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值得看】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指导
    
  双击自动滚屏  
【值得看】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指导

发表日期:2024年1月18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31644 次

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怎样进行,复习质量和效果才更好呢?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四个专题化

(1)考点专题化:这是二轮复习的核心和灵魂。研究高考,找出考题与考纲的内在关系,体验、感受、领悟高考命题规律。重点分析高考问答题答案的合理性、必然性、逻辑性。列考点清单,对考点内分外扩,能从任一考点出发,推理出其他考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考点归类。对考点分门别类,如“是什么”类考点、“为什么”类考点、“怎么办”类考点。

(2)热点专题化:将热点解读题目化、问题化。将相似专题、侧重于某一内容的专题可合并讲解。如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始终坚持考点辐射热点,热点回归考点。

(3)训练专题化:抓小放大,进行选择题系列训练,对试题归类整理,找命题重点和规律;评讲专题化,把相同、相近考点热点合并评讲,如民族团结问题。

(4)方法专题化:对不同题型,如选择题、辨析型简析题、探究题等,要总结共有和特有的解题规律,借助《600分专题高中政治》系列,让学生运用自如;技巧专题概括,如哲学中的“特点”一词,可用矛盾特殊性、物质决定意识等考点。 

    二、注重整合

   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

   例如,对于生活与哲学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对于每个知识点,学生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时事热点问题

   做好时事、政策的搜集工作,解读社会热点,这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迎考的重要内容。政策及热点专题教学是开阔学生视野,系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基本知识,把握国内外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掌握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途径。这一工作在高考二轮复习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突出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只要背会教材上的黑体字就行。从近些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现在考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而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突出对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因此在复习课和评讲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审题,结合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评讲。

   五、突破“高原现象”

  一轮复习重心落在考点知识的解读上,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细致地掌握考点知识。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落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领悟上。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认真研究高考试题走向、认真研究做选择性题和主观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动态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地确定核心概念,做好概念分级工作,研究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规律,把握原理,梳理观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够将考点知识融会贯通,通过习题训练培养比较成熟的学科思想、方法、能力,掌握学科认知活动的规律,扩展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突破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政治的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二轮复习时,已经距离高考非常近了,不能盲目的复习。务必使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一、导入复习课题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如何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情感,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因此复习课的导入应突出它的激发功能,使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强烈地追求整合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对复习产生特殊的认知倾向。

1.设置热点情景,直奔复习主题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要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尽量设置与本课有关的时政热点或生活热点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

需要注意的是:

1)导入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要突出能力指向,要激起学生回忆联想。

2)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导入课题,应当认真推敲。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类型。

2.领会复习意向,愉快接受课题

学生通过老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愉快接受课题,立刻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急速回忆,以充实积极的心态转入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

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领会知识的特点、地位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从思想上进入状态。

2)学生要结合复习目标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愉快地投入复习。

二、知识整体建构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就使单元知识可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整体建构是复习课中不可违背的一项原则。

1.理清知识主干,互动剖析联系

教师按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可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让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体系,不是单调地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

2.自主总结概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初步构建知识网络,并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老师的点拨过程中,准确领会老师概括语言的含义,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

1)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接轨,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2)要注重领会网络所反映的逻辑关系,提高自己的归纳演绎能力。

三、补弱完善深化

根据学情对单元知识进行补弱、完善、深化是复习课的重要目标,找准难点和疑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找准难点和疑点的重要途径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归纳梳理,然后师生互动进行争辩、剖析、深化和完善,这是使学生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复习课上容易掀起高潮的地方。

1.引导归纳梳理,点拨疑难问题

教师要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梳理,根据学生在梳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导思,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牢固把握知识外延的情景条件,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

1)引导时不要搞成了教师复述教材。

2)点拨时不要像播音员那样单向发出信息,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参与和调控互动。

3)师生互动的焦点是学生所暴露的问题。

4)要让学生明确梳理的基本思路,归类的基本原则,概括的基本要点。

2.分类归纳知识,完善深化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主要功能主动进行分类梳理,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需要注意的是:

1)要注重理清思路,不能是机械接受式学习。

2)要潜心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互动解决问题。

四、互动探究训练 

复习课要精选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组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不断受到启发,不断发现规律,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1.典例互动分析,设置训练题组

教师要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对知识的剖析意图,设置典型例题和跟踪练习题。对注意事项最好通过习题来说明,可以让学生犯错,再指出应该注意的事项;习题的设置最好是程序题组的形式,通过一个习题能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1)在解析习题时,要有示范意识和方法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操作程序是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挖掘信息—处理信息—构建模型—规范过程—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要提炼出分析思路和做题方法。

