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归纳总结】《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双击自动滚屏  
【归纳总结】《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

发表日期:2019年8月2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4915 次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

       

                  

哲学是什么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依据)

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各自观点)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属于意识范畴,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影响时代。哲学不一定都正确(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正确的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基础)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

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最新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哲学的物质概念

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是可知的、运动的、无限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劳动起决定作用,)、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这是概括,具体的体育运动、思维、物理化学生物运动都是哲学运动的表现形式,不能等同。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论,都是错误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条件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或创造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前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意识的内容(反映什么)是客观的,形式(怎么反映)是主观的(因人而异,受立场、知识结构、世界观等影响)。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作用原理)

人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意识的指导作用不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

方法论

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与意识辩正关系原理的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具体要求(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和认识

辩证关系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积极、消极)。注意:来源与途径的不同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及其基本

属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正确认识的形成总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回到实践不断上升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总论

联系观、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哲学上的联系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注意

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方法论:分析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

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

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社会、认识)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看到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正关系)

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不断发展。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唯物

辩证

法的

实质

与核

心(对

立统

一规

律)

矛盾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内涵: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矛盾双方相互包含渗透,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内涵: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分析、揭露、正确解决矛盾。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的正确方法)。

辩正关系

原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寓于特,特离不开普)。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多数与少数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方法论:一般号召个别指导结合;群众路线;特色理论。

矛盾分析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注意统一性的两个表现(依存、转化),理解俗语“福,祸之所伏;祸,福之所倚”等

一分为二看问题(两点论、两分法)

依据:矛盾的普遍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与形而上学片面观相对应)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哲学依据;含义;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重要性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哲学依据;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辩正的否定观

原理

肯定与否的、继承与批判的统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

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否定(必然灭亡)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从不断的运动中理解它的暂时性;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创新的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

 

 

 

 

 

 

 

 

 

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的推动作用,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普遍规律)

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反作用,推动与阻碍)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反作用,推动与阻碍)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实现(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非对抗性,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普通、杰出,劳动群众是主体)

原理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要求我们自觉地投身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观点的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人生价值

价值

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人的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价值

原 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包括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价值观念要与时俱进)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会不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

实现方式

从创造的角度看: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从客观条件看: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从主观条件看: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综合探究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原理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答题模式

 

“★”越多,意味着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模块一:辩证唯物论

注意:辩证唯物论=唯物论=探索世界:

一、主要原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用于分析我国各项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稳中求进)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精华版: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识别的关键词:分析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受到的惩罚或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成功例子;生态和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把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嫦娥四号等;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

6.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识别的关键词:各种政策的制定都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的;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情况(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7.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5)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精华版: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识别的关键词: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一般应用于分析“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理论、文化、各种精神(如新发展理念、核心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意义、效果等;分析当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丰富发展科学理论的原因;分析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所取得的成果。

常用语: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则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精华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精华版: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用于分析“人类对……的认识、探索发现”;政策、思想产生的历程;“自主创新”;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如探月工程。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发扬科学精神/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拼搏、艰苦奋斗、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奋发图强、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积极应对、科学研究、打破传统、利用条件、研发、周密部署。

二、唯物论板块答题模式

★★★1.运用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某事的依据;体现唯物论什么道理--分析类、体现类、依据类、原因类(原理内容详细些,方法论简单点)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结材扣题

2)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精华版)+结材扣题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结材扣题

4)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结材扣题

5)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结材扣题

注意:(1)(2)(3)(4)点必答,第(5)点选答(材料涉及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等就回答第(5)点。

★★★2.从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角度,分析如何做某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措施类、启示类)(原理内容简单点些,方法论详细些)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4)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结材扣题(做某事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结材扣题(做某事是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利用规律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5)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材扣题(做某事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4.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1)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结材扣题(做某事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结材扣题(做某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3)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材扣题(做某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结材扣题。

2)意识活动具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结材扣题。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结材扣题(……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对……具有促进作用)。

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结材扣题(……是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奋进)

注意:(1)(2)(3)点必答,如果材料涉及什么精神的(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信心、意志、斗志等要回答第(4)点。

★★★6.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问题;如何发挥、坚持、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结材扣题。

2)意识活动具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结材扣题。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结材扣题(……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对……具有促进作用)。

4)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结材扣题(……是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奋进)。

5)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材扣题。

★★7.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材扣题。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材扣题(……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对……具有促进作用)。

注意:小角度小范围的设问(如用某个原理分析什么问题)要展开,并且不要一个原理全写下然后结材扣题,应该要分点,一点一点结合材料。

★★★8.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从唯物论角度看:

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扣题、结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扣题、结材。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扣题、结材。

④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扣题、结材。

2)从辩证法角度看:

①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扣题、结材。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扣题、结材。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扣题、结材。

