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解读 >> 2021届《文化生活》复习的主线主干知识
    
  双击自动滚屏  
2021届《文化生活》复习的主线主干知识

发表日期:2021年5月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22872 次

文化生活复习主线: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思考问题。

一、文化的作用

1.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化,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提高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综合国力有助于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

5)文化与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题提示:可以回答国家/某地/企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教育的必要性或意义类题目。

3.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怎么样)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具体问题: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潜移默化,二是深远持久。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指:

①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3. 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如何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横向发展)

1.内涵.: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什么)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为什么)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怎么样):

即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1)传播途经: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

2)现代传播手段(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是什么)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基本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凝固的艺术)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民族精神的火炬)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怎么样):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叫文化传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文化的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形式;

2)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必然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原因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4)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重要作用

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重要作用:(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主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是中华民族历经蚕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弘扬)

1)民族精神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4)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如何/怎样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4)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辩证看待)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喜忧并存,喜大于忧(哲学—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如何对待当前存在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对待当前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国家: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

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因为,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落后文化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社会:要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对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外来文化: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

5.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尚。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7.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卫生事业;

发展教育

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文化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9.社会主义思想到的建设的地位、主要内容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主要内容: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0.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1)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2)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区别:A.所谓知识文化修养,就是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B.所谓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2)联系:首先,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最后,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内涵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1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上,必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时做起。

13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