习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先让学生自主或互动研究解决,然后呈现结果,教师对做题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诱思质疑,启发点拨,挖掘题目的深层功能,杜绝只追求正确答案的就题论题的做法。

2)根据学生层次和知识体系设置训练题组,题目特点要与习题相近但应有明显差异,以有效地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做题结束后,要选择一至二道典型题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误区,并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①选题时要注重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要控制题量和难度,要在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疑点和不同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置题目。

②要注意抓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通过多样性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通过对比性的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通过综合性的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④问题的解决过程不要搞成了“导游讲解式”,要让学生经历思路与方法的形成和提炼过程。

2.独立规范训练,互动探究疑难

通过强化练习,一是深化对所用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二是进一步掌握应用的思路、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是培养审题规范和解题规范的习惯。学生对老师投放的跟踪练习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在探究过程中注意领会相关解析例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

1)要限定时间、规范过程,深入思考、领会方法。

2)解题的规范标准一是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二是能够用学科术语准确进行表述自己的意图,三是要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五、题型方法归纳

在学生完成跟踪训练题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暴露自己的问题,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

1.评析学情信息,强化题型意识

要使通过例题所探究出来的解题方法与解题规律被学生准确掌握,并能灵活地迁移应用,一是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解题进行领会和内化,二是要通过解题思想的互动交流——争辩和评析进行完善。所以教师必须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的探究成果得到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分享的愉悦,在争辩中得到完善和提高。主要应做好三方面:

1)学情的充分展示:正确的解法要展示完整,错误的解法要暴露彻底,不会做题的要表述情景。

2)学情的充分评析:正确解法的基本思路,优秀解法的思维技巧,错误解法的思维误区。

3)题型的归类梳理:按解题所用的学科知识归类,按解题所用的学科方法归类,按题目的学科情景归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

1)学情信息的反馈要具有代表性,使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2)对错误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了事,要注意评析策略,要教师点评与学生争辩相结合,突出思路点拨,旨在运用设置过渡性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台阶,实现自己的问题自主解决。

3)要强化题型意识,注重解题规范;题型归类要按其功能进行,不要简单地按答案的呈现形式进行。

2.题型方法梳理,提升迁移能力

一道题目做错了,如果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那么所暴露出的便是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真正把薄弱环节弄懂、弄通,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是提高解题能力最有效的捷径。通过题组训练,对问题探究中形成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感悟,在老师的调控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辩对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梳理剖析,按题型进行反思整理,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

梳理的主要内容有:错误形式——知道什么样的是错误的;错误原因——知道是为什么错的;错误纠正——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错误反思——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

1)展示要充分,不能只说答案,要突出思考方法和基本过程。

2)要按题型进行思路和方法的梳理,以实现通过解决一道题,学会解决一类题。

3)强化三题落实,即典型习题、新型习题和出错习题,提升迁移能力。

 

高三二诊后高考冲刺阶段备考“十大策略”

 

策略一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1.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务必依纲(课标)扣本(教材或课本),夯实基础,切莫好高骛远。

2.加强训练:苦练书写、作图、运算、表达、实验等基本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快速提能。

3.养成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纠错、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1.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

2.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3.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

4.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

5.满分练:对一份试卷的作答,可不限定时间,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倒逼自己对不会的问题弄明白。上述各项专练要注意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不要一味追求高难题。

策略三恰当运用“题海战术”

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

策略四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策略五落实“日清-周理-月结”

1.日清: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等、不靠、不推、不拖。

2.周理:周末要把一周内学习的重难疑热点、易错易混点、常错常考点、典型问题、重要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3.月结: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可用图表方式),总结和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的问题,查缺补漏,认真纠错。

策略六查错析错,四步纠错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每次考后,要分类找出自己卷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分析错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思维短板,切实解决根本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各种问题。

错误分类:

1.粗心大意之错:分明会做,反而做错。

2.似是而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表述不清楚,答案不严密、不完整、不规范、不确切。

3.根本不会之错:卷面空白或答非所问。把典型错题记入错题本,拿出下步学习措施。

四步纠错法:

1.使用错题本,按照原题+错解+错因+正解+总结的顺序写进错题本,并注明回望日期。

2.在回望日期重做该题,要用不容二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进行变式训练。

4.与同学交换错题本,汲取他人教训,为我所用。

策略七 “两慢一快”,突破“压轴”

1.首先对压轴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对压轴题要有信心、有勇气,不要见题色变或置之不理,要沉住气,啃骨头,钻到底。压轴题一般是第一问容易(占分不一定少),一定做;第二问中难,尽量做;第三问最难,争取做。