④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扣题、结材。

9.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扣题、结材。

2)树立正确的意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扣题、结材。

3)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扣题、结材。

4)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扣题、结材。

板块二:认识论

注意:

1.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追求真理

2.探索世界与求索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一、主要原理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识别关键词:分析说明学以致用;事实胜于雄辩;不打不相识;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吃一堑,长一智。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要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精华版: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内容】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精华版: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应用:用于分析不同时期对其认识不同,例如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对我国改革历程的认识等。

二、认识论板块答题模式

★★1.体现了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追求真理)哪些哲理?/用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的知识分析……(体现、依据、原因、分析类)(原理内容详细些,方法论简单点)。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结材扣题。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结材扣题。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结材扣题。

4)实践的特征+结材扣题。

5)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结材扣题。

注意:(1)(2)(3)点必答,第(4)(5)点选答(材料涉及实践的特征就回答第(4)点;材料涉及真理就回答第(5)点。

★★2.从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如何做某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措施类、启示类)(原理内容简单点些,方法论详细些)。

1)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结材扣题。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材扣题。

3)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结材扣题。

4)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结材扣题。

5)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材扣题。

注意:(1)(2)(3)点必答,第(4)(5)点选答(材料涉及实践的特征就回答第(4)点;材料涉及真理就回答第(5)点。

★★3.运用认识过程的知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问题/如何体现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过程(发展)的哪些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扣题、结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扣题、结材

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扣题、结材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用实践的观点分析……

1)实践的特征(体现哪个特征就写哪个)。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结材扣题。

2)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有哪点答哪点,并且要分开作答)+结材扣题。

3)实践决定认识的方法论+结材扣题。

4)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原理+结材扣题。

5.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结材扣题。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材扣题。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材扣题。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结材扣题。

★★★6.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结材扣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结材扣题。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导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材扣题。

【特别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从哪里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到哪里去。

★★★7.用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分析……问题

1)客观性特征。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结材扣题。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材扣题(对……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用真理的知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结材扣题。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精华版)+结材扣题。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精华版)+结材扣题(对……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4)真理与谬误(选答)。

★★★9.第二单元综合性的题目: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结材扣题

2)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结材扣题

3)实践决定认识原理+结材扣题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结材扣题

主要就是回答这4个原理,如何涉及规律还要回答规律的知识,材料涉及实践的特征就回答实践的特征;材料涉及真理就回答真理有关的知识。

 

板块三:唯物辩证法

注意:

1.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3.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辩证法革命批评精神+创新社会作用

5.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精华版:联系是普遍,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影响、意义/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后果。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精华版: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精华版: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顾全大局、事关全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与各地区或某地区;国家与各单位、各部门;发展的全过程与某一阶段之间的关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构调整、统筹城乡、或者分析经济生活中坚持宏观调控、统筹兼顾的原因;个人梦与中国梦、文化强国与中国梦。

★★★5.系统优化原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精华版: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要求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答题模式: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如何体现联系的观点(体现、分析、依据、原因类)(原理内容详细些,方法论简单点)。

1)联系普遍性原理+扣题、结材。

2)联系客观性原理+扣题、结材。

3)联系多样性原理+扣题、结材。

4)联系条件性原理+扣题、结材。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精华版)+扣题、结材。

6)系统优化的方法+扣题、结材。

注意:1)(2)(3)(5)点必答,第(4)(5)点选答。

★★★2.从联系观的角度分析如何做某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坚持联系观点?(措施类、启示类)(原理内容简单点些,方法论详细些)

1)联系普遍性原理+扣题、结材。

2)联系客观性原理+扣题、结材。

3)联系多样性原理+扣题、结材。

4)联系条件性原理+扣题、结材。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精华版)+扣题、结材。

6)系统优化的方法+扣题、结材。

注意:1)(2)(3)(5)点必答,第(6)点选答。

★★★3.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结材扣题(……和……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结材扣题。

3)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结材扣题。

注意:材料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影响就回答(1)(2)两点,材料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就回答(1)(3)两点,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就回答(1)(2)(3)点。

★★★4.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分析问题(比“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多了第(4)点。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结材扣题(……和……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结材扣题。

3)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结材扣题。

4)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扣题、结材。

注意:1)到(4)点根据材料选答。

★★★5.运用系统优化方法分析……/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如何做到系统优化方法。

1)要求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结材扣题。

2)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结材扣题。

3)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结材扣题。

4)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结材扣题。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小憨老师公众号:xh10342

(二)发展的观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识别的关键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利益/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

2.发展的实质

【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勇于改革)。

注意:12可以合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勇于改革)。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识别的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正确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中美关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精华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按步骤、分阶段、一步步、循序渐进等,如探月、航天工程、中国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食品添加剂问题;官员贪腐等问题,解题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逐渐、积累、漫长、度、适度、时机、性质等。

