉。

十五、特色问题

1、特有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矛盾的特殊性需展开)。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地。

5、共同心理素质。

十六、创新问题

1、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体制创新→经济效益,打造精品。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4、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5、创造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要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认识上会取得惊人的成果。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与时俱进。

十七、奋斗问题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2、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内含及意义)。

3、实现人生价值,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5、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发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

十八、自主问题

1、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实现国家经济独立和安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民族优势。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十九、执政问题

1、执政方式(具体展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执政水平(展开)。

2、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

3、加强党的领导(三种方式)。

4、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立党为公、枝政为民。

二十、民主问题(决策、听政等)

1、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其它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职代会、居民委员会制度)。

2、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国家机关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行使监督权。

5、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民主决策的程序:党中央决议、建议——民主党派协商——人大审议通过——人民参与(公示)——贯彻执行。

6、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反复提高的过程。

7、政策、决策的调整在认识论上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9、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二十一、建设问题

1、积累的范围: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2、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

3、发展农业建立在增加投入的基础上。

4、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需要发挥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5、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范围。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9、充分、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0、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1、国家职能、党的建设(尤其是廉政作风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组建高效、公正、廉洁、透明的政府。

12、依法行政,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十二、房价问题

1、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供求不平衡。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3、国家宏观调控(间接管理)三种手段并用:增加土地供应量;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财政政策),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实施货币政策,发挥银行的作用等。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5、国家的性质、原则、职能;党的性质、地位。

二十三、安全问题(食品、疫情、灾难、矿灾等)

1、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劳动者的权益;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主权,维护国家利益。

4、规律的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5、把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6、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最高标准。

7、国家职能(公共安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作用、领导。

二十四、法治问题

1、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正当竞争。

2、依法治国的原则。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党的依法执政。

5、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

《物权法》→保护公权和私权。

我国的基本解决制度。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合一”,中外企业平等对待。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权利和义务平等、机会均等,共享成果。

物质基础——经济发展

民主保障制度

法制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等

二十五、监督问题

1、经济学:

1)消费者的权利;

2)纳税人的权利;

3)税收的作用;

4)银行的作用。

2、政治学: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监督权;

2)政协具有民主监督的职能;

3)公民具有监督权;

4)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5)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二十六、选举问题

1、人民代表(地位、权利与义务、产生方式、任期);

2、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组织活动的原则、意义、坚持和完善);

4、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何行使;

5、公民具有监督权;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二十七、预警问题

1、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必须进行国家宏观调控;

2、国家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把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4、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的表现;

5、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十八、合作、竞争与冲突

1、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联合国(宗旨、原则、安理会的性质、中国与联合国);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竞争性和开放性);

7、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8、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9、矛盾即对立统一,既要看对立,又要看统一。

和谐世界:

共同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对外职能;外交政策(原因、名称、宗旨、基本点)。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的特殊性。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