2.认真审题:审题要慢,利用六字法a.(摆出已知条件,标明关键词语)b.(提炼题干重点)。画(画出示意图)c.(挖掘隐含条件)d.(由已知导出未知)e.(建立条件和结论的联系)

3.规范解题:从格式、书写、表述、作图、步骤、结论六个方面规范。若解题过程需要列出方程,务必使用常规方法和分步列式。运算求解过程要慢,书写要快。

策略八密切关注新闻热点

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科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学科的专利,同时贴近了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社会需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中国腾飞,并对其有正确理解和思考的智慧青年。

策略九回归调整,查漏补缺

考前两周务必做到:

1.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2.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

3.跳出题海,不在死攻难题,不在拘泥细节。

4.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高考阅卷规则。

5.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

6.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策略十考场高分技巧

1.做题合理排序——向顺序要分。先易后难,一次做对,不怕大题得分少,就怕小题失分多。

2.科学分配时间——向速度要分。要速度,更要准度,做题不搞加速度,不钻牛角尖

3.细节决定成败——向步骤要分。注重细节,淡化技巧,步步""住得分点。

4.强化解题格式——向规范要分。让规范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能力。

5.沉着认真细致——向心态要分。不紧张,不畏惧,难题面前人人平等,人难我难不怕难,人易我易不大意。

 

送给高三同学三条建议

一、限时训练,提高速度

高考考什么?考能力。不能为做题而做题,要通过做题提高你的各种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等。

要想在高考的考场上得高分,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按高考的要求进行训练,尤其是限时训练。所谓限时训练,就是按高考规定的时间,用高考的心态完成高考的题量。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但速度和准确率往往是矛盾的,因为做快了容易出错,而怕出错的心态又影响了解题的速度,怎么办?又好又快!首先是做好,然后才可能做快。在考试中,我们应该以做好为基础——得分,以做快为目标——得高分。还有一个提法:少丢分,多得分。少丢分——大多数人会做的中低档题,你要做好、答对,力争不丢分;多得分——大多数人不会做或者做不完整的中高档题,得一分算一分。最后,这一“多”一“少”就会促使你在高考当中得高分。

二、专题训练,突破难点

专题训练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知识方面的专题训练。比如说某位同学对数学中的数列这一章节不太熟练,那么他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这方面的习题,如果还不能过关就去请教老师。

第二种类型是题型训练。比如某位同学做选择题容易丢分,那么他可以多花一点时间专门做选择题,直到找到做选择题的感觉并掌握做选择题的几种基本方法——直接法、间接法、验证法、排除法、反证法、特例法、特殊值法等等。

专题训练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提高能力,但专题训练更倾向于把考试变成一种经验和程序。实际上高三组织的每次月考都是一种考试经验和考试程序的强化训练,你可以通过一次次考试,一次次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应试能力,直到找到高考的感觉,力争做到在进入高考的考场前没有大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缺陷。

在考场上还要养成一种好的习惯,那就是:思路要快,计算要慢。思路越快越好,但计算不宜太快,因为现在高考中的大部分运算已经不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是数式运算和函数式运算,而这种运算是任何人都不敢吹牛的,因为只要错一个符号就会全盘皆错,所以还是谨慎一点好。

三、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在短期内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做高考题。全国每年有将近20套各省市的高考试卷,当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时,你可以把近三年来的高考试卷都买来(后面带答案的那种),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按高考规定的时间,一次完成一套单科试卷,不增题也不减题(本省高考不考的内容不做)。当然,在短时间内把几十套完整的高考试卷全部做完可能有困难,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些试卷“精考、精练”,其它的试卷可以选做。做高考题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高考题很规范,它们的难度、梯度、效度、区分度等指标都比较合理;

第二、每一套高考题都是当年经过一大批命题专家呕心沥血、精心命制的,它们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它们比其它纯商业性的复习资料都要好得多,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所谓“高考母题”、由“命题专家”或“高考权威人士”编写的复习资料等。实际上,真正的高考命题人一般是不会公开自己身份的,因为有关部门对他们有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

我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地做一些由老师们精选出来的高考模拟试卷,但不要迷信任何所谓的“权威人士”编写的“权威资料”,真正权威的复习资料就是高考试题,真正的权威人士就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你的长处,了解你的不足,知道哪些方面问题不大,哪个环节还要加强,所以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主宰我们命运的人是我们自己,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学习的“权威人士”也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自己认识自己,自己相信自己,自己主宰自己。