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答题模式:

★★★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分析、体现、依据、原因类)(原理内容详细些,方法论简单点)。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结材扣题。

2)发展的实质+结材扣题。

3)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结材扣题。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结材扣题。

★★★2.从发展的观点看,如何做某事……(措施、启示类)(原理内容简单点些,方法论详细些)。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结材扣题。

2)发展的实质的方法论+结材扣题。

3)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的方法论+结材扣题。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结材扣题。

3.运用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发展+结材扣题。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接受挫折挑战+结材扣题。

★★★4.运用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实现中国梦)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扣题、结材。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扣题、结材。

3)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要求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扣题、结材。

注意:

1.如果材料强度重视量的积累,从而促成质变则这样结材: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如果材料强调防止质变,如防腐败,则这样结材: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3.如果材料不重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则这样结材:不能急于求成,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5.运用发展的方向、趋势和状态分析……

①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结材扣题。

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结材扣题。

(三)矛盾的观点

★★★1.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精华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分析AB的关系或者材料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和困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相反相成”。

详细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4)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5)我们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应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精华版: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识别的关键词:分析问题,看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虽然……但是、双赢、双刃剑、成就和困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相反相成。例如,……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精华版: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识别的关键词:针对、根据、立足……,从……出发,或者材料出现差别、差异、特点、特色、独特、特征等,例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策略或政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新情况、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办事情要有针对性/发挥…独特优势/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等。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精华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将矛盾普遍性原理和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适用的范围:

1)既包含共性,又包含个性,如分析中国特色理论、中国特色的道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等。

2)先试点,后推广、先进经验的推广运用;树立典型;一般情况和个别指导。(如上海自由贸易区、新农村的建设)

3)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措施、政策等。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识别的关键词: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好钢要用到刀刃上。用于解决多个矛盾和做事情方面。

★★6.主要矛盾原理/抓重点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识别的关键词:重点、关键、中心、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第一要务/牵牛要牵牛鼻子、突破口、首先、主导、核心、主题、主线、纲举目张、症结、要害、焦点、着力点、根本、骨干力量、首要地位、当务之急、提纲挈领等。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

识别的关键词:以……为主体、以……为主导、总体上……还存在……问题、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优点与不足、分析形势、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判断事物的性质。

★★8.抓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识别的关键词:主体/主导/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因小失大/权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与支流/判断事物性质、辨明方向、分析形势、辨方向、谈性质、分利弊、论好坏、……)。

★★★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注意:如果材料是属于主次矛盾就用主次矛盾回答;如果材料是属于矛盾主次方面就用矛盾主次方面回答。

精华版: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通性通法总结:矛盾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

1)“既……又……、虽然……但是、成就……困难……、机遇……挑战、双赢、双刃剑、相辅相成”等,此类语言哲理是: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2)“根据……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势、特色、特征”等,此类关键词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先试点,再推广、抓好典型、树立榜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习借鉴吸收别人的经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等,此类语言的哲理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学会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题模式: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分析AB的关系(经济与环保、效率与公平、城镇化与农村等关系)★★★★★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结材扣题(AB是对立统一关系)。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与…既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3)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与…的关系,既要…又要…(把---有机结合起)。

4)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看材料选用)。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知识分析问题★★★

1)矛盾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既对立又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与…也具有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与…存在一定的对立性。

4)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与…的关系,既要…又要…,(把---有机结合起来。)

3.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分析问题。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扣题、结材。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扣题、结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扣题、结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方法论的意义+结材扣题(选答)。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4.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结材扣题。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结材扣题。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这要求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结材扣题。

5.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常见题型(看原理)。

1)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

2)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分析……

6.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分析……(看原理)。

★★★7.如何体现(坚持)矛盾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结材。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结材。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结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结材。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原理++结材。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结材。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结材。

注意:

①看分数作答,原理一般3个起4个止。

②对立统一(矛盾)原理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可以互相代替作答。

③根据材料灵活选用原理作答,不要大包围。

④分析问题,看问题、评价事物时一般用(1)(2)(3)(6)(7)作答;做事情时一般用(1)(2)(3)(4)(5)(7)作答。答(5)不答(6),答(6)不答(5)。

⑤如果材料出现主次矛盾或者矛盾的主次方面,除了回答本身原理,还要回答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8.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启示类和措施类)★★★

1)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4)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5)做到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意:1)(2)(3)点必答;第(4)(5)点选答。

9.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和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意义:(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做法:1)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与特殊性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扣题、结材

2)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事物存在的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扣题、结材

3)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主观符合客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扣题、结材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原理

【原理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含义)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特点)

3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精华版: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吸取、保留和改造/肯定又否定/克服消极的又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旧俗/;反面的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精华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识别的关键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