做完高考题以后自己对着答案批改,然后更正,把不会做的题目再想一想,做一做,实在不会做的就看答案,答案还看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做高考题的时候也像月考一样,注意控制好时间和节奏,力争做到又好又快。但是,我们不能成为一个解题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一台解题机器。我们是题目的主人,而不是题目的奴隶。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完一套高考题后,不仅要看到能得多少分,那些题会做,那些题不会做,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研究这套试卷的命题思路、题型结构;难度、梯度、效度、区分度;答题的规范性和得分点,自己容易在哪些地方犯错误等,高水平的学生还要学会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全面考察和分析这套试卷考了那些知识点以及每道题的能力要求,甚至命题人命这道题的思路和意图等等,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专家和权威人士。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不仅可以轻松地面对高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和高考并不矛盾。因为高考就是要考查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所以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和分析高考试卷和考试大纲,这是一个素质教育和高考接轨的很好的结合点。

对于部分同学还想送他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抛却一切烦恼,放弃那些和高考无关的事情,精心准备,否则你会后悔一辈子。

第二句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是掉下来也砸不到你头上,要想获得必先付出。

第三句话:付出必有回报——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努力过,我们奋斗过,我们享受了过程。实际上只要我们抓住了细节和过程,付出必有回报!

最后把拿破仑的一句话转告大家:先进入战斗,再决定胜负!

 

附:

通过近三年政治高考卷看未来趋势

1.突出学科主干,深化基础考查。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的转变。

2.注重思维品质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加强思维逻辑训练是关键,实现理例融合是重点。

3.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递时代强音,彰显首都气韵。

让学生亲历活动探究与问题解决过程,将试卷打造为鲜活的实践课堂,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融入生活。通过美好画面呈现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际行动,增进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政治学科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定框架,注重七本教材的内在联系

重视必修一的引领作用,贯穿教材复习的始终。重视教材综合探究,从知识中来到知识中去,理解基本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以情景为前提,重新整合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利用好思维导图,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到线到面,学以致用,灵活掌握。

3.深谙学科本质,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准确度。

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法律的基本常识及逻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以高考真题为例,掌握学科基本的做题方法和思维品质。

把握典型题目的分析、思路、答案生成的基本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三这一年时间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脱颖而出,蟾宫折桂呢?需要我们具有高三意识:规划意识目标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等等,定位考可以让学生尽早知道自己位置,知道自己的弱科、弱项。

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试卷背后价值和意义。

NO.1 分模块学习

首先,政治的学习可以分为四大板块,文化、政治、经济和哲学,把每一板块放在一起学习。

例如文化这本书,主要讲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等,要背的比较多。你可以先复习核心考点,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很多名词只要回答上就得分。

政治生活这本书,主要讲了政府、党、民主制、民族制度宗教文化等。那你就可以按主体来学习,例如以中国共产党政府为核心词汇,然后发散思维地把跟它相关的知识,如性质,地位,功能等联系在一起。要多写一写新的材料和说法时政题,像租购同权,慈善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

经济这块一般是大题,你需要多看时政,将书里的每个篇章都提炼出一个知识点来用于大题的解答形成写题模板。书里的一些小的注解也要格外注意,有些题目破解的关键点就源于此。

哲学主要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矛盾、经济基础等,背诵和理解都很重要。但高考考的是综合能力,有些题目是几个板块的内容都要回答,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融会贯通。可以把政治想象成一棵大树,把大的枝干记住后,再把枝干具体化。

NO.2 选择题做法

政治选择题全对或错一个并不难,关键在于把政治书上的知识点背熟、背准、背细。这里有个小方法可以借鉴一下:先看选项,将不符合书上原理的直接排除。

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防止看题太久而掉进出题者的陷阱里。因为政治选择题的选项里总是会出现某个选项跟题目特别相似,却和书上的原理相悖,特别容易误导考生。

NO.3 大题做法

结合时政要点和材料内容答题。

例如时政要点可以作为一些套话出现在答案中,或替换书中的知识点。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等可以作为套话;根据题目内容将乡村振兴战略替换城乡一体化,五大发展理念替换科学发展观等。

材料除了可以引导你作答,也可以是答案的一部分。所以作答时要学会紧扣材料内容,从材料找到关键词,确定答题方向。

NO.4 总结

写完题后一定要总结反思,即使写对了也要。

将高频考点、易错点、考法总结出来,思考出题人的设错角度、某些热点题目是怎么出题,并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当你总结得多了,就会形成题感,发现原来都是套路,分分钟看出出题人的小九九。

除此之外,总结答题模板也非常重要,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你要建立一个知识框架,提取关键词。

NO.5 发散思维

学会发散思维,即看到材料的某个词就能联想到常考的热点关键词。想要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需要多刷题,不用全写,写关键词和思路即可。



  双击自动滚屏  

高三政治教学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地址:四川省华蓥中学(省示范高中)   联系电话:13458913985   联系人:微信号13458913985再拉入高中政治微信群 QQ群 40420048