3.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答题模式:

1.如何体现了辩证否定观?★★★

1)含义+扣题、结材

2)特征+扣题、结材

3)实质+扣题、结材

4)方法论+扣题、结材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

1)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扣题结材。

3.创新的辩证法依据

1)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4)创新的社会作用: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4.怎么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树立创新的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3)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4)青少年要树立创新的精神,破除旧观念,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应用:创新的知识常常分析国家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等创新的例子。

★★★5.辩证法整个板块答题模式

1)联系观(联系普遍性原理)+扣题、结材。

2)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原理)+扣题、结材。

3)矛盾观(对立统一原理)+扣题、结材。

4)辩证否定观+扣题、结材。

说明:

1.一般情况下,以上4点是首选答案。还要根据材料和关键词选答辩证法其他原理。如整体与部分、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抓主要矛盾、抓矛盾主要方面等。

2.看分数作答,原理一般3个起5个止。把最能反映材料的原理答在最前面。

3.分析类、体现类、依据类的原理内容详细些,方法论简单点;启示、做法类主要回答方法论并结合材料扣题。

 

板块四:历史唯物主义

注意:

1.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3.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群众观点。

4.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

一、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原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精华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主要应用:分析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高频考点,选择题及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改革(在阶级社会里则要通过阶级斗争)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高频考点,选择题及非选择题)

【原理内容】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方法论】改革(在阶级社会里则要通过阶级斗争)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状况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精华版: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2)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变化/分配制度改革就回答(1)(2);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改革)、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科技体制改革就回答(1)(3)。

★★★3.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①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

②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的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反对】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精华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识别的关键词: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与群众相结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社会历史观答题模式:

1.运用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结材扣题。

2)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结材扣题。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改革的原因、性质、目的、意义。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结材扣题。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的知识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结材扣题。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结材扣题。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结材扣题。

3.运用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相关的知识分析……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主体+结材扣题。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结材扣题。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结材扣题。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结材扣题。

 

二、人生价值观(价值观)主要原理

★★★1.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精华版: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①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③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3.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反对超脱社会,企图孤立于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4.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用者。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2)对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3)如何实现?

①(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识别的关键词:劳动、奉献、忘我工作/帮助人民做好事/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服务他人/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工作条件/大家的努力/个人精神、素质、理想信念/反之,贪图安逸/拜金主义。

★★★5.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2)人生的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人生价值观答题模式:

1.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结材扣题。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结材扣题。

3)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结材扣题。

★★★2.用人生价值(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知识分析问题(谈认识)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结材扣题(人生价值的含义、特点、评价)。

2)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5个需要不要全部回答,根据材料涉及那个就回答那个需要)--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3.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何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分析,……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4)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5)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5个需要不要全部回答,根据材料涉及那个就回答那个需要)

4.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依据)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评价标准)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特征)

(三个特征中阶级性不用回答,其他两个特征根据材料涉及那个特征就回答那个)

5.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假如你是……你会如何选择或者……对你有什么启示)

1)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3)坚持集体主义,维护多数人的利益。

 

第四单元答题模式: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问题或者体现历史唯物主义什么道理?(分析类、体现类、依据原因类)★★★★★(原理内容详细些,方法论简单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结材扣题。

2)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结材扣题。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结材扣题。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扣题结材。

5)社会历史主体原理+结材扣题。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扣题结材。

7)人生价值:含义、特点、评价、如何实现。

说明:

1)一般情况下,以上14点是首选答案。还要根据材料和关键词选答其他原理。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人生价值:含义、特点、评价、如何实现等。

2)看分数作答,原理一般3个起5个止。把最能反映材料的原理答在最前面。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做某事(启示类、措施类)(原理内容简单点些,方法论详细些)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结材扣题。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结材扣题。

3)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结材扣题。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要展开)。

5)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结材扣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的方法论+扣题结材)

★★★3.关于改革

1)运用……的知识分析改革(可以是具体改革)的必要性。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扣题、结材。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反作用原理+扣题、结材。

③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改革性质、目的、意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扣题、结材。

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扣题、结材。

运用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扣题、结材。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反作用原理+扣题、结材。

③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改革性质、目的、意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扣题、结材。

社会基本矛盾角度: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改革就是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说明:经济改革就回答①;政治改革就回答②。

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改革的必要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结材扣题。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结材扣题。

2)如何改革(可以是具体改革)?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角度:

1)从社会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改革的意识+结材扣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方法论+扣题、结材。

2)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结材扣题+结材扣题--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方法论+扣题、结材。

3)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要展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扣题、结材。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结材扣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方法论+扣题、结材。

★★★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

1)从社会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改革的意识+结材扣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方法论+扣题、结材。

2)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结材扣题+结材扣题--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方法论+扣题、结材。

3)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要展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扣题、结